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3.13 KB
- 文档页数:7
电路板质检工作流程
1. 接收检查:首先,需要对收到的电路板进行初步检查,确认数量、型号等信息是否与订单相符。
2. 外观检查:对电路板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焊点、线路、元器件等是否有损坏、缺失或者焊接不良的情况。
3. 功能测试:使用专用设备对电路板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所有功能正常。
这可能包括电源测试、信号传输测试、接口功能测试等。
4. 性能测试:对电路板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速度、稳定性、耐压、耐温等。
5. 寿命测试:通过模拟长时间运行,检查电路板的寿命和可靠性。
6. 环境适应性测试:检查电路板在不同环境下(如高温、低温、湿度、震动等)的工作性能。
7. 质量记录:将上述检查结果记录下来,作为质量追溯的依据。
8. 问题反馈和改进: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并提出改进措施。
9. 质量审核:定期进行质量审核,检查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质量控制的效果。
10. 质量报告:定期制作质量报告,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质量情况。
性能测试的流程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并为系统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性能测试的流程,以便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性能测试。
1.需求分析。
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的预期使用情况、负载情况、用户数量、并发用户数量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
只有清楚了解系统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性能测试,并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2.测试计划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性能测试的计划。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的范围、测试的目标、测试的策略、测试的资源、测试的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测试计划是性能测试工作的指导方针,对于后续的测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测试环境搭建。
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需要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该尽量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包括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软件环境等方面。
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性能测试,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测试结果。
4.测试场景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设计性能测试的场景。
测试场景是指模拟用户在真实场景下的操作行为,包括用户的请求类型、请求的频率、请求的并发数等方面。
测试场景的设计应尽可能贴近真实的使用情况,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测试脚本编写。
根据设计的测试场景,编写性能测试脚本。
测试脚本是性能测试的关键,它可以模拟用户的操作行为,向系统发起请求,并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性能指标。
测试脚本的编写应该尽可能全面和准确,以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6.性能测试执行。
在测试环境搭建完成并编写好测试脚本后,可以开始进行性能测试的执行。
在执行测试过程中,需要监控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和潜在问题。
7.测试结果分析。
对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和趋势分析,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和潜在问题。
性能测试方案模板目录:1. 项目背景1.1 公司简介1.2 项目概况2. 性能测试目的2.1 测试目标2.2 重要性说明3. 测试范围3.1 系统环境3.2 测试对象4. 测试方案4.1 测试方法4.2 测试工具4.3 测试流程5. 测试计划5.1 测试时间安排5.2 测试人员分工6. 测试执行6.1 测试步骤6.2 测试记录7. 测试结果分析7.1 性能指标分析7.2 结果评估8. 总结与建议8.1 测试总结8.2 改进建议项目背景:公司简介:本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解决方案。
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够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本次性能测试是针对最新开发的一款电商平台进行的。
项目概况:该电商平台是一个在线购物网站,具有用户注册、浏览商品、下单、支付等功能。
为了确保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目的: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系统在正常和峰值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重要性说明:性能测试对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测试范围:系统环境:本次性能测试涵盖了系统的硬件配置、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通过模拟真实用户场景,评估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对象:本次性能测试的对象是电商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注册、浏览商品、下单、支付等功能。
