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
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全新的配电网形式,它把电能传输和分配、调度和控制、自动化和信息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层次清晰、系统可靠、运行安全、经济高效的电力系统。
智能配电网以智能硬件和智能控制器作为依托,将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等,结合起来协同工作,形成自动监控、自动控制、自动调度的网络体系。
(1)电力计量技术。
通过电力计量,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的状态及安全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故障,以及系统的不平衡状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智能调度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根据系统的实时需求,来进行智能化的调度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负荷的平衡,降低电力系统的故障率。
(3)智能运行保护技术。
智能配电网采用智能运行保护技术,实现系统实时自动监测,发现系统的运行状态异常,并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电力系统的损坏。
(4)无线通信技术。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系统的控制信息迅速的传递到相应的点,从而提高系统的操作效率,保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当前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入手,介绍了其在电网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未来,配电自动化技术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在智能城市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将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智能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极大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拓展其应用前景和推动能源革新。
通过本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展望,有望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实现能源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发展研究、电网运行效率、应用案例、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智能城市建设、能源革新。
1. 引言1.1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研究配电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电力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当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配电自动化技术不断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表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配电系统,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
对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为智能城市建设和能源革新提供支持。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未来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展望、配电自动化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结合探讨以及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其发展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正文2.1 当前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浅析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及组成摘要:配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网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的一个集成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监视整个配网实时运行状况,管理整个配网的运行设备。
从而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要求的多样性,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
本文主要对配电网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技术特点及组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信息技术一、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一)终端设备工作环境。
对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一般安装在变电站里,运行环境温度在0℃至55℃范围,但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终端设备是安装在室外的,满足设备运行性能指标要求的环境温度在-25℃至65℃范围,湿度要求为95%。
此外,还要满足防风雨、散热、防雷电等技术要求。
(二)可靠性。
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进行远方控制非常频繁,因此对其可靠性要求很高。
(三)组网。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为进线变电站、配电变电所、10kv开闭所、分段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一般会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之多。
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对系统的组织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在配电网自动化中心的计算机上处理的信息量也十分庞大。
(四)配套。
需要与配电网的改造配套进行,例如配电网环网化、配电线分段化等。
没有配电网的科学拓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组织方式也难以确定。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配电自动化系统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现技术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是指在配电网上应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和控制技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各级负荷的自动控制、保护和监控等功能。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优化配电系统运行,还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
1. 智能传感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是配电系统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包括各种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
智能传感技术能够实时感知配电系统中各种参数和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进行处理,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状态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现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采集配电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技术传输到中央控制室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其中无线传输技术优势明显,可大大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智能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网络控制、智能化控制等。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负荷的动态调整、对电网进行优化运行等。
人工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系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调度和控制。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根因分析等方法实现对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5. 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这方面的技术包括入侵检测、数据防护、安全防护等。
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防止配电系统被恶意攻击和破坏。
总的来说,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现技术研究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不同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会对配电系统自动化带来指导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将会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高可靠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效能性,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质量提升提供着有力保障。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报告范文引言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到终端用户的电力输送系统。
