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想一想再比一比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可能性》。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学会了用分块涂色的方法来统计图中物体的数量。
本课通过摸球游戏来学习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并不陌生。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分类、统计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也有所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开始发展,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摸球游戏等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准备1、教具:记录表、统计表、白球、黄球、盒子等。
2、学具:记录表、统计表、白球、黄球、盒子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可能性。
2、新课学习:通过摸球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同时讲解生活中的一些可能性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可能性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可能性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引言《可能性》是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4.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目标1.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2.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3.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教学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
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购物的学问。
2.板书课题:买东西的学问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会看包装(一)看一看,辨一辨。
1.看一看,帮忙采购。
请运用你的经验和智慧圆满完成购物任务。
2.辨一辨: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购买?哪种不可以购买?为什么?【设计理念】模拟生活情景,引起学生购物兴趣,在购物中获得知识。
(二)观察记录,找出共同点。
1.观察:在食品、衣服、文具、家电产品、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他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2.比较异同: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3.记录信息: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4.认一认: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设计理念】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从中获得知识。
活动二:避免购物小麻烦(一)读一读,析一析,学一学。
1.阅读常见购物中的陷阱。
“如果你不需要发票,我可以给你便宜点了“亏本大甩卖。
“2.分析:容易出现什么麻烦和纠纷?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学习“小贴士”。
4.出主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二)交流、分享经验。
你有网购的经历吗?你知道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三:购物讲文明(一)看一看,说一说。
文文觉得下面买东西的习惯很不好。
《比一比》◆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本课教学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1、出示我国四大名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入四座山的海拔,为新知的学习提供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背景。
2、第一次比一比“谁最矮?”让学生理解黄山、泰山、华山的海拔都是四位数,都满了1000,而香山只有575米,是个三位数,不满1000,香山最矮,也就是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位数多的比位数少的大呢?学生通过举例验证想法,得出结论。
3、第二次比一比“谁最高?”让学生比一比三个四位数的大小,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如果数的位数相同,只要从数的最高位开始比就行了,也就是如果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
4、第三次比一比“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学生在比较黄山和泰山的高度时,认识到相同位数的两个数如果最高位相同,就要比较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百位上的数还相同呢?……从而引导学生建构关于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5、第四次比一比“把四座山的海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学生在比一比、填一填的过程中回顾总结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6、在“试一试”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数线上标数、比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作者:姜家凤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年第05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6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每生准备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
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老师的手掌面与你们手掌面比较,哪一个面大?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1设计意图: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和量打交道了,如:大小、多少、长短等,这些量大都可以通过目测的手段来比较得出结论。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让幼儿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本次活动设计了粗细、宽窄两个游戏让幼儿从游戏中区分,并让幼儿归类,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
活动目标: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2、PPT课件。
3、《幼儿画册》第三册P32,《有趣的数学》P15。
活动重、难点:重点: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过程:一、儿歌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请仔细听:"草儿细,萝卜粗,马路宽,小道窄。
"儿歌里讲到了什么?二、比较粗细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图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谁的粗?谁的腿细?图二,红色的绳子和蓝色的绳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细?图三,三棵树桩,哪一棵最粗?图四,红色的铅笔、黄色的铅笔、蓝色的铅笔,哪一根最粗?1、巩固。
听口令举纸棒。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两根纸棒,先看看这两根纸棒有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棒。
老师说,请把粗(细)的纸棒举起来。
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将粗的纸棒放到粗的桶里,将细的纸棒放到细的桶里。
2、找找身上哪个地方粗,哪个地方细。
小朋友很能干,现在我们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不同粗细的地方吧。
我们身上有手啊、腿啊、脖子、腰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比。
课程篇一、背景及意义“观察心脏的结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中的实验部分。
教材中选用了猪心或羊心,但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材料,则需要大量的经费,使得本实验在初中的开展率很低。
