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 格式:pdf
- 大小:388.68 KB
- 文档页数:17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注释余:我。
嗜:喜欢、特别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书:得到书。
【导语】学语⽂该学些什么呢?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的⽂化底蕴。
⽂化底蕴是学好语⽂的基础,只有⽂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初⼆年级语⽂《送东阳马⽣序》原⽂及翻译,供⼤家学习参考。
原⽂: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观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深⼭巨⾕中,穷冬烈风,⼤雪深数尺,⾜肤皲裂⽽不知。
⾄舍,四⽀僵劲不能动,媵⼈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乃和。
寓逆旅主⼈,⽇再⾷,⽆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之环,左佩⼑,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余则緼袍敝⾐处其间,略⽆慕艳意,以中有⾜乐者,不知⼝体之奉不若⼈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学于太学,县官⽇有禀销之供,⽗母岁有裘葛之遗,⽆冻馁之患矣;坐⼤厦之下⽽诵《诗》《书》,⽆奔⾛之劳矣;有司业、博⼠为之师,未有问⽽不告,求⽽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录,假诸⼈⽽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天质之卑,则⼼不若余之专⽿,岂他⼈之过哉? 东阳马⽣君则在太学已⼆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以乡⼈⼦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和⽽⾊夷。
⾃谓少时⽤⼼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 我⼩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的⽔结成坚硬的冰,⼿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词解及译文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余:我。
即:就。
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①:连词,相当于“来”。
以②:相当于“而”,不译。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每:常常。
于:向。
笔:名作状,用笔。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
之:指“笔录”,抄写。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走:跑。
之:指所借之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都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以是:因此。
以:把。
“假余”即“假于余”,借给我。
因:于是,就。
得:能够。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
益:更。
7、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叩问:同义复词。
叩,询问。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色:脸色,表情。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翻译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我,作者自称。
嗜学:特别喜欢学习,主要指读书。
致:招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每:时常。
假借:借,同义复词,假也是借的意思。
于:向,介词。
之:的。
手自:亲手。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计日:计算(约定还书的)日子。
以:连词,用法同“而”。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送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砚:指砚中墨水。
冰坚:结冰结得很坚硬,即结成了坚冰。
冰,用为动词,结冰。
怠:松懈,懒惰。
之;代“笔录”。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录。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走:跑,赶快去。
之:它,代“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同“是以”,因此。
后一个“以”:把。
假:借给。
因:因而。
得:能够。
遍观:广泛阅览。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既:已经。
加冠:成年。
益慕:更加仰慕。
之,的。
这一句省主语“余”。
患:愁,忧虑。
硕师:大师,指学识渊博的老师。
尝:曾经。
趋:奔往。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问难请教。
经,儒家经典。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跟随同乡有德行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大。
门人弟子:都指学生。
其:他的,指代“先达”。
稍降辞色:稍微把言辞放客气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意即言辞和态度一直很严肃。
降,谦抑。
色,特指脸色。
前辈道德高尚,声望显著,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代〕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注:预习○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即临别赠言。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引言《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文化人爱国诗人文天祥(1253年–1321年)创作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写作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当时文天祥因为反抗元朝政权而被囚禁于东阳,痛心中国国破家亡,对于他而言,这是一首表达自己的忠诚与哀怨之作。
文天祥以铁骨铮铮的精神,深受后人的崇敬和赞美。
他的《送东阳马生序》被后世广泛传播并广为赞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呈现《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以及对其中部分内容的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回看射天狼,遥哭缧绁声。
长路漫悠悠,此别何时还?诗歌解析第一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几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
青山横在北城外,白水环绕东城,形成了离别之处。
作者以自己为孤蓬,表示他离开了家乡,长时间漂泊在外。
第二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浮云飘忽不定,象征着诗人游子的心态。
落日落下之际,让诗人想起了故人的情感。
诗人挥手告别,自此离去,班马的马蹄声响起,彷佛在诗人耳畔响起。
第三联回看射天狼,遥哭缧绁声。
长路漫悠悠,此别何时还?这几句写诗人回望离别之处。
射天狼是指天上的一颗星,天狼星。
诗人遥望星空时,回忆起被囚禁的自己,心中不禁流出悲切之情。
长路漫漫,离别之后漫长的道路何时才能回归呢?总结《送东阳马生序》是文天祥的一首感人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破败的忠诚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景物的描绘,诗人以自己为孤蓬,表达了漂泊他乡的心境。
在诗的最后,诗人回望着离别之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
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坚定的信仰,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感染力。