针对每个功能模块,我们将进行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等多种测试方式。
测试方案:测试方法:本次性能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通过模拟用户行为,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
同时,我们将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CPU使用率等。
测试工具:我们选择了JMeter作为性能测试工具,其简单易用且功能强大。
通过JMeter,我们可以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评估系统的性能。
测试流程:性能测试流程包括测试准备、测试执行、测试分析和测试报告等阶段。
性能测试的流程性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等。
下面是性能测试的基本流程,以便更好地进行性能测试。
第一步:确定性能测试的目标和范围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首先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测试的范围。
确定测试的目标是为了明确测试的目的,如评估系统的响应时间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确定测试的范围是为了明确测试的对象和测试的条件,如测试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还是某一特定模块的性能。
第二步:设计性能测试方案在设计性能测试方案时,需要考虑测试的负载情况、测试的时间和测试的环境。
负载情况是指模拟用户对系统的访问行为,如并发用户数和每个用户的操作次数;测试的时间是指测试的时间段,如测试的时间段是早上还是晚上,是个工作日还是周末等;测试的环境是指测试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测试所用的服务器、网络等。
第三步:编写性能测试脚本性能测试通常是通过自动化脚本来实现的,而编写性能测试脚本是性能测试的关键一步。
性能测试脚本需要模拟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如输入数据、点击按钮等。
为了实现性能测试的目标,还可以在脚本中添加监控指标,如记录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第四步:配置测试环境在开始性能测试之前,还需要配置好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的配置包括安装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例如,安装好性能测试工具、配置好测试服务器等。
第五步:执行性能测试在执行性能测试之前,先对测试脚本进行验证和调试,确保脚本能够正确运行。
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性能测试方案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需要监控各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等。
第六步:收集和分析性能数据在完成性能测试后,需要收集和分析测试结果。
收集性能数据是为了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如峰值响应时间、吞吐量随并发用户数的变化等。
分析性能数据是为了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优化系统的性能。
第七步: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是性能测试的总结和汇报,用于向项目组和管理层分析测试结果和提出改进建议。
工业固态硬盘测试方法与流程工业固态硬盘(Industrial Solid State Drive,简称:Industrial SSD)是用于工业控制、军工、车载等特殊领域的硬盘,相对于普通消费级SSD拥有更高可靠性、更长使用寿命、更适应恶劣环境等特点。
针对工业固态硬盘的测试方法和流程,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测试方案:一、测试准备1.确定测试目标:根据实际需求和特殊环境要求,确定测试目标,比如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抗震抗振测试等。
2.选择测试设备:根据测试目标,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包括测试仪器、测试机台等。
3.创建测试环境:根据实际环境要求,创建符合测试目标的测试环境。
比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的控制。
二、性能测试1.顺序读写测试:用合适的测试软件对固态硬盘进行顺序读写测试,记录读写速度和延迟等性能指标。
2.随机读写测试:用合适的测试软件对固态硬盘进行随机读写测试,记录读写速度和延迟等性能指标。
3.容量测试:使用可靠的测试工具测试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并与宣称的容量进行对比。
4.温度测试:在不同温度下对固态硬盘进行性能测试,记录在不同温度下的读写速度和延迟等指标。
三、可靠性测试1.ESD测试:对固态硬盘进行静电放电测试,模拟人体静电对固态硬盘的影响。
2.抗震抗振测试:将固态硬盘安装在模拟恶劣环境的振动台上,进行振动测试,记录固态硬盘在振动环境下的工作情况。
3.冷热冲击测试:将固态硬盘置于低温或高温环境中,然后迅速转移到常温环境中,测试固态硬盘在温度变化环境下的可靠性。
4.耐久性测试:对固态硬盘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读写测试,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工作状态,并记录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和寿命等指标。
