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动物生理学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355.54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突破练8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正常情况下,液体③处的CO2浓度最高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D.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3.水中含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图中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丁D.机体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来改变血红蛋白的含量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4.(2018江西九江一模,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5.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图中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AB段与乙DE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B.用斐林试剂对B、E点时的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砖红色C.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6.GLUT-4是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2020山东济南6月三模)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C.神经元产生的ATP可用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2020山东德州4月一模)大脑海马体某些区域在受到重复刺激后可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B.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C.谷氨酸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N受体与A受体既可以识别谷氨酸,又可以运输离子3.(2020山东泰安4月一模)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B.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4.(2020山东泰安4月一模)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
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再给这些小鼠注射不同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B.GRP与GRPR结合后,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C.GRP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5.(2020山东潍坊4月一模)下列关于突触及其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6.(2020山东烟台4月一模)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专题突破练7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下图所示:[^]分泌化学物质|随血液运输到随血液运输到Y__产生变花I图屮的“化学物质”指的是()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B.细胞膜上受体所识别的酶C.DNA调节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D.生物体吸收的食物分子2 •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3.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相集叙述错误的是°"感觉神经元胞体___ 匕丿表示兴奋表示抑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離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離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屮B->C->E途径表示神经一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的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a点后,电流计指针・oLBAaIf伸肌轶骨下韧带J12D.肖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5.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木(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脊椎骨成分含量儈NaCl 6.5KC10」4CaCI20」2NaHCO30.2NaH2PO40.001葡萄糖 2.0加蒸馆水定容至1 000 mLA.任氏液中NaHCCh、NaH2PO4有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B.任氏液中衙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含量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更高C.作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部分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实验过程屮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和释放神经递质6.图甲所示为三个离体的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cl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il (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甲屮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吋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生命活动调节类专项突破1.(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小白鼠是研究生命活动调节的常用实验动物。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研究人员将鼠笼中暗设的电极突然通电,发现小白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小白鼠躲避电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完成的,该过程中的效应器是指前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这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小白鼠的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产生抗体的量会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抗体的生成量减少解析(1)鼠笼中突然通电,小白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该过程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该过程中的效应器是指前肢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2)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证明了激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3)若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抗体的生成量减少,故抗体的量会出现下降。
2.(2019·山西五地联考高三试卷)在神经—肌肉标本中,传出神经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效应器,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
图中a、b、c、d为可以进行电刺激的部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a处,肌肉收缩,该种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③处释放,在②中通过________与①上的________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专题强化训练(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满分9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6·太原检测)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细胞免疫可将侵入机体的结核杆菌彻底消灭C.激素、酶、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D.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细胞免疫只是将侵入靶细胞的病原体释放出来,并不能将其彻底消灭,B项错误。
酶可连续发挥作用,C项错误。
在人体内由于刺激只作用于终端的感受器,所以神经纤维对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A2.(2016·深圳市宝安中学月考)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B.在突触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也可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植物激素中的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解析脱落酸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答案 D3.(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突触小泡由生物膜围成,可使神经递质免遭细胞内的其它酶系破坏,A项正确。
神经冲动和神经递质分别属于电信号、化学信号,B项正确。
模式图显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C项正确。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要么是Na+内流(兴奋时),要么是Cl-内流(抑制时),不可能出现Na+和Cl-同时内流现象,D项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2.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3.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 mV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减少C.皮肤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5.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6.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将患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模型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7.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概述:稳态与调节是高考四大命题点之一,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下丘脑—垂体—相关内分泌腺”的负反馈调节。
