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46
2016--2017《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
(10分)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曹刿论战》中招题节选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一、答案:17.(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二、(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 《曹刿论战》略[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
[题目]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 选出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
A. 十年春,齐师伐我。
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 又何间焉?
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
C. 何以战?
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2. 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
[题解]
第1题。
考查句义理解辨误。
“何以战?”即“以何战?”意思是:凭借什么作战。
参考答案:C
第2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对基本观点的概括。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他认为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一)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急切取胜的心理D.卓越的指挥才能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二)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题目]阅读文段,完成1~6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 例句:战于长勺。
( )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 肉食者谋之。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 登轼而望之。
D. 公与之乘。
3. 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 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 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 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 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 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 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 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A. 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 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 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 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兇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電髦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鮒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根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i出,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XU12•词语理解。
(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三、 (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
(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四、 (2006年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
”回答9 —12题。
(8分)9、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福:狱:10、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分)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15.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中:16.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 分)1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五、(2007年青海省)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11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A.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 竭。
SHZXZX 2020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2020年成都市)(2)民谚云:“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后一句在《曹刿论战》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曹刿对其乡人曰:“,。
”(《左传·曹刿论战》)(2020年黔西南州)【参考答案】(1)一鼓作气(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注意"鄙"的书写)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2020年重庆市A卷)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3)神弗福.也(4)望其旗靡.2、用现代仅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 )(3分)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4)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 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B. 齐师败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公将驰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D. 下视其辙不耻下问
2. 这段文字共分三层,请用文中原句指出这三层的大意。
第一层:____;第二层:____;第三层:____。
3. 这段文字简略地叙述了齐鲁交战的经过,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答: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① 公将鼓之。
译文:_______。
② 遂逐齐师。
译文:_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对加点词语含义的比较理解。
答案:A
第2题。
考查用原句指明层意。
答案: 战于长勺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第3题。
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答案: 作者写作的重点是论战而不是记叙交战。
第4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 ①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②于是追击齐军。
《曹刿论战》十年中考试题汇编2019年(2019·佳木斯市)(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②阡陌..(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1)①参与②田间小路。
(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2019·北部湾区)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7)
[题目]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在语段中找出今天还在广泛运用的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语段中画横线句“夫战,勇气也。
”
_______________
3. 曹刿在下令追击敌军之前担忧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4. 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是哪两个?
_______________
5. 语段选自《曹刿论战》,该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6个字概括)
[题解]
第1题。
考查对古今语言相承的理解。
答案: 一鼓作气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3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答案: 惧有伏焉或:担心有埋伏。
第4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概括。
答案: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第5题。
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
答案: 齐鲁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2009年辽宁省十二市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
(10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
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
②帝:宋太宗。
③僚属:下属官吏。
④坦:指姚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
()(4)尝作假山。
()9.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译文: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答:2009年辽宁阜新市(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10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 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2)具以东渡意告之。
译文: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答: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一)9.(1)赐福、保佑。
(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为什么。
(4)对……感到惊奇。
(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008北京市密云县文言文阅读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答案:11.答案:A 12.答案:(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6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15.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二)文言文阅读(10分)14.(2分。
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2)已经15.(5分)(1)(2分。
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
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6.(3分。
每处1分)齐人三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2008年威海市初中升学考试(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
(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①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答: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答:(一)(共8分)9. C(2分)10. D(2分)11.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12.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2008 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 题(12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