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感觉障碍相关疾病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107
感觉障碍诊断详述*导读:感觉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应注意年龄、发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长短等。
如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发病,有偏身感觉障碍,以脑血管病多见;慢性发病者以肿瘤的可能性较大。
青年人肢体痛、温觉有失,而运动和触觉正常应考虑脊髓空洞症的可能。
四肢末梢的麻木无力时,应考虑末梢神经炎。
脊髓的锥体征阳性伴有以下肢为主的深感觉障碍时应考虑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询问病史时注意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尿毒症、外伤、肿瘤、饮酒、中毒、头痛、头晕,椎间盘脱出、脊髓炎规神经炎、脑血管病变、癫病精神创伤、精神刺激等。
二、体格检查感觉的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中繁琐而又容易发生误差,要求耐心细致、有时须反复核查、去伪存真,方可获得有重要价值的诊断资料。
检查时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对检查能有正常表达的能力;检查前要让患者了解检查的方法和意义,争取患者的充分合作;检查时均请患者闭目或遮住检查的部位;检查的顺序一般从感觉缺失区查至正常区;检查中注意左右侧相应部位和远近端的对比,必要时重复检查;检查中忌用暗示性提问,以免影响患者的判断;切忌参与检查者的主观成见;发现感觉障碍时宜用图表和人体轮廓图记录,以便重复检查时对比参考;检查时要注意区分感觉障碍的类型,如传导束型、节段型、神经根型或末梢型等及感觉障碍的程度;过度疲劳可使患者感觉域增高,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过长,必要时可分几次完成检查。
(一)浅感觉检查1、触觉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擦过,在有毛发覆盖的区域可轻触其毛发。
2、浅痛觉可用普通的针灸针或叩诊锤柄端小针轻刺皮肤,嘱患者在感到微痛时作声,井确定患者感到的是痛感而不是尖物的触觉,必要时用针的尖钝两端交替刺激以核实。
如发现有浅感觉异常的区域,需行多方向检查核实范围。
3、温度觉用装有冷水(5 ~ 10℃)及热水(40 ~ 50℃)的试管,交替接触皮肤,嘱患者报出冷或热。
(二)深感觉检查1、关节位置觉检查者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询问患者其肢体所处的位置。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J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感觉障碍病因:1末梢型感染障碍常见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挠神经损害时末梢神经炎中毒性神经炎代谢性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2后根型常见于椎间盘脱出脊髓外肿瘤脊髓空洞症外伤等3脊髓型常见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肿瘤髓外肿瘤外伤脊髓血管病脊髓压迫症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视神经脊髓炎等4脑干型常见于脑干血管病脑干肿瘤脑干炎症产伤先天性畸形桥脑小脑角病变脑干空洞症等5丘脑型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癫痫等6内囊型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等7皮质型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感觉型癫病发作炎症外伤等8腺病型感觉障碍常见于精神创伤精神刺激的过度敏感的人机理(一)感觉的传导通路感觉从末梢特有的感受器开始分别传向中枢其传导通路由三级感觉神经元组成一般在第二级进行交叉所以中枢与外周的关系与运动系统一样是对侧性支配的1.痛觉和温度党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内;周围支分布于皮肤因膜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感觉终球等)中枢支构成脊髓的后根人上升l ~ 2个脊髓节段后进人后角换元后为第二级神经元其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换元后组成第三级神经元其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最后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2触觉第一级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周围支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中枢支部分进人脊髓后索在薄束楔束内上行传导精细触觉(识别性触觉)与深部感觉传导路相同;传导粗略触觉纤维在后索上行1 ~ 2个脊髓节段后进人后角终止于后角细胞换元后构成第二级神经元交叉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在丘脑外侧核换元后构成第三级神经元经内囊后肢到大脑皮质感觉区3深感觉第一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支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肌队骨膜关节等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支组成后根的内侧部进人脊髓后束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在上升和下降途中都发出侧支直接或通过中间神经元间接地与前角运动细胞形成突触构成脊髓反射升支纤维可达延髓其中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纤维在后索的内侧部排列形成薄束来自躯干上部和上肢的纤维在后索的外侧部排列形成楔束薄束和楔束在后索中上行至延髓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在此处换无形成第二级神经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左右交叉即丘系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再由此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终止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后部和中央前回一部分触觉也通过楔束薄束传导(二)节段性感觉支配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人纤维支配一定的区域这种节段性支配现象在胸段明显体表标志是乳头平面为胸4肋弓平面为胸8脐平面为胸10腹股沟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其他部位神经分布比较复杂在颈部自耳前线至锁骨和胸骨上缘由颈2 ~ 4分布上肢为颈5 ~胸2下肢前面为腰1 ~骶5肛周鞍区为能4 ~骶5分布每个感觉神经根或脊髓节段支配一块皮肤的感觉称为皮节绝大多数皮节由2 ~ 3个后根或节段重叠支配故当确定脊髓损害的真正上界时必须比脊髓损害水平高出1 ~ 2个节段来计算《三)够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层次脊随丘脑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即外侧部传导来自下部节段(腰能段)的感觉而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节段(颈胸段)的感觉这与锥体束的排列相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来自上部节段的脊髓丘脑束纤维陆续将来自下部节段的纤维推向外侧引起后束内的纤维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正好与脊髓丘脑束相反来自上部节段的后束纤维(楔束)陆续将来自下部节段的后束纤维(薄束)推向内侧之故这种排列规律特别在痛温觉障碍时鉴别髓内外肿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颈段的髓内肿瘤浅感觉障碍自病灶水平开始自上而下发展即按颈胸腰顺序发展;颈段的髓外肿瘤浅感觉障碍的障碍发展顺序正好相反且前者多为双侧对称性后者在病变初期多为病灶的对侧性感觉障碍诊断:一病史应注意年龄发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长短等如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发病有偏身感觉障碍以脑血管病多见;慢性发病者以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青年人肢体痛温觉有失而运动和触觉正常应考虑脊髓空洞症的可能四肢末梢的麻木无力时应考虑末梢神经炎脊髓的锥体征阳性伴有以下肢为主的深感觉障碍时应考虑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询问病史时注意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尿毒症外伤肿瘤饮酒中毒头痛头晕椎间盘脱出脊髓炎规神经炎脑血管病变癫病精神创伤精神刺激等二xx感觉的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中繁琐而又容易发生误差要求耐心细致有时须反复核查去伪存真方可获得有重要价值的诊断资料检查时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对检查能有正常表达的能力;检查前要让患者了解检查的方法和意义争取患者的充分合作;检查时均请患者闭目或遮住检查的部位;检查的顺序一般从感觉缺失区查至正常区;检查中注意左右侧相应部位和远近端的对比必要时重复检查;检查中忌用暗示性提问以免影响患者的判断;切忌参与检查者的主观成见;发现感觉障碍时宜用图表和人体轮廓图记录以便重复检查时对比参考;检查时要注意区分感觉障碍的类型如传导束型节段型神经根型或末梢型等及感觉障碍的程度;过度疲劳可使患者感觉域增高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过长必要时可分几次完成检查(一)浅感觉检查1触觉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擦过在有毛发覆盖的区域可轻触其毛发2浅痛觉可用普通的针灸针或叩诊锤柄端小针轻刺皮肤嘱患者在感到微痛时作声井确定患者感到的是痛感而不是尖物的触觉必要时用针的尖钝两端交替刺激以核实如发现有浅感觉异常的区域需行多方向检查核实范围3温度觉用装有冷水(5 ~ 10℃)及热水(40 ~ 50℃)的试管交替接触皮肤嘱患者报出冷或热(二)深感觉检查1关节位置觉检查者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询问患者其肢体所处的位置检查者也可将患者肢体摆成一种姿势并保持并嘱对侧肢体模仿2运动觉检查者轻轻移动患者的手指和足趾请患者说出移动的方向移动幅度约50上下发现障碍时再行加大注意检查者的手指要放在移动方向的两侧动作要缓慢否则患者可能以压觉间接判断指趾移动的方向造成运动觉无障碍的假象3振动觉用振动着的音叉柄通常为128Hz置于患者的骨突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觉注意感受的时限两侧对比也可交替使用振动和不振动的音叉检查其辩别能力4压觉用钝物交替轻触和下压患者皮肤嘱患者鉴别5深痛觉挤压肌肉或肌腱也可压迫各主要神经干询问有无痛感观察有无痛苦表情(三)复合感觉的检查1定位觉嘱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或笔杆等轻触患者皮肤后嘱患者用手指点出刺激部位2两点辨别觉嘱患者闭目用特制的钝角两脚规将其两脚分开到一定距离接触患者皮肤逐渐缩小距离如患者仍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正常时全身各处敏感程度不同指尖最敏感背部股腿处最差正常时指尖2-4mm手掌8-12mm手背2-3mm前臂和上臂7-8cm3形体觉嘱患者闭目将物品如钢笔钥匙硬币等置患者手中让其只能用单手触摸之后说出物品名称可左右分别测试4重量觉用重量相差至少一倍的两物体先后放入一侧手内请患者区别可两侧对比有深感觉障碍时此检查无意义三辅助检查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分布性质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末梢型感染障碍应选择肌电图腰穿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及常规检查必要时应做神经活检;后根型和脊髓型应根据感觉平面选择脊髓CT或MRI腰穿做脑脊液动力学检查脊髓椎管造影等;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应选择脑CT或MRI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病病型感觉障碍应从心理方面着手检查感觉障碍鉴别诊断:一感觉的分类1特殊感觉包括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前庭觉或平衡觉2一般感觉包括①浅感觉:指来自皮肤黏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②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肉肌健骨膜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③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包括形体觉定位觉和两点辨别党复合感觉一定在深浅感觉正常时才能检查3内脏感觉为植物神经所传导如饥饿恶心内脏绞痛等二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一)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受破坏或功能被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减退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如在同一部位内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保存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1感觉缺失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患者对刺激不能感知根据感觉种类的不同又可分为痛觉缺失触觉缺失温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等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都缺失者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如在同一部位内某些感觉缺失而另一些感觉正常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一般感觉正常在无视觉参加的情况下对刺激部位物体形状重量等不能辨别者称皮层感觉缺失2感觉减退指感觉的敏感度降低是对农刺激感受力的低下但程度上较感觉缺失轻由于神经的兴奋阈值增高而感觉反应减弱当一神经分布区有自发痛同时在此神经痛分布区内痛觉又减退者称痛性痛觉减退或痛性麻痹在感觉障碍中某种感觉保持较好时称分离性感觉障碍如深感觉与识别性触觉障碍而痛温觉和原始触觉良好时提示后索的损害(二)刺激性症状感觉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感觉过敏感觉倒锗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或疼痛1感觉过敏感觉阈值低下指轻微(外界或病理性)刺激出现强反应感觉过敏常见于浅感觉其尤以痛觉过敏多见痛觉过敏除了触觉刺激或痛觉刺激可引起外温度刺激也可引起2感觉过度一般仅对浅感觉而言感觉过度一般具备:①潜伏期长即由刺激至感知之间有较长的潜伏期此期有时可达5 ~ 30秒;②感受性降低兴奋性增高即刺激必须达到较强的程度才能感觉到;③所感到的刺激具有爆发性呈现—种剧烈的定位不明的难以形容的不愉快感;④刺激有扩散的趋势单点的刺激患者可感到是多点刺激并向四周扩散;⑤刺激停止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患者仍有刺激存在的感觉即出现“后作用”一般为强烈难受的感觉常见于灼性神经痛带状疮疹疼痛丘脑的血管性病变等3感觉倒措对刺激产生错误的感觉如对痛觉刺激误认为触觉或其他刺激感觉倒错在临床上少见多数为浅感觉4感觉异常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地在某些部位感到蚁走感或不适感如麻木感冷热感潮湿感震动感蚁走感肿胀感电击感束带感等5对位感觉指当刺激一侧肢体时对侧相对称部位也感到刺激6疼痛根据疼痛的分布范围性质程度是否发作性以及加重和减轻等因素临床上将疼痛分为以下几种:(1)局部疼痛:指疼痛和病变部位相符(2)放射痛:指神经干神经根受到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3)烧灼性神经痛:是一种烧灼样的剧烈疼痛迫使患者用水浸湿患肢常见于正中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后(4)反应性疼痛:是一种由压迫或牵伸神经干引起的疼痛如直腿抬高试验(5)扩散性疼痛:是刺激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神经分支而产生的疼痛当三叉神经某一支受刺激时疼痛或扩散到其他分支(如牙痛)(6)牵涉性疼痛:也是一种扩散性疼痛内脏有病时刺激经交感神经传入交感干再经后根进人脊髓后角感觉细胞在该节段所投射的相应的皮肤分布区所发生的疼痛称牵涉性疼痛该区内尚有感觉过敏此种现象有时对内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如肝胆病变可引起右肩痛等(7)幻肢痛:是在肢体被切断的患者常感到断处疼痛称断肢痛D有时感到被切断的肢体仍存在且在该处出现疼痛这种现象称幻肢痛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一)周围神经型为受损的周围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各种感觉障碍末梢神经失时因病变多侵犯周围神经的远端部分感觉障碍多呈末梢型呈手套或袜套状分布如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时局部感觉障碍等〔二)神经根型脊髓后根受损时该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出现各种感觉障碍常有相应部位后根的放射性疼痛称为根性疼痛或根痛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等由于相邻神经根的重叠分布单一神经根损害所致的感觉障碍区域往往不明显脊髓后角损害时也有根性的痛温觉障碍但受损区域触觉和深感觉仍保存即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空洞症外伤等(三)脊髓型1横贯性脊髓病变平面以下的全部感觉丧失同时有截瘫或四肢瘫尿便功能障碍如横贯性脊髓炎肿瘤外伤等2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病变平面以下病灶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如外伤髓外肿瘤3脊髓白质前连合病损由于损害了两侧的痛温党交叉纤维而识别性触觉和深感觉纤维未受损害故产生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中央区髓内病变除有病变以下的各种感觉缺失外常有鞍区回避现象即鞍区感觉仍保存脊髓圆锥部的病变常有鞍区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压迫性病变病程进展缓慢者这与脊髓内感觉束的排列层次有关(四)脑干型延髓外侧病变损害了脊髓丘脑侧束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产生同侧面部及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是为交叉性感觉障碍如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一侧桥脑和中脑的病变引起对侧偏身和面部的感觉障碍但多有受损平面同侧脑神经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多见于脑血管病和肿瘤(五)丘脑型丘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往往深感觉复合感觉和轻触觉损害较痛温觉障碍明显有时可有比较严重的偏身自发性剧痛临床上称丘脑性痛或中枢性痛也可出现感觉过度和感觉倒错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等(六)内囊型内囊病变时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多为完全性不伴有丘脑痛其障碍程度四肢重于躯干肢体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偏瘫和偏盲(七)皮质型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附近它们支配躯体的关系与中央前回运动区类似即身体倒立顺序依次排列即口面上肢几干大腿及小腿和会阴部是位于半球的内侧面因皮质感觉区范围广病变只损害其中一部分故常表现为对侧的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减退或缺失称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是出现对侧精细性复合感觉的障碍如实体党图形觉两点辨别党定位党对各种感觉强度的比较等皮质感觉中枢的刺激性病灶可引起感觉型癫痫发作(八)癔病型感觉障碍其特点为:①感觉障碍呈多样性浅深感觉同时全部减低或消失其感觉障碍的区域各式各样;○2感觉障碍的分布不符合解剖生理学生理规律;③症状矛盾即大脑器质性疾病所出现的偏侧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的程度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渐减轻即颜面躯干一般比肢体轻唐病性偏侧感觉障碍躯干四肢颜面为同等程度且感觉障碍的范围和程度经常变化除有感觉障碍之外同时可伴有不能解释的视野改变弱视听觉嗅觉味觉障碍也可出现全部感觉缺失而不伴感觉性共济失调视力视野明显改变而行走时能避开障碍物等矛盾现象;④易受暗示的影响或经暗示治疗很快恢复;⑤有其他病病性格的特点四引起疼痛的常见疾病(一)偏头痛1典型偏头痛此型发作可分三期:①前躯症状:头痛发作前几小时至1d患者可能感到头部不舒服心情不畅等②先兆期:在头痛发作前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