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20 牛郎织女(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原来”造句。
4.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1、学会“原来”造句。
2、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难点: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2、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的。
板书课题:牛郎织女(一)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哪些内容呢?二、初读指导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2、从第一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吃剩饭、穿破衣裳、天不亮就赶上山放牛、没有名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体味牛郎的孤苦伶仃。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1)讨论: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2)牛郎在放牛时是怎样照顾老牛的?平时、夏天、冬天,牛郎又是怎样照顾老牛的?(3)完成板书:2、牛郎这么周到地照看老牛,老牛对牛郎怎么样?(1)理解“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这句话的意思。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
3、指导咸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和老牛的善解人意。
布置作业:1、完成文后的习题2。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一: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
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
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
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
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目标1.理清人物关系,学会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3.学习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4.学习有条理、有重点、会想象地复述课文5.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牛郎和老牛的亲密无间、相互依靠。
一、导入新课1.出示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的是谁呀?2.这是距今两千多年的诗句,讲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千百年来,我们在歌曲中、戏剧里,电影电视中,甚至许多诗篇中都能读到他们。
今天,我们再次聚焦这个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3.(出示银河图片),每当夏日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银河的两边,我们发现两颗最两的星星,一颗叫牵牛星,一课叫织女星。
千百年来,人们“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卧看牵牛织女星”。
看啊,想啊,把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种种情感都寄托到了牵牛织女星上,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出示“民间故事”的介绍。
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3篇)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
(照看周到、善解人意)2、具体说一说。
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
来到。
忽然。
传来。
循者笑声望去,只见。
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
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
(眉开眼笑)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
(表示发现真实情况)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
这位新同学是谁呀?......(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
xxx今天怎么迟到啦?(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4、拓展,另一种意思。
(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
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2)联系“新学期”。
xxx原来是xxx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1、预习《牛郎织女(二)》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20牛郎织女(一)心眼好,能吃苦牛郎中有横向双箭头织女心地善良,留在人间向上箭头老牛(眉开眼笑)《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原来”造句。
3.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民间故事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你们都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3.同桌间相互说说,相互提示。
4.指名说一说。
5.及时评价、鼓励后,教师简介关于民间故事的相关知识。
(1)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
有不少民间故事经过舞台演出、电视剧制作和电影拍摄,内容更充实,情节更生动,形象更丰富,主题更鲜明。
(2)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如《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6.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
(板书课题)7.引思:看到故事的名字,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1.教师播放范读课文录音,提出听读要求:一边听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听清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对想弄清楚的问题做上标记。
2.同桌互读本课生字新词,并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嫂子牛棚衰老趁机挣扎拽住3.“开火车”读词语,检查生字的读音。
校对字音:“拽、衰、趁、挣、扎”为翘舌音,“舔、趁”为前鼻音,“棚、挣、汹”为后鼻音。
强调字形:“嫂”“棚”“挣”“扎”“汹”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写时要把左右两部分写得紧凑一些。
“嫂”右上中间是两横,不要连在一起,写成一横;“衰”字中间一横不能少写。
十三、牛郎织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默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1、会默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牛郎织女》,(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目标。
1、会默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目标明确了,我们现在来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
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师随机板书)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3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1、生画出词语理解。
2、同桌互相交流。
师:词语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那我们来把这些词语牢牢地记在心里,好吗?出示词语:牛棚、轻盈、彩锦、遭遇、舔舔、拽着、暴跳如雷心急如焚3、齐读以上词语。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什么故事?全文可分几部分?(1)生读文分段(2)交流分段及段意(5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1、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请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生评价或补充。
3、师随机板书。
预设答案:(第—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5自然段)第三段(第6--7自然段) 第四段(第8--10自然段)第五段(第11--12自然段)师:大家对课文的层次理得很清晰。
老师相信字词你们掌握的也不错。
五、当堂训练:师;同学们,认真地记忆以下词语,并牢牢地把它记在心里,等等我们来默写这些词语。
(5分钟后比谁书写认真工整、准确!)牛棚、轻盈、彩锦、遭遇、舔舔拽着、暴跳如雷、心急如焚【板书设计】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回眸、宇宙、诞生、掀翻、慷慨、蕴藏、矗立、威胁、缓解、敬畏干旱、低廉、索取、匮乏。
13 牛郎织女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老师也喜欢过节!同学们知道每个节日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出示: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3.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那为什么每个民间节日都有它们独特的习俗?这可跟它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夕节的由来!4.(出示图片)看,图上有谁啊?(原来七夕节和牛郎、织女有关呢。
)5.一起来把课题齐读一下!6.(介绍文体,出示:《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7.介绍作者。
8.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二、初读感知课文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词牢记在心中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2.七夕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赶紧再来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牛郎和织女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交流主要内容。
4.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相识”1.同学们,牛郎和织女,一个是凡人,一个是仙女;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他们的牵手和谁有关啊?(老牛)2.瞧瞧,在民间故事中,连动物都有人性了!3.老牛是怎样提点牛郎的呢?(出示老牛第一段话:“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
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4.生读。
从老牛的这段话中你读到了什么?(老牛对牛郎的关心;老牛的知恩图报……)5.老牛为什么这么关心牛郎呢?6.交流:原因一:同情牛郎(1)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牛郎是个苦命的孩子?(生紧扣“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没有名字”、“孤儿”等谈感受。
)(2)你们同情牛郎吗?读出你的同情心呢!(指名读、齐读)原因二:牛郎与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1)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牛郎对老牛照顾“很周到”?(生紧扣“最好的草地”、“又肥又嫩的青草”、“最干净的溪水”等谈感受。
13 牛郎织女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有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课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这篇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根据故事发展顺序,读懂故事情节,试着给每一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
