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7.51 MB
- 文档页数:25
一、组织的概念:1、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组织的要素:人、目标、结构、资源3、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他们个人想实现而无法实现的某些需求二、管理的本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三、管理的过程和管理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活动按计划完成【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是:做这四件事情就是职能的实现】四、管理的效率与效果1、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有效性(1)效果:是否实现管理活动预定的目标,即做正确的事(2)效率: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即正确地做事五、管理者和操作者1、管理者:指挥别人活动的人2、操作者: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六、管理者的职位层次与基本素质技能(一)职位层次1、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2、执行层-中层管理者: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和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使所确定的目标、战略付诸实现;3、操作层-基层管理者:按中层管理者的安排去组织、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二)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对某一特殊活动(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2、人际技能:与人协作的能力;3、概念技能:总揽全局,判断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并根据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三)1、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2、中层管理者:三者差不多3、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七、管理者的角色理论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八、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九、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主要思想:(1)工时研究和工作定额(2)劳动方法的标准化(3)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1、权力论:(1)权力与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2)权力的类型:合理的法定的权力;传统的权力;个人魅力型的权力2、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1)劳动分工(2)权力体系(3)正式的甄选(4)正式的规则和法规(5)非个人性(6)职业生涯导向【都是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1、霍桑实验2、主要思想:(1)企业中的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职工士气取决于他们感受到的各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四、权变学派1、权变管理思想:世界上不存在普遍使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2、最大特点: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使用场合第三章一.组织的性质:组织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互动的开放系统二.环境的内容:(一)外部环境:1、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国际、技术2、微观(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潜在竞争【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可能相互转换】(二)内部环境:1、物质环境:(1)人力资源:数量,素质、使用状况等(2)财力资源:资金拥有,构成,筹措,利用情况(3)物质资源:拥有数量和利用程度(4)信息资源:采集和挖掘情况,利用情况等(5)关系资源:拥有情况,利用情况2、文化环境:组织文化:组织创建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甄选标准;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员工的社会化三、组织环境差异与权变管理方法一.决策概念: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二.决策的步骤:(1)判断问题:认识和分析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和标准(3)确定各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可供选择的的行动方案(5)分析评价各行动方案(6)选择满意方案(7)付诸实施(8)评价决策效果三.决策的原则:满意度原则四.决策的分类:(1)长期决策,短期决策(2)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五.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一)个人决策:决策速度快,责任清楚,依赖个人信息(二)集体决策:1、优点:集思广益,多方案,信息完整,提高可接受性2、缺点:消耗时间,无人对结果负责,屈从压力,少数统治3、基于群体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广泛应用于激发新的构思与创意(2)专家会议法:①优:集思广益,知识共享、相互启发、智能叠加、简单易行②缺:乐队效应、从众效应、走形式③适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环境复杂,缺乏类似经验与相关数据的决策(3)德菲尔法:①概念:匿名通信方式,通过几轮意见征询表发放与回收征求专家意见,组委会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发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
一、名词解释:1、管理: 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亨利.法约尔:法国一家大型矿业联合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过程学派理论奠基人。
具有长期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全面管理工作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霍桑实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5、波特竞争理论:理论重点是: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6、领导: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7、激励: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8、控制: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检查和调整的活动和过程9、学习型组织: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10、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1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在进行重复处理。
1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13、员工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14、组织变革三阶段:思想准备阶段、经营组织改进阶段、巩固强化阶段。
管理学重点知识管理学重点知识一:1.管理的性质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3.管理的职能与其内涵4.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10.决策的特征11.决策的原则12.特尔菲法13.企业组织结构14.组织工作原则15.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16.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7.人员配备原则18.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0.管理人员****的内容渠道的优缺点21.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22.领导的影响力23.领导理论形成的阶段24.领导班子的构成2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管理学重点知识二:27.激励过程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9.双因素理论30.控制系统的特点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32.全面质量管理33.企业与外部关系协调34.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好处3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6.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7.目标管理的优越性38企业流程再造。
39.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目标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2.怎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43.领导者个人素质。
44.激励的手段和主要方法。
45.有效现场控制需具备的条件。
46.有效控制的原则47.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48.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9.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50.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1.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53.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结构、分工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
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分配、职权的划分、决策的流程等,以促进组织的高效运转。
此外,组织结构还需要考虑到组织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以适应不同阶段组织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获取、培养和管理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三、领导与决策领导是指通过激励、指导和管理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领导的核心内容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能力以及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在领导的过程中,需要向员工传递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并激励员工去实现这些目标。
而决策是指从多种可能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制定、评估和选择等。
四、沟通与协作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交换信息、共享意见和观点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协作。
