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10.82 KB
- 文档页数:4
行政许可法概述行政许可法是管理国家行政许可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
它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许可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行政许可法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某些特定权力的一种形式,通过行政许可可以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便利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等。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机关不能违法行使行政许可权力。
便利性原则要求行政许可应该尽量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公开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的过程中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公正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应当公正、平等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
行政许可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环节。
申请环节要求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审查环节要求行政机关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核实申请人资格和申请内容的合法性和符合性。
决定环节要求行政机关对审查合格的许可申请作出许可决定,决定的内容包括许可事项、许可条件和许可期限等。
公告环节要求行政机关及时公告许可决定的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撤销、变更和延续等情况。
行政许可的撤销是指行政机关在许可期限内发现许可事项有违法、违规或其他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依法撤销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变更是指行政机关在许可期限内发现许可事项需要作出调整或变更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变更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延续是指行政机关在许可期限届满前,经申请人申请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延长许可期限。
行政许可法讲解行政许可是指国家机关依法对一定的行为、事项或者法律主体的法律地位进行认可的行为。
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许可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行政许可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管理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一种形式。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许可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便利原则、容缺原则、有限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行政许可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其授权的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的内容包括行为许可和事项许可。
行为许可指对特定的行为进行批准,如颁发营业执照、核发资质证书等。
事项许可是对特定的事项进行批准,如招标投标、进出口许可等。
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履行等环节。
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后,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并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审查。
审查包括合法性审查、技术可行性审查、经济合理性审查等。
审查结果可以决定是否予以许可,并在法定期限内向申请人作出决定。
申请人在获得许可后应当按照许可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撤销、变更和有效期等事项。
行政机关有权在特定情况下撤销已经颁发的许可,如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
行政机关也可以对已经颁发的许可进行变更,但变更的条件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定要求。
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而设定,过期未办理延期手续的,许可自动失效。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监督管理制度。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确保行政许可的依法进行。
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许可活动有监督权,可以提出异议、投诉和举报等。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回复相关的监督意见和建议。
总之,行政许可法是维护市场秩序、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制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法,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行政许可法概念和基本原则有哪些范本一:行政许可法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概念定义行政许可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特定的行为主体在法定的条件下进行管理,并给予或者不予给予权利的一种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的类型1. 一般行政许可:指国家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例如营业执照、建筑许可等。
2. 特殊行政许可:指特定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例如危险品运输许可、外资企业设立等。
三.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 法定许可原则:行政许可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立许可事项。
2. 平等自由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平等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者限制申请人的申请。
3. 依法审批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审查和决定,不得滥用权力或者超越权限。
4.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公开许可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透明,方便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并监督。
5. 保护合法权益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尊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许可申请,并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四.附件1. 行政许可法相关法律和法规2. 行政许可流程图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许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特定的行为主体在法定的条件下进行管理,并给予或者不予给予权利的一种行政行为。
2. 一般行政许可:指国家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
3. 特殊行政许可:指特定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
4. 法定许可原则:行政许可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立许可事项。
5. 平等自由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平等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者限制申请人的申请。
6. 依法审批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审查和决定,不得滥用权力或者超越权限。
7.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公开许可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透明,方便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并监督。
行政许可法概述行政许可法概述一、引言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的审批、认定或者确认,是行政权力的一种行使方式。
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许可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旨在保障行政许可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行政许可法的核心原则1. 权责统一原则:行政许可活动必须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行政机关具有许可的权力和责任。
2.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许可活动应当公开透明,相关信息公开,程序公正公平。