而本实验教学选择了价格低廉的鸡心,且鸟类心脏结构和哺乳类相似,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材料不同,方法就不同,对鸡心的煮熟处理使内部结构更清晰,独特的解剖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观察。
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方式,本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通过设计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和老师一起画的活动构建知识框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
最后附之关爱心脏的情感教育,形成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结构的观察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形成关爱心脏、关爱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设计导学案:学案分为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四部分,看一看是看心脏的四个腔的位置及相通方式,找一找是找四个腔分别连通什么血管,比一比是比心房、心室壁的厚度,想一想是思考以上问题中哪一条与心脏的跳动有直接联系。
2.鸡心的处理:本实验为学生准备两个鸡心,新鲜的鸡心肌肉松软,对于瓣膜以及腔壁较薄的心房结构来讲很难观察到,因此对每组的两个鸡心中的一个做了煮熟处理,基本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因具有一定硬度,结构清晰,易于观察。
3.鸡心的解剖:鸡心解剖时将两个心室打开,且左心室打开到心房。
这样不会破坏心脏的整体结构,在观察方面,既可以感受到心脏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又可以观察到房室瓣的结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学生将静脉、动脉、毛细血管、心脏用箭头连接,箭头的方向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连好之后就会发现,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间循环流动,用标题中的比喻,地下的水被抽上来是泵提供的动力,那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是谁提供的动力呢?心脏,心脏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我们都知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那么心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导出心脏的结构。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1)课题: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一)》(2)教材简析: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百宝箱、玩具熊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事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4)(4)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任务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要上好一节课,导入很重要。
在本节课开始之前,选择游戏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亲切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想象推理与观察验证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当学生根据主题图进行想象与推理之后,让他们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人物相符的位置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懂得猜想需要验证的道理。
(5)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强化责任健全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是国税部门的安全线,是国税干部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们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全县国税工作的突出位臵,紧锣密鼓,常抓不懈,强化责任,健全机制,切实将全县国税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求得实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统一思想认识,让责任制由“软”变“硬”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推向前进。
国税部门作为经济调控和行政执法部门,既是社会各方面利益矛盾集中反映的突出部门,也是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热点部门,同时还是反腐败斗争的焦点部门。
过去,由于少数干部对国税部门反腐倡廉工作认识不高,态度不硬,甚至产生糊涂思想和片面观念,即所谓的“三无论”,一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无关论,片面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与国税机关不相干;二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无力论,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只是搞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无用论,认为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税收任务照样完成,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再好,收入任务完不成,还是一句空话。
因而在思想上存在重收入任务轻廉政教育,在工作上重收入建设轻廉政建设,使党风廉政责任制成为一纸空文,在贯彻落实中成为一个软任务,在工作考核中成为一项软指标。
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我们一是抓教育,使全县国税干部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确保国税系统长治久安的根本机制,是国税部门行风建设和组织收入工作的可靠保证。
县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在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全县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同时,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分局长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准则》、《两个条例》以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高全县国税干部特别是县局、分局两级班子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认识,真正做到“头脑清,方向准,责任明”,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局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
《比一比》教学案例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以内的数及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认数的范围扩大了(由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和以前是一样的,根据学生原有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类推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即:如果四位数和三位数比,那么四位数就大,三位数就小;如果都是四位数,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等,就比较下一位.最后再通过“练一练”、“试一试”、“想一想”等活动,内化所学知识。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因为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庭状况,所以,在教学这课前,先让学生实行小调查,调查自己家中所买电器及车辆的价钱,以此做为课程资源引入新课,学生既感亲切,又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现实素材,能用数实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程资源:学生调查的数据,学生案例等。
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调查自己家中所买的一些电器及车辆的价钱。
生1:我家电视机的价钱是2500元。
生2:我家的VCD价钱是380元。
生3:我爸爸摩托车的价钱是4680元。
生4:我妈妈买了一辆自行车是286元。
生5:我家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的价钱合起来是5480元。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500、380、4680、286、5480评析:把学生调查的数据作为“比一比”的内容。