沟通的方式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而有效的沟通需要遵循准确性、清晰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等原则。
协作是指不同个体之间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
协作的核心内容包括团队合作、冲突管理和协同技能。
五、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结构、流程或文化上的重大改变。
组织变革的原因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自身的问题或机会等。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变革的动因、变革的策略和变革的实施等。
创新是指通过开发新产品、服务或业务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创新的核心内容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的组织文化和创新的管理方法。
六、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分析内外环境,确定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战略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一、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即管理要科学化,管理是一门科学,形成了自己的原理原则方法论。
艺术性:①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②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③形状独特而美观的样子。
2、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管理学的定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5、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6、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7、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经济人:通过物质满足欲望)8、欧文——“人事管理之父”9、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即时间研究(2)标准化,即动作研究(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进行标准操作培训)(4)差别计件总资质(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10、管理的14条原则:④统一指挥。
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⑨等级链与跳板。
11、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
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的工作态度记忆他和周围的人的关系。
12、学习型组织(1)含义:是指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学习型组织和传统型组织的不同。
书p1813、核心能力理论含义: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能力,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二、几种道德观1、几种相关的道德观:①功利主义道德观②权力至上道德观③公平公正道德观④社会契约道德观⑤推人及己道德观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①道德发展阶段②个人特性③组织结构④组织文化⑤问题强度3、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管理学1.管理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发现,管理者的用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文——泰勒)①工作定额②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⑥例外管理3.行为科学管理思想——霍桑研究(梅奥)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②在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型领导的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④存在着霍桑效应→[观察者效应,喜欢被关注]4.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一般或宏观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政治法律、自然资原)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制机制、战略同盟伙伴)组织内部环境(物质、文化)①一般或宏观环境是指任何时期对所有组织均能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②具体或微观环境指那些对组织的影响更频繁、更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是与某一具体的决策活动和处理转换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种特殊力量,是那些与组织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直接相关的因素。
③组织内部环境是那些对组织影响最频繁、最直接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组织的日常运营、生存和发展。
5.SWOT分析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由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等人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
SWOT分析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的简称.这种方法把环境分析结果归纳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部分,形成环境分析矩阵. SWOT分析首先: ①它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时地调整组织的经营策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②它把错终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关系用一个二维平面矩阵反映出来,直观而且简单。
③它促使人们辩证地思考问题。
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都是相对的,只有在对比分析中才能识别.④SWOT分析可以形成多种行动方案供人们选择,加上这些方案又是在认真对比分析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管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1管理的四大职能及定义2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者的定义、内涵及分类1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1管理者的三种技能及定义1科学管理思想(1)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2)该理论的价值及局限性7.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8.霍桑实验9.权变理论10.组织具体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怎样影响组织业绩11.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及其三方面的含义12.社会化13.企业社会责任14.决策制定过程15.决策类型16.目标的含义17.一个设计良好的目标的特征18.目标管理19.战略和战略管理的定义20.三种战略类型21.企业战略的类型22.战略管理的过程23.组织设计涉及六个方面的关键要素24.管理幅度的定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25.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26.群体发展的阶段27.大五人格模型28.沟通的定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29.沟通的过程、要素30.人际沟通的障碍及克服3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4.领导者权力的五种来源35.控制的定义36.控制的过程37.控制的类型38.控制的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管理及其具体含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目标。
这些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2)协调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管理活动强调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不浪费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任务而使组织达到目标。
效率注重过程,效果注重结果。
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二、管理的职能1)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讲管理与管理科学管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理解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人类一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第二、管理是生产力要素的粘合剂。
管理的决定性作用 管理既决定着现代生产力的存在状态 又决定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速度 还决定着现代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管理本身还能造成一种新的生产力——管理所形成的整体功能 1+1+1>3 系统论 欧洲展开的大讨论 欧洲的科学技术不比美国落后 可经济为何落在美国后面 讨论所形成的共识 欧洲与美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与其说是科学技术上的差距 不如说是管理上的差距。
曼哈顿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奥本·海默 “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不是别的 而是科学的组织管理”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一 管理的基本涵义在字面上的涵义 管辖和处理在管理科学中的涵义 1、职能说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代表人物 法约尔2、人本说 管理就是指导别人、激励别人的方法和技术。
代 穆尼3、协调说 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 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代 周三多4、资源说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等环节 分配和运用各种资源 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
代 徐国华5、决策说 决策就是管理的同义语。
代 西蒙张院对管理涵义的看法 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 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和发展的愿景 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 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促进其相互协调 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四个基本观点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进行的。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组织本身是一个系统 从社会环境中输入必要资源 人、财、物、信息等 向社会输出一定的资源 劳务或产品 。
