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儒家思想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24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并成为了统治者和社会精英们的重要学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儒家学说的兴起汉代儒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后,他秉持着“才能治天下”的思想,重用儒家学者。
当时,他任用的大臣中有很多是儒学的学者,这使得儒学在政治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2. 文化的兴盛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在文化方面,儒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汉朝皇帝设立了太学,儒学成为了官学的主导学科,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儒学的教育。
3. 经典的整理和编纂在汉代,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编撰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个时期编辑了诸子百家的典籍,并且将儒家经典整理成本《五经》之一的《周礼》等经典著作,这使得儒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4. 董仲舒的学说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学家,他的学说对于汉代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倡导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与天地自然相协调,追求道德修养和道义之道。
5. 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历史书籍之一,也是一部兼具文学和历史学价值的巨著。
他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使得后世对于汉代儒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6. 创新思想的兴起汉代儒学不仅延续了先秦儒家学说的传统,还出现了一些创新思想。
比如王充的《论衡》中提出了“言达者无所不达”的观点,主张言辞应该准确、直接,以表达人的真诚和智慧。
7. 孔子学派的传承汉代儒学对于孔子学派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学者研究和传承孔子的学说,但是汉代儒学让孔子思想得到更加系统和广泛的传播,使得孔子成为了儒家学术的核心。
综上所述,汉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汉代儒学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以及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同时,汉代新儒学又增加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全面评价董伸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制度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6.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这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儒家思想的发展的总结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自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的发展阶段以及宋明清时期的复兴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由孔子及其弟子传承发展。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仁、礼、义、智、信。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氏族道德规范。
他的学说强调了个体责任和社会道德,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孟子、荀子、墨子等。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强调了天赋人权和道义的重要性。
他主张天道平等,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公。
孟子的学说对后来的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荀子则更加注重政治和政治伦理,主张君主制和礼制的合理性。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秦朝统一六国后,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和排斥,但在汉朝的复兴中恢复了生机。
汉朝的刘邦和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采取了推崇儒学的政策,将儒学作为国家的官方教育。
汉朝的儒家学者如董仲舒、贾谊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了天命思想和君主道德的重要性。
此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的统治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宋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复兴。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重视儒家经学的注释和解释,提出了“诚心体天理”的理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
朱熹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对中国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时期,程朱理学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儒家的思想,形成了明清时期的“正统”思想体系,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支持。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发展再到复兴的历史过程。
从孔子时期的人文主义到孟子的公正理念,再到秦汉时期的复兴和宋明清时期的继承,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1、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探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董仲舒的新儒学及汉武帝推广儒学。
3、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内容。
【重点讲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论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背景
①经济领域: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领域:地主阶级产生壮大,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备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知识分子壮大,教育发展(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学在民间的私学创立)
3)表现:。
总结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传统,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和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中国正处于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有许多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派以及各种思想流派的竞争,儒家思想也是其中之一。
儒家思想的早期代表是孔子,他被视为中国儒家学派和文化的缔造者。
孔子的学说放弃了个人利益和私欲,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即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概念。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守信用和有社会责任感。
他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学问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行为。
在公元前5世纪,儒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代表孟子出现了。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不同于孔子他认为人性本恶的观点。
孟子认为,为了实现仁爱和和谐的社会,个人应该通过修身养性来完善自己。
他还提出了"四端",即"仁、义、礼、智"的概念,试图通过培养这些品德来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
孟子的理念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政治的观点。
儒家思想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达到了巅峰。
儒家经典《论语》和《大学》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并且成为后来儒家思想发展的基石。
在这一时期,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了士人的主要任务,并形成了一种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在唐朝(618-907年)和宋朝(960-1279年)时期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唐朝时期,儒家教育成为了皇帝任用官员的主要标准,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教育得到了强化。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学者们开始将儒家思想和其他学派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在明清时期(1368-1912年),儒家思想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朱熹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主张孔子的教义要完全符合经义的原则。
总结儒家思想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对中国社会与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进行总结。
儒家思想最早的代表是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他提出了伦理道德的重要原则,并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贤德,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他的学说强调了“仁”,这是一种涵盖了仁爱、善良和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
在孔子之后,孟子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孟子与孔子一样,强调了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但他也更加关注社会正义和人民权利的问题。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仁德统治,而人民也有权利反抗不公正的统治。
孟子的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儒家学派,如荀子、孟轲、颜回等。
