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经管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经管类) 课程编码:612010025英文名称:Management学时:54 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适用专业:本科专业课程类别:基础课先修课程:无建议教材:《管理学》(第二版)冯国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熟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掌握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熟悉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应要求学生能够达到: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
2、分析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
3、熟悉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进,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在现代环境下,管理的最新发展和思潮。
5、理解环境和文化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掌握管理环境的构成。
6、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要求。
7、了解决策和决策的基本程序,掌握决策的方法。
8、理解组织设计的要求,掌握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9、了解计划的类型,熟悉计划的制定,掌握计划实施的方法。
10、掌握领导方法与领导理论,掌握基本激励理论,熟悉基本沟通技巧。
11、熟悉控制的过程以及控制的方法。
12、了解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掌握个人绩效的评价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5学时)主要内容: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同学者对管理的不同定义。
2、讨论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3、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区分不同类型的管理者,了解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
5、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清楚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 106032101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3.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4.课程总学时数:515.课程学分数: 36.授课对象: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一)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属性。
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本章难点:管理概念的理解;管理的属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
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
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变革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等),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管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理论框架;3. 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3. 组织与管理- 组织结构和设计- 管理决策与计划4. 领导与管理- 领导理论与实践- 激励与激励理论5. 控制与管理- 控制过程和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6. 策略与管理- 组织竞争优势的建立- 战略规划与执行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理论和应用。
2. 研讨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问题探讨,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 期末项目: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并展示实际解决方案。
4.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的简答题或论述题测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书目1. Daft, R. L. (2014).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2. Robbins, S. 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Pearson.3. Stoner, J. A. F., Freeman, R. E., & Gilbert, D. R. (2015).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第二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三周:组织与管理第四周:领导与管理第五周:控制与管理第六周:策略与管理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及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管理学原理》教学辅助资料集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als of management)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三、学时: 48学分:3实验学时:0课内上机学时:0四、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英语五、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六、适用年级:一、二年级七、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一般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管理过程(职能)。
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
八、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学会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对管理职能和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管理”的过程、而且能够弄清“管理”的逻辑;四是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追求管理智慧,使学生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具体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自发作些社会(机构或组织)管理调研,以为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九、学时安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1第一章导论:管理的涵义、职能、管理者技能、角色42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43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34第四章决策4概述、过程、决策类型及一般方法5第五章计划7计划的基础、目标管理、战略性计划、计划方法、规划实务6第六章组织结构与设计8概述、组织结构类型、设计方法、组织设计挑战、组织文化7第七章控制4控制的类型、过程、方法8第八章领导领导本质、理论与艺术49第九章激励激励原理、过程与理论410第十章沟通概述,沟通过程、类型和冲突管理411第十一章创新212总复习(机动)0 或 2十、实验内容和要求:无十一、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两块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 30% 。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PUMA5001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授课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学分:2学分指定教材:马工程教材陈传明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2019年版一、教学目的:《管理学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部分,含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分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导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学的内涵与本质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三节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2、教学要点介绍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二节现代管理流派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2、教学要点主要介绍了统一指挥、例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值等基本概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泰勒、韦伯、巴纳德等代表理论和主流观点。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的概念、要素、功能及任务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原则三、决策的依据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征一、决策的类型(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二、决策的特点(一)目标性(二)可行性(三)选择性(四)满意性(五)过程性(六)动态性第三节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2、教学要点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各种方法。
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第二节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第三节不同的决策方法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2、教学要点介绍PEST分析、SWOT分析,脚本法、DHS模型、政治协商决策模型等;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教学内容第一节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第二节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第三节决策追踪与调整2、教学要点介绍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PDCA循环,刚性预算,弹性预算等概念第六章组织设计1、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一、问题的提出(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二、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二)权责对等的原则(三)命令统一原则三、经营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五、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一)生产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二)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第二节分析组织结构第三节分析组织整合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三、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二节直线与参谋一、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一)明确职权关系(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条件第三节委员会一、运用委员会的理由二、委员会的局限性(一)时间上的延误(二)决策的折中性(三)权力和责任的分离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2、教学要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分;直线与参谋及其相互关系;委员会的作用及局限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高升专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只要协同运作,就要管理。
当今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在21世纪初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富民强,就必须管理科学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
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使学生了解组织的正常运作规律,掌握正确的管理思维,把握市场运作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懂管理的管理者,具有基本功的作用与意义。
2、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2)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2)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管理与现实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联系;重点把握管理的本质特征。
