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冰融化了 2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资料推荐------------------------------------------------------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冰融化了(教科版)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4 课冰融化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当环境温度高于 0 C,冰的温度升至 0 C 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 C,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重难点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 教师上课 1. 集中话题 1.1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当液态的水降到0 C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需要什么条件呢? 2. 探索调查1.2 观察冰的融化:从冰箱里取来一些冰块,让我们来测量这些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1 / 4变化。
1.3 1.4 实验方法:(1)把冰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1.5 1.6 完成实验记录。
(提示:完成实验记录后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 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当杯内温度上升到 0 C 的时候,冰就开始融化了。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杯内的温度一直保持在 0 C,直到冰完全融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1.8 我们有没有办法加快冰的融化呢?相互说一说你们各自的方法。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冰融化了》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冰融化了》是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冰在加热后会融化,并探究冰融化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探究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冰融化的规律。
2. 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的温度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4. 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究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冰融化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的温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教具:温度计、烧杯、冰块、热水。
2.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教学PPT。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水的三种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后的状态。
2.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记录冰融化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冰融化的规律。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后的状态。
问题:“大家知道冰是什么吗?它融化后会变成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烧杯、一个温度计、一块冰块和一杯热水。
让学生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记录下初始温度。
然后,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再倒入热水,观察并记录冰块融化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观察温度的变化。
3. 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冰融化的规律。
例如,学生会发现随着加热的进行,冰块逐渐融化,温度逐渐升高。
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温度保持不变。
4. 总结与提升:在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冰融化的规律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了解水的三种物态,了解水的冰融化变水的液态;2.能够观察、实验、感知,初步了解“冰融化变液态”这一现象;3.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概念和实验的基本要素;4.能够感知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过程。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及其转化;2.观察实验现象,“冰融化”;3.简单概括实验内容和结论,感知实验探究过程。
1.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冰融化”现象的观察;2.实验过程的感知和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及其转化;2.实验过程的描述和总结。
1.4 教学资源和准备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准备是:1.常温下的冰块;2.非常温下的水;3.实验纸;4.录音笔。
1.5 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情景化教学策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中感知和了解“冰融化变液态”这一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兴趣,开展学习之旅。
二、课堂展示本节课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
首先,老师向学生们预习本节课内容,并询问学生们知不知道水的三种物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然后,老师向学生们出示一块冰块,与学生们一起观察和认识冰块,询问学生们认为冰块能否变成水。
学生们抱着疑问的心态,老师安排学生们进行实验。
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观察实验过程,然后将冰块放入非常温下的水中,让学生们观察冰块的变化。
此时,老师让学生们描述和总结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随后,老师向学生们提供实验纸和标签,让学生们自行制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学生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现象,并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转化,初步了解冰融化变水的液态,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4 冰融化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学会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冰块及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和现象。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3.运用STEAM教育理念,渗透语言表达的训练,促进科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4.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重点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三、教学难点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1.每组准备:冰块半杯、水温温度计1支、温度记录表教师准备:计时器2.每组准备:冰块1块,密封塑料袋1个,烧杯若干、热水、温水、自来水。
教师准备:计时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魔术导入,了解:融化。
2.播放视频:了解大自然中的融化现象。
3.小结: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叫融化。
那么,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融化成液态的水呢?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观察冰的融化1.思考:冰融化成水的时候,你认为大约会是多少摄氏度?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3.汇报:明确实验材料:冰块、烧杯、温度计、计时器、记录单4.了解实验步骤及实验要点。
5.动手尝试。
6.小组讨论:从记录的数据来看,我们有什么发现?7.总结: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
当冰完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开始上升,并最终达到常态的温度。
融化的过程中,热量增加。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探究活动二:加快冰的融化1.思考:增加冰的热量,是不是能加速冰的融化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增加冰的热量?2.学生预测方法:捂热、摩擦、太阳晒、泡自来水、泡热水、嘴巴吹、风扇吹、吹风吹......3.融冰比赛。
