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 格式:docx
- 大小:86.08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本行动计划详细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核心目标1.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2. 提高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3. 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
二、战略任务1.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3.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企业成本。
4. 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
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重点工程1.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2. 关键领域突破。
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施重点攻关项目。
3. 智能制造工程。
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4. 绿色制造。
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提高制造业绿色化水平。
5. 质量品牌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6. 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国际顶尖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四、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
2. 优化税收政策。
降低制造业税收负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3. 加强金融服务。
提高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2025计划是什么内容
2025计划,是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动中
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该计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
绿色化等手段,加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
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首先,2025计划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经
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025计划将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其次,2025计划着眼于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
环境保护已
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5计划将推动制造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2025计划还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
2025计
划将鼓励中国制造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5计划的实施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由大国制造向强国制造的华丽转身。
中国制造2025详尽规划1. 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规划详细阐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创新能力: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5%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 质量效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制造强国平均水平。
3. 产业结构: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
4. 绿色发展: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20%,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制造强国平均水平。
5. 开放合作: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制造业合作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3. 主要任务中国制造2025聚焦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1. 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提高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 提高质量品牌: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消费者信心。
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推行绿色制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
5.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竞争与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 实施路径中国制造2025将通过以下五个路径推进制造业发展:1.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人才培养等,为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该计划于2015年发布,涵盖了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任务。
以下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解析。
一、战略目标1. 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2. 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3. 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4.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二、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2. 高端装备制造:提高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3. 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4. 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节能和环保技术水平。
5. 电子信息:加强集成电路、高分辨显示器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提高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
7.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8. 先进材料:推动先进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地位。
9. 农业装备:加强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九大任务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建设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 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6.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和市场竞争力。
8.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2025计划是什么内容2025计划是什么。
2025计划,是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该计划于2015年5月8日由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旨在通过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定制等新型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目标。
2025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由数量大、质量低的发展模式向质量优、效益高的发展模式转变。
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方向,包括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转型等方面。
在技术创新方面,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2025计划提出了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在产业升级方面,2025计划提出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定制等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变。
在企业转型方面,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总的来说,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
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由大变强。
同时,该计划也将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合作与共赢。
中国制造2025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
该战略旨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从低端、低附加值向高端、高附加值转变,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做到“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创新驱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等措施,推动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变。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2. 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加强生产加工能力等措施,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加强产业链条的协同,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3. 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等,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4. 推进智能制造: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5.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通过推动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推动制造业向绿色、
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在2035年前建成制造强国,到2050年成为制造业强国。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仅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就业增长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简读《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
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三个阶段
2025 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 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2.九大任务
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6)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3.十大重点领域
1)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航空航天装备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5)轨道交通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7)电力装备
8)新材料
9)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0)农业机械装备
4.五项重点工程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面向未来的10大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工程,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2)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3)工业强基:实施工业强基主要是为了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落后问题。
4)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则是要努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的制约问题。
5)高端装备创新:在实施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专项的基础上,推进新的高端装备创新专项。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1.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2.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内容1.创新驱动2.质量为先3.绿色发展4.结构优化5.人才为本三、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目标1.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3.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四、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6.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保障措施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3.完善金融扶持政策4.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5.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6.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7.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8.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六、结论1.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义2.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持续推动制造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正文:随着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
通过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国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等。
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这一计划的提出,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了制定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通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其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等,以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强调了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制造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推动清洁生产、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等,以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强调了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国际技术交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以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纲领,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变,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制造业将继续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就是有两个“五”。
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就是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二、一条主线“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主要包括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三、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_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