他们各自有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注重的方面,但都是在儒家思想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的。
荀子强调了人性的恶和文化的作用,他认为通过教育和良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善人性。
孟轲强调了人民参政与君主之间的平衡,他主张民主与法治。
颜回则强调了学问与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学问和修养才能实现社会和个人的进步。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分支——性理学派。
这一学派由朱熹创立,他将儒家思想与理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
性理学派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性与天地万物的道理相一致。
他们主张通过学问和修养来达到与天地人道的和谐。
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明代王阳明提出了心学,他认为心即是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源于心。
他主张通过自省和意识的觉醒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改革。
清代程颐、程颢等人也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重要的发展和扩充。
他们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强调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知和理解事物。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
它从孔子的伦理道德学说开始,逐渐发展为包括政治、社会、教育、人性、修养等多个领域的一整套思想体系。
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初兴、形成、兴盛和衰落几个方面综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初兴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被誉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主张人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以求社会和谐发展。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通过个人修养和个人行为的榜样来影响社会,以达到和谐的目的。
孔子的思想受到许多学生和后来的儒家学派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孔子去世,儒家学派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其中代表性的学派有其学生弟子孟子主导的孟子学派,另外还有颜回、子思、子产等人创立的学派。
他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培养人的善良品质。
颜回注重个体修养,注重个人自我完善,并提出了“吾与汝皆斯人也,孰谓斯人必有是非之心”的观点,强调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道德境界。
儒家学派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为儒家思想在后来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迎来了兴盛的时期。
儒家学派逐渐崛起,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代表性的儒家学派如荀子、韩非子、墨子等人,纷纷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和创作。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依靠教育和道德规范来改善人的行为。
韩非子则强调了强制力的重要性,认为必须通过严厉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
墨子则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和平与公正的重要性。
这些学派的形成,不仅丰富了儒家思想,也为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然而,儒家思想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太久。
秦朝统一天下后,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儒家经典被焚毁,儒家学者被迫转向隐居或从事其他职业。
而西汉时期,因为刘邦等汉高祖重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开始恢复。
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如邓析、贾谊、扬雄等纷纷出现,儒家思想重新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东汉时期,经过王莽篡位和赤眉军之乱,儒家思想再次衰落。
总结整个儒家思想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流派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其核心理念一直贯穿其中。
本文将总结整个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儒家思想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初由孔子创立,后来经过多位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即人性的善良和亲和力,儒家认为通过培养和实践仁德,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思想提倡“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实践,认为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儒家重视道德追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崇礼仪之道和君子之风。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性善良和道德意识的关键手段。
儒家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为本”,强调“立德、立功、立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才能和言辞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批判精神。
儒家思想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儒家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依法行政,推行仁政。
儒家的政治理念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和政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对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竞争和演变。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人性善良的本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荀子则强调人性的恶劣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程朱理学是儒家思想的发展高峰,他们强调理性的追求和道德自觉的实践。
总之,儒家思想的发展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个历史,对于中国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贯穿了个人修养、家庭和社会和谐、政府和治理等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时代价值。
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它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不同思想家的贡献。
本文将总结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包括其主要的思想内容和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的边疆不断争斗,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许多能够改善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主张,他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了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恪守道德原则,社会将会有秩序,人们将能够和平共处。
孔子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个人德行和社会责任感。
在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其中最重要的儒家学派是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和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所代表的“孟荀之道”。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行为不同。
他主张实践仁爱,并通过追求仁义来改变社会。
他认为,政府应该负责保护人民的福祉,而人民有义务尊敬和服从政府。
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他认为,人们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需要通过教育来纠正。
他强调礼仪的作用,认为它是约束人性的重要工具。
他提倡严厉的法律和政府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
在汉代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式成为官方哲学,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一些儒学家,如东汉的董仲舒和汉初的刘向,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他们强调统治者的德行和人民的忠诚,认为政府应该以德治国。
在唐代(618年-907年)和宋代(960年-1279年),儒家思想达到了巅峰。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专题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知识总结表格)第 2 页第 3 页西汉董仲舒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治地位确立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受冲击三教并立随唐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统治地位巩固儒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第 4 页明朝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权威,抨击道学伪善。
批判继承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学术脱离实际。
但西学东渐中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使一些知识分子视野开阔。
明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思想上批判理学八股,主张经世致用。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很符合当时下层人民的利益。
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利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
第 5 页维新变法康有为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