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感悟——让科学概念生根
- 格式:doc
- 大小:76.55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分享给你的小学科学教学心得:1. 以实践为基础: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教学时要灵活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教学安排。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培养探究精神: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创设情境,与生活结合:科学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
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科学知识更具实际意义。
5.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图示展示、游戏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6.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7. 关注科学伦理和价值教育:科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还涵盖着伦理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的社会责任和应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科学伦理和价值观。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关注个体差异、培养科学精神、与生活结合、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思考和关注科学伦理和价值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小学科学教学论学习感受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让我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原理。
例如,为什么天上的云会变形?为什么水能流动?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我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热爱自然界。
小学科学教学让我学会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进行各种实验,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让我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科学的机会,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兴趣和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会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心得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将其分享如下。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手段和教具来呈现科学知识,比如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知识的奥妙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讲座、科学展览等科普活动,以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增加科学的乐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和核心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我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和解释等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来进行科学探究。
并且,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自然现象,收集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
此外,多元化评价是科学教育的必要手段。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评价常常局限于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考察,忽视对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
通过多元化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最后,科学教育需要与生活和实践结合。
科学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它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具体如下: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心,但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容易产生学习的障碍。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入实例,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他们亲手操作和观察,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进行小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思考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答案。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思维。
再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我注重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发言,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学习过程。
我在教学中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扩展,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注重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认识。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学习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总结和提高,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服务。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二)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感悟分享(全区)引言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经验。
1.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领域,而小学科学课程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我发现,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和观察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增强他们的动力和理解能力。
我经常利用实际例子和实地考察来教授科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3.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我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我结合教科书、图片、实物模型和电子资源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强调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项目,让他们学会合作、协调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结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未来的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小学科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分享如下:首先,小学科学教学要突出实践性。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科学的奥妙。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制作一个简易的风车,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从而理解风的力量对风车的影响。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启发性。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传统的刻板教学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找到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再次,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他们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兴趣。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趣味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或者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趣味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最后,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综合性。
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也比较片面。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综合性,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科学。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科学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科学的踪迹。
同时,我们也要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注重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科学,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注重启发性,重视趣味性和综合性。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小学生科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透过这些探究学习的活动形式,我们静心思考,如果我们仅仅把“以探究为核心”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活动”,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那这种认识无疑是肤浅片面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那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呢?一、在提问、假设、质疑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构成了科学思维的两个关键因素。
科学强调从问题出发,问题意识是科学的基石,是思维的动力。
善于发现问题,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是具有科学思维的表现。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才会发现。
在探究活动中,要时时引导学生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为何做?”“做什么?”“怎样做?”“做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1.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景,有效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物质变化》我是这样教学的,上课开始,我说今天老师箱子里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同学。
然后请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蒙住眼睛,用镊子到纸箱里取一件礼物。
不料,这位同学在取礼物时却听到了“啪”的一声爆鸣,同学们听到爆鸣声后,都窃窃私语,箱子里发生了什么?礼物是什么?此刻,我摘下蒙在学生眼睛上的毛巾,让这位同学拿出礼物------爆破了的气球皮。
我问:你们从刚才的情景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气球为什么会爆破?气球皮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吗?气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生成了新的物质吗?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题。
又如教学《观察我们的摆》时,我在学生分组实验汇报每10秒钟单摆摆动次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单摆在相同间隔时间情况下摆动的次数都相同?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间隔时间情况下,摆动的次数都不同?不同的单摆,速度不同,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决定了单摆的速度?是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还是摆幅的大小?2.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探究需要明确的假设,假设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则和科学事实,通过科学思维的加工,尝试对未知事实做出初步的假定性解释。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感悟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他们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本文将分享我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感悟。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启发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鼓励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多元化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实验结果,更注重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索。
