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2节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学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章,也是难点章.本章涉及到“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本章共有4节:1.第1节“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并且直接给出了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第2节“物质的密度”,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点.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3.第3节“测量密度”,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用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4.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让学生了解密度与温度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物质密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质量1课时第2节物质的密度1课时第3节测量密度1课时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质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2.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2.知道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并能正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2.能正确理解质量、物质、物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具准备】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杆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新课】一、认识质量1.物体与物质师我们首先来搞清楚物体与物质的区别,请同学们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它们谁是物体,谁是物质.生: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木材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由此可见,大家认识了质量这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②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况下,书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4)当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没有改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简称“四不变”.3.质量的单位师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归纳: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二、测量质量师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生:电子秤.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生(踊跃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中衡……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说明你们平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大家就应该这样善于观察.其实,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1.托盘天平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结构”,然后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归纳: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及相配套的砝码.2.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何利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2.如何利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3.如何利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和液体?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上面这些问题.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师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它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操作,否则会测量不出正确的结果,甚至损毁天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多媒体课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底座水平.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注: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的精确性,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一定要牢记并完成以上两个操作)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直至平衡;称量结果=砝码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调节天平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0刻度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3.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如果是右边高左边低,又该如何调?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1.游码的左边对齐0刻度线.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可以总结:调节天平平衡时,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往哪端调.(便于学生记住)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加砝码时,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教师可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两种加砝码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哪种容易,便于较快进行测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更加便于测量.3.托盘天平的读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刻度线和砝码,然后思考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请你观察砝码盒里有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砝码?2.请你说说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标尺上最右端表示多少克?3.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5.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砝码盒里一般有4种砝码(50g\,20g\,10g\,5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全部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即m物=m砝+m游提醒:计算物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且计算结果必须要附上单位.归纳: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水平放置调节横梁平衡: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哪端高就往哪端调)测量:左物右码;按从大到小增减砝码;砝码不够,移动游码物体质量=砝码+游码示数(m物=m砝+m游)记录结果:数值+单位整理器材4.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质量.师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在第五章学习温度计的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去推知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生(踊跃回答):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量程”,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师:我们要称量30g左右的盐和要称量20g左右水.应该如何测量?生:测量粉末状的物体或化学药品时可以将它们放在纸上进行称量.(不过,为了称量准确应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再调节天平平衡)师大家回答很正确请大家思考,如何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如称取22.5g的水.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表看法: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然后称量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二者之差即为水的质量m=m2-m1.师:思路很正确,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两者之差刚好是所需要的水的质量呢?生: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要称取的水与容器的总质量就为m1+22.5g,那么在称量总质量前,不妨在右盘中加入m1+20g砝码,游码移到标尺上2.5g刻度值处,然后在左盘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为止.教师将这个称量22.5g水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提醒学生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吸取或添加少量的水.学生分组进行“称量固体质量”、“称量液体质量”、“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表示质量大小的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工具,我们知道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属性量,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共同学习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如何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关于学习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可以变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更好.可以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制成“使用说明书”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学习,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形式,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2.物质的密度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2.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并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进行新课】一、认识密度师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这一类问题好像并不容易回答,我们的办法是取等体积这两种物质才好比较.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学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开;②用天平称量(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用多媒体展示)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启发与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收集到体积不同的同类物质,例如,铁钉、铁块等.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吗?如何探究?生: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量筒测量它们的体积,然后计算1cm3的物体内的质量是否相同.师大家思路很正确,请大家先阅读课本第116页,学习量筒测体积的方法.师根据我们制定的计划和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测出铁钉与螺母,大小石块的质量与体积记录下数据,计算出每1cm3的物质质量,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汇报你的实验结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准备统计数据表格.学生实验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生1: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生2:通常,固体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最小.生3: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师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例题1(多媒体展示)小华和他的同伴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他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1)请你用图象把这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在图甲中表示出来,并对照图象分析.(2)由蜡块(或干松木)的图象可以看出:.(3)由蜡块和干松木的图象可以看出:.解析:(1)利用描点法作图,即取一个体积对应一个质量表示一个点,然后连接两点即为该物质的图象;(2)由图象可看出是一条直线,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即表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答案:(1)如图乙;(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二、密度的应用师密度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那大家思考下:在这个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任意知道两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物理量.那利用这个公式除了求密度之外还可以有什么用处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还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或体积.归纳: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公式m=ρV,求质量m;利用公式,求体积V.师大家回答正确.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题.例题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19页例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讲解、总结、评价.注意:(1)在计算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公式,不能只写计算过程;(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要统一,可以就密度单位来处理体积或质量的单位;(3)计算的结果必须由数值和单位一起组成.点评:这道题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以借助测量体积V,根据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变形为m=ρV 来计算.例题3(多媒体展示)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m3.它最多能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3kg/m3).答案:1.25×10-31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先是一起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应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等.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密度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我们经常用到它.生活中我们说铁块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比较了相同体积的两者铁块质量比木头大,这样便引入了密度的定义,即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要引导学生多用密度去解释生活中的事例.2.要想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密度知识,就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案: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章第2节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测量体积和质量的仪器)。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如:漂浮的冰块、潜水艇的浮沉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体积。