3. 简化程序原则:行政许可活动应当精简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4. 依法决定原则:行政许可活动应当依法决定,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 法定原则:行政许可活动应当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不得违法、任意行使。
三、行政许可的类型和程序1. 行政许可的类型:a. 一般行政许可:涉及民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行政许可。
b. 特殊行政许可:针对特定行业、特定事项的行政许可。
2. 行政许可的程序:a. 申请阶段:行政相对人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b. 受理审查阶段: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c. 审查决定阶段: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准予、认可等决定。
d. 发证阶段: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颁发许可证书或者决定书。
e. 监督管理阶段:行政机关对许可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四、行政许可的申请条件和审查标准1. 行政许可的申请条件:a. 合法存在条件: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合法的组织形式、设施条件等。
b. 技术能力条件: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资质条件。
c. 经济实力条件: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条件。
d. 诚信记录条件: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诚信记录,没有违法犯罪、行政处罚等记录。
2. 行政许可的审查标准:a. 合法合规性审查: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审查。
b. 技术标准审查: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审查。
c. 经济条件审查: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中的经济条件进行审查。
行政许可法考点一、行政许可法的概念和特点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具有特定条件的申请人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允许其从事某种特定活动或行为的许可。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的一种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单一性等特点。
行政许可法是指规范行政许可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行政许可的法定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设立,行政机关不得依据自己的意愿或者承诺,擅自设立行政许可。
2.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许可的实施应当公开透明,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便利的方式,告知申请人申请条件、程序、期限等相关事项。
3. 等级审查原则:对不同的行政许可,应当按照其风险程度和社会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审查。
4. 自由裁量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的具体实施中应当保持自由裁量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5. 有限原则: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的范围应当明确界定,并且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范围。
三、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流程1. 申请阶段:申请人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受理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3. 审查阶段: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人资格条件、申请内容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核。
4. 决定阶段: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作出是否批准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出具行政许可决定书。
5. 公告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许可的决定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许可事项、许可条件、许可期限等。
四、行政许可的撤销和变更1. 撤销: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对已经许可的行政行为进行撤销,撤销的决定应当经过合法程序,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2. 变更: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内,申请人可以申请对已经许可的事项进行变更,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变更决定。
五、行政许可的监督和复议1. 监督:行政机关应当对行政许可的实施进行监督,包括对申请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行政许可的决定进行监督等。
行政许可法一、概述行政许可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主要法律法规之一,旨在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点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的一种特殊管理行为,即准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或行为。
其特点包括: 1. 特殊性:行政许可是政府对某些特定权力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和专属性。
2. 强制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经过行政许可才能从事特定活动,违反许可规定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3. 监督性: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受到监督,保障权力的行使公正、合法。
三、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法详细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申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 受理:行政机关应及时受理许可申请,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3. 审查:行政机关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核,核实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4.决定:行政机关基于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给予许可,并出具许可决定书。
5. 公告:行政机关应当将许可决定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许可申请人、许可活动、许可期限等。
6. 监督:行政机关应当对许可活动实施监督,确保许可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7. 撤销或变更:行政机关在合法的情况下,可以撤销或变更已经颁发的许可。
四、行政许可的法律保护措施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以下法律保护措施: 1. 申请人权利:申请人有权知悉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期限、结果等信息,并享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2. 公开与透明:行政机关应当公开行政许可的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查程序等信息,保证行政许可的公开与透明。
3.诚信保护:行政机关应加强对申请人的诚信评价,对诚信行为给予奖励,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4. 救济机制: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的救济机制,为申请人提供投诉、申诉等救济途径,解决行政许可中的争议与纠纷。
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是指以行政机关为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的事项进行许可的行为的法律制度。
行政许可法主要包括许可的基本原则、许可的申请和审查程序、许可的条件和期限、许可的效力和变更等相关规定。
行政许可法的核心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和便利,即行政机关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各个申请人,同时应当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作出许可决定,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提供便利的服务。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机关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查的程序,包括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