现视野暗点光圈闪光等视幻觉也有幻嗅少数有头晕失语偏身麻木无力症状③头痛期:多自一侧额颔或眶部开始剧痛渐扩散至顶枕耳后或全头呈搏动性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痛侧鼻利膜球结膜充血畏光发作l-2h或数小时缓解间歇期正常2普遍偏头痛多见发作前无先兆头痛自单侧局部渐波及半侧或全头呈搏动性或胀痛伴恶心呕吐头痛持续时间长短的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日至1周缓解3特殊类型偏头痛①眼肌瘫痪型偏头痛;②偏瘫性偏头痛;③基底动脉型偏头痛:④偏头痛等位发作(二)群集性头痛表现为眼部和头部疼痛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的密集性发作为特征发病年龄大多在20-50岁间发作时头痛大多自一侧眶部开始或先有颔部或枕部疼痛为钻痛性或搏动性较为强烈甚至触及头部皮肤或周围动脉均能使之加剧伴焦躁烦躁泪溢耳塞流涕等发作平均在1-2h内消退且大多数均在同侧(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脑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人蛛网膜下腔者叫做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在突然用力精神激动剧烈运动等诱因下急骤起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可伴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意识障碍或有神经系统定位征(多因血管痉挛所致)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腰穿呈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为本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头颅CT大多可显示局限的血液部分患者能为出血部位及病因提供线索(四)三叉神经痛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临床上成人及老年人多见多为单侧性;以1支或几支分部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主要特点第2第3支发生率最高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明显;尤以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舌处最敏感稍加触动即可诱发即“扳机点”疼痛可弓;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面部发红流泪流涎突然发作无先兆骤然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很少自愈诊断主要依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表现和神经系统极少阳性体征可诊断为原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呈持续性多伴有三叉神经或其他脑神经麻痹的症状体征(五)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体征为拉赛克征;多数为继发性常见病因有:①椎管内疾患如脊髓和马尾的炎症肿瘤外伤血管畸形等②脊髓疾患;如腰椎骨关节病椎间盘突出脊柱炎症结核肿瘤椎管狭窄脊椎裂等③骨盆及盆腔疾患如般骼关节疾患炎症结核脱位骨盆炎症及肿瘤妊娠子宫压迫等坐骨神经痛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常见临床上好发男性成年人青壮年单侧多见;疼痛位于腰部臀部并向股后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沿坐骨神经有压痛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可使疼痛加剧拉赛克征试验阳性可以有坐骨神经分布痛觉减低患肢肌力差踝反射减低或消失诊断主要根据疼痛的分布加剧和减轻的因素压痛的部位直腿抬高试验踝反射减低可以诊断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髓关节炎的鉴别腰肌劳损有明显腰部扭伤或长期腰部劳累史;且这些疾病疼痛及压痛都在局部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踝反射减低等体征(六)多发性硬化多发于20-4D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具有一种迁延的不规则的每况愈下的病程有阵发性复发和缓解的特点具体表现:脑神经障碍:视神经受损出现视力减退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受累出现复视前庭神经受累出现眩晕眼震临床上可有深浅感觉异常三叉神经痛肢体病性感觉异常诊断主要依靠:1病史及神经系统查体发现脑和脊髓白质内同时存在两处以上的病灶2病程中有多次缓解与复发两次发作间隔至少一个月每次发作持续24 h以上或呈缓慢阶梯式进展病程至少六个月以上3排除肿瘤炎症血管病及颈椎病等其他病变4临床上有多个病灶仅一次发作者或有两次发作但又有一个病灶表现者查脑脊液IgG增高出现寡克隆区带诱发电位异常或CTMRI异常者诊断可确立感觉障碍预防:1保持良好的心情2不要过于紧张。
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与鉴别摘要】目的讨论多发性神经病诊断与鉴别。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
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据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和自主神经障碍等临床特点。
病因诊断十分重要,是病因治疗的依据。
可根据病史、病程、特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关键词】多发性神经病诊断多发性神经病也称末梢神经炎,是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障碍。
下面将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与鉴别分析汇报如下。
1 病因1.1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天花、腮腺炎、猩红热、麻风、带状疱疹、白喉、破伤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病、结核、梅毒、疟疾等。
1.2营养障碍如脚气病、B族维生素缺乏、慢性乙醇中毒、妊娠、胃肠道的慢性疾病及手术后等。
1.3代谢障碍如糖尿病、尿毒症、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黄色瘤病等。
1.4化学因素一氧化碳、四氯化碳、有机磷农药、甲醇、氯仿、溴甲烷、三氯乙烯、二硝基苯等。
砷、铅、汞、金、铊、铂、锑等。
药物作用如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阿糖胞苷、普萘洛尔、呋喃唑酮、甲硝唑、长春新碱、秋水仙碱、保泰松、他巴唑、丙咪嗪等。
1.5感染后或变态反应如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血清注射或疫苗接种后。
1.6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7遗传如腓肌萎缩症、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神经病、低β-脂蛋白血症等。
2 临床表现2.1感觉障碍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见感觉异常、感觉过度和疼痛等刺激症状。