(2)血糖、水、体温的调节。
(3)反射弧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综合分析。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其关系。
(5)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分析。
试题大多以实验数据、图表、曲线为命题背景,结合社会、科技及生产、生活实际等新情境进行考查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6)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考点分析:考点一、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具体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比较①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②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3.突触与递质(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树突型突触:②轴突—胞体型突触:(2)递质①概念: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②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④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高考生物二轮高考冲关训练: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SYS201411172231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 难度:中等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SYS20141117223详细信息2. 难度:中等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递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D.往突触间隙注入递质水解酶抑制剂,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SYS20141117223详细信息3. 难度:中等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神经纤维膜内)、c(神经纤维膜外)两点,且ab=bc,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是刺激前后的记录仪偏转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黑色区域为兴奋部位,阴影区域为被损伤部位A.受损部位膜内外的电位为外正内负B.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不会偏转C.静息电位的产生与膜对Na+通透性有关D.若改为刺激b点,记录仪不会偏转SYS20141117223详细信息4. 难度:中等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
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SYS20141117223详细信息5. 难度:中等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SYS20141117223详细信息6. 难度:中等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9: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附解析)考纲指导1.由五年考频可看出,本专题着重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过程、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及其作用特点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以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的过程模式图、神经递质或激素与靶细胞的作用机理模式图呈现,常结合物质运输方式、ATP进行考查且多以非选择题为主。
3.2020年备考时应注意:理解并熟练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到和传递;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
通过列表比较识记动物和人体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及生理作用。
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等。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神经调节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①静息电位⎩⎨⎧ 膜电位:内负外正机理:K +外流②动作电位⎩⎨⎧膜电位:内正外负机理:Na +内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②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
③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是促进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2.神经调节中常考的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它们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借助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将Na+从膜内泵到膜外,将K+从膜外泵入膜内,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非跨膜运输中的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1)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提高膜对阳离子尤其是Na+的通透性,Na+的内流使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通道开放,尤其是Cl-的通透性增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如由-70 mV增加到-75 mV),但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状态。
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2.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3.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前膜,则其兴奋时B面电位为正电位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④与水面接触4.(2013·海南卷,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6.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7.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8.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化学物质”指的是( )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B.细胞膜上受体所识别的酶C.DNA调节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D.生物体吸收的食物分子2.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3.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的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5.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含量/gNaCl 6.5KCl 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01葡萄糖 2.0加蒸馏水定容至 1 000 mLA.任氏液中NaHCO3、NaH2PO4有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B.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含量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更高C.作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部分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实验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和释放神经递质6.图甲所示为三个离体的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2019山东日照期末)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量,A项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项错误;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项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9河南段考)某小组利用蟾蜍做如下实验,实验Ⅰ:开灯并用硫酸刺激后肢,蟾蜍发生屈反射;实验Ⅱ:只开灯,不用硫酸刺激,蟾蜍不发生屈反射;实验Ⅲ:先开灯,2 s后给予硫酸刺激,蟾蜍发生屈反射,重复多次后,只开灯不用硫酸刺激也会引起屈反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Ⅰ中硫酸刺激引起的屈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实验Ⅲ中开灯与硫酸刺激重复多次后,相关神经元之间能形成新的联系C.硫酸刺激和只开灯引起的屈反射的反射弧完全相同D.屈反射的发生过程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项正确;实验Ⅲ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相关神经元之间会形成新的联系,B项正确;硫酸刺激引起的屈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只开灯引起的屈反射为条件反射,二者的反射弧不同,C项错误;屈反射的发生过程中有神经递质的释放,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项正确。