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
工信部曾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提出的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三步走计划。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1. 概述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计划。
2. 目标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 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3. 行动计划3.1 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提高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 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3.2 产业升级- 加强重点领域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 加强供应链建设: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3.3 质量提升- 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 推动标准化工作: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 加强质量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3.4 国际竞争力-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 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中国制造业品牌的国际化,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拓宽出口渠道。
4. 实施路径-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集群效应。
-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和体会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和服务化转型。
以下是我对这个计划的理解和体会:
1. 制造业升级与转型:
*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中国制造业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加强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 智能化和自动化: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产业结构优化:
* 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品质、创新和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3. 服务经济转型:
* 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提高服务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重,培育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
4.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
* 环保与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制造,减少资源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技术国产化与自主创新:
* 技术自主创新:提升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主创新,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6. 国际合作与开放共赢:
* 推动全球合作:通过开放与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
实现互利共赢,提升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
同时,它也需要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持续推进和完善,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乃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该计划提出了九大重点领域: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及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铁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和医疗装备。
通过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标准与认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强国。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担心该计
划会导致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被指责为一种经济国家主义。
因此,中国政府在推进该计划过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达到合理平衡和国际合作。
浅谈中国制造2025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所谓“中国制造2025”,指的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该《纲要》又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即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背景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
(1)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一条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3)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对中国制造2025的看法如今,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阵地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大部署。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整体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中国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强国。
具体目标包括:
1. 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力度,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加大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人才。
5. 市场开放和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市场开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中国政府于2024年发布的一项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手段,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
以下为1500字以上的详细内容介绍:一、背景介绍中国自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巨大工厂。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和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显现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需进行转型升级。
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目标和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制造业前列,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涵盖了9大重点领域,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新材料。
三、主要政策举措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
2.绿色制造:-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的发展。
-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3.智能制造:-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提高智能制造能力。
-加强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技术工人,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推动效果和面临的挑战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推动效果。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来的。
李克强说,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1]
背景
中国制造2025之三大转变世界范围来看,工业4.0概念引领了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其强调的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道路,已被中国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率先借鉴。
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当然不能在这一波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中落后。
而从中国自身来看,随着劳动力价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那种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必须要向中高端转型。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中国国内市场对于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
不久前,“赴日抢购马桶盖”成为热点话题,有些人从这一现象中看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强,但这一现象背后国人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增强则很容易被人忽视。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往往是滞后于需求的,当下国人消费需求的提升,更应看作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有利东风。
只有市场需要高端产品,企业家才有动力将其千方百计生产出来。
以此观之,当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内外部条件,都已成熟。
历史
中国制造2025完成初稿将在泉州试点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将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
因此,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
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并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
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中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措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四大转变折叠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
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
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一条主线折叠
一条主线,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八大对策
中国制造2025八项战略对策,即: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2025年前,大力支持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
主要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2]
发展10大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提出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3]
评论
首先,制造业的提升不会是一个短期工程,将年限定在了十年之后的2025年,提醒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要对制造业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思想准备。
要实现这一罕见的“十年计划”,打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制造”,意味着不能用完完全全的“拿来主义”对待工业4.0,将外国的具体做法原封不动地复制在中国制造业上。
德国是一个制造业积淀深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老牌工业国家,而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虽然冠绝全球,但论技术含量、人才数量、企业类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囫囵吞枣,只会落得“消化不良”。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制造2025”是一部“接地气”的规划,立足于中国制造业的具体实际,研究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具体问题。
“中国制造2025”将给有色金属行业带来新机遇2015-04-02 08:11:00 经济日报杨国民分享
有色金属行业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攻关,打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
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跨行业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突出的‘双挤压、三约束’的局面。
‘双挤压’就是价格上不去、成本下不来的双重压力。
‘三约束’包括产能过剩的约束、技术水平的约束和生态环保的约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在日前召开的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上这样描述有色金属行业的现状。
陈全训介绍,2014年国内市场铜、铝、铅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8%、6.9%、2.7%,铝价相当于回到20多年前。
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低迷,国内PPI连续36个月持续下降,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遇到天花板。
同时,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都在刚性提高,成本的“地板”在不断抬高,一些企业还可能遇到资金链断裂。
在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已进入平稳运行状态。
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全国工业增幅高2.9个百分点,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幅连续10多年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已经结束。
中
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
化解产能过剩仍是今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作重点。
陈全训介绍,2013年以来,全国电解铝已停产和减产产能338万吨,但目前运行产能仍有约3200万吨,而且还有部分新产能释放,过剩压力很大。
除了冶炼产能之外,普通铜铝加工也已出现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要在前几年淘汰一批、整合一批的基础上,加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对记者说,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抓扩大应用,继续推进“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及建筑领域“以铝节木”;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产能向国内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
同时,借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同有关国家加强产能合作、资源合作,加快有色金属“走出去”步伐。
“中国制造2025”将给有色金属工业带来新机遇。
陈全训说,有色金属行业要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持之以恒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有色金属行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瓶颈一定要突破。
对此,陈全训提出,今年要在继续做好绿色矿山、城市矿山的基础上,重点抓区域矿山建设。
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广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槽技术、铜铅锌短流程冶炼技术,以及铝空气动力电池开发应用前沿技术等。
在生态环保方面,大力发展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主动塑造企业绿色发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