这样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提供信息的价值,使他们有成功感、自豪感。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调查的这些数据有的是三位数,有的是四位数,那么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比一比。
探索教学路径,促进量感生成——以“认识厘米”为例摘要:量感作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唯一新增的核心概念。
大多数教师对于量感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不够深入,教学方法不到位,导致教学成效低下。
因此本文以“认识厘米”一课为例,基于量感的具体内涵,聚焦精准教学,探索教学路径和方向,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关键词:量感;度量;教学方法;实施路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1]量感的核心内容包括度量和度量单位,度量需要在统一度量单位的前提下进行。
学生要建立对度量单位的表象认识,理解度量的意义并学会估计和应用。
史宁中教授在《为什么要强调量感》一文中强调了度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度量包括对个数和顺序的度量以及借助工具的度量,在核心素养中加入量感是为了强调度量,让学生学会“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这两种本领。
[2]那么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呢?本文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为例,聚焦精准教学,探求教学路径。
一、制造认知冲突,统一度量标准“认识厘米”这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学生有关几何量度量的起始课,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笔者阅读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发现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是相同的。
人教版教材从“身体尺”出发,介绍“身体尺”再让学生尝试用“拃”作为度量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
苏教版教材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
北师大版教材也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看似教材处理不同,但实则都是让学生感受“为什么测量的物体长度相同,但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引发学生对测量标准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让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实施策略探微发布时间:2023-04-14T02:59:26.57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1月第1期作者:熊伟权[导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熊伟权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东联小学 523000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本文从深刻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入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特质,以及落实多元评价的重要性,再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施多元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当中最突出的变化是更加强调课程育人的导向,这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的呼应。
为了更好地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新课标充分突出教学评价的地位,明确指出在教学实施中要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将“评”作为核心嵌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目的。
而东莞奋力打造“品质课堂”所提出的深入推进五个方面课堂变革之中,其一正是要突出多元评价。
深刻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必须确立课程目标主导地位,充分认识目标是教学、学习、评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再在目标的统领下,落实学与教的一致:强调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内容、策略、目标一致;落实教与评的一致:把教学目标为评价依据,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做出教学决策;落实评与学一致:学生学习成果要参照预设目标进行评价,开展分析、做出判断、形成反馈,组成三组关系,让评价成为“教—学—评”的支点,最后形成闭环,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三年级上册《奇特的热带植物》案例分析本文记录了笔者的一次授课经历。
教学内容时岭南美术出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奇特的热带雨林。
该板块内容是观察并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的知识,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描绘。
在构思中、设计和修改的备课过程中,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内容,是“大自然的奥秘”单元教学的第14课。
通过想象认识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神秘,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度,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浓厚兴趣,想象力丰富、大胆,敢于表现自己想法,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具备了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识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及相关科学知识,用线条、色彩去装饰事物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在绘画过程中发现植物的形态美,构成美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认识热带植物的生存环境及外形特征,增强环保意识【学教重点】围绕热带植物不同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绘画表现。
【学教难点】怎样以热带植物的形态,纹理的装饰与构成表现画面的层次。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教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问题式教学。
【学教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微课、马克笔、彩笔;【学教过程】1.创设情境,提问思考(热带雨林植物)1.“同学们,热带地区在哪里呢?热带植物有哪些呢?”带着问题打开微课中邀请神秘嘉宾——哆啦A梦,打开任意门,带着我们一同走进“热带雨林”。
感受大自然神秘的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热带植物,并说说它们奇特在哪里?(启发学生联想,叶子的外形像什么?茎的外形像什么?花有何特点?)以仙人掌为例,比较与其他植物有何不同?它们生存的土壤环境如何?•意图:打破教师简单传授知识的习惯,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课本25~29页,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量角器;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和方法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到工地去参观,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施工场面)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谈话:铲斗臂形成的角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拿出画着这个角的纸(课件抽象出铲斗臂组成的角,课前发给每人一张画着这个角的纸)谈话: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手测量一下吧!学生动手实践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生1:用三角板上的一号角去量有3个那么大。
生2:用三角板上的二号角去量有2个多一些。
生3: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5个那么大。
生4: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4个那么大。