其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这也是为何《送东阳马生序》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原文:送东阳马生序1余幼时即嗜学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0,尝趋百里外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2。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3。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4,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16,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19,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20。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21,媵人持汤沃灌22,以衾拥覆23,久而乃和。
寓逆旅24,主人日再食25,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26,戴朱缨宝饰之帽27,腰白玉之环28,左佩刀,右备容臭29,烨然若神人3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1,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32,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33,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34,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35,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3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8,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39,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40,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41。
余朝京师42,生以乡人子谒余43,撰长书以为贽44,辞甚畅达,与之论辨45,言和而色夷46。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47,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48;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49,岂知余者哉![2]注释:1.东阳:今浙江东阳市,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诗人宋濂所作,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东陽马生序宋濂整体感知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称宋学士。
浙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著名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一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
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
洪武二年(136一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一党一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余幼时即嗜①学。
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④假⑤借于⑥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⑦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⑧。
录毕,走⑨送之,不敢稍逾约⑩。
以是(11)人多以(12)书假余,余因(13)得(14)遍观群书。
既(15)加冠(16),益(17)慕圣贤之道(18)。
又患无硕师(19)名人与(20)游(21),尝趋(22百)里外从(23)乡(24)之先达(25)执经(26)叩(27)问。
先达德隆望尊(28),门人弟子(29)填(30)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1)。
余立侍左右(32),援疑质理(33),俯身倾耳(34)以(35)请;或(36)遇其叱咄(37),色愈(38)恭,礼愈至(39),不敢出一言(40)以复(41);俟(42)其欣悦,则又请焉(43)。
故余虽愚,卒(44)获有所闻(45)。
当余之从师(46)也,负箧(47)曳屣(4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49)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50)而不知(51);至舍(52),四支(53)僵劲(54)不能动,媵人(55)持汤沃灌(56),以衾拥覆(57),久而(58)乃和。
寓逆旅主人(59),日再食(60),无鲜肥(61)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62)绮绣,戴朱缨(63)宝饰之帽,腰(64)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65),烨然(66)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67)处其间,略无(68)慕艳(69)意。
以中(70)有足(71)乐者,不知口体之奉(72)不若人也。
盖(73)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74)学于太学(75),县官(76)日有廪稍(77)之供,父母岁有裘(78)葛(79)之遗(80),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81),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82)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83)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84)人而后见也。
其(85)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86),非天质之卑(87),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88)在太学已二年,流辈(89)甚称其贤(90)。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拥有书来学习,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按约定时间送还。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有一点懈怠。
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译文: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寒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数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大学士宋濂写给自己晚辈后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劝勉马生勤学善学。
让我们通过学习来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文: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时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书,自己亲手抄录,数着日子到时候归还。
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但终有所成,来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这篇文章是元末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全文翻译: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1余幼时即嗜学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0,尝趋百里外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2。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3。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4,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16,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19,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20。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21,媵人持汤沃灌22,以衾拥覆23,久而乃和。