它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配电网存在诸多问题,如电压波动、短路故障等。
为了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背景在传统的配电网中,运行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由于缺乏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力,故障的修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给用户带来不便。
此外,传统的配电网缺乏对网络状态的实时控制,导致电力供需不平衡,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利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配电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控制,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原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时监测通过在配电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各个设备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供电中断。
故障诊断通过与传感器的配合,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对设备故障进行精确的诊断。
一旦检测到设备故障,系统将及时发送告警信息给维修人员,并提供故障位置和详细信息,加速故障的排除。
自动控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自动控制。
通过远程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根据实时电网负荷情况进行调节,保持电网供需平衡。
此外,还可以通过自动切换系统来实现对电力故障的快速修复,减少用户用电中断的时间。
技术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线路监测通过在配电线路上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判断线路的负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设备监控在配电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设备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监测,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一旦发现故障,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提供相应的故障诊断信息。
自动切换系统通过自动切换系统,当配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保持用户的用电不中断。
03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展开讨论,探究其应用场景、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电力自动化管理技术,它由多个终端设备组成,包括配电变压器、配电开关、电能计量设备等。
这些设备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配电系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工业配电网等领域。
在城市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停电时间。
在农村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村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工业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工业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实时性: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配电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2.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采用高可靠性设备,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灵活性: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采用灵活的通信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配电系统需求。
4.多功能性: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包括遥测、遥控、遥信等。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故障诊断。
2.网络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将越来越网络化,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
3.模块化: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将越来越模块化,能够更好地实现系统的灵活配置和扩展。
4.集成化: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将越来越集成化,能够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终端设备中,减少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刘楠摘要: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而电力配网系统的发展也离不开自动化的支持。
所以对配网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分析也是必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1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概述1. 1 自动化系统的构成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构成结构有四个层面,分别为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主站系统层,需要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层,在系统中进行变电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层以及电力系统的终端系统层,这四个最基本的结构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要结构的层面,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操作运转,对电网配电设备在工作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的控制系统的操作,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也可及时的进行故障排查等很多智能自动化的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通信系统层面和计算机来实现的。
在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中,还需要有一部分比细小的零件存在,例如,需要智能开关来控制配电网的电力,控制终端来控制电网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监测终端能够让电力系统更快并且更加有效的运行等等。
在配电网的电力系统中,通过智能开关可以在不通过人为操作的条件下来使系统进行开关的自动操作,实现了人工智能遥控化的效果。
1. 2 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①落后的传统供电成本加大。
配电网的设计需要考虑地理、经济、地域负荷分布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而且在供电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多种要选择,然而目前我国传统供电多采取网格式、放射式和环状式的方式,其中电能输送的传输效率大大降低了,同时供电成本也加大了。
因此,各方企业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加强也是必要的手段,这样适应了市场,同时用户需求得以满足。
②提高了电能的质量,降低了运行的成本。
使各方的电力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节约了很多,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③使电力行业发展加快了速度。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让电力企业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同时也做到了对用户的快速定位和客户供电设备的远程控制。
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与实现技术的探讨摘要:在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经验下,本文首先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相关技术和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实现技术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末端,其电压等级比较低,和用户有着直接连接,且其网上设备多,线路分布比较广。
配电网自动化主要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设备等结合起来,使得配电网在事故与正常情况下能够合理结合计量控制、监测及保护与供电单位的工作管理等,以保证供电质量的改进,使得供电经济性最为良好,同时使企业管理最为有效。
下文将在探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对其实现技术进行分析。
1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1.1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目前有大量的电力企业与科研单位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我国也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2000年末到2001年,烟台电业局和电科院一起运用了PM3000—罗克韦尔自动化电源监视器,在烟台进行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随后江苏盐城的无线通信及上海的光纤通信也都实施了配电自动化网。