四、其他测试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进行以下测试:1.数据安全和加密测试:测试固态硬盘的数据安全和加密功能。
2.特殊环境适应性测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固态硬盘进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测试,比如高温、低温、高湿度、强电磁干扰等。
3.定制化测试: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要求,对固态硬盘进行定制化测试,比如特殊接口、特殊尺寸等。
性能测试过程的六个阶段性能测试的工作千头万绪,最怕的就是像无头苍蝇般盲目地测试,不但旷日费时,还累积不到经验,团队与个人都难以成长,(下次再进行性能测试时,还是乱测一通)。
我们需要拟定步骤分阶段执行,如此才能循序渐进,一步步向目标前进。
根据微软公司的研究显示,性能测试的过程应该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发现、探究、提案、执行、复查、收尾。
原文如下:1, Discover the problem:发现问题。
这个步骤最重要的就是发现(Discover)问题,详述(Discribe)问题,并且正确而详细地记录(Document)下来。
在进入下一步骤前,我们测试人员应该问问自已以下这些问题:对于问题是否已经有简明的描述用户的基线与期待在哪2, Explore the conditions:探究原因,为问题提供明确的定义与定位。
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广泛搜集相关数据,尽量了解系统的每一个方面,避免深入分析时,漏了某个关键的现象而误入歧途;重点:是探索(Explore),寻找证据(Evidence),建立(Establish)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的假设。
有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发现重大问题,一眼就看出关键点,例如硬件毁损,某个硬盘区块或内存块不稳,或某个其他程序吃掉所有的内存,让SQL Server无内存可用,或是该程序常常死当,拖垮CPU等等。
3, Track down possible approaches: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深入分析数据间的关联性,并对整个问题的前因后果提出假设,最后拟定出相应的策略(计划)。
如果前一个步骤做得不够详实,在这个步骤我们可能就会误判,导致努力了半天,但就是找不到瓶颈点。
这个步骤最重要的动作是:拟定计划。
一个好的计划,你才能知道方向与步骤。
4, Execute the most likely approach:执行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是DETECT方法中最简单的一步,因为只要执行上一步中所拟定的计划就行了。
电性能测试1、LCD亮度测试使用仪器、仪表:照度计(TES 1330A)首先,将照度计的量程切换到2000的档位,然后将平板电脑的亮度调到最大(100%),在白屏或白色画面下依次测量屏的左上角、左下角,中间、右上角、右下角的亮度并做好记录。
依次将平板电脑的亮度值调到中间(50%)、最暗(0%)分别测量并做好记录。
2、MID音频指标测试使用仪器、仪表:音频分析仪VA-2230A(1)、基准输出电平:选择“S/N”键,再用左右方向键调至“PSO”项,按“F1”键选择“OFF”,再用选择左右方向键调至“LPF”项,同样按“F1”键选择“OFF”。
然后按“ACV”键,用选择左右方向键调至“UNIT”项,选择“F3”键将单位调为V,在平板上播放“1KHZ.LR.0dB”的音频文件,在平板上用音量键调节音量,直至调到使声压达到100MV左右。
这一项中最关键的设置有:子菜单INPUT,应该按功能键F1选择100KΩ,按F3选择UNBAL;子菜单UNIT,应该按F3选择单位V。
读取屏幕上显示的左/右声道电平值,单位为V。
(以此声压为标准,测试2、3、5、6、7、8项的音频值)(2)、通道不平衡度接着(基准输出电平)的设置方法,将“UNIT”项的值改为“dBV”,按一次“S/N”键,用左右方向键至“INPUT”项,按“shift”键一次,再按“S/N”键,接着再按“shift”键,在平板上播放“1KHZ.LR.0dB”的音频文件。
这一项中最关键的设置有:子菜单INPUT,应该按功能键F1选择100KΩ,按F3选择UNBAL;子菜单UNIT,应该按功能键F1选择dBV;在看到左声道稳定在某一个值时,找到子菜单INPUT,按下功能键“Shift”,选择L/R或F7选择R/L。
屏幕上就会出现通道不平衡度的dBV值。
(3)、音频失真(THD)首先按“DISTN”键,注意连续按此键时“THD+N”、“THD”、“HD”三种状态会不断循环,当屏幕上出现“THD”状态时,就要停止按切换到“DISTN”键项。
手机整机测试流程手机整机测试是手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保证手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整机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测试和检验,以确保手机在出厂前能够正常运行。
下面将介绍手机整机测试的流程和步骤。
首先,整机测试需要准备好测试设备和测试工具,包括手机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网络模拟器、光源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可以模拟各种使用场景和环境,对手机进行全面的测试。
接下来,进行手机的外观检查。
在外观检查中,需要检查手机的外壳、屏幕、按键、接口等部分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划痕、变形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手机的颜色、字体、标识等是否符合要求。
然后,进行手机的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包括通话功能、短信功能、网络功能、摄像头功能、音频功能、视频功能等方面。
通过模拟各种使用场景,测试手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和稳定性。
接着,进行手机的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处理器性能、内存性能、存储性能、电池续航性能等方面。
