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68.67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
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
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
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
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
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材与参考资料二、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学2.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原因2.2 公共物品的特性2.3 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2.4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三、财政的基本概念与职能3.1 财政的概念与性质3.2 财政职能与作用3.3 财政支出分类与原则3.4 财政收入分类与原则四、财政政策分析4.1 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类型4.2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应4.3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约束4.4 财政政策的实践与评价五、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5.1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5.2 税收原则与税收分类5.3 税收负担的分析与评价5.4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六、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6.1 政府预算的基本概念与编制原则6.2 财政预算的执行与监督6.3 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6.4 政府预算改革与创新七、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7.1 财政分权的概念与原理7.2 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体制7.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7.4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八、公共选择与政府行为8.1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8.2 政府行为与政府失灵8.3 政府与企业关系8.4 政府干预的适宜性与边界九、社会保障支出与政策9.1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制度9.2 社会保障支出分类与规模9.3 社会保障政策的效应分析9.4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十、财政与经济稳定发展10.1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10.2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10.3 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与协调10.4 财政政策的风险与挑战十一、环境经济学与财政11.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11.2 环境政策工具与财政介入11.3 环境税制与绿色财政政策11.4 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十二、财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2.2 财政政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2.3 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实践十三、国际财政与财政合作13.1 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与特点13.2 国际财政合作的主要机制13.3 国际税收与跨境税收问题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协调十四、财政监督与财政风险管理14.1 财政监督的概念与体系14.2 财政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4.3 财政风险的管理与控制14.4 财政危机的应对与预防十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15.1 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政策分析15.2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与挑战15.3 财政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15.4 课程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重点包括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学、财政的基本概念与职能、财政政策分析、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公共选择与政府行为、社会保障支出与政策、财政与经济稳定发展、环境经济学与财政、财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际财政与财政合作、财政监督与财政风险管理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教学内容:1.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4.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讲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4. 探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5. 课堂讨论,回答学生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高培勇《公共经济学》;2. PPT课件;3. 相关学术文章和案例。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公共经济学导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需求教学目标:1. 理解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公共需求的性质和影响因素;3. 了解公共物品和公共需求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2. 公共需求的性质和影响因素;3.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求的经济学分析方法;4.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均衡。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介绍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公共需求的性质和影响因素;3. 介绍公共物品和公共需求的经济学分析方法;4. 分析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均衡;5. 课堂讨论,回答学生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高培勇《公共经济学》;2. PPT课件;3. 相关学术文章和案例。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物品案例,阐述其供给和需求均衡的情况;2. 课堂参与: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公共物品与公共需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2. 掌握公共干预的理论和方法;3. 了解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的关联性。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3.难点:无作业题: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作业题: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第三章外部效应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外部效应的存在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1)征税(2)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规模:市场失灵的领域,等于政府经济活动的规模,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规模,只需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规模。
普通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4.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外部效应的存在3.)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1)征税(2)转移性支出三.增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一)1、对于帕累托效率准则,下面唯一正确的解释是(D )。
A.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B.对于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如果要改善某人的境况不必以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恶化为条件,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C.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D.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2、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B.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D.社会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社会总成本曲线的斜率正确答案:B3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A.P=MPB<MSB,且P=MPC<MSCB.P=MPB=MSB=MPC=MSCC.P=MPB>MSB,且P=MPC>MSCD. P=MPB<MSB,且P=MPC>MSC正确答案:B4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公共所有B.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C.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D.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E.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正确答案:BCDE三.填空题1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称作这种物品的___社会边际效益__。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强调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培养学生分析公共政策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公共经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1. 市场失灵的概念:解释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2. 公共干预的理由:探讨市场失灵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分析公共干预的必要性和目的,如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3. 公共干预的工具:介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如税收、补贴、法规和国有企业等。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分析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所得税、增值税和财产税等。