提问: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预设:生:因为每个人的测量标准不一样。
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提问:怎样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预设:生1:用相同的角去测量。
生2:像度量长度那样,设计一把专门的尺子谈话:对,测量角的大小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去测量,你知道是什么工具吗?预设:生:量角器谈话:今天,我们就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或自己折的角去量同一个角,从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由此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引出量角器的认识。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借助直观,认识量角器。
1.看一看(1)出示量角器提问: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预设:生:量角器。
看一看(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我将从内容、对象、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程序和反思七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这节课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三次观察物体的过程,分别是一年级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以上,体会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四年级下,从三个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四个以内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因此三年级上,既是对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顺承,又将是把事物抽象成立体图形做铺垫,在培养学生空间能力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生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获得观察物体的一些经验,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聚焦到本科教材,这一单元分为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学生学习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以及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多角度观察物体,也要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活动平台,使他们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直观经验。
三、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每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学会正确别人从正面、侧面和生命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5、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
(完整版)三年级《⾯积和⾯积单位》教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积和⾯积单位》教案教学内容:⼈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3页。
教学⽬标:1.通过看⼀看、⽐⼀⽐、拼⼀拼、想⼀想、说⼀说等活动,使学⽣理解⾯积的意义。
2.让学⽣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的⾯积单位有平⽅厘⽶、平⽅分⽶、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这些常⽤的⾯积单位。
3.通过观察,⽐较,动⼿操作,发展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的⾃学能⼒和估测能⼒。
4.在⼩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能⼒。
教学重点:1、理解⾯积的意义。
2、认识⾯积单位,建⽴1平⽅厘⽶、1平⽅分⽶、1平⽅⽶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积的含义,会⽐较两个图形⾯积的⼤⼩。
教具、学具准备:1、课件,1平⽅厘⽶、1平⽅分⽶、1平⽅⽶的纸⽚。
2、每组⼀张粉红⾊纸(长24厘⽶、宽18厘⽶),⼀张绿⾊纸(长30厘⽶、宽12厘⽶);每组⼀袋学具,内有⼤⼩不同的正⽅形、长⽅形、圆形若⼲。
⼀、创设情景,游戏导⼊(课前在⿊板上画⼀个1平⽅分⽶的正⽅形)今天能和⼤家⼀起上⼀节课,⽼师真开⼼!⽼师⾮常喜欢玩游戏,你们喜欢吗?(喜欢),那我们⼀起来玩个涂颜⾊⽐赛的游戏,规则:(⼀个同学给⿊板上⽼师画的正⽅形涂⾊,⼀个同学给整块⿊板涂⾊,谁先涂完游戏就结束)问:当游戏结束时,谁先涂完,为什么?(板书课题:⾯积与⾯积单位)⼆、探究新课,解决问题(⼀)、什么是⾯积1、物体的⾯积(观察⿊板和⿊板上的正⽅形)⿊板的表⾯⼤,⿊板上的正⽅形的的表⾯⼩。
那请你摸⼀下课本的封⾯和桌⾯,感觉⼀下谁⼤谁⼩?再⽐⼀⽐看。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是有⼤有⼩的,我们就把物体表⾯的⼤⼩叫做它们的⾯积。
出⽰课件:课本封⾯的⼤⼩就是封⾯的⾯积,海星表⾯的⼤⼩就是海星表⾯的⾯积,那硬币表⾯的⼤⼩呢?找⼀找我们周围物体的⾯积。
2、封闭图形的⾯积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积。
现在⽼师把这⼏个物体的⾯给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一看,想一想,再比一比
江苏海安县城东镇韩洋中学
杨昌兰
在反比例函数一章中,我们经常看到利用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性质比较大小的题目,下面举例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
一、利用代入法比较大小
例1 点(,)A a b ,(1,)B a c -均在函数1
y x
=的图象上,若0a <,则b 与c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已知函数解析式,可采用代入法. 解:把点(,)A a b 和点(1,)B a c -代入1y x =,得1b a =,11
c a =-, ∵10a a -<<,
∴
11
1
a a <
-, ∴b c <.
提示:本题虽然可以采用代入法解题,但是因为点A 和点B 的横纵坐标均为字母,所以计算要求高,若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解题会有怎样的效果?
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 分析:例1如用函数1
y x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解题将更为简便.
解:∵1>0,
∴函数1
y x
=在每一个象限内x 越大y 越小. ∵0a <, ∴10a a -<<, ∴b c <.
提示:本题利用函数性质解题比运用代入法解题简洁明了. 三、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例2 点11(,)A x y ,22(,)B x y 均在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上,且120x x <<,
则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具体形式,坐标又是字母,用图象法画出草图,结合图象解本题可以直观快捷地解决问题.
解:如图1,12y y >.
例3 在反比例函数21
a y x
+=-的图象上有三点11(,)x y ,22(,)x y ,33(,)x y ,
若1230x x x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12y y y >> (B )321y y y >> (C )123y y y >>
(D )132y y y >>
思路点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较多.一是将123,,x x x 代入解析式,用作差法比较123,,y y y 的大小;二是考虑将图象的示意图画出,根据1230x x x >>>找出符合条件的三个点,直观地比较123,,y y y 的大小;三是用特殊值法,根据
1230x x x >>>,列举123,,x x x 的三个特殊值代入计算出123,,y y y 的值,从而确定
大小.
解法1:由题意知2(1)0a -+<,故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如图2所示,描出三个点,观察图象可知312y y y >>,故选A
x
)
解法2:取0a =,则函数为1
y x =-,
∵1230x x x >>>
∴令12x =,21x =,31x =-,
则11
2y =-,21y =-,31y =,
显然,故选A .
评注:第一种解法将123,,x x x 代入后比较123,,y y y 的大小,涉及复杂的代数式大小比较,此法有难度.
用图象法解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明了.画示意图必须符合题意,应在第二、四象限就不能画在第一、三象限,另外所描的三个特殊点也必须根据题目提供的横坐标的大小来确定大致位置.
特殊值是解选择题的常用的技巧性方法,以特例反映一般情形,便于计算,易得结论,要注意的是所举特殊值必须在题目中字母的许可范围之内,否则失去代表性,会导致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