遇到的挑战在实验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1. 资源限制:有时实验教学受到场地、设备、材料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
2. 学生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存在差异,如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一个挑战。
3. 安全问题: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对未来的展望尽管面临挑战,我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世界。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而又充满意义的工作。
通过实验教学,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我相信,在不断努力和改进下,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将会越来越完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心得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不仅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小学科学教育要追求问题意识的培养。
科学实践的出发点是对现象和问题的好奇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小学科学教育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语文、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比如,在教授水的三态变化时,我将水的循环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水的来源和去向,了解水与环境的关系。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再次,小学科学教育要关注生活实践的应用。
科学知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我会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
比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我会组织学生种植一些植物,让他们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最后,小学科学教育要注重探究和合作学习。
科学实践的本质是探索和发现,学生应该发挥主动性和主体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究。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以上几点心得体会,我发现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整合跨学科知识、注重生活实践应用、以及鼓励合作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接触到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小学生教育科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育科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能力和需求。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尊重学生个性,培养自信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发挥特长。
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示自己的才华。
2. 关注学生需求,满足个性化发展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针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展示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科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果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听觉和触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育科学强调,合作是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2024年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范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如何更好地教授科学知识给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并将在下面进行分享。
首先,我认为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科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
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重将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我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产生共鸣和兴趣。
比如,在讲解物质的变化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日常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水的沸腾、冷却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此,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观察,通过亲身经历去理解科学原理。
比如,在学习力与磁的力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磁力测量仪器,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磁力的奇妙和实用性。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另外,我认为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过程。
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跟上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启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竞赛和科学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我认为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合作和团队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他们的发展和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年的科学教学工作。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思考,我逐渐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和体会。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认为科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水的性质和变化时,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水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变化。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种植一些常见的植物,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再次,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在实验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在观察中,我教会学生如何辨认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科学实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科学研究往往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验和观察。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通用8篇)推荐文章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一)随着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小学科学教学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科学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少的课时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尤为值得研究和探讨。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根据半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在这方面收获很大,谈一谈我的教学心得: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
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有幸在这片沃土上播撒科学的种子,让它们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回顾过去的教学历程,我深感科学教育的魅力,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快乐。
以下是我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深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为此,我努力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水循环》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参与实验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植物生长》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们进行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
例如,在教学《地球与月球》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在教学中,我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拓展知识面。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加强家校合作科学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让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小学科学教学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本质,引领他们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面都获得发展。
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亦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它是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那么,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让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呢?一、预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
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科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
尤其是对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做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要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
这时我们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
如教学《地球上的水》时,同学们在探讨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中发现:学校卫生间、洗碗池里的水龙头经常发生没有关掉的现象。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说看见没有关就自觉地去把它关了,有的说贴广告,有的说向全校的学生宣传要节约用水,还有的说派人值班等等,这时我说:同学们,老师有一个与你们不同的想法,用你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能否发明一种装置,只要人走后水龙头就会自己关掉。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兴趣怏然,课后纷纷把我缠住不放,叙述自己的想法,并决心要把实物做出来。
二、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探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科学实验让科学课魅力四射新的学期开始,从教导处领来新一学期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翻开教参,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这和科学家的工作没什么两样,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