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和发展愿景 除了要作出技术上的努力之外 还有作出管理上的努力。
1、管理的内涵是什么?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资源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核心:决策载体是什么?组成管理与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2、管理者分为哪几层?职能是什么?高层管理者(经营策略层,最重要的目标是增进组织利润),中层管理者(战术阶层),基层管理者(依法行事者),业务人员(实际完成工作的人)3、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在管理中主要扮演什么角色?每种角色各包括哪些具体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人,信息角色:信息收集、信息传达、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应具有一般技能包括哪些方面?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与管理者的层次有何关系?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指管理者了解、指导、激励与之相关的个体和团队工作的能力。
技术性技能:指管理者应用专业性知识或经验的能力5、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
作业管理:(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①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
②实行作业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③按照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合理的组织安排,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工作量。
(2)科学挑选与合理培训工人(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组织管理:(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2)实行职能工长制(3)实行例外原则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工人的士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除正式组织之外,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新型领导方式应当以社会和人际技能为基础。
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7、卢因的团体动力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有何管理意义。
人与人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团体行为。
意义是成为管理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8、简述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的管理思想。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计划工作: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主客观条件提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过程。
2.领导工作: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决策:管理就是决策。
狭义的决策是指在两个或多个方案中做出选择的行为。
广义的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的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多种可行方案,从中挑选合理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4.激励: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动的过程。
5.管理: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配置组织机构内外的人员及其他资源,使别人同自己一起或通过别人高效率、愉快地完成既定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
6.控制工作:对各项活动监视,从而保证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显著偏差的过程。
7.组织工作:从管理科学体系来看:组织工作就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设计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或网络体系的过程,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基本保证,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8.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就是把一些日常发生处理某一问题的决策过程规范化,写成操作说明书,处理程序。
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一次性决策或非定型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复性决策。
9.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反馈控制是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把系统的输出值的部分信号引到输入端。
如此可使系统趋于稳定。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1、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是组织特定情景条件下,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和活动进行系统协调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
①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②必须关注内外部情境③实质在于协调④主要对象是人⑤要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体现出来2、管理的有效性是效果(强调结果)和效率(强调过程)的结合3、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组织顶层的管理者,对组织绩效影响最大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管理组织的大量日常事务基层管理者:一线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操作者的日常活动4、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分类: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②领导者③联络者信息传递方面:④监听者⑤传播者⑥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⑦企业家⑧混乱驾驭者⑨资源分配者⑩谈判者5、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二章西方管理思想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主要内容:①工作定额②劳动方法标准化③科学地选择并培训工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⑥例外原则3、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4条管理原则:①分工②权责相当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报酬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层次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稳定⒀主动性⒁团结精神4、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六大特征:①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正式的规则和法规)②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定义清晰的等级制)③人与工作的关系。
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④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正式的甄选)⑤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⑥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5、霍桑实验研究成果: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大胆突破,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人的因素上来,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理学重点1.组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2.组织的特征: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②有明确的目标③有特殊的活动④独立存在的3.形成组织的三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顺畅的沟通4.为什么加入组织: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考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5.组织发挥功能: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沟通顺畅是组织发挥其功能的前提6.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7.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8.决策:组织在未来众多的行动可能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9.领导: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10.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系统按预定要求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11.管理的基本原理:①人本原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理当是管理的首要原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②系统原理: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共同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13.效益原则: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一种比例关系14.适度原则:在矛盾中找到最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15.管理的基本方法:左脑→理性分析(基础)右脑→直觉判断(依据)16.组织管理的基本工具:①权力:1.支配权-发号施令 2.强制权-不接受命令3.奖励权-激励从事额外工作【多用3,少用2,巧用1】命令和服从-单向;影响力-双向17..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是低成本的;发挥作用是无意识的18.只有在组织中从事并负责管理工作、有直接下属的人才是管理者19.古典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是科学管理(泰勒)、一般管理(法约尔)以及科层组织(韦伯),范围主要限于企业内部、工程技术20.早期研究:●罗伯特.欧文:人本管理先驱、学前教育家、英国第一位全国工会主席●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经济人●查尔斯.巴贝奇:数学家21.泰勒制:①改进工作方法,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②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③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22.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3.科层组织/科层制度=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管理学期末考试21个重点1、简述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答:管理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管理的科学性强调人们必须按照管理科学规律进行管理,强调学习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许多管理的问题都可以用理性的、逻辑的、客观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是有章可循的。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和创新性。