(1)明确要求:(选定一种方法,不可多种方法叠加;不可从袋中将冰块取出;听到口令后才可以开始;完全融化后,请真实准确记录时间。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融化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在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掌握了测量温度的方法,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了解了当水温降到0℃以下时,液态的水可以变成固态的冰。
本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明确操作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学生实验时密切注意,随时加以引导。
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将冰块融化成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铁架台1个,50ml烧杯1只,水槽1个,冰渣1袋,温度计3支,自封口塑料袋1个,冰块1袋,计时器1个,量杯1个,记录表1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出示图片)看图,冰棒和雪人会有什么变化?(慢慢融化)2.播放视频《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你看到了什么,揭题并板书“4.冰融化了”。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概述本次公开课所选的教材是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冰的状态变化,通过实物展示、制冰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固态、液态之间的不同,学习物质状态的变化规律。
希望通过本堂公开课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冰的认识,形成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初步认识。
同时,设计了针对本堂课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首先,将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学们,你们都吃过冰淇淋吧?一般来说,冰淇淋是在冰箱里存放的,你们有没有想过冰淇淋是怎么制成的?加入了哪些材料?今天我们将学习的知识与冰是有关的,那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冰有哪些特点?可以在哪些场合中运用呢?”2.展示(10分钟)然后,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冰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冰怎样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吗?请看这些图片,工人们用冰块制冰船、制作冰雕、制作冰淇淋等等。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物质的变化。
3.制冰实验(2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即冰的状态变化,设计制冰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固态、液态之间的不同,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并详细记录实验结果。
制冰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1)准备冰块、小勺子、250毫升的容器2)将冰块放置在室温下等待其变化3)量取大约一勺的水加入容器中,称之为“水1”4)用小勺子一勺一勺地加入普通糖,小心搅拌均匀5)等待冰块溶解出来,取出一片薄片放入容器中6)观察记录薄片冰慢慢溶解的变化过程,同时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中水的颜色、形状等变化4.游戏与小结(10分钟)在制冰实验后,设计团队竞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认识:教师示范:将同样大小的冰块放入三个杯子里,将它们摆放在阳光下,并在每个杯子下放置一个白色杯垫,通过热量逐渐观察三个杯子中冰的变化,看看哪个杯子中的冰会先融化。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冰的主要特点和性质;(2)了解冰的融化过程及原因;(3)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
3.学科标准:认知与科学探究(三年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冰的特征和融化过程;(2)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物态变化;(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1)教材《冰融化了》;(2)冰块;(3)日光灯;(4)水杯;(5)温度计。
2.教学媒体:(1)多媒体投影仪;(2)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展示一块冰块给学生看,并问:(1)你们知道冰是什么东西吗?冰有什么特点?(2)冬天外面常下雪,你们见过雪吗?雪和冰有什么不同?2.理论探究(约20分钟)(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教师向学生展示PPT,介绍冰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认识冰。
(2)教师向学生提问:冰和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冰可以融化成水?(3)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3.实验操作(约30分钟)(1)教师将冰块放在教室中央的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形和特点。
(2)将光线调暗,教师打开日光灯,让其照射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变化。
(3)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冰块变化的速度、水滴形成的位置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4.实验结果分析(约1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补充相关知识。
5.实验总结(约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冰融化的规律和原因。
(2)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平时能见到冰融化的现象吗?给出一些例子。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冰的特征和性质,掌握冰的融化规律和原因。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冰融化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了解冰融化的条件。
学会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能够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了解冰融化的条件。
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块冰,提问学生: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呢?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冰融化的问题,如冰融化需要多长时间?冰融化的速度与什么有关?等。
3.作出假设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例如,学生可能会假设冰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融化得更快。
4.设计实验介绍实验材料:冰块、温度计、杯子、热水等。
设计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杯子中,插入温度计。
向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热水,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和冰的状态。
5.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温度计和热水。
6.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冰在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可以让学生绘制温度变化曲线,直观地展示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分析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冰融化的条件和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冰在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冰融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8.拓展延伸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冰融化得更快?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冰融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9.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冰融化的条件和过程。
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科学奥秘。
三年下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冰融化了》教学设计你能猜出接下来水的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二、加快冰的融化思考讨论: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分组实验:方法:每组把一块冰放入塑料袋,袋口要密封,比比哪一组冰融化的快。