通过运行各种性能测试软件和应用程序,测试手机在高负荷下的表现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手机的无线通信测试。
无线通信测试主要包括蓝牙通信、WIFI通信、4G/5G通信等方面。
通过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和网络,测试手机在无线通信环境下的表现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手机的耐久性测试。
耐久性测试主要包括摔落测试、振动测试、温度测试、湿度测试等方面。
通过模拟各种极端情况,测试手机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手机整机测试是手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保证手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全面的测试和检验,可以确保手机在出厂前能够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希望本文介绍的手机整机测试流程和步骤能够对手机生产厂商和测试人员有所帮助。
web测试流程web测试是指对网站或Web应用程序进行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测试。
在进行Web测试时,可以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1. 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制定:首先,测试团队需要仔细分析Web应用程序的需求,了解项目的目标和功能特点。
然后,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目标、测试方法和测试资源的分配等。
2. 环境准备:对于Web应用程序的测试,测试团队需要准备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环境、网络环境和浏览器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测试工具和测试数据等。
3.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Web测试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测试应用程序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满足需求。
在功能测试中,测试团队需要编写测试用例,对应用程序的各个功能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常见的功能测试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搜索、浏览、下单、支付等。
4.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应用程序在不同的浏览器、操作系统和设备上的兼容性。
在兼容性测试中,测试团队需要验证应用程序在不同的浏览器、操作系统和设备上的显示效果和功能表现。
5.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测试Web应用程序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在性能测试中,测试团队需要使用性能测试工具,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应用程序,并监控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等。
6.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测试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在安全测试中,测试团队需要模拟黑客攻击应用程序,测试应用程序的漏洞和弱点。
常见的安全测试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和跨站请求伪造等。
7. 部署测试:部署测试是测试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中的部署是否正确。
在部署测试中,测试团队需要验证应用程序在不同服务器和数据库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并测试环境的配置和数据库同步等。
8. 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在进行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测试后,再次对修改或新增功能进行测试的过程。
在回归测试中,测试团队需要再次执行之前的测试用例,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修改后仍然符合需求和测试标准。
9. 总结和报告:测试团队需要将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并撰写测试报告。
手机硬件测试流程1.外观检查:这个步骤主要检查手机外观的完整性和质量。
包括检查手机外壳是否有损坏、划痕或其他瑕疵,以及各个按钮、接口和摄像头组件的安装是否正确。
2.电池测试:手机电池是保证手机长时间使用和续航能力的一个重要组件。
在电池测试中,会检查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性能,以及电池的温度和电量的稳定性。
3.显示屏和触摸屏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的显示屏和触摸屏的响应性和灵敏度。
包括检查触摸屏的准确性、多点触控功能和屏幕显示的色彩、亮度和对比度。
4.音频和通话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的音频输出和通话质量。
包括检查扬声器、麦克风和耳机插孔的功能,以及通话中话筒的灵敏度和麦克风的清晰度。
5.网络连接和无线通信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的网络连接和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和性能。
包括检查手机的Wi-Fi连接、蓝牙连接、GPS定位和移动网络的连接速度和信号强度。
6.摄像和录像功能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的摄像和录像功能的质量和性能。
