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触摸美丽》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美术《触摸美丽》课件学生课后欣赏、完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
附:(板书设计)第4课触摸美丽装饰画:1、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对象的本身的特点。
2、材质的选择、色彩的选择要和谐。
3、不同的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装饰画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画出草图2、材料的选择【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体验材料、感受材质质感特性,妙引学生探究新知,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触摸美丽教学设计教案(一)[智库|专题]。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全体参与学习。
注重过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提高审美情感,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感受材质,探究新知。
2、难点:妙用材料,大胆想象。
教具与学具:1、教具:教科书、不同质感的实物、不同材质的范作。
2、学具:剪刀、颜料、胶水、纸箱、麻布、粮食、毛线等不同材质。
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可分为: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作品欣赏--探究创作--展示评价--情感升华四个环节:不同材料不同质感--不同质感不同感受--不同感受不同想象--不同想象不同评价步骤授课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约3分钟)游戏导入:请同学们触摸盒子里的物品麻布:粗糙、柔软的,没声音玻璃杯:光滑、坚硬的,声音清脆的上节课的(缤纷电器)中有些电器表面材质我们都是画出来的,这节课就用刚才触摸的这些真实感觉的材料来填充设计我们的画面。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丽多姿的世界--触摸感受美丽进入正课,板述课题。
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
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体验探究(认识材质)(约7分钟)不同材料不同质感认识材质:展示三组实物让学生代表上台触摸体验铁壶(坚硬、光滑、冰冷)、瓦罐(轻脆、粗糙)、毛线(柔软、温暖)等不同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等质感特点不同质感不同感受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共同感受体验石头、光碟、麻布等材质在同学们心中的感受,教案《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触摸美丽教学设计教案(一)》。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触摸美丽》教案设
计
课题触摸美丽(第一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材质的特性,对材料形式的肌理和质感有初步的认识。
2、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材质,运用美术语言,制作简单的拼贴作品。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用材质特征来进行制作一幅简单的拼贴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让不同特性的材料有机组合起来
教法:讲授法、欣赏、合作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的材质、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同学们,暑假里都观看第29届奥运会了吗?(引导学生关注水立方建筑,感受其特点。
)
引题:水立方的建成,让我们触摸到了科技的魅力,艺术的魅力,更触摸到了中国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慧眼、兰心、巧手来学习触摸美丽——材质(板书)。
新课讲授:
一、感受材质的魅力(慧眼--兰心)
1、感受图片中材质的美(出示多张富有美感的图片。
)
提问:你觉得这些图片美吗?那美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秩序美、形状美、色彩美、肌理美、质感美
肌理:即纹理,物质表面给人以触觉感受或视觉感受。
(粗糙、光滑、柔软、晶莹剔透)
2、触摸生活中材质的美
采用学生触摸猜想活动展开。
(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肌理质感特征。
在触摸阶段,说出各种材料不同的肌理及质感,找出它们的特性。
)
过渡:不同的材质都有其特性,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采用美术形式语言来制作作品,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二、欣赏作品,尝试制作(巧手)
1、不同材质表现的作品特点。
展示作品:《猫头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可以用很多有材质来表现。
(示范)你们觉得光秃秃的一只猫头鹰能构成一幅画面吗?那我们再添加一些美术元素(点线面的运用)
讨论:如果要把这幅拼贴作品做得富有现代感一点,你觉得可以利用什么材质?
材质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有着重要作用。
同一幅作品由不同质感、肌理和材料表现,将会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即形式影响主题。
2、同一材质可以变化不同的内容。
出示纸张。
一张普通、平凡的纸,你能通过构想,改变原有质地,制作出多种肌理效果吗?教师示范:揉搓、撕扯、上色、粘贴等。
三、学生活动
根据大屏幕图片提示,先完成填空(触摸美丽的)
然后以这个为主题,小组合作制作一幅作品。
要求运用适当的材质来表现,为你们的作品取一个名字。
并注意画面的美感特征。
作品可以抒发内心情感的抽象作品,也可以写实性的作品。
作品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体验材料、感受材质质感特性,妙引学生探究新知。
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自主全体参与学习。
注重过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提高审美情感,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感受材质,探究新知。
2、难点:妙用材料,大胆想象。
教具与学具:
1、教具:教科书、不同质感的实物、不同材质的范作。
2、学具:剪刀、颜料、胶水、纸箱、麻布、粮食、毛线等不同材质。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可分为:
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作品欣赏——探究创作——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四个环节:
不同材料不同质感——不同质感不同感受——不同感受不同想象——不同想象不同评价
首先请学生触摸盒子内的这些我们经常都接触的物品,导入新课。
接着进入对材质的感受与体验环节,观察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质用品,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
讨论内容包括:1、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
2、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再做适当归纳,并展示各种装饰作品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向学生展示几件教师及美术活动小组学生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教师或许需要自己课前多花时间制作装饰作品作为教学欣赏作品来替代媒体的展示。
但因为这是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易于获得多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制成的?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
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向学生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
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法等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
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
教学过程: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我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生活中创造美。
成为家乡环保的小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