提示:塑料袋的袋口要一直保持密封!实验过程:使冰块快速融化的方法第1组:在烧杯里倒进冷水水把冰块放进去第2组:在烧杯里倒进热水把冰块放进去用时1分钟。
第3组:把一块冰块用锤子敲碎放入热水中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学生猜想: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直到和教室里空气的温度一样。
学生发言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方法: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学生讨论决定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冰完全融化所用时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合作能力监督。
记录每个小组使冰块完全融化所需的时间。
小组第1组第2组第3组……完全融化所需的时间7 2 1 ……交流讨论: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冰块融化得更快?1、温度越高,冰块融化得越快。
2、温度相同时,冰块敲得越小,融化得越快。
思考讨论:冰融化了你发现塑料袋外出现了什么现象?冰融化了,塑料袋外有水珠。
冰融化吸热,降低了塑料袋外表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了低温的塑料袋,结成小水珠!知识拓展冰(固体)水(液体)冰融化成水:热量增加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巩固练习1、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学生思考讨论有关现象学生阅读原因学生认识到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课堂小结1、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2、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3、温度越高,冰块敲得越小,融化得越快。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第六单元《物质变化与常用材料》,其中的一课题《冰融化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探究冰在何种条件下融化,从而掌握冰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冰在何种条件下融化;•冰融化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冰的融化速度和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能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实验能力,掌握实验课程的基本技能;•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实验中总结物质变化的一般规律性。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真相,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冰在何种条件下融化;•引导学生总结冰融化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总结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将总结的能力应用到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理解冷和热的概念是相对的;•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融化速度与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和水杯,引导学生思考冰块和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预测什么情况下冰块会融化,冰融化后会变成什么物质。
2.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水果冰箱制作冰块;•将冰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融化的时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变化,比如温度、阳光、风等。
3.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归纳出导致冰融化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实验加深认识,表明自己学习的成果;•帮助学生理解冰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关系,并寻找相同点和区别。
4. 展示(15分钟)•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做一些小结的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这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根据我在家中做冰融化的实验显示,如果这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冰融化的实验前后一共有两个实验,都是不可行的。
时间得不到保证,会造成什么都学不到。
首先我仔细测量了冰融化的实验,从实验开始一直过了40分钟,还没有完成冰融化的一个过程,本想让水和冰混合融化会更快,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还是选择了冰融化的过程,只是时间太长,我在家中做好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让学生来分析。
数据表格是这样显示:时间(分钟))冰的温度变化水的温度变化0 -15℃8℃2 -15 ℃7 ℃4 -10 ℃ 6.8 ℃6 -7 ℃ 6.3 ℃8 -3.5 ℃ 6.1 ℃10 -1.7 ℃ 6 ℃12 -1.2 ℃ 6 ℃14 -0.8 ℃ 5.8 ℃16 -0.5 ℃ 5.8 ℃18 -0.2 ℃ 5.7 ℃20 0 ℃ 5.7 ℃22 0 ℃ 5.6 ℃24 0 ℃ 5.6 ℃26 0 ℃ 5.5 ℃28 0 ℃ 5.4 ℃30 0 ℃ 5.4 ℃32 0 ℃ 5.3 ℃34 0℃ 5.3℃36 0℃ 5.3℃加上我做实验过程中的两个短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分析上面这张表格知道学生在认读零下温度的高低有一些困难。
判别零下1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哪个温度高,学生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
下回上课对于零下温度大小也要做一个比较,不然不通过训练,三年级的学生是一下子难以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冰融化比赛,这个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准确的比赛,是安排给学生回家做。
四个班级学生回家作业情况是这样,有一个班只有4位学生没有完成,一个班级12位学生没有完成,一个班级是只有12位学生完成,一个班级有10个学生未完成。
之所以要布置这样的回家作业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回家作业究竟会不会做。
同时这节课用到的冰融化实验,如果在学校完成一下子难以完成,同样大小的冰很难找到,再者,几种课堂上想到的方法:用火烧、用电吹风吹等难以完成,而在家中只要有家长的适当指导学生会很快完成这样的实验。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温度与温度计》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引导孩子们探索学习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探索这个秘密的过程与温度的变化产生密切的联系。
因此教材将本课设计为引导孩子们认识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构造。
在教材中本课分成两个环节:一是“比较水的冷热”,二是“观察温度计”。
在“比较水的冷热”的环节中借用的工具是自己的手指,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手指只能粗略地测量出水的温度,对于温度相差不大或原始温度不同等情况下不能准确的比较出水的冷热程度。
环节一中暴露的问题指向了环节二“观察温度计”,即温度计的认识。
在研究教材和学情的过程中发现,环节二一直停留在对温度计的观察上,孩子们会很快地对温度计的使用失去兴趣,环节一中的疑惑久久没有解除。
因此我将本单元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第一环节“学习温度计的使用”合并到第一课中。
引导学生在使用中完善对温度计的观察,学会准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四、重难点:重点: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和学会使用物体的温度计。
难点:自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教具学具:水、烧杯、温度计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混乱现象师:老师这里有两杯水,我想找出哪一杯是热水、哪一杯水冷水,我该用什么办法?生:温度计。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温度计,还有其他办法吗?生:用手触摸感觉一下。
生上台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用手触摸确实能感受出温度的差别。
图(二)暴露现象:活动→感温说感觉师:那我们来试试这样去感觉。
图每组的桌上有四杯编号好的不同温度的水,现在已经知道1号杯中的是热水,4号杯中的是冰水,2号杯和3号杯的不知道。
了解冰融化的科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冰融化的过程,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1.3 教学材料:冰块、容器、温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第二章:冰的性质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的性质,如冰的密度、硬度、透明度等。
2.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冰的性质。