目前,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使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具备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增加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所以建立配电网自动化不仅应该对整个配电管理系统进行考虑,还需要对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与配电系统运行部门的实际情形进行考虑。
然而根据目前情况,配电网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配电自动化的实施也有着一些障碍,要想一步到位实施配电网自动化有着不小的难度。
总而言之,应该在针对配电网存在的实际问题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来进行分步实施。
1.2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1)电能质量的提高。
由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设备日益普遍,电力工作者对各种各样的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自动化这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 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024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些传感器还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配电系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024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的供需情况,实时调整配电系统的运行策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4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配电系统提供灵活的资源调度和动态扩展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并实现智能化的数据交换和资源管理。
2024年,物联网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5.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更直观、更直观的操作界面。
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电力工程中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目的和内容研究摘要:为了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并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力的相关要求,需要在电力工程中对其配电网进行自动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和人们赋予配电网的要求。
文章围绕配电网自动化的相关含义展开,分析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目的和实施步骤,并对其内容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快我国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目的研究1配电网自动化概念界定配电网自动化这一概念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其主要存在于工业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配电网中。
其主要是为了减少电力工程的占地面积并降低其造价成本,而在户外配电线路上安装了一些可靠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的设备,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众多的电力部门中都推广了配电网自动化,但初期的操作主要以人工为主,这种传统的配电操作方式由于线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而不能够完全发挥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作用。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相关研究人员对自动化线路上的设备进行了改进处理,并对其进行了远程调控,为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集大成的系统,其主要作用对象是相关电路设备。
对这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便能够对配电网系统进行科学化管理。
配电网自动化在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其利用这些技术能够将相关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电网结构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在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对各配电网设备的管理和监控,提升配电网的自动化标准。
2电力工程中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目的分析初期的配电网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将投注力置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致使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
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国家响应民众的需求,开始在政策方面要求对配电网的建设进行改造,至此,局域网、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才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中。
Power Technology︱320︱华东科技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研究杨礼锋(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怒江供电局,云南 怒江673100)【摘 要】电力市场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迅速发展,电力行业在当前形势下不断更新着自身的配电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配电网工程建设当前还存在许多问题,自动化技术的落后导致电力事故时常发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随着电力市场发展不断深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陷入了一个瓶颈,如何实现技术突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电力;市场改革中图分类号:V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465(2015)12-0320-02电力系统发展至今,可以分成三大部分:配电、输电以及发电。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接近普通居民的一项电力工程,具有贴近群众、深入聚集等特点,传输距离一般、功率很小、其可靠性也受到不同用户性质的制约。
国民经济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用户对电力系统的依赖与要求也随之升高,也对电力系统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配电网自动化研究背景配电网自动化是由多项先进技术结合而成,比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都将运用到配电网自动化工程之中。
配电网自动化是当代科技在电力工程中的具体体现,它能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送与供电管理,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自身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双赢目标。
1.1 配电网自动化符合人民生活水平要求配电网自动化工程不但能满足人民日常生活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侧面印证。
供电质量在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关系到现代工业的发展方向。
信息时代下的用电设备需要长时间工作,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器设备在工厂中运用的越来越多。
这种环境下的电力系统,会承受极大的压力。
限电或停电,对工厂企业等于毁灭性的打击,突然断电也会对工厂机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为社会活动提供高质量的用电体验,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1.2 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第一,配电自动化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供电的质量与可靠性。
同时在减少电力事故和电力故障概率上,有安全保护作用;其次,配电网自动化工程一旦投入使用,企业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延长配电网工作寿命;第三,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标志着电网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直观与便捷是电网管理系统的最大变化。
2 国内外配电网自动化现状2.1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概述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起始于配电网架空网络,国际上也将其称之为馈线自动化。
在发达国家之中,日本是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
时至今日,日本九州电力已经成为拥有超过八成营业所实行配网自动化的电力公司。
在次发达一级国家中,新加坡与韩国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相对更快。
新加坡配网自动化的特点是,由计算机对故障区域进行判断,再出动人力对故障区域进行维修。