探讨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和税收负担的公平性问题。
2. 财政支出:介绍政府支出的分类和目的,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四、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1. 财政政策的工具:讨论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和手段,如财政扩张和紧缩等。
2. 财政政策的目标: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减少失业等方面的目标。
3. 财政政策的效果:探讨财政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和局限性。
五、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 公共选择理论: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假设,如个体理性、投票行为和官僚行为等。
2. 政府失灵的表现: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如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和政治周期等。
3. 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探讨改善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方法,如加强监管、优化政府机构和公私合作等。
六、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1. 税收制度:探讨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如公平性、效率和简化性。
分析不同税收制度的优缺点,如比例税、累进税和混合税等。
2. 税收政策:讨论税收政策的目标,如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和控制通货膨胀等。
分析税收政策工具,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和税收激励等。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臵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外部效应的存在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征税( 2)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4.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含义: 社会公共需要, 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
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共同构成人类需要不可或缺。
第二章;外部效应1.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被定价了。
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3.矫正性税收与财政补帖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以纸张生产为例)1.) 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以此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纸张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2.) 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纸张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厂商(企业)以及需要的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厂商(企业);3. ) 将负的外部性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除非外部边际成本趋近于无限大,不能足以通过税收给以补偿,只能停产)。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作用1. ) 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
2.)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量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
3. )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
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第四章:公共选择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当所有投票者按照各自偏好的结果进行排列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在公共经济学中,它被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1)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
2)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只有中间投票者可获得其最偏好的结果。
3)多数规则所能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的偏离度最小。
(这种决策符合资源配臵的效率)4)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第五章:公共支出1、名词解释: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反映了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质是政府执行其决策的成本。
公共支出数额的大小,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以及公共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简要解析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公共支出的四种理论观点)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W a gner)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扩张的原因有两个:( 1)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介人,以纠正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2)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怀斯曼(W i s em a n)提出。
他们认为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扩张仅仅是因为公共收人的增加,而非别的原因,公共收人的增加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英国经济学家伯德(Bi r d)对瓦格纳法则做了进一步的补充:A.公共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性增强;B.需求带动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C.私人垄断力量的上升需要政府去抵制和消除。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发展阶段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 和罗斯托(Rostow) 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重点如下表所示。
四、非均衡增长模型(劳动生产率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B aumol)提出,他是从公共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着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
他认为:1.国民经济存在下述两类部门:(1). 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明显不断上升,这类部门主要是制造业等,大多为私人部门。
(2).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缺乏或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的部门,主要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
2、上述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根据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而增长;低生产率部门的成本持续上升,高生产率部门成本下降;对低生产率部门的需求下降,其产出越来越少乃至停产。
3、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政府必须多投入,以鼓励劳动力的流人。
因此公共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
第六章:公共预算:决策及经济分析 1. 名词解释:公共预算。
含义:也称国家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
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2、公共预算的原则有哪些?完整性。
1)统一性2)年度性3)可靠性4)公开性第七章: 公共收入1、名词解释:税收、公债。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
公债: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2、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1.增发货币(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
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它完全可以视财政需要而印发相应数量的货币。
(2)弊端:引起通货膨胀,诱发社会动乱。
2.举借公债(1)做法:通过举借公债来取得公共收人。
政府可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向国内外发行政府债券来取得相应公共收入。
(2)缺点:以还本付息支付一定代价为条件。
3.政府收费:(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人。
它可以像一个商业性企业那样,对公共场院所或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或享用者按照特定标准收取相应的费用,以所收费用来满足政府用款的需要。
(2)不足:政府收费数额有限,不足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是公共收入的补充形式。
4.课征税收(1)做法: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人,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
(2)优点:★不会凭空扩大社会购买力,引起无度通货膨胀;★政府不负任何偿还责任,也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一般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故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结论: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公共收人形式中,税收为最佳形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是公共收人的主要支柱。
3、公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1.)增加税收★影响经济正常发展(财源枯竭,适得其反)★立法程序制约(或遭至反对,或时间较长)。
2 . ) 增发货币★通货膨胀★存在约束条件难以办到3 . ) 发行公债★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大多为闲臵资金)★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取得资金迅速★不会招致纳税人不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4. )结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
第八章:税收原则1、名词解释:税收额外负担。
额外负担是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及行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1、名词解释: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