2.3 教学材料:冰块、容器、工具(如刀、叉等)。
第三章:冰融化的过程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过程,包括吸热、温度升高、冰变成水等。
3.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冰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3.3 教学材料:冰块、容器、温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第四章:冰融化的影响因素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冰融化的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等。
4.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不同因素对冰融化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4.3 教学材料:冰块、容器、温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第五章:冰融化与环境保护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5.2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5.3 教学材料:相关资料、环境保护活动材料等。
第六章:全球气候变化与冰融化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冰融化的影响,认识到冰融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6.2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讨论和分析数据,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冰融化的关系。
6.3 教学材料:相关视频资料、图表、数据分析工具等。
第七章:冰融化的环境影响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平面等方面的影响。
7.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冰融化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7.3 教学材料:相关案例资料、活动材料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一、教材简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难点:使冰快速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小河边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视频。
提出问题: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冰了呢?二、观察冰的融化1.感知冰的融化。
学生每人手里放一块碎冰,观察并感受冰在手心里的变化过程。
同学间交流一下感受。
提问:当冰在你的手心里一点点的融化时,你感受到温度有什么变化?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师:刚才大家亲身感受了冰在我们的手心里融化成水的过程,明白了冰从我们的手上吸收了热量渐渐化成了水,那么:冰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变成水呢?上节课我们做了水结冰的实验,知道了水结冰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而且水结冰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下降了,那么,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大屏幕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胆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1)师:冰究竟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融化成水呢?它周围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不能光靠感官感受和猜想,要有客观的数据才行。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冰融化了》。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并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荣华冰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四、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五、教学难点探究促动冰融化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天气那么热,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课件出示冰棍的图片)。
2、把冰棍从冰箱拿出来没吃的话,过了一会儿,冰棍会有什么变化?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冰融化了》。
(板书课题)1、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液态的水在什么温度时会凝结成冰?(0那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指明说)2、到底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实验来证明,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冰是怎样融化?4、这种实验方法仅仅测量了冰的温度,你认为冰在融化过程中对周围的空气有影响吗?(学生猜)5、接下来我们来看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6、小组合作观察冰的融化,记录员做好记录。
7、实验结束,小组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8、汇报。
请一个小组成员上来,把实验记录单在实物投影下投影并汇报。
其他小组也要认真倾听,看看他们的实验结果和你们的是否一样?9、思考:为什么烧杯内和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要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呢?10、通过学生的汇报得出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能够促使冰融化(板书0;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等到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若干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冰(固态)水(液态)附表: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教学反思: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融化现象,掌握水、水蒸气、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的转化关系。
2.经历冰融化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冰融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及融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水的形态转化与温度有关系。
【教学准备】冰、热水、烧杯、试管、橡皮筋、温度计、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学生:如果给冰块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汇报:冰块会缓慢融化。
3.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吗?4.学生讨论回答:用吸管向冰块吹热气、用吹风机向冰块吹热风。
5.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变化的原因。
(板书课题)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冰融化了
一、教材简析:
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
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
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
为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
当学生在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
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目的,比赛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
这课全部的活动都是在进行冰块融化的观察,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还是人为干预情况下的观察,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如:盛冰的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挽挽、有水珠出现等现象。
这是具有良好观察品质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的,它也是后续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教学背景:
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
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
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
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
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