要有效的实现管理,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的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此内容在书本P6)2、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答:管理的目标是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我们可以用组织绩效这一指标来衡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组织绩效与管理的销量与效益成正比。
(此内容在书本P5)3、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喂实现有效管理所应具备的管理功能。
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与安排。
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有效组织和调配资源。
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指导、激励、协调组织成员。
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按目标计划制定管理标准,对过程和结果进化控制,及时纠偏,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各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正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基本过程来展开和实施的。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首先要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确立组织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与行动方案;其次,管理者要进行组织工作,落实计划,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工作;最后,管理者要控制偏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内容在书本P10)4、简述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答:管理者在工作中扮演了10种角色,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他们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
组织代表与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期末管理学考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发展阶段、管理学的定位与范畴、管理学的特征。
2. 管理学的基本观点: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3. 有效管理的特征:有效管理的特征、有效管理的有关因素。
二、组织基础1. 组织的定义与特征:组织的定义、组织的基本特征。
2. 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内涵、组织环境的特征、组织环境的分类、组织环境的分析。
3.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4. 组织文化与管理: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文化的管理。
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领导的定义、领导的基本特征。
2. 领导的理论与模型:权力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特质领导理论、事务领导理论、道德领导理论、魅力领导理论、隐性领导理论。
3. 领导行为与效能:领导行为的基本特征、领导行为的分类、领导行为与效能的关系。
4. 决策的概述与特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特点。
5. 决策过程与决策模型:决策过程的基本阶段、决策模型的类型、决策模型的应用。
四、计划与控制1. 计划的概念与特征:计划的定义、计划的基本特征。
2. 计划的层级与类型:战略计划、战术计划、操作计划、单一计划、综合计划。
3. 计划的内容与要素:计划的内容、计划的要素。
4. 控制的概念与特征: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特征。
5. 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控制过程的基本阶段、控制方法的分类、控制方法的应用。
五、组织行为学1. 个体与个体行为:人的行为基因、个体行为的动因、个体行为的分类。
2. 团队行为与动力学:团队形成的基本过程、团队行为的特点、团队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的内涵、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效沟通的要素。
4. 管理中的激励与动机:激励的概述与特点、激励的理论模型、激励的方法与措施。
5. 冲突与冲突管理:冲突的概念与特征、冲突的分类、冲突管理的方法。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组织,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对象: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职能活动: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实现既定目标)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管理的特性: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动态性、创造性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②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③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打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①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②小瓦特、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③马萨诸塞车祸: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④欧文:开创了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人事管理之父”⑤巴尔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劳动报酬制度的研究(收入由固定工资、利润、奖金三部分组成)⑥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⑦哈尔西:奖金方案三、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㈠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⑴泰罗“科学管理之父”:①工作定额②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⑵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⑶甘特:用来编制进度计划的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2.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⑴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①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②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③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⑵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①等级、权威和行政体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②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③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⑶巴纳德①《经理人员的职能》②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③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㈡行为管理理论1.梅奥(霍桑试验):《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行为科学①马斯洛:需要理论②麦格雷戈:XY理论③麦克利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④弗鲁姆:期望理论㈢数量管理理论:定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第一章管理基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管理者的技能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
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p141.劳动分工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简答)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他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工作定额---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将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去掉多余的动作和不必要的时间。
得出必要的工作时间并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即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据此确定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
2.标准化---让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是用标准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第一流的工人”→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4.差别计件工资制---在科学工作定额基础上的刺激性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完成工作定额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的报酬。
优越性: 激发工人的劳动热情,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率提高幅度和利润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时,该雇主会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所有计划职能都由计划部门来承担,而执行职能则有部分工长和所有工人承担。