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绝不是科学教育。
”读完这段文字,我想了许多。
是啊,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科学教学中往往忽视的正是这种过程教学。
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要求学生熟记那些感觉好像并不真实的结论。
而效果,我们大家有目共睹:我们的孩子对于课本上给的结论背的是滚瓜烂熟,而真正碰到问题了,却又不知道如何去运用那些知识解决问题。
再看看我们孩子的动手操作及空间想像能力,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科学课中的科学实验教学是多么需要必要而又重要。
遵循“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一主张,我这样设计了本教材第三单元第五课《摆》的教学。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学生都见过或玩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而在这些事物中,带摆的表虽然现在我们家庭中已不常用了,但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见过。
可以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并且这种事物不是教师生硬教给学生的,而是平时生活中看到后,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或问家长或看书或用其他方式自己学习而得的,因此学生对这种事物掌握的比较深刻、牢固。
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导语: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看漂亮吗?(展示课件中摆钟的图片)生:……师:老师想问的是,你知道这张摆钟的图片中,这一部分叫什么吗?(指钟摆部分)生:……师:平时见过这种带摆的表吗?你有没有注意过,这种摆是怎么运动的?生:口述钟摆的运动方式、用手描述、到黑板上画运动轨迹。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教具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实践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我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进行个人或小组探究。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还要注重培养科学态度。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拥有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观念。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实践应用、引导独立思考和培养科学态度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小科学家”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探究环境,让他们真正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究的成功或失败,是值得我们科学课教师关注的问题。
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探究的结果,忽视了学生探究的过程。
为了取得良好的探究效果,教师的指导过于细致、具体,学生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
那么,如何在科学课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如何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思维火花呢?一、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在一节课上,科学课教师都非常重视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比如研究磁铁,先把大头针撒得满地都是,然后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把它们捡起来。
研究溶解,就把盐和沙混在一起,问学生有什么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毋庸置疑,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是很多老师仅仅把情境的创设作为新课开始的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为学生的探究寻找一个理由。
甚至很多老师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语言做作,情节虚假。
如为了把盐或沙混在一起,干脆假装摔交。
我认为这样的创设情境是不理想的。
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探究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教学《摆的秘密》一课时,在导入新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教师演示3次,每次时间都是10秒钟,学生数摆动的次数。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我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做一个摆,记录你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四篇第1篇: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逐步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能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身边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要做到这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不断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改善教学摸式探究更合适自己教学的方法。
做到教师教的轻松,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乐于探究学习。
2、“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着”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自主探索,才能学好科学课。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指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乐于探索,就要提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提一些偏离生活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特点的问题,只有那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乐于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所有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探究的问题要出自学生本身,让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事半功倍。
4、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方法目标。
”三者在课堂上完整体现才是一堂好课,三者缺一不可。
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但不掌握过程和方法就是纸上谈兵,科学课的学习,只有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才能使知识和技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为日常生活所用。
还要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品格,激发其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不断增进其自信心和进取心,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做一个“乐知者”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
做为一个科学课教师更应不断探索,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教学,科学合理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快乐长大。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首先,科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
而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与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关联性密切相关。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教授光能利用的时候,我安排学生进行太阳能实验,让他们亲自制作太阳能灯。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光能利用的原理,还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再次,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观察、实验和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加强了实验教学的频率,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探索科学现象。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繁殖时,我让学生通过种植花草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来了解植物繁殖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繁殖的过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此外,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需要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火的形成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火种传递的实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火的形成原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最后,科学教学要与时俱进,关注科技的最新发展。
让科学概念生根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块岩石,谁愿意上来用锤子敲打一下岩石。
(从很多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了一个力气大的男同学。
)
生:(用力敲岩石没碎。
)
师:同学们,现在说说你眼中的岩石是什么样的?
生:很硬。
生:用力敲也不容易碎。
生:要用威力很大的炸药才能炸碎。
生:对(很多学生附喝)。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样,岩石确实很硬,但自然界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岩石也会发生变化。
如(出示山上布满裂缝的岩石图片,山脚下堆有很多碎石的图片,以及河道和海滩上又圆又光滑的卵石图片。
)
师:同学们,我们能解释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发生了这种变化?
生:太阳的热量使岩石发生了热胀冷缩,所以岩石就出现了裂缝。
生:流水也能破坏岩石。
生:植物的根也能把岩石胀裂。
生:还有,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也能把岩石胀裂。
(分析:当出现有裂缝的岩石图片时,学生还是能说出一个大致的所以然,不过这应归功于课外阅读。
另外,学生的认识主要基于科学阅读,没有过实践的探究。
)
师:是不是同学们所说的这样,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变化。
师:首先,让我们看看冷热的不同变化对岩石有没有影响。
(给学生提供酒精灯、岩石、装有冷水的塑料杯、镊子等,着重提示学生实验时注意不要被烫伤。
)
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师:来到学生的中间进行巡视,相机提示学生诸如要用镊子夹紧岩石,要放在外焰上加热,要反复几次,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
生:(很快发现岩石发出了爆裂声,岩石裂开了,放入冷水后,更是碎成了好几小块。
但有两个小组还在静默以待,可岩石就是不爆裂,因为他们的岩石和其他小组是不一样。
)
师:(让结束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材料放回到实验桌上。
那两个没有观察到岩石爆裂现象的小组有点不情愿,在老师告之下课可以补做后,他们才露出了笑脸。
)
(分析:教师故意设置两种不同的岩石起到了预设的效果,既让学生在短时间里观察到冷热对岩石的作用,又告诉学生这种作用是缓慢的,它还受到不同岩石特性的影响。
)
师:同学们,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一说。
生:岩石爆裂了。
生:岩石在水中碎成了许多小块。
生:能听到“啪、啪”的爆裂声。
生:放入冷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生:我用手试了一下,水也变热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给岩石加热能使岩石爆裂。
生: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能爆裂(那两个岩石没有爆裂的小组特意补充)。
师:既有爆裂的,又没有爆裂的,那应该怎么说?
生:就和老师这么说呀!(话刚止,大家笑了起来)
生:有些一下子就裂了,有些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裂。
师:同学们,如果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砖块,你们用手摸摸有什么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生:(摸过后)小砖块表面粗糙。
生:有很多棱角,还有许多小洞。
师:如果把这些小砖块放入矿泉水瓶中剧烈晃动会什么样?
生:老师,只要试试就知道了。
(学生急切想进行实验)
生:可能角没了。
师:既然热情这么高,那么开始实验,注意要拧紧瓶盖。
生:(用事先带来的矿泉水瓶高兴地开始了实验,因晃动的方法不对,虽然使了很大的劲,但瓶里的水和小砖块却不怎么动,有的学生急了。
)
师:(接过一个瓶子进行了示范。
)
生:(掌握要领后继续着实验。
)
师:我们把秘密揭开好吗?