3.(2019辽宁沈阳一模)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激素、神经递质以及抗体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的参与B.吞噬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异物参与人体第二、第三道防线C.血浆中K+浓度的突然降低会导致反射活动不易发生D.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说明二者相互拮抗,激素不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能在核糖体上合成,A 项错误;吞噬细胞通过非特异性识别异物参与人体第二、第三道防线,B项错误;血浆中K+浓度的突然降低会促进K+外流,使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影响兴奋的产生,导致反射活动不易发生,C项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表现相互拮抗,D项错误。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以下图所示:图中的 "化学物质〞指的是( )答案 A2.以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外表,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那么以下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答案 C解析 A项和B项中的两电极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而刺激点a在前一个神经元上,且刺激点a与左侧电极的距离较近,因此,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A和B项均符合题意;C和D项中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同一个神经元上,C项的刺激点a靠近右侧电极,D项的刺激点a靠近左侧电极,C项的右侧电极处先兴奋,左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右偏再左偏,而D项的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3.(2021福建厦门一中月考,10)以下图为人体协调方式示意图,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1为传入神经,2、3为传出神经 .敲击髌骨下韧带,兴奋能沿着反射弧传导,在a、b、c三处突触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项正确 .敲击髌骨下韧带,b处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以在1、2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由于c处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项错误 .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C 项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正确 .4.以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 -体液调节过程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答案 C5.(2021湖南长沙雅礼中学二模,4)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如以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含成分量NaCl/gKCl/gCaCl2/gNaHCO3/gNaH2PO4/g葡萄糖/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3、NaH2PO4有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B.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假设将其含量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更高C.作为反射弧的组成局部,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局部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答案 B解析任氏液中的NaHCO3、NaH2PO4可分别与酸碱中和起缓冲作用,维持酸碱平衡,A项正确 .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B项错误 .该标本中脑和脊髓被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那么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响,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能发挥作用,C项正确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D项正确 .6.(2021辽宁大连二模,23)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 =bd),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假设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答案 A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是单向的 .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⑥处,A项正确 .在突触处可完成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项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特点是速度慢 .虽然ab =bd,但刺激b点后,兴奋不能同时传到a点和d点 .又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因此,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能偏转2次,而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能偏转1次,C项错误 .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项错误 .7.(2021江苏镇江三模,14)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以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段表示静息电位,M点时膜外是负电位C.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Na +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 处D.突触间隙的Gly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再被细胞利用,结构①可能表示载体蛋白答案 C解析神经递质按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前者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反转,后者电位不反转(仍为外正内负) .递质均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方式释放,A项正确 .膜电位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a段曲线为未受到刺激的静息电位,M点时膜内为正电位,故膜外是负电位,B项正确 .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Cl-内流,使得膜电位不发生反转,仍为静息电位,C项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突触间隙的Gly通过突触前膜的载体蛋白运输进入突触小泡,再被利用,D项正确 .8.神经肽Y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研究神经肽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 +〞的多少表示相对数量的多少) .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A.甲组为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B.动物体内神经肽Y分泌增多,有可能会导致肥胖答案 C解析甲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A项正确 .动物体内假设神经肽Y 增多,那么脂肪细胞增多,可能导致肥胖,B项正确 .神经肽Y属于激素,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细胞),C项错误 .根据乙、丙、丁可知随着神经肽Y浓度的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D项正确 .9.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可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兴奋受抑制,从而导致食欲降低(见以下图) .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通道开放C.肥胖这种现象与神经调节有关,与激素调节无关D.只要有信号分子X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便可引起动作电位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其作用的受体在细胞膜上 .因为引起神经元A细胞兴奋,所以瘦素与神经元A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其膜上Na+通道开放,导致电位发生改变,引起兴奋,A项正确 .瘦素与神经元B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神经元B兴奋受抑制,所以其膜电位仍然为外正内负,B项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肥胖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都有关,C项错误 .必须有足够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D项错误 .10.(2021四川成都双流月考,15)病人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缺乏,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以下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选项是( )A.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C.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D.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答案 D解析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被切除,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须补充甲状腺激素;病人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已经过高,但仍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甲、乙两人补充TRH和TSH后,由于缺少甲状腺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故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 .二、非选择题11.可卡因最|早是从古柯叶中提取出的一种纯化的麻药成分,可作强烈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以下图为科学家在研究可卡因的上瘾机制后绘制的示意图,结合此图答复以下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突触前膜可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属于,多巴胺作用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 .