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进一步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寄托,了解民间故事的表现艺术特点,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进一步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愿望,推荐阅读三部作品《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重点】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寄托,对故事中的人物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进一步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愿望。
【难点】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寄托,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课题13.牛郎织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2.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课前准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2.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3.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中的人物:牛郎和织女。
4.板书课题(强调“郎”耳朵旁,用红笔标出偏旁提醒)。
三、聊聊故事中人物,概括主要内容。
1.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那些人呢?2.板书:哥嫂(强调“嫂”右边“竖”要出头,并用红笔标出这一“竖”)、老牛、牛郎、织女、王母娘娘3.我们看电影或电视剧之后,常常会聚在一起对故事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一番,我喜欢或不喜欢谁谁谁,谁谁谁怎么样怎么样等等。
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板书:形象)今天我们就分别用几句话来聊一聊这几位人物。
在你们眼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哥嫂?什么样的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呢?默读课文,圈圈词语,写写感受(关键词)。
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善解人意。
五、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1.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2.朗读课文3-5自然段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4.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5.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5.评价。
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一、导入激趣1.听写词语。
2.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2 )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
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
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 3 )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2.生活虽然美满,但也有遗憾的事情,那就是---3.齐读第7自然段。
4.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读课文第8-10自然段。
学生汇报:(1)王母娘娘醒后暴跳如雷,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
1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牛郎织女苏教版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官方故事寄予着人民群众对美妙生活的神往,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妙情感,抨击了破坏美妙生活的民主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这个官方故事寄予着人民群众对美妙生活的神往,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妙情感,抨击了破坏美妙生活的民主者。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复述«牛郎织女»〔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曾经初步预习了«牛郎织女»,知道了这一课是以牛郎的童年、成人、结为夫妻为线索写的。
大家能够很想知道他们结婚后又发作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同窗习«牛郎织女»〔二〕[板书课题:27 牛郎织女]二、齐读课文,思索变化:1、师:带着这个效果,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以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生:织女。
〔板书:织女〕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作了什么变化?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挺美满〕师:〝挺〞是什么意思?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先生必需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以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局部外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效果?〕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生讨论:〔可以独立思索,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结: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详细是:a、喜欢人世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生动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悄然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竞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世生活,是自在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生:〝天上虽然华丽堂皇,可以没有自在,她不喜欢。
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搜集民间故事,了解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导语: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七夕节”。
每逢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夜晚,一群群喜鹊就会飞向天河去搭建“鹊桥”。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编辑。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2.回忆他的作品。
3.介绍《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文体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2、出示生字词语学习任读3、再读课文,出示文中语段指名读,指导朗读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1、引导理清文脉,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起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她结为夫妻。
(经过)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部分(第11、12自然段):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结果)3、再读课文,根据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四、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落笔?(牛郎受到哥嫂的虐待;牛郎对老牛的亲密感情。
)“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和“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表现了老牛对牛郎具有怎样的感情?(同情、友好。
色河九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课时教学设计
三、拓展延伸4.学习第四、五两部分:王母阻隔和鹊桥相会
(1)引导学生按照前三部分的方法自学后两部分。
出示探究的问题:王母娘娘是什么样的人?读了第
四部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了第五部分
你还想到了什么传说?
(2)检查自学情况。
(3)拓展: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黄瓜架下能
听见牛郎织女说话。
启发学生想象说话的内容。
5.引导学生依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
6.设疑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
三、拓展延伸
1.过渡:有一首诗只用了50个字,就写出了牛郎
织女的爱情。
2.出示《迢迢牵牛星》,领导阅读,感受诗歌的魅
力。
探究法
想象练说
板书设计。
13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前准备:收集、阅读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词语gē sǎo chèn jī chéngfá bō tāo xiōng yǒng()()()()fā shìzhēng zháshuāi lǎo fù lìtáng huáng()()()()2、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轻盈:衰老:汹涌:心急如焚:3、仿照例词写词语霎时间()间()间()间心急如焚()如雷()如年()如故4、从课文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勤劳()幸福()吩咐()悲伤()调查()转眼间()5、、“牛郎织女”这个民间传说深深吸引了大家,你还知道哪些动人的民间传说呢?请把题目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分别讲了哪些小故事?二、课堂研讨1、由节日导入:喜欢过节吗?知道哪些节日?知道“七夕节”吗?(中国的情人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期盼与向往。
)知道与七夕节相关的故事吗?2、交流预习作业。
注意:嫂”、“衰”的字形。
了解什么是民间故事。
3、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主要讲了几个小故事?(2)分别读读这几个小故事,试着为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三、作业:
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
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选)-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目的: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
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一、课文导入:
二、人物认识: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相识前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部分
1、再读课文,思考: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4、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七、课文小结:
第1页共2页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三、作业:
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