生:好。
(打开瓶盖,把水倒在准备好的桶里,小砖块留在了手上。
)
师:砖块怎么样了?
生:变小了。
生:跟刚才比,砖块变得光滑了。
生:好多棱角没了。
生:老师,我知道那是因为小砖块跟瓶壁摩擦的缘故。
师:这是同学们前几天在石膏糊中种了豌豆的四个小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递着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豌豆把石膏糊给胀裂了。
生:老师,豌豆的力量可真大。
我现在想,山上的岩石之所以出现裂缝,还有可能是被植物的根给胀裂的。
生:对!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植物的根能把岩石的裂隙胀得更大。
生:如果在冬天,水流进岩石的缝隙,晚上结成冰后也能把岩石胀裂。
生:老师,那动物能不能破坏岩石呢?
师:你说呢?
生: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动物也会破坏岩石。
生:(沉默片刻一学生举手)老师,动物挖穴是不是破坏岩石?
(分析:由植物破坏岩石联想到动物破坏岩石,而且过渡的那么自然,这是事先没有想到的。
由此告诉我们,教师应具有能及时捕抓有利于教学的生成因素的能力。
)
师:是呀!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动物的活动也能破坏岩石(出示图片)。
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学生踊跃举手)
生:山上的岩石在白天受到太阳的晒烤,晚上温度降低后,就好像刚才实验那样,岩石容易出现裂缝。
生:河边上的卵石是因为在流水的冲蚀下,不断地相互摩擦,以及和河床摩擦,天长地久,变得又圆又光滑。
师:“天长地久”说明这个摩擦的过程怎么样?
生:很慢很慢,以至肉眼不能察觉。
生:山脚下的碎石是山上的岩石裂开后,滚下来所形成的。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问题,帮助建构起科学概念——风化作用。
从学生的发言,可以发现实验达到这个目的。
另外,“天长地久”也许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教师敏锐的捕捉道这一生成性东西,稍加追问,深化了学生对风化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理解。
)
师:同学们,我们把“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师:同学们,还可以用图画表示岩石的风化过程(出示一学生画的岩石风化图)。
师:(指着风化图)请同学们推测一下这些岩石再继续变化,会变成什么样呢?
生:会变小。
生:会慢慢小的看不见。
生:不是看不见,而是变成了泥土。
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要进行详细的探究。
(分析: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指向下节课的教学,教师很好地把握住了“适可而止”。
)
师: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师:大自然创造出的一些作品,真是连天才艺术家也望尘莫及,就如上面的这两处自然景观。
生:暑假里,我一定要到海南考察一下那里独特的地质景观。
生:我要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地质景观。
师:好!你是一个真有想法的学生,祝你暑假成行。
(拓展)同学们,我们调查一下家乡有什么特殊的地质景观,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好吗?
生:好!
(分析:引导通过调查本地独特地质景观,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是必须的,也是恰当的。
)
总评:是什么力量使岩石产生了变化?教学一开始,学生就有了几乎完整的回答。
是不是学生已经都建立起了岩石风化的概念?如果是,好象继续教学的意义已经不大;如果继续进行教学活动,他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岩石在空气、水、生物等的作用下会发生风化作用”但学生原来的认识往往来自课外的阅读;至于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产生作用,以及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情态,学生并无感知。
从这一点讲,学生并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的风化作用概念。
这种认识还在学生的认识结构外游离,且极不稳定,因为它缺少根。
课堂上从事的三个模拟实验确实帮助孩子建立起了稳固的相关科学概念。
一是确信这些环境因素真能对岩石风化起作用。
学生在自身参与的实验过程中看到
了烧热的岩石在冷水中破碎;萌发在种子胀裂石膏;石块的棱角被磨圆磨小。
有依据,科学概念就有了根。
二是真切地感知这些作用发生时的生动情态。
课本的言语描述只是一种简单模糊的认知,学生对风化作用的认识停留于此显然不够,是需要修正的。
学生在实验时,看见岩石在受热或冷却时出现了裂缝,听到岩石“啪、啪”的爆裂声;看见清水变浑浊,听着石块的碰撞声,亲手触摸石块棱角的变化;看见自己亲手种下的豆种使结实的石膏裂开等,“风化作用”一下子生动起来。
有了这些生动的感知,学生不只是确认温度、水、生物等对岩石的风化起了作用,还对这些事实发生时的诸多事实有了更丰富详实的认识,把原来的简单认识立体化,模糊认识清晰化。
脑子里的概念就不再是一句话,它可以是一个现象,也可以是一个情景,还可以是一个事件……这时,科学概念不仅有了根,并且,根分得很细扎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