包括检查摄像头的像素、对焦速度、曝光和白平衡等参数,以及录像的流畅度和清晰度。
7.性能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的性能指标,如处理器性能、内存管理、存储空间的读写速度等。
这些测试主要通过运行各种性能测试软件和应用程序来评估手机的性能。
8.温度和电流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和电流的变化。
通过不同负载和使用场景的测试,以确保手机在连续工作时的温度和电流在正常范围内。
9.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在面临各种安全攻击和异常情况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包括检查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以及手机在遇到崩溃和重启等情况下的表现。
10.用户体验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检查手机在日常使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包括检查手机的界面交互、应用程序的稳定性、电池续航和通话质量等方面,以确保手机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是手机硬件测试流程的一般步骤,不同的手机制造商和不同的手机型号可能有所不同。
接口性能测试方案一、介绍接口性能测试是指通过模拟客户端请求,对服务端的接口进行测试,以确定接口在满负荷和高并发情况下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可用性等指标。
在现代化的应用开发中,接口性能测试越来越重要。
二、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环境:需要准备与生产环境相同的硬件配置,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2. 软件环境:需要准备与生产环境相同的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
3. 测试工具:需要选择一款可靠的接口性能测试工具,例如JMeter、LoadRunner、Gatling 等。
三、测试流程接口性能测试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口分析:获取生产环境下的接口信息,包括接口地址、请求方式、请求参数、返回参数等。
2. 场景设计: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接口性能测试场景,模拟正常负载和峰值负载情况下的请求。
3. 测试准备:设置测试环境,配置测试工具,加载测试数据,为测试做好充分准备。
4. 执行测试:执行测试场景,根据测试工具的监控数据,分析接口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请求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指标。
5. 结果报告:生成测试报告,并根据结果对接口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性能。
四、测试指标接口性能测试的主要指标包括:1. 请求响应时间:当接口收到请求时,返回响应的时间。
2.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服务器处理的请求量。
3. 成功率:成功完成请求的次数与总请求次数的比例。
4. 错误率:发生错误的请求次数与总请求次数的比例。
5. 峰值负载: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所需要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量。
6. 稳定性:在持续测试时间段内,接口的响应是否稳定。
五、测试注意事项在进行接口性能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需要模拟实际业务场景,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 测试前需要细心检查测试环境的配置,保证测试的对象与生产环境一致。
3. 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监控数据,以提供分析依据和参考。
⼆、性能测试-响应时间、tps、并发数、测试流程介绍⼀、什么是性能测试百度百科解释:性能测试是通过⾃动化的测试⼯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测试。
会LR,jmeter等⼯具的⼈不⼀定会性能测试,会性能测试的⼈不⼀定会LR或者jmeter。
这两款⼯具都是我们⽇常使⽤得⽐较多的性能测试⼯具。
性能测试时⼀个复杂的过程,它更像是⼀个过程的统称。
既然是个过程,那么有必要先对性能测试进⾏分层,⼤体上可以分为三层:服务端层、客户端层,⽹络层。
1、服务端学习性能测试我们⾸先要弄清楚两个⽅向,服务端⽅向和客户端⽅向。
⾸先说服务端,⽆论是web还是app,服务端的性能测试⽅向⼤体上都是类似的。
⼤体也可以分为: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容器。
2、客户端客户端性能⼀般是指具有图形界⾯的应⽤程序的性能,能看得到的页⾯,⽐如⽹站的各个页⾯,app的各个页⾯等。
当客户端出现性能问题时,⼀般的表现就是应⽤的操作不流畅,图形界⾯发⽣卡顿等。
这⾥要强调⼀点就是app的性能测试,好多⼈分不清app的性能测试,⾸先app的性能测试也是⼤体分为前端性能测试(即app专项测试)和服务端性能测试,服务端性能测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性能测试。
3、区分服务端和客户端的性能问题当我们发现性能问题的时候,⾸先要⼤概区分是服务端的性能问题还是客户端的性能问题,然后再去做相应的分析调优。
⼀般来说单机应⽤出现性能问题,⼤部分都是客户端问题,⽐如:单机游戏卡顿画图软件打开图⽚超慢web页⾯切换卡顿,页⾯加载时间长⼀般来说下⾯的⼀些性能问题就有可能是服务端问题或⽹络问题,⽐如:微博api访问速度慢数据查询速度慢,⽐如查询商品或者订单很慢还有⼀些联⽹的应⽤出现性能问题,可能是客户端也可能是服务端或⽹络问题,⽐如:聊天软件发送信息慢邮件客户端收信发信都很卡直播软件声⾳卡顿⼆、性能测试⽬的1、压⼒测试下系统是否满⾜预期⽬标;2、发现系统存在的瓶颈,为调优指明⽅向;3、察看系统承受的最⼤压⼒以及最佳压⼒;4、系统在长时间的规定压⼒下是否能正常处理各种请求,考察系统的稳定性;5、容量规划,要考虑到未来的⽤户慢慢增加后系统是否能满⾜要求。