寓逆旅24,主人日再食25,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26,戴朱缨宝饰之帽27,腰白玉之环28,左佩刀,右备容臭29,烨然若神人3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1,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32,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33,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34,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35,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3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8,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39,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40,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41。
余朝京师42,生以乡人子谒余43,撰长书以为贽44,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45。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46,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47;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48,岂知余者哉![2]送东阳马生序注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词句注释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是唐朝文学家张籍所作的一篇序文,是一篇介绍隋唐之际东阳马氏家族史谱和马援等人的文章。
这篇序文充分描绘了唐朝初年时期的风俗、礼仪、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现在,我们将为您带来《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时光荏苒,转眼春秋,忽有南浦之橘,可使人忆及当年矣。
嗟乎!胜地流连,非复往事,人事如故,历历在目。
览昔人之智,能自适者也;恃其器而不能自用者也。
志士仁人,不可不弘毅,不可不学习,盛乐浮生,薄于交臂之微。
所以,当昔者圣贤文武,普及天下,成乎上下,治乎国家,燮乎万物。
今则异闻,异文,异域之谈笑,而乐者以为天足,哀者以为词穷。
游目骋怀,所见略同,而新事复见。
人未尝不旧也,然后物有未拜者。
人亦旧之将以言,物亦旧之将以事。
今世所共见者,其旧乎!世称李杜,至诚先生,其虚与劣假者甚矣。
尝与人言,纷纷如雪,又何常稳者?今善学者则少,是以自有古人之博闻强志者为貌,当时之英俊豪俊者为躯,日不忘为者,功益修远,对物增睿,有以益彼,有以资己,所学者微,所益者大,此盖追几古之人,而未见其能过也。
观贤人之贵乎通,独立不群,各以其志为之宗旨,虽涉猎亿万事物,而所求为一也。
狡兔三窟,良以哲人为桎梏者也。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为之,不妨不误,寡见而识多,衡短论长之实义也。
以古观今,则为念落落;因人论事,则为念汶渊。
事既无成,言亦无味。
悲夫!既明自愧,今又笑之。
礼之用,和为贵,日习之而不知,致躁急乎其所不能容。
神人者易通,志人者易惧。
在下,步殿下之后尘而不容趋步者,以俟尘也。
古人,天下之达士也;荣其祖宗,美其邦家,言不足信,行不足践。
夫行言,所以易事者也;事易则功生,事生则名成。
名既成,福之所系,福足以庇黜,祸足以覆身。
故以世言为期,则心不由己,言不由人,祸害亦由人生。
岁策已竭,历久弗更新。
当是之时,黑者不肯披衣,白者不肯缟。
久矣!久矣!形神俱殓,而后反形,旧物不知,新人其奚落也!如此而已,则人之祸福、浮名从来往之,助者为之,侔者何습之有!古人云:肺非五藏之常贵,而可以长短命数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诗人宋濂所作,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加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如下: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③,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⑦,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⑧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⑨。
先达德隆望尊⑩,门人弟子填(11)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3),俯身倾耳以请(14);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16),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17)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18)而不知。
至舍(19),四支(20)僵劲不能动,媵人(21)持汤(22)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23),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24)宝饰之帽,腰(25)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26),烨(27)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28)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9)。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0)。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2),父母岁有裘葛(33)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4)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35)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36)在太学已二年,流辈(37)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38),生以乡人子谒余(39)。
撰长书以为贽(40),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41)。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注释】①选自《宋学士集》。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
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送东阳马生序主备人:夏琳审核人:使用时间:2010-6-2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朗诵法,自主翻译法,理解品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文中主人公的“嗜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学习重点:疏通全文,理解文章的深意;理解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拓展延伸法、质疑法、角色体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开阔视野】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1、囊萤映雪2、悬梁刺股3、凿壁偷光4、韦编三绝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
思想也比较深刻,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是一篇赠序,它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自主先学】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嗜学(shì)逾约(yú)俟(sì )叱咄(chì duō)皲裂(jūn)媵人(yìng)加冠(ɡuàn)日再食(sì)容臭(xiù)廪稍(lǐn shāo)烨然(yè )遗(wè¡)馁(ně¡)谒(yè)撰(zhuàn)贽(zhì)叩问(kòu)至舍 shè 僵劲(jiāng)皆被绮绣(pī)以衾拥覆(qīn)缊袍敝衣(yùn bì )负箧曳屣(qiè xǐ)2、自主积累:结合课下注释和自己所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词句意思。