(2)图中显示吸毒者吸入的可卡因可与结合而阻断多巴胺的重新吸收,使多巴胺在的停留时间,引起吸毒者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刺激,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3)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导致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这种反响调节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食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从而产生依赖,停止吸食(毒|品)后,吸毒者的一些正常生理活动将无法维持,这是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 . 〚导学号50074035〛答案 (1)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2)转运蛋白突触间隙延长(3)减少解析 (1)多巴胺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通过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属于神经递质 .(2)根据图中信息,转运蛋白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小体内,以减少突触间隙内的多巴胺,而可卡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阻止了一局部多巴胺的回收,使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停留时间延长 .(3)根据题目的描述,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后出现 "反响调节〞而变得不敏感,可判断出,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会减少 . 12.(2021河北唐山一模,30)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响调节机制,做了如下相关实验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平均分成A、B、C三组;②A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功能)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B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C组小鼠注射等量的;(不同药物只是限制对应区域的功能,对其他区域无影响)③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求平均值 .请答复以下问题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运输到垂体,并被垂体细胞膜上的识别,从而发挥作用 .(2)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多少应为 .(3)小鼠注射药物Ⅰ的目的是.答案 (1)体液特异性受体(2)药物Ⅰ和生理盐水A组>C组>B组(3)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垂体的分泌解析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垂体,并被靶细胞即垂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从而发挥作用 .(2)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那么 .本实验的单一变量为药物 .设置两组实验组,加药物Ⅱ和药物Ⅲ,加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 .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药物Ⅰ和生理盐水,A组中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那么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量增加;B组中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那么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那么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 .C组是空白对照组,甲状腺激素含量处于A和B两组之间 .故三组实验结果为TSH的含量:A组>C组>B 组 .(3)本实验是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响调节机制,因此需要排除下丘脑的影响因素,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垂体的分泌,所以小鼠注射药物Ⅰ .。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2011·福建理综·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3.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
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
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 ( )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B.感染HIV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D.产生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4.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6.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7.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 )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8.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那么CO2从体内排到体外的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⑦ B.⑦→⑥→③→②→①C.⑦→⑥→③→⑦→① D.①→②→③→⑤→⑦10.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中,浆(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1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纤维素 B.激素C.尿素 D.维生素12.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二、填空题13.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和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保持相对稳定。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2019山东日照期末)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量,A项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项错误;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项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9河南段考)某小组利用蟾蜍做如下实验,实验Ⅰ:开灯并用硫酸刺激后肢,蟾蜍发生屈反射;实验Ⅱ:只开灯,不用硫酸刺激,蟾蜍不发生屈反射;实验Ⅲ:先开灯,2 s后给予硫酸刺激,蟾蜍发生屈反射,重复多次后,只开灯不用硫酸刺激也会引起屈反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Ⅰ中硫酸刺激引起的屈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实验Ⅲ中开灯与硫酸刺激重复多次后,相关神经元之间能形成新的联系C.硫酸刺激和只开灯引起的屈反射的反射弧完全相同D.屈反射的发生过程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Ⅰ中硫酸刺激引起的屈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正确;实验Ⅲ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相关神经元之间会形成新的联系,B项正确;硫酸刺激引起的屈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只开灯引起的屈反射为条件反射,二者的反射弧不同,C项错误;屈反射的发生过程中有神经递质的释放,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项正确。
3.(2019辽宁沈阳一模)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激素、神经递质以及抗体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的参与B.吞噬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异物参与人体第二、第三道防线C.血浆中K+浓度的突然降低会导致反射活动不易发生D.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说明二者相互拮抗,激素不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能在核糖体上合成,A 项错误;吞噬细胞通过非特异性识别异物参与人体第二、第三道防线,B项错误;血浆中K+浓度的突然降低会促进K+外流,使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影响兴奋的产生,导致反射活动不易发生,C项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表现相互拮抗,D项错误。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2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收缩活动和伸肌舒张活动协调进行。
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3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