目录1前言21.1文档目的21.2适用对象22性能测试目的23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3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33.2性能测试工作内容43.3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54 性能测试实施规范54.1确定性能测试需求54.1.1 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54.1.2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64.1.3性能测试需求评审64.1.4性能测试需求归档64.2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64.2.1性能测试起始时间64.2.2 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74.2.3测试环境搭建74.2.4验证测试环境84.2.5编写测试用例脚本84.2.6调试测试用例脚本84.2.7预测试94.2.8正式测试94.2.9测试数据分析94.2.10调整系统环境和修改程序104.2.11回归测试104.2.12测试评估报告104.2.13测试分析报告105 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管理116性能测试归档管理11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118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1.1文档目的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性能测试流程规范,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使用,保证性能测试脚本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测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加测试的可靠性、重用性和客观性。
1.2适用对象本文档适用于部门内测试组成员、项目相关人员、QA及高级经理阅读。
2性能测试目的性能测试到底能做些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及测试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如下的问题1.硬件选型,我们的系统快上线了,我们应该购置什么样硬件配置的电脑作为服务器呢?2.我们的系统刚上线,正处在试运行阶段,用户要求提供符合当初提出性能要求的报告才能验收通过,我们该如何做?3.我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直能够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良好的性能),我们该怎么办?4.明年这个系统的用户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我们的系统是否还能支持这么多的用户访问,是否通过调整软件可以实现,是增加硬件还是软件,哪种方式最有效?5.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6.在测试或者系统试点试运行阶段我们的系统一直表现得很好,但产品正式上线后,在用户实际环境下,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变慢,某些应用自动退出,出现应用挂死现象,导致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这些问题是否能避免,提早发现?7.系统即将上线,应该如何部署效果会更好呢?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测试工作流程与具体工作内容一、测试工作流程1. 测试前的准备(1) 了解测试的目标。
就像要去一个地方先得知道目的地在哪一样,得清楚这个测试是为了找出软件的漏洞,还是检查产品的性能等。
如果是软件测试,那得先知道这个软件是干啥的,是个游戏软件,还是办公软件呢。
(2) 收集相关资料。
这就好比出门旅行要带上地图和攻略。
对于测试工作来说,要把和测试对象有关的文档啦,以前的测试记录呀都找出来。
比如说测试一款新的手机APP,那就得看看开发团队给的功能说明书,还有之前类似APP的测试情况。
(3) 确定测试环境。
这是个很关键的步骤呢。
要是测试环境不对,那测试结果可能就不准啦。
就像在高温环境下测试一个在常温下使用的设备,结果肯定会出问题。
对于软件来说,要确定是在什么操作系统下测试,是Windows还是Mac,或者是手机的安卓系统、iOS系统等。
2. 测试执行(1) 功能测试。
这个就像是检查一个玩具的各种玩法是不是都正常。
对于软件或者产品,要一项一项地检查功能。
比如一个购物APP,要测试注册登录功能是否正常,能不能顺利添加商品到购物车,付款流程是不是顺畅等。
如果是硬件产品,像一个新的智能手表,要测试它的计步功能、心率检测功能等是不是准确。
(2) 性能测试。
这就像看一个运动员能跑多快、能坚持多久一样。
对于软件,要测试它在大量数据下的运行速度,比如同时有很多人登录一个在线游戏时,游戏会不会卡。
对于硬件产品,像服务器,要测试它在高负载下的性能,能不能承受大量的数据传输。
(3) 兼容性测试。
这个有点像交朋友,要看看这个产品能不能和其他的东西好好相处。
对于软件,要测试在不同的浏览器上能不能正常使用,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上有没有问题。
对于硬件产品,比如一个新的打印机,要测试它能不能和各种电脑连接并正常打印。
3. 测试后的工作(1) 整理测试结果。
把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整理出来,就像把捡到的宝贝都放在一个盒子里一样。
要详细地记录每个问题出现的情况,是在什么操作下出现的,出现的频率是多少等。
公司测试流程策划书3篇篇一公司测试流程策划书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本测试流程策划书。
本策划书详细描述了测试的各个阶段和任务,以及相应的负责人和时间安排。
二、测试范围本测试流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软件项目,包括[项目名称]等。