2.2运动障碍肢体远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严重病例伴肌萎缩和肌束震颤,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踝反射明显。
下肢胫前肌、腓骨肌,上肢骨间肌、蚓状肌和鱼际肌萎缩明显,手、足下垂和跨阈步态,晚期肌肉挛缩出现畸形。
2.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肢冷、多汗或无汗、指(趾)甲松脆,皮肤菲薄、干燥或脱屑,竖毛障碍,传入神经病变导致无张力性膀胱、阳痿和腹泻等。
霍纳Horner综合症: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脸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辨别:前者全数脸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舌偏向患侧,可见四肢瘫痪。
后者为病灶对侧下脸部的表情肌瘫痪,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感觉障碍的常见类型(定位诊断):一末梢型:双侧对称性以四肢结尾为主的各类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明显。
二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各类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三后根型:后根与后根神经节受损时,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散布一致,伴放射性痛。
四脊髓型:部位不同临表各异。
1、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或消退,后索受损,病变侧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并显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侧索病变,对侧痛、温觉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2、后角型:节段性散布的感觉障碍仅阻碍痛温觉,保留触觉和深感觉。
3、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或消退,触觉保留。
五脑干型: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六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消退,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温觉更明显。
七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为复合感觉障碍和单肢感觉缺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辨别:1、散布:整肢体为主|肌群为主。
2、肌张力:增高|降低。
3、腱反射:增强|减低。
4、病理反射:有|无。
5、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6、肌束哆嗦:无|可有。
7、神经传导:正常|异样。
8、失神经电位:无|有。
大脑半球损害的病症和定位:1、额叶:要紧为随意运动、语言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2、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病症较轻,专门在右边时,有时称为静区。
颞叶前部病变累及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时有钩回发作,表现为幻嗅或幻味,做咀嚼动作。
当痫性放电扩散时表现为错觉、幻觉、、自动症、旧事如新等。
当白质内视辐射受损时,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颞叶受损时感觉性失语和健忘性失语。
肢体麻木和无力疾病概念、临床表现、常见疾病类型、疾病原因及区别肢体麻木是肢体的感觉功能减退或消失的异常感觉。
“麻”指自觉皮肤肌肉内有如虫行感,并按之不止;“木”指皮肤无痛痒温冷感觉,并按之不知。
肢体无力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程度可以从不影响日常活动的较轻微肢体无力感,到肢体完全无力瘫痪状态。
有时肢体麻木与肢体无力同时出现。
肢体麻木与无力四肢麻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如怀孕、不正确睡姿、如厕蹲久了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健康人手脚麻木,多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或四肢受压后发生。
这类麻木很少超过十分钟,且可迅速消失,也不伴有其他症状。
如果四肢麻木同时伴有无力,而且持续时间超过十分钟以上就要怀疑是疾病,建议到医院就诊。
肢体麻木具体表现肢体麻和木或麻木都是浅感觉障碍的表现。
但是在临床上医生与病人所指肢体麻木往往是不一样的。
病人常把紧绷感(可见于水肿)、冷热感(可见于血管舒缩功能失常)、酸胀感(可见于肌肉扭伤、缺血、炎症等)、运动障碍(肌肉、关节疾病或运动神经损害)说成麻木(感觉神经损害)。
其实肢体麻木可简单地从下面三个方面去理解:①感觉增多:蚁行感、虫咬感、电麻感等;②感觉减退:也就是痛觉、触觉减退,感觉皮肤变厚了,要用力掐才感觉出来;③感觉消失:冷、热、痛、痒均不知,像不是自己的身体一样。
引起肢体麻木、无力常见疾病可以引起肢体麻木、无力的疾病较多,其中常见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周围神经病变,如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疾病、中毒性神经疾病、炎性神经疾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脊椎骨质增生性疾病等。
第二类:脊髓病变,如脊髓压迫性疾病、脊髓缺血性疾病、脊髓炎症性疾病、脊髓外伤及出血性疾病等。
第三类:中枢神经病变,如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脑部肿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肢体麻木与无力疾病原因肢体麻木、无力的发病原因如果来源于周围神经病变,常常有局部肢体的问题,但如果是由脊髓病变、中枢神经病变等引发,那么局部肢体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它们所隐藏的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上肢无力诊断详述*导读:上肢无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多于40~60岁隐袭发病,单/双上肢/下肢无力、肌肉挛缩、肌束颤动以及萎缩。
早期多为上肢无力。
具有典型上、下神经元损害的特征,同时可影响颈、舌、咽、喉而出现延髓麻痹症状,最后躯干和呼吸肌受累,危及生命。
即使病程很长,病情很重,患者始终无感觉障碍。
上肢无力的鉴别诊断:1、上肢麻木:上肢的问题与颈椎病有关。
上肢麻木为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2、上肢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
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于运动神经核,及其发生的纤维—脊髓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