许可的条件和期限方面,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制定明确的许可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给予许可,并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监督和管理。
行政许可的效力和变更方面,一般情况下行政许可决定具有法律效力,申请人可以依法享受相关权益。
在需要变更许可决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查,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作出决定。
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制度,旨在促进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1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4.2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施行日期】2019.04.23•【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一节申请与受理第二节审查与决定第三节期限第四节听证第五节变更与延续第六节特别规定第五章行政许可的费用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未经申请人同意,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专家评审等的人员不得披露申请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机关依法公开申请人前述信息的,允许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任何人。
行政许可法概述引言行政许可法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公众利益、规范行政行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称。
行政许可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符合一定条件下经过行政机关审批并取得许可文件的行为。
行政许可法的出现和发展,为行政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行政许可法的意义行政许可法对于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程序、条件和效力,明确了行政机关的权限和责任,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促进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法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许可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1.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只能依据法律进行审批和决定,不能凭借个人意志或其他因素作出许可行为。
2.公平原则:行政许可必须公平、公正地进行,不能歧视申请人,不能滥用行政权力。
3.公开原则: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结果应当公开透明,申请人有权知晓审批进程和结果,并有权申请复议和司法救济。
4.限制原则:行政许可应当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
1.许可申请: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2.受理:行政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告知申请人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3.审查: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
4.决定: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和法定要求,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并出具许可证或不许可通知。
行政许可的条件行政许可的条件是指申请人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和事实条件。
1.法定条件:行政许可法律文件中规定的申请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年龄、资质、经验等。
2.事实条件:申请人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具备申请行政许可的事实条件。
行政许可法概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作出批准、许可、登记或者认证等处理决定,并给予相应的行政权益或者行政许可证书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法律形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旨在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行政许可法是指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规定,旨在确保行政许可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效率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的规范化。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自由竞争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便利原则、公平原则、责任原则等。
在行政许可法中,有关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责任法》等。
这些法律对行政许可的程序、条件、期限、审查标准、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行政许可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程序。
在行政许可的程序中,行政机关应当明确办理行政许可所需的环节和时间,并及时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可通过书面形式或者电子形式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受理。
在受理后,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决定。
如果行政机关对申请不予批准的,要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的复审、申诉等途径。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条件。
行政许可的条件是指申请人必须具备的法定资格、条件和其他要求。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查,并根据法定条件作出决定。
在行政许可的条件中,法律明确禁止以个人的出身、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种族、国籍、财产状况等为由,限制或者排斥申请人享有行政许可的权利。
在行政许可的期限方面,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办理行政许可的时限。
行政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规定时限内作出决定,并及时告知申请人。
如果行政机关需要进一步审查或者需要补充核实材料的,在规定的时限内,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超过时限而不作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单位报告,并接受纪律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一、《行政许可法》概述(一)《行政许可法》制定背景:1、行政许可过多、过滥。
一是许可设定权不明确,就连县、乡政府也在设定;二是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不规范,一说行政管理,就是审批,除了审批没别的;三是实施许可的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案例]南方某经济特区市2002年曾统计,一个高科技企业从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到竣工投产,中间要经过13个部门的审批,递交15个报告,盖54个公章,最少需要6个月。
[点评]这样漫长的等待,对于百姓而言,曾经是家常便饭。
行政许可期限不明确、拖延过长,甚至使一些申请人为尽快拿到批件而向行政机关行贿,由此滋生了许多腐败。
[规定]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有了明确规定。
例如,工商总局已经对企业登记程序进行了调整,申请企业登记只要发个电子邮件就行了,工商部门需要什么材料必须一次告知申请人,如果材料齐全、合法,最快当天就能办完手续。
四是重许可、轻监管或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进市场难,一旦进入又缺乏监管;五是将行政许可的权力设租、寻租;六是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往往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行政许可过多、过滥,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政府形象,甚至是社会稳定。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国原有的行政职能设臵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
许多本来应该由市场和经营主体自发调节的事情,却长期依靠行政手段,并通过设立政府机构来管理,把矛盾和责任集中在政府身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初步构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增强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职能的转变也就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仅给申请人造成诸多不便,更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的温床。