三、测试策略1. 功能测试:对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软件功能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2. 性能测试:对软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确保软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3. 兼容性测试:对软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环境下的兼容性进行测试,确保软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正常运行。
4. 安全测试: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权限控制等方面,确保软件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5. 用户体验测试:对软件的用户界面、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测试,确保软件易于使用和操作。
四、测试阶段和任务1. 测试计划阶段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测试进度等。
编写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安全测试用例、用户体验测试用例等。
搭建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
组织测试培训,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
2. 测试执行阶段执行功能测试用例,对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执行性能测试用例,对软件的性能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执行兼容性测试用例,对软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环境下的兼容性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执行安全测试用例,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执行用户体验测试用例,对软件的用户界面、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根据测试结果,发现软件缺陷,提交缺陷报告,并跟踪缺陷的修复情况。
3. 测试评估阶段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功能测试覆盖率、性能测试指标、兼容性测试结果、安全测试结果、用户体验测试结果等。
性能测试流程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系统在特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发现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并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性能测试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 确定测试目标。
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
测试目标可以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方面。
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测试目标是性能测试的第一步。
2. 制定测试计划。
制定测试计划是性能测试的关键步骤之一。
测试计划需要包括测试的范围、测试的环境、测试的工具、测试的数据、测试的时间安排等内容。
在测试计划中,需要明确各项测试任务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以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它描述了测试的具体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等内容。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的测试用例,以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
4. 配置测试环境。
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需要配置好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
测试环境的配置需要与实际生产环境保持一致,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执行性能测试。
执行性能测试时,需要按照测试计划和设计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监控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等,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
6. 分析测试结果。
在测试结束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问题,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评估系统是否满足性能需求,是否需要进行性能调优。
7. 编写测试报告。
最后,需要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总结测试过程和结果。
测试报告需要包括测试的背景、测试的目标、测试的方法、测试的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以便开发团队和管理层了解系统的性能情况。
总结。
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性能测试流程和方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发现和解决系统的性能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性能测试流程
性能测试流程全景图
性能测试的工作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执行和调优阶段