发展中国家之中,印度通过远程抄表来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但严格上来说,发展中国家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发达国家的配网系统正朝着一体化与集成化的模式发展,综合性强的自动化系统是配网自动化发展的目标。
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打造新式设备,在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还能缩短停电时间,降低人力需求,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2.2 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概述我国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通过电网技术改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极大提高了配网自动化后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推动了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国家电网在北京、厦门、杭州等地开展了第一批配网自动化试点工作。
实验地区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的计划目标,新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配网技术落后的局面,故障发现速度与处理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体来说,我国配网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仍然算不上一个完善的系统,维护滞后与管理落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最近几年国家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探索有了新的成果,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 配网自动化建设3.1 目标与原则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目标与意义在于提高电网的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同时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帮助电力公司节约生产成本、减少人工维修费用、提高整体效益,最终将为电力系统市场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提升配电网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建成之后,整个配电网都会被主站监控。
主站可以通过电子网络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地点,对非故障区进行供电恢复,极大的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2)减少设备损耗。
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监视设备来记录设备运行参数,根据参数进行运行数据的优化与修改,节约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成本,降低设备损耗,提高利用率。
(3)保障设备财产安全。
设备终端出现异常情况,配网自动化系统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实时监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被人为破坏或偷窃等情况的发生。
(4)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实时检测功能同样能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提高配电网稳定性的同时也保障了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5)降低成本。
配电网自动化模式可以减少传统模式所需人力,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与运行状态,减少人员维护费用。
3.2 主站设计主站硬件一律采用最先进的通用设备,在关键设备上配备双电源,以此来维持设备的稳定性。
主站网络结构可以选择双重冗余配置,在开放式局域网交换技术之上,加入千兆局域网与工作组交换机。
SCADA服务器直连主干网络;数据采集专网则分别与主干网络相连;剩下的应用工作站则通过交换机与主干网络相连。
WEB子系统则通过WEB服务器与区域交换机的连接,实现对外的信息互换。
主站软件结构应该采取开放式系统,分层式架构模式。
软件结构是面向配电网内部监控、管理与故障处理设计的,这样能够保证配电网能量与信息双流的高度整合与双向运行。
3.3 主站功能设计配网主站的主要功能是对配网终端的管理与监控,这其中包括了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等功能。
(1)SCADA配电管理系统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是SCADA。
SCADA作为部件之一,同时也是配电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应用平台。
SCADA系统不但能够对数据进行采集分类,还能对终端进行监控,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基础。
(2)GIS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科学。
GIS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图形的编辑、储存、查询与输入输出,在数据库的配合下,建设与实际地理相同的空间图形。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多节点、多地区的电力系统环境需要通过GIS来进行精确定位,从而避免人力的浪费。
(3)DSM(下转第343页)电力科技2015.12︱343︱套后进入事故区。
因为SF 6气体及其大部分分解产物的密度远高于空气,会集聚在地面附近,造成地面附近的氧气浓度眼珠不足,且SF 6气体泄漏点的毒气浓度较高,SF 6专用防毒面具不能及时有效的过滤毒气并提供充足的氧气。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则可以保证应急处理人员安全地开展抢修救护工作。
应急处理人员应尽快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如果不慎吸入毒气,应立即把中毒者从现场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不停地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中毒者没有停止呼吸,保持中毒者处于休息状态,有条件地可给予输氧;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 针对莲都站1000kV GIS 设备SF 6泄漏的安全防护情况讨论4.1 当时运维人员作业环境介绍6月14日21时27分,莲都站1000kVⅠ母故障跳闸,预留T021开关间隔C 相6号、8号气室之间隔盆浇注口处SF 6气体大量泄漏,运维人员在距离泄漏点50米的距离就嗅到明显的臭鸡蛋味。
在对8号气室SF 6气体做成分分析时,测到罐体内硫化氢的气体浓度为1188.4μL/L,换算浓度为1803.8mg/m 3,人吸入几分钟即死亡。
泄漏地点周围浓度因没有相关设备无法测量,故不能判断工作人员工作区域内具体硫化氢气体的浓度。
注:电弧灼烧SF 6产生硫化氢浓度主要与开断电流、燃弧时间、电弧能量、吸附剂及绝缘材料种类有关,具体不再分析。
4.2 站内人员安全劳动保护情况运维人员在查找故障点和对SF 6气体进行成分分析时,要求佩戴防毒面具,尽量远离泄漏点,但戴眼镜的人员无法佩戴防毒面具,同时佩戴防毒面具安全帽也无法佩戴;其他有部分人员未戴防毒面具即到泄漏点近距观察,反映运维人员对硫化氢剧毒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建议近距接近泄漏点必须佩戴SF 6专用防毒面具。
5 建议鉴于GIS 设备故障,SF 6气体经电弧灼烧,罐体内SF 6分解产物(如硫化氢、氟化氢和氟化亚硫酰等)浓度足以致命,同时泄漏地点浓度因没有相关设备无法测量,靠嗅觉判断十分不可靠的现状,建议站内配备如下设备:(1)便携式硫化氢电子探测报警器两台,价格大概1000元/台; (2)SF 6专用防毒面具若干套,(浓度较低时使用);建议15-20套;(考虑检修过程使用)。
(3)正压式呼吸器两台;(浓度较高使用)。
(4)防静电工作服两套(浓度较高使用)。
(5)购买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硫和氟化亚硫酰检测管若干套,专用三通道注射器一支,可以实现对泄漏地点周围SF 6分解产物的采样和浓度测定,以判断工作区域环境的恶劣程度。
GIS 设备SF 6气体泄漏时,人员佩戴SF 6专用防毒面具,携带便携式硫化氢电子探测报警器以及SF 6分解产物对应的检测管,根据具体SF 6分解产物浓度使用对应的安全防护用具。
注:在泄漏点工作时,携带便携式硫化氢电子探测报警器,必须始终带在身边,随时注意根据显示硫化氢浓度,采取相关措施。
每次在泄漏点使用过滤型防毒面具时间,建议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站内应针对SF 6分解产物的危害及防护开展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就GIS 设备SF 6气体大量泄漏开展应急演练。
(上接第318页)信息传递工具的载体也至关重要。
在此次应急救援期间,为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应急人员配置的应急手机,发挥其三防功能和信号接收力强的优势,有效克服抢修现场信号差、湿度高等恶劣环境影响,有效确保微信、短息平台的正常运转和信息高效传递。
4 结束语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内部网络的OA 邮件系统、短信平台、微信平台的及时性和可操行性,了解到电力系统应急响应下数据信息快速传递方法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据此提出一种多种方法结合的数据信息快速传递方法,并在实践中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实效性。
将来还将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快速传递方法,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突发事故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1]李喜童.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机制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1(02).[2]肖峰.如何做好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J].信息化建设,2005(08). [3]唐胜.八问常提醒 处置细节化——基层数据信息报送管理探索[J].中国应急管理,2009(12).[4]赵二林.多措并举全力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J].中国应急管理,2014(10).(上接第320页)DSM 主要功能分为三种:符合管理、用电管理以及发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