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5如图所示,图甲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密切相关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1),在图1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化学物质”指的是( )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B.细胞膜上受体所识别的酶C.DNA调节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D.生物体吸收的食物分子2.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3.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的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5.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含量/gNaCl 6.5KCl 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01葡萄糖 2.0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A.任氏液中NaHCO3、NaH2PO4有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B.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含量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更高C.作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部分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实验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和释放神经递质6.图甲所示为三个离体的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B.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M点时膜外是负电位C.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Na+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D.突触间隙的Gly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再被细胞利用,结构①可能表示载体蛋白8.神经肽Y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研究神经肽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多少表示相对数量的多少)。
分组前脂肪细胞相对数量加入溶液(5mL) 脂肪细胞相对数量甲组+ 生理盐水+乙组+ 10-10mol/mL神经肽Y ++丙组+ 10-8mol/mL神经肽Y +++丁组+ 10-6mol/mL神经肽Y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为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B.动物体内神经肽Y分泌增多,有可能会导致肥胖C.神经肽Y分泌后只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D.神经肽Y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9.(2018四川成都月考,26)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细胞10.病人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 )A.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C.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D.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二、非选择题11.可卡因最早是从古柯叶中提取出的一种成分,可作强烈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下图为科学家在研究可卡因的上瘾机制后绘制的示意图,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突触前膜可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属于,多巴胺作用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
(2)图中显示吸毒者吸入的可卡因可与结合而阻断多巴胺的重新吸收,使多巴胺在的停留时间,引起吸毒者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刺激,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3)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导致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这种反馈调节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食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从而产生依赖,停止吸食毒品后,吸毒者的一些正常生理活动将无法维持,这是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
12.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做了如下相关实验。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平均分成A、B、C三组;②A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功能)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B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C组小鼠注射等量的;(不同药物只是限制对应区域的功能,对其他区域无影响)③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求平均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运输到垂体,并被垂体细胞膜上的识别,从而发挥作用。
(2)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多少应为。
(3)小鼠注射药物Ⅰ的目的是。
专题突破练7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A2.C 解析 A项和B项中的两电极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而刺激点a在前一个神经元上,且刺激点a与左侧电极的距离较近,因此,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A和B项均符合题意;C和D项中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同一个神经元上,C项的刺激点a靠近右侧电极,D项的刺激点a靠近左侧电极,C项的右侧电极处先兴奋,左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右偏再左偏,而D项的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3.B 解析由图可知,1为传入神经,2、3为传出神经。
敲击髌骨下韧带,兴奋能沿着反射弧传导,在a、b、c三处突触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项正确。
敲击髌骨下韧带,b处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以在1、2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由于c处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项错误。
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C项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正确。
4.C5.B 解析任氏液中的NaHCO3、NaH2PO4可分别与酸、碱中和,起缓冲作用,维持酸碱平衡,A项正确。
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B项错误。
该标本中脑和脊髓被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能发挥作用,C项正确。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D项正确。
6.A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是单向的。
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⑥处,A项正确。
在突触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项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特点是速度慢。
虽然ab=bd,但刺激b点后,兴奋不能同时传到a点和d点。
又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因此,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能偏转2次,而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能偏转1次,C项错误。
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项错误。
7.C 解析神经递质按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前者使突触后膜电位改变,后者使电位不改变(仍为外正内负)。
递质均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项正确。
膜电位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a段曲线表示未受到刺激的静息电位,M点时膜内为正电位,故膜外是负电位,B项正确。
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Cl-内流,使得膜电位不改变,仍为静息电位,C项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突触间隙的Gly通过突触前膜的载体蛋白运输进入突触小泡,再被利用,D项正确。
8.C 解析甲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A项正确。
若动物体内神经肽Y 分泌增多,则脂肪细胞增多,可能导致肥胖,B项正确。
神经肽Y属于激素,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细胞),C项错误。
根据乙、丙、丁可知,随着神经肽Y浓度的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D项正确。
9.B 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蛋白质),A项错误。
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细胞,B项正确。
垂体细胞可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就是性腺,C项错误。
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不作用于肌细胞,D项错误。
10.D 解析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被切除,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须补充甲状腺激素;病人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已经过高,但仍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11.答案 (1)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2)转运蛋白突触间隙延长(3)减少解析 (1)多巴胺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通过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属于神经递质。
(2)根据图中信息,转运蛋白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小体内,以减少突触间隙内的多巴胺,而可卡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阻止了一部分多巴胺的回收,使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停留时间延长。
(3)根据题目的描述,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后出现“反馈调节”而变得不敏感,可判断出,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