4.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探究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体积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00g和100cm³,求该物质的密度。
(2)一艘船的质量为1000kg,体积为20m³,求船的密度。
2. 答案:(1)该物质的密度为2g/cm³。
(2)船的密度为500kg/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密度》教案+学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铜柱体(10cm3)、铁柱体(10cm3)、铝圆柱体(10cm3)、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铜块。
学生用: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播放受骗的新闻:鉴别真金白银过渡:你知道哪个是真金的?学生回答后再告诉学生这是同一块的正反两面。
【出示】1、出示铜、铁、铝、一杯水、一杯酒精。
(出示后放在讲桌上)配合课件图片问:提问:这里有铜、铁、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怎么分辨的?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
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物质分辨出来。
【出示】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铜块。
再问:如果铜铁铝的表面刷成一样的油漆怎么区别它们?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从而引入新课学生观看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第六章 第二节 授课教案课题教 学 目 标一、知识与技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教师: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期中有一组包有白纸); 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学生(分组):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教学过程引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 情一个古老的故事: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王冠的质量与黄金的质量相同,是否就是纯金的。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境引入课题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那么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吗?提出问题: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连续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密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关注,进行初步猜测。
研究兴趣。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了解到可能和不同物质的种类有关。
进而猜测不同物质会有不同的性质。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探究问题一、引出探究问题1、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
学生观察铁块、铝块、铜块的颜色,并进行鉴别。
第2节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认识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密度的概念,学会密度的测量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密度是在质量后引入的一个新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是对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并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了铺垫。
因此,学生掌握好这一节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一节已经理解了质量的概念,并且学会了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学生具备了学习密度这一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兴趣较浓,喜欢自主动手实验,因此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但学生物理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而密度的概念相对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以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核心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难点: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续表和塑料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
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
教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 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区分铁块和塑料块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
一、学习目标:1.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4.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5.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会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6.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7.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二、重点、难点: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
知识梳理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密度例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⑴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特性,该同学还应设计增加表中第五列(空栏)项目,它是__________。
⑵分析上表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分析上表的实验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⑷分析上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解答过程:(1)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体积);(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1与4(或2与5,或3与6);(4)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主要要求学生能从实验结论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例2: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思路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解答过程: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章第2节物质的密度教案:物质的密度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液体、固体。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密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一:测量液体的密度。
步骤:(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3. 实验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步骤:(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2)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
4. 讲解密度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行密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但在讲授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密度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特别关注的。
我通过讲解密度的概念,并辅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比较相同体积的冰和水的质量差异,让学生对密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一) 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问题导入(二) 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推进新课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 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 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 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
第数据处理:我们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同时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计算物体的密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困难,对密度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计算物体的密度。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
2.密度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概念。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3.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固体物体。
2.教学课件:密度概念、密度公式、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需要研究密度?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规律,总结密度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密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密度公式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展示案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2 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具体内容如下:1. 密度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公式的学习:教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特性:讲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 测量密度:介绍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5. 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密度的特性。
3. 测量密度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实验器材(包括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入密度概念。
2. 讲解密度定义:讲解密度的定义,并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密度概念。
3. 学习密度公式:讲解密度公式ρ = m/V,让学生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4. 讲解密度特性: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5. 测量密度:讲解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6. 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公式:ρ = m/V3. 密度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 测量密度: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5. 密度的应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铜块的密度,已知其质量为80g。
5.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01)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探索世界、认知科学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设计这次科学探究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们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到物质密度的存在,并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
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们的观察、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难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水、密度计、浮力球、沙子、玻璃棒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包括烧杯、水、密度计、浮力球、沙子、玻璃棒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烧杯,里面装着水,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烧杯里的水有什么特性吗?”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实践操作:每个孩子都会得到一份教具和学具,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操作,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用密度计测量。
3. 交流分享:我会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观察和测量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物质的密度有什么不同。
5. 课后作业: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并尝试测量它们的密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难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第六章第2节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重点、难点:密度的概念、应用密度的定义式及变形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是铁的质量大还是木头的质量大?