了解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以及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理解经营职能、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全面理解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内容提要:企业与管理的关系、社会与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经营职能(法约尔)、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全面理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结合,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中外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三章计划职能与计划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目的和类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步骤;掌握编制计划的步骤。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课程编号:XXXXX 学分:X 学时:XX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XXX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管理思维和提升管理能力。
通过对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案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和核心模型;3.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管理学基础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2. 管理学理论体系2.1 古典管理学2.1.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2.1.2 法约尔行政管理原理2.2 人际关系管理学2.2.1 霍桑实验及其启示2.2.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2.3 现代管理学2.3.1 奥斯汀的过程管理理论2.3.2 德鲁克的管理职能理论2.4 组织行为学2.4.1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4.2 组织结构和文化2.4.3 员工动机和激励3. 管理决策3.1 决策理论和模型3.1.1 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3.1.2 决策环境和决策风险3.2 决策过程和决策技巧3.2.1 问题识别和信息收集3.2.2 多元思考和方案评估3.2.3 决策实施和结果评估4. 领导与团队管理4.1 领导理论和风格4.1.1 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4.1.2 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4.2 团队形成和发展4.2.1 团队构建和角色分配4.2.2 团队协作和冲突管理4.3 领导力的培养和应用4.3.1 领导力评估和提升方法4.3.2 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方法和要求1. 理论讲解: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践案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 演讲展示: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和展示,提升表达能力和领导才能;5.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6. 知识检测: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和年级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理解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决策等重要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制定简单的管理计划和方案。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性质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三)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等)环境分析方法(PES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 分析)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塑造(四)决策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2、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效果3、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五)计划1、计划的概念和类型计划的定义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2、计划的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分解、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六)组织1、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授权)2、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3、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标准、方法)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方法)(七)领导1、领导的概念和性质领导的定义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的权力来源2、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领导行为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领导艺术领导用人艺术领导决策艺术领导激励艺术(八)激励1、激励的概念和过程激励的定义激励的过程2、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3、激励的方法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九)沟通1、沟通的概念和类型沟通的定义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沟通的障碍(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沟通障碍的克服(运用反馈、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3、有效沟通的实现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培养“听”的艺术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十)控制1、控制的概念和类型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十一)创新1、创新的概念和作用创新的定义创新的作用2、创新的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PUMA5001大类基础课本科生2.0 36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管理学基础部份,含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份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类型、角色、技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
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以及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以及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1 掌握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类型、角色、技能。
1.2 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
了解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
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影响因素和原则,认识组织的基本问题,掌握典型的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合用范围,了解组织的类型。
2.1 掌握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
2.2 掌握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合用范围。
了解导致组织变革的原因,变革的阻力以及克服变革阻力的措施。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法,以及当前社会所关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了解领导的概念、影响力的来源和三种领导理论。
3.1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3.2 掌握领导的概念、影响力的来源和三种领导理论。
掌握激励理论的内容、作用,把握激励规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
了解团队类型、动力,掌握团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4.1 掌握激励理论的内容、作用。
4.2 掌握团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了解沟通的过程、沟通的形式、沟通的障碍及增强沟通有效性的途径。
管理学原理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管理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与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低年级经济类专业学生通过管理学原理来了解管理学的主要脉络,掌握管理学的原理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准确、恰当地使用管理知识。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精选教学内容,通过管理基本原理的讲授、适当的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互动等多种形式体现管理学原理、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与练习和课外练习、体会的撰写,组织进行针对管理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
以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以应用上述知识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学时。
考试课。
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性质
.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理论、理论、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理论、理论、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掌握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二章决策
主要内容:预测的概念及种类;预测的原理及一般方法;决策的概念和作用;决策的
重点:决策的类型和过程;决策技术与方法。
难点:决策的类型和过程;决策技术与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的作用和类型;掌握决策的步骤;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了解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章计划
主要内容:计划的概念和性质;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现代计划方法;目标的含义;目标管理的过程与特点。
重点: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目标管理的过程与特点。
难点:计划的编制方法;目标管理的过程。
教学要求: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分类和内容要素;掌握滚动计划和应变计划;
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程序。
第四章组织
主要内容:组织的概念及作用;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的部门划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的人员配备;组织的运行与变革;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正确处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直线与参谋、首长和委员会关系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组织的运行与变革。
难点: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的概念及作用;组织的部门划分;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了解组织的人员配备;掌握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委员
第五章领导
主要内容:领导的概念及作用;领导者的素质和条件;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如领导特性理论、作风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提高领导效能的基本途径;激励的作用、意义和要求,行为动因的基本模式及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如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沟通的性质及其过程;沟通的渠道-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信息沟通的有效途径。
重点:领导的职能和影响领导成效的因素;有关激励和领导的主要理论。
难点:沟通的渠道、原则、方法以及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领导的职能。
教学要求:了解激励、领导、沟通的概念;掌握领导的职能和影响领导成效的因素,掌握有关激励和领导的主要理论;理解沟通的渠道、原则、方法以及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理解领导的概念及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