上肢周围性瘫痪是指发病部位在上肢的周围性瘫痪。
3、上肢外展上举困难:多发性肌炎表现为上肢外展上举困难。
骨骼肌的疼痛无力和萎缩发病一般从近端开始如骨盆带肌肉受累出现起蹲困难上楼费力;肩肿带受累两臂上举困难病变发展可累计全身肌肉颈部肌肉受累出现抬头费力咽部肌肉受累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急性期受累肌肉常有疼痛晚期常有肌肉萎缩有的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阻滞。
4、上肢呈迟缓性麻痹:臂丛神经损伤的症状之一,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
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预防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类痿证的发生,既可由后天因素所致,也可由先天因素所造成。
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类似于痿证者,都与遗传有关。
四肢体格检查的常见异常表现及诊断要点在临床医学中,四肢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且必要的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定位异常。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四肢体格检查异常表现,并探讨相关的诊断要点。
一、肢体肌力减退肢体肌力减退是指患者在协调动作和肌肉运动方面出现困难或无法完成某些动作。
可能的异常表现包括:1. 肢体无力或无法正常进行活动;2. 肢体在进行力量测试时表现不佳;3. 视觉上观察到肌肉无力或无力表现。
常见的肌力减退的诊断要点包括:1. 查明肌肉减退程度:可使用定量肌力检查工具,如肌力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肌力测试,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2. 识别肌力减退表现的缓急程度: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如站立、行走、提起物品等;3. 进一步检查:如果存在显著的肌力减退,需要进一步进行神经系统和肌肉电生理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二、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指四肢的形状或结构异常,可能与先天性缺陷、外伤或病理性疾病有关。
常见的肢体畸形包括:1. 骨骼畸形,如骨折、关节脱位、骨骼发育异常等;2. 软组织变形,如肌肉肥大、肌腱缩短、关节肿胀等;3. 先天性异常,如多指、多趾等。
针对肢体畸形的诊断要点包括:1. 观察畸形的部位、形状和程度;2. 了解患者的既往疗史和家族史,确定是否为先天性畸形;3. 若畸形为创伤导致的,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三、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是指患者出现感觉减退、感觉丧失或异常感觉的情况。
可能的异常表现包括:1. 触觉减退或丧失,患者无法感受到轻触、疼痛或温度的刺激;2. 异常感觉,如针刺、麻木或刺痛感;3. 震颤感,患者感觉到四肢震颤或抖动。
常见的感觉异常的诊断要点包括:1. 评估感觉减退或丧失的程度:通过进行触觉测试或病史询问,确定感觉的丧失程度;2. 确定异常感觉的特点和分布范围:观察患者对不同感觉刺激的反应,了解异常感觉的性质和分布情况;3. 鉴别感觉异常的原因: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如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或神经生理学检查,以确定异常感觉的原因。
精心整理不宁腿综合症相关诊断和鉴别[导读]不宁腿综合症患者常常出现下肢(偶尔可有上肢)不愉快的异常感觉。
如:虫蠕感,虫爬感,刺痛感,或其他异样感觉,多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入睡前。
不宁腿综合症容易跟**不能、腿痛动趾综合征、夜间腿部痉挛、卧位性神经性跛行综合征、不宁腿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型,继发性不宁腿综合症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尿毒症、或某些金属离子缺乏的患者。
对于不宁腿综合症的患者要鉴别原发与继发。
临床表现夜间或入睡前发生感觉异常和被迫活动患肢是不宁腿综合症的特征表现。
病人白天大多正常,夜间或入睡前开始发作,至次日晨起时症状逐渐消退。
严重时常常影响睡眠,病人苦不堪言,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不宁腿综合症的感觉异常多种多样,最具特征的是蠕动感或虫爬感。
病人就诊时常(1、患者主诉夜间腿部有不愉快的感觉或夜间入睡困难。
2、腓肠肌内有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身体感觉,常伴有腿部出现一时性疼痛和搔痒;3、不舒服的感觉可以通过移动肢体得到缓解;4、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时肢体有运动。
5、不能用内科和精神科障碍解释其症状。
6、可以有其他睡眠障碍存在。
慢性期:3个月以上。
鉴别诊断对不宁腿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可靠的病史及详细的体格检查,但要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1.**不能(akathisia):患者烦躁,坐立不安,急欲活动。
常常累及全身各部,但有时以双下肢明显,类似不宁腿综合症。
许多具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效能的药物,如,盐酸丁螺旋酮,氯哌氧卓(阿莫沙平),锂剂,三环类药物,个别钙离子拮抗剂均可诱发。
**不能可急性发病,常于用药或加大剂量后加剧,停药或减量后减轻;或者为迟发性发病(用药3个月后发病,或停药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
另外,有时长期应****2.腿综合症的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节律性,昼轻夜重,活动患肢可缓解症状。
3.夜间腿部痉挛(nocturnallegcramps):即日常所说的“抽筋”,是指足部肌群或小腿腓肠肌群夜间突发性,无规律的痉挛疼痛,伸张肌肉既可缓解,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很容易与不宁腿综合症鉴别。
四肢疾病的常见症状四肢疾病是指影响手臂、手腕、手指、腿部、膝盖或脚部的疾病,它们可以是由外伤、感染、肌肉或骨骼问题引起的。
虽然不同的疾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症状,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关注一些常见的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四肢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其可能的原因。
一、肿胀与疼痛当四肢受伤或发生其他问题时,肿胀和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肿胀是由于体内液体聚集在受伤或受影响的区域,导致患处肿大。