计划部门主要工作: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选择标准工具、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有效控制现场的工人:从事执行的职能→按照计划部门指定的方法、工具和指示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操作方法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享利·法约尔,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经营六活动、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企业的六类经营活动: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和加工2、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安全保护5、会计活动---财产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五项职能)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3、纪律严明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报酬合理原则8、集权与分权原则9、等级链与跳板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原则14、集体精神原则p20“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柏林大学教授马克斯.韦伯提出的。
(一)权威的基础权威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
但韦伯认为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的组织形式的基础。
(二)“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1.有明确的劳动分工2.建立等级体系3.对员工的严格选拔和任用4.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明确规定西方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p22澳大利亚籍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在美国霍桑工厂进行试验,即著名的霍桑实验。
目的:根据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工作环境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假设,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
霍桑试验的重要结论(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选择)行为科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关于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产生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等。
二是关于领导行为方面的研究,产生了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布莱克和默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等。
第三章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第四章计划概述计划的概念在管理学中,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订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计划的特点p581、目的性---为了使组织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控制的依据;为员工指明方向,使整个组织的活动达到有序、高效、减少重叠和浪费,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基础性---计划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基础和依据,使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的起步和基础3、前瞻性---计划是在掌握了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未来而作出的工作安排4、普遍性---个层次的管理活动都需要进行计划计划的作用p591、指引方向和目标2、发现机会与威胁3、经济合理地进行管理4、提供控制标准计划的分类p60根据管理者所出层次高低的不同: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整体目标,寻求组织在预期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等特征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在较长时间内发挥其指导作用行动计划---在战略计划所规定的方向、方针、政策框架内,确保战略目标的落实和实现、确保资源的取得和有效运用的具体计划。
分为:施政计划---政策管理者负责制定,明确具体目标和达到目标的确切时间长期计划---为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服务,具有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综合性的发展规划通常为5年以上中期计划---根据远期计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并集合计划期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短期计划---最接近于实施的行动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的短期目标服务的。
期限一般为一年以内是对长期和中期计划的具体落实对中期计划期反馈作用,其执行情况是中期计划的依据计划的编制过程p621广泛搜集资料,在调查研究和社会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将要面临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内外条件、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估计,比较本组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弄清楚目前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并对未来可能取得的成果进行展望。
是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的关键2指明将要进行的工作及其重点,告诉员工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在计划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将目标转化为手段另一方面→把广泛的目标分为更具体的目标34567、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2、为衡量计划完成进度提供了重要标准,便于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约束第五章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运用战略所进行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全过程的管理。
战略管理的特点p681、全局性---以组织的全局为对象,着眼于组织全局的发展,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2、长远性---关注组织的长期利益,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3、应变性---针对外界冲击和威胁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特性;同时,利用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新的发展机会,及时制定新的战略。
战略选择的作用p71(了解)1.发现机会和威胁2.分析企业的资源3.识别优势和劣势4.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第六章预测与决策预测的分类(选择)p871、按预测的内容分为: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科学预测;2、按预测的时间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3、按预测的性质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预测的方法(了解方法)p89(一)定性预测靠预测人员的知识、经验和增和分析能力:以会议的形式,让预测人员在一种非常融洽和轻松的气氛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思考问题。
要求主持人非常有经验,一般不事先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空气。
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开会,针对预测的问题进行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情况做出判断。
专家“背对背”做出判断分析→主持人集中意见→第二轮征询,补充意见→反复进行四五次补充修改,最终得到较切合实际的集中答案具有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的特点(二)定量预测以预测对象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找出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将观察期的实际销售量的时间序列数量之和除以数据个数,求得平均数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根据观察期每一数据资料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于不同的权数,然后再加以平均计算的方法。
把观察期的数据由远到近按一定跨越期进行平均,取其平均值,随观察期的推移,按既定跨越期的观察期数也相应前移,逐一求得移动平均值,并将接近预测期最后一个移动平均值作为确定预测值的依据。
移动平均法的改进发展,采用指数加权的办法进行预测。
最小二乘法,用来处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决策的概念p91所谓决策,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这一定义表明: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2、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3、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评价4、决策的结果是选择的一个满意方案5、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分类p931、按决策的作用范围----战略决策:关系组织全局的重大问题,时间长,风险大----管理决策: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业务决策:解决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中的问题,短期目标2、按决策时间长短:----中长期决策:三五年或更长时间,多属于战略决策----短期决策:一年以内,不需要投资3、按决策者的层次: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4、按决策问题的不同性质或决策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在基层工作常见----非程序化决策:不经常重复发生的工作所作的决策没有先例,无章可循,高层管理者所做5、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确定型决策:各方案实施后只有一种自然状态的决策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和肯定的各种方案未来的预期结果是非常明确的只要比较各个不同方案的结果,就可以选择出满意的方案----风险型决策:各方案都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哪种会发生,但可测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决策者无法肯定判断未来的情况,选择哪个方案都有风险----不确定型决策:各方案都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且不能确定其概率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决策者不能肯定每个方案的执行后果,主要凭个人的经验估计进行决策决策方法与决策行为p100“软”方法,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1、征询法:把被征询意见的人编入一个小组,但他们之间互不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