行政审批存在条件不公开、程序不透明、规范不明确、手续太繁杂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都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行政许可法概述行政许可法是指国家对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行政法规范。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一种行为或实施特定活动进行事先核准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行政许可法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基本原则、程序要求和申请者的权利与义务等。
一、行政许可法的定义行政许可法是指国家对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行政法规范。
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行为或活动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等进行预先审查,具体核准或同意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一种以授权方式实现行政管理服务功能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行政许可的设立和实施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不得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
(二)公正公平原则。
行政许可的实施应当公正公平,不得歧视任何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合理效率原则。
行政许可的实施应当合理高效,不得拖延或滥用行政权力。
(四)便利原则。
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办理应当简化程序,方便申请人的权利行使。
三、行政许可法的程序要求(一)申请、受理和审查程序。
申请人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
(二)决定程序。
行政机关根据审查情况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同意或核准,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拒绝。
(三)公告程序。
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许可的决定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许可事项、条件、期限等。
(四)异议和复议程序。
申请人在行政许可决定公告后,如对决定有异议,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复议决定。
(五)诉讼程序。
申请人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行政许可决定的非法性。
四、申请者的权利与义务(一)申请者有权依法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并获取行政机关的及时受理。
行政许可法精简版引言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其提出的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特定行为、活动或者事项加以规制,保证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必要手段和管理方式。
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基本法律,本文将从该法律的基本概念、许可程序、许可条件、许可行为等方面对行政许可法进行精简介绍。
行政许可基本概念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其提出的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行政行为。
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核、决定、通知等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申请行政许可申请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事项的内容、标准、要求等;•申请人履行法定条件的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材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受理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申请人。
审核对申请材料进行实质审核,认真核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条件,是否应当依法被许可。
决定经审查后,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许可、不许可、补正、延期等决定,并向申请人告知。
通知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口头或者书面通知申请人行政许可的决定。
如果申请人不同意,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许可条件在为申请人许可办理某项活动或事项前,行政机关应当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许可条件进行审查。
许可条件也就是申请人在获得许可前需要符合的条件。
在行政许可申请中,许可条件可以明确或者隐含,具有优先性、强制性和专属性。
申请人应当根据行政机关提供的许可条件,全面查明完成任务所需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许可行为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批后,可以根据需要对其提出的申请进行许可,许可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许可法概述
行政许可法概述
一:行政许可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1.1 行政许可法的概念
行政许可法是指国家依法通过行政机关对特定的行为主体或法律关系安排进行授权、批准或许可的一种行政行为法律制度。
1.2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1) 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应当以法律为依据,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条件和程度,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自由原则: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有权选择是否申请行政许可。
3) 公平原则:行政许可应当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不得歧视申请人,确保公众利益的平衡。
4) 公开原则: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结果应当对社会公开透明,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5) 便利原则:行政机关应当通过简化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为申请人提供便利。
二:行政许可法的主体
2.1 行政许可的申请主体
2.1.1 个人:具备法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2.1.2 法人或其他组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经济
组织。
2.2 行政许可的决定主体
2.2.1 中央行政机关:国家授权的中央行政机关负责许可的决定。
2.2.2 地方行政机关:依法对所辖范围内的许可事项进行决定。
三:行政许可法的程序
3.1 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
3.1.1 申请人提出申请:应当按照行政许可的法定程序向行政
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3.1.2 行政机关受理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在接受申请后依法及
时受理,并告知申请人。
3.1.3 行政机关审查申请材料: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
审查,如发现不合法或不完整,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
3.1.4 行政机关作出决定: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
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3.2 行政许可的复议和诉讼程序
3.2.1 复议程序:申请人不满行政许可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3.2.2 诉讼程序:申请人不满行政复议决定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四:行政许可的效力及监督
4.1 行政许可的效力
行政许可在法定的范围内具有合法的行政效力,被许可的行为主体可以依法进行相关活动。
4.2 行政许可的监督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的实施进行监督,发现行为主体违反许可条件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有权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附件:暂无。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行政机关:指国家机关、军队机关、社会团体机关、事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使行政职能的机关。
2. 法人:指依法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享有相应的民事权益的组织。
3. 申请人:指申请行政许可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 行政复议:指申请人不满行政许可决定或其他行政行为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程序。
5. 行政诉讼:指申请人不满行政复议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程序。
本文涉及附件: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