而疼痛则是由于受伤或其他因素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不适感。
肿胀与疼痛常常伴随着一起出现,需要我们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二、活动受限四肢疾病还会导致活动受限,使人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这可能是因为疼痛、肿胀、创伤、关节问题或肌肉损伤而引起的。
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感觉异常四肢疾病还可能导致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痒等。
这些感觉异常可能与神经或血液供应的问题有关。
当我们感觉到不寻常的感觉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寻求帮助。
四、颜色改变一些四肢疾病还会导致肢体颜色的改变。
例如,当血液供应不足时,肢体可能变得苍白或发绀;而当发生感染时,肢体可能变得红肿。
这种颜色改变往往是疾病存在的警示信号,需要我们警惕并及时就医。
五、疲劳四肢疾病还可能导致疲劳感。
这种疲劳感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的活动受限、疼痛或其他身体反应。
当我们感觉到不寻常的乏力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适当的处理建议和治疗方法。
总结:四肢疾病常见症状的了解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这些症状包括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感觉异常、颜色改变以及疲劳感。
尽管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当我们观察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对于四肢疾病的预防,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此外,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也能帮助我们减少四肢疾病的风险。
最后,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四肢疾病,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双肢重度障碍判定标准(一)双肢重度障碍判定标准概述双肢重度障碍是指身体双侧肢体的运动、感觉或协调能力受到严重限制或完全丧失。
其通常由神经系统病变或创伤所引起,是严重的残疾之一。
对于双肢重度障碍患者的教育、康复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非常重要。
为了使患者得到合理的帮助和服务,需要对双肢重度障碍进行判定和评估。
判定标准1.极度受限制:无法动弹,需要他人照料或使用辅助设备才能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和卫生等。
2.重度受限制:肢体运动基本完全丧失,需要借助辅助设备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3.中度受限制:肢体运动受到明显限制,但仍能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穿衣、上下床、洗漱等。
4.轻度受限制:肢体运动和感觉受到轻微限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参考资源1.全国残疾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标准《残疾人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2.国家卫生计生委.《双肢重度障碍康复服务规范》[S]. 2019.3.各省市残联相关规定。
判定方法常见的双肢重度障碍判定方法包括:1.身体功能评定:通过对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评估,判断其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受限程度。
2.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观察和评估,判断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水平。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对患者肢体神经和脊髓等进行精细化检查。
应用范围双肢重度障碍判定标准通常适用于以下场景:1.残疾评定:对于残疾人的认定和评估,需要对残疾程度进行明确判定,以便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教育、康复和就业等服务。
2.医学诊断:对于肢体神经和脊髓等疾病或创伤所引起的双肢重度障碍,需要对患者受限程度进行评估,以便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3.社会福利服务:对于受限程度严重的双肢重度障碍患者,需要为其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公共设施支持,以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
总结双肢重度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残疾,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支持非常重要。
手脚麻木竟是10大疾病征兆!以下是生活百科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当心手脚麻木竟是10大疾病征兆,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 脑动脉硬化这是很常见的引起手脚发麻的因素,中老年人对此可能更加明显。
动脉硬化,会引起大脑皮质的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大脑的感觉中枢功能出现障碍,这样就会导致相应肢体部位的麻木感。
这种成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重视和治疗,患者容易向脑卒中、半身不遂的方向发展。
麻木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而瘫痪。
应对措施:对于这类患者,必须遏制脑动脉硬化。
遵医嘱服用降脂、降糖药物很必要,同时还应严格控制血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手脚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正常,有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致,而TIA又很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因此,对于有三高或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中老年人尤其对此种手脚麻木引起重视。
应对措施:TIA或者脑梗死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是急性发作的并可伴有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此类型应即刻就医。
※ 痛风究发现,经常手发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痛风所致的。
这是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正中神经,而出现手麻疼痛问题。