注意下列画线词语的意义。
(特别要注意加粗的字)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立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注意:把弄不懂的字词及句子用笔划下来。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研讨【学习导言】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也来结识一位这样的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
(师板书题目及作者,并出示课件。
)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解题:请一位同学说说题目中的“序”的意思是什么?(赠言)师讲析: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性散文。
是谁给谁的赠言?(作者给马君则的赠言)【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2、梳理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3、体会对比手法运用之效;4、从古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益。
【预习反馈】1、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文中的生字词比较多,请看屏幕,你会读吗?(一生读,教师纠正,后齐读两遍。
)2、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读得不准备的字音和停顿不正确的地方。
(师生共同交流)3、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当堂训练】倒装句:弗之怠(是“弗怠之的倒装。
)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余立侍(于)左右(师生交流)大家总结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两种学习文言文方法:①拓展法:例如:“既加冠”中的“冠”,古代指男子成年,一般指二十岁,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等年龄的代称。
②以故推新法:例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无:没有)略无慕艳意(无,没有)师:其实这样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归纳。
【点难拨疑】理情行文思路: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里可体现作者对学习的态度如何?2、太学生在这些方面条件如何?和作者形成了 ,说明了什么道理?3、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嗜学————————————太学生:怠学图书资料:没有,借书抄录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对比师资条件:尝趋百里外、要毕恭毕敬司业、博士为之师学习环境:顶风冒雪,足肤皲裂差点被冻死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生活条件:陋食敝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道理勉励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马君则:善学思考:文中除了将自己和太学生进行对比外,还有哪儿运用了对比?1.师生态度的对比。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2.自已与同舍生生活情况的对比。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反思学习】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要准备背诵。
拓展延伸·巩固【迁移创新】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可从图书资料、师资条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加以说明)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当堂小结】【快乐达标】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未尝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生以乡人子谒余()非天质之卑()二、翻译下列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三、全文以“劝学”为中心展开叙述,首由“嗜学”领起,继以自己的“力学”和诸生的“怠学”进行对比,末由马生“善学”作结,处处贯穿一个“学”字。
四、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
那么,请展开联想,从积累的诗文当中,写出两句有关“勤学”的句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按提示填写句子(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七、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巩固课文背诵,增强语感。
二、通过变换角色体验等形式,感受宋濂的苦乐观。
三、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研讨【课文抽背】【快乐达标部分习题交流】【角色体验】1、身边人说宋濂: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媵人”试以“我所交往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有创意地翻译课文,感知文意。
(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藏书者”——宋濂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得知我家有许多书,便厚着脸皮从我家借书。
但是我怕父母知道,给它限制期限,结果他总能按时归还,我觉得他还是很讲信用的,不过还书时总是气喘吁吁的样子,像是跑着来的。
有一次我想试试他真读书还是假读书,他竟能详细的陈述整本书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能够背下来,令我吃惊不已。
后来我才知道,他借书后亲自用笔抄书,天气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因此每年冬天他的手总是生冻疮。
“先达”——我算是本地方圆百里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了,由于我有一些声望,许多年轻人来拜师求学,我的弟子还不少呢。
作为师长不应在弟子面前温和随便,要保持严肃矜持。
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宋濂,非常好学,经常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对老师非常恭敬,请教时,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很用心。
有时我斥责他的时候,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说;等我高兴了,他就再请教。
“同舍生”——在我们的同窗中,大都是富家子弟,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而宋濂家境算是贫寒的,穿着破棉袄,旧衣衫。
但他并不在乎这些,学业上确实很出色的,他也很以此为荣。
“媵人”——宋濂是一个求学若渴、能吃苦的人,他家离学舍路途遥远,又没有车马。
有一回,是大雪天,他来到学舍后,四肢被冻僵了。
我赶紧拿热水给他擦洗,又给它盖上被子。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慢慢暖和过来,总算捡了条命。
住在旅店中,一天只有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宋濂自己说: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介绍了你所交往的宋濂,假如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
(生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概括。
)1、没有书,只能借、抄。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有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按约定日期送还。
(师板书“得书之艰”)2、遇到问题,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找老师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