1.体积:国际单位______(),常用_______(),又叫()。
_______(),
又叫()。
30dm3=________L=_______ m3 45cm3=_________L=_______ m3
23dm3=_________ m3=_________ cm3
练习:完成下列的单位换算:
30cm3=_____________m3 25L=____________dm3=_________m3
16mL=_________L=__________d m3=__________m3
2.物体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关系
10c m3的铁质量______g 10cm3的铜质量______g
结论:物质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质量________,即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的关系
80g的水的体积是_________ 80g的酒精的体积是________
结论:物质不同的物体,质量相同体积______,即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
(3)物质相同不同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50ml的水的质量________ 80mL的水的质量__________
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即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
练习:1mL水的质量是1g,1L水的质量是_______,1m3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
3.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质量不等;质量相等的体积不等。
即不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即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所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上用密度来表示这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根据密度的定义,可得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式中m表示物体的______,国际单位用_______;V表示物体的______,主单位用_____;则ρ表示这物体的材料_______,单位_________。
如果m的单位g, V的单位用cm3,则ρ的单位即为_________。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ρ水=__________________千克/米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ρ铝=__________________千克/米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物体密度也相同
D.不同物质制成的等质量的实心物体,体积一般不相等
2.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体积V和质量m无关
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m与V的比值
3.关于物质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1/2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D.根据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
【课堂检测】
1.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3,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1 m3的灰铸铁,质量是7.2×103kg
B.体积0.5m3的灰铸铁,密度是3.6×103kg/m3
C.质量是1kg的灰铸铁,体积是7.2×103m3
D.质量是0.5kg的灰铸铁,密度是3.6×103kg/m3
2.下列物理量中表示物质属性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3.把一根均匀的铁棒锯掉1/3 ,剩下2/3 铁棒的密度( )
A.是原来密度的1/3
B.是原来密度的2/3
C.与原来密度相同
D.是原来密度的3倍
4.判断:
(1)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不同物体一定有不同的密度。
()
(2)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制成的物体一定有不同的密度。
()
(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中,质量大的,体积一定大。
()
(4)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密度小的体积一定大。
()
(5)密度相等、质量较大的物体,体积一定较小。
()
5.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体积的单位是______,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
(3)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200 克酒精倒掉150 克,剩下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4)7.8克/厘米3=___________千克/米3。
(5)13.6×103千克/米3=_______克/厘米3=_______吨/米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密度值一般是_______的,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大小______,只跟_______、________有关。
(7)将一块质量为m,密度为ρ的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
(8)在相同的体积下,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表示。
参考答案:
练习1:
1、D;
2、CD;
3、C;
课堂检测:
1、A;
2、D;
3、C;
4、错;错;对;对;错;
5、(1)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1.0×103kg/m3;1 g/cm3;(2)千克;米3;千克/米3;千克每立方米;(3)每立方米的酒精的质量为0.8×103kg;0.8×103kg/m3;(4)7.8×103;(5)13.6;13.6;(6)特性;不同;无关;种类;状态;(7)m/2;ρ;(8)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