所以,经常感觉手发麻的人应该及时化验一下自己的血尿酸水平。
应对措施:如果确诊为痛风,必须按照规定服药尽量控制病情。
以免病情严重发展为急性的关节痛发作。
日常理疗,我们可以通过药用芦荟来实现。
药用芦荟能促进代谢、分解尿酸、碱化体液,同时还能镇痛。
取芦荟汁外敷在患处,外用塑料固定,或者芦荟片水煎取汁加冰糖调味服用,均可。
※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手脚发麻,往往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血压忽然升高引起的。
当血压忽然升高的时候,全身小动脉会痉挛,动脉管腔会变得狭窄,肢体血流因此受到影响,出现发麻症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杨期东认为: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肢体麻木要首先考虑合并颅内病变,如脑血栓、脑梗塞等,建议到医院做颅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神经内科医生会在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加上扩张血管和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
多发硬化鉴别诊断: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两者累及的部位有重叠的区域,但总的来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病灶比较偏外,而多发性硬化斑多位于室管膜下区,分布于侧脑室体部前后方居多;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多分布于侧脑室体部侧方,且病灶多呈三角形。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特点是多发散在的缺血灶与脑萎缩相伴随,同时伴有侧脑室体部周围脑白质变性,MRI表现为对称分布的呈蝶翼状长T1、长T2信号,而多发性硬化只有在反复发作多年后才会出现脑萎缩表现,很少伴随白质变性,根据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可资鉴别。
3、脊髓肿瘤:慢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腰穿奎氏试验常不通畅,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MRI可显示有占位效应。
1.脊髓灰质炎: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为阶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和细胞增多,因此患者存在明确感觉障碍,可排除此病;2.急性脊髓炎:表现为截瘫,锥体束征阳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蛋白和细胞均有轻度增高或正常,因此患者感觉障碍存在于四肢,远端重于近端,可暂排除此病;3.周期性瘫痪:发作时无感觉障碍和脑神经损害,脑脊液正常,多有血钾降低和低钾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消失,此患者血钾正常,可除外此病;4.重症肌无力:表现为四肢迟缓性瘫痪,可有对称性脑神经支配肌肉无力,特别是面瘫和咽部、喉部肌肉瘫痪。
本病有病态易疲劳性、波动性,于患者发作情况不相符。
1、多系统萎缩(MSA-C):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从下肢开始,以下肢的表现为突出,并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
检查可发现下肢受累较重的小脑病损体征。
头MRI可见双侧小脑半球、延髓腹侧面、脑桥小脑等有明显萎缩,第四脑室、脑桥小脑脚池扩大。
2、脑积水:可缓慢起病,逐渐出现步行障碍,尿便障碍及智能减退。
头MRI可发现脑室扩大。
1、运动神经元病:多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以单侧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起病,部分患者以整个或上肢近端无力起病,随后可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渐向前臂、上臂及肩胛带肌发展,伸肌无力更明显。
一.单选题1.肢体感觉障碍的病人不宜( A )A.使用热水袋B.睡于软床上C.经常翻身D.用乙醇按摩E.用温水擦浴2.对癫痫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内容,下列哪项错误( B )A.要坚持服药3-5年B.可参加体力劳动,如游泳C.戒烟酒D.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E.定期检查肝功能3.以下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高血压无关的是( D )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脑血栓形成C.脑出血D.脑栓塞E.蛛网膜下腔出血4.脑疝前驱症状不包括( C )A.头痛B.意识障碍C.高热D.瞳孔变化E.呼吸不规律5.脑血栓形成的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宜在发病后多长时间进行( B )A.3天B.1周C.2周D.3周E.4周6.脑血栓形成病人发生脑水肿主要观察( D )A.视力减退B.逐渐昏迷C.剧烈头痛D.头痛伴呕吐、视乳头水肿E.头晕、抽搐7.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不应出现( C )A.剧烈头痛B.频繁呕吐C.一侧肢体瘫痪D.脑膜刺激征E.一次性意识障碍8.张女士,患高血压l5年,昨天与人争吵后突然倒地昏迷。
查体有一侧上下肢瘫痪、口斜眼歪。
应考虑为( D )A.癫痫发作B.急性心肌梗死C.脑血栓形成D.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9.某急性脑出血病人,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呼吸快而不规则,血压明显增高,意识障碍。
下列哪项护理措施该病人不适用( B )A.绝对安静卧床4周以上B.每2h翻身l次,预防压疮C.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D.头部略抬高,稍向后仰E.若48h后病情稳定,可进食流食10.黄先生,癫痫病史5年,曾有强直阵挛性发作。
其最适宜的职业是( D )A.汽车驾驶员 B邮递员 C.游泳运动员 D.办公室职员 E.电工11.男性,65岁,晨起床时觉右上下肢麻木,无力而跌倒。
体检:神清,右上下肢瘫,口斜眼歪应采取( E )A.头部放冰袋B.暂禁食C.低流量吸氧D.立即准备腰穿E.头低左侧卧位12.某女性病人,出现神志恍惚,步态蹒跚而被送入医院,不久即发生昏迷,体检时呼吸困难,脉搏加快,瞳孔缩小,流涎呕吐,为尽快明确昏迷原因,首选辅助检查是( E )A.脑电图B.脑部CTC.脑脊液测定D.颅脑超声检查E.呕吐物鉴定13.男性,28岁,头痛,流涕,咽痛已1周,昨天发现四肢运动及感觉障碍自远端向近端扩展,伴吞咽及呼吸困难收治人院,护理措施最重要的是( B )A.亲切关怀,安慰,使情绪平稳B.多种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C.鼻饲流质,补充营养D.保护四肢防冻、烫伤E.按摩四肢,增加血循环14.男性,65岁,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并迅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