三、总结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工作:
性能需求调研:
客户能接受的响应时间,每日单交易处理能力,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环境搭建方式、并发用户数、日交易数量等。
确定业务模型:
根据需求调研,分析哪些交易是每日需要处理使用的功能,哪些交易是月底或者年底需要批量处理,来划分测试交易的等级。
确定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的目的是确定此次系统测试的目的,定义一个性能测试的入口准则,出口准则,并确定测试的交易业务模型、业务指标、测试模型、测试指标,以及发起测试的测试策略、执行策略、监控分析策略、以及测试内容、测试环境、工具、数据、脚本的准备、测试风险策略等。
确定测试计划:
制定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约束测试各个活动的起止时间,为性能测试的准备、执行、分析与报告、总结等环节给出合理时间估算。
建立测试环境:
建立测试环境主要是在需求调研后根据实际上线系统环境的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模拟测试环境,准备测试数据等。
准备测试工具、脚本及测试数据:
根据分析系统架构模式对自动化测试工具选型、对脚本的录制调试以及测试系统存量数据的准备。
准备测试监控工具:
在性能测试的开始前,需要配置完成监控工具,用于监控每个虚拟用户的状态,及时采集交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各主机的CPU、I/O和内存等硬件资源利用率信息。
测试环境预热:
环境预热就是在环境搭建完成后录制调试完脚本对录制好的脚本都执行一次,因为一些程序在服务器重启时期需要编译。
各个服务器参数化调整:
环境搭建好后根据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对系统各个环境进行系统参数调整、WEB服务器参数调整、应用服务器参数调整、数据库服务器参数调整,并将调整好的参数进行备份。
(此处加入各环节参数配置建议值,并以此建立环境参数基线)
性能测试执行阶段
执行测试:
执行测试包括以下六个部分:单交易基准测试、单交易负载测试、混合场景测试、稳定性测试、异常测试、极限测试。
单交易基准测试:
测试原理:在测试环境经过确认,脚本预验证之后,针对每支选定的交易或操作,在系统无压力的情况下,单交易用户迭代若干次,获取每个交易或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以此作为多用户并发测试的基准和参考。
测试方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R模拟客户端向目标系统发送交易请求,在系统无压力的情况下重复50-100次(或10分钟),每次迭代间等待1秒,获取交易的平均响应时间、TPS、点击率作为衡量指标。
单交易负载测试:
测试原理:在完成单交易基准测试后,针对测试模型中的每一支交易或每一个操作,采用多个(5-10,是具体情况而定)虚拟用户数进行负载测试,获取业务处理性能和系统资源利用率等数据,并验证交易是否存在并发性问题。
测试方法:实用LR模拟客户端向目标用户发送业务请求,并接受返回结果的脚本。
采用梯度发送的方式逐步增加系统请求的压力,每个梯度测试持续运行10-15分钟并记录测试相关数据,获取该交易最大处理能力,同时进行资源监控,问题定位测试结果分析。
混合场景:
测试原理:在既定的测试模型下,在给定的测试限制条件下,通过在被测试系统上逐步增加的并发用户数,梯度增加压力,获得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和内存的使用等性能数据。
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指标,直到突破限定条件。
获取在不同压力下的性能表现,以及交易的TPS、响应时间、系统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数据。
经过测试分析获取应用系统在该测试环境下的最大处理能力。
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模型中的交易比例构成测试场景,使用LR模拟客户端向目标系统发起交易请求。
按照并发梯度的方法,逐步提升并发用户数的压力,每组梯队运行15-20分钟。
观察并收集应用系统的CPU、内存、磁盘的占用情况、交易响应情况、交易成功率等指标。
直到系统出现容量拐点或瓶颈后结束测试。
(若在各项参数指标满足参考预设值,同时交易响应时间,TPS指标满足业务需求即可记录和结束测试;若在测试过程中,某项指标未达到预期,随即进入调优过程,直至达标后记录最后测试结果;若因时间等原因无法完成最终调优过程,详细描述测试过程,并记录当前系统的最高性能处理能力)稳定性测试:
测试原理:根据混合场景负载测试结果,采用系统容量峰值的60%-80%的压力负载,稳定运行8-12小时,检验应用系统在测试环境下的稳定运行能力,获取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指标。
根据应用系统的操作习惯或业务处理规律,必要时采用变化的交易压力的方式,进行稳定性测试。
主要方式是随机和定时的变更交易压力,有益于根据业务运行规律模拟真实状况下的系统运行状况。
测试方法:根据单交易场景负载测试结果,结合生产实际业务量的统计,推算负载测试模型系统峰值的压力60-80%的并发压力。
使用LR连续发起并发压力8-12小时,主要监控系统的CPU、内存、磁盘的占用情况和交易响应情况,主要是检查内存泄漏、网络处理能力、负载均衡等问题,检验系统在持续压力状况下的稳定运行能力。
异常测试:
测试原理:在单节点故障或者网络故障等问题发生时,系统的处理能力,数据的完整性。
测试方法:通过一定方法(如断开网线,停掉服务器)模拟服务中断、网络终端、硬件故障等异常情况,测试故障发生时对在线交易的影响。
极限测试
测试原理:分为单交易极限负载测试和混合场景极限负载测试两类。
在一定的测试环境中,获取单交易或混合场景在极限或苛刻的环境中系统的性能表现。
关注系统在超越极限后的表现。
测试过程中,不必严格按照梯度增加的方法。
应用系统运行可以据此设置预案,软件开发可以按照此优化设计。
测试方法:上述两类测试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执行策略和测试目的略有不同。
根据测试模型中的交易比例构建测试场景,即混合负载测试场景。
使用LR模拟客户端向目标系统发起交易请求,以混合负载容器值所处的并发用户数为起点,较大幅度提升并发用户数压力,观察应用系统的CPU、内存、磁盘的占用情况,交易响应情况,交易成功率等指标。
尝试找出使用上述指标出现异常的梯度,并运行15-30分钟,监控系统的性能表现。
测试的主要策略:
1、测试模型的维护策略
测试模型由业务模型而来,是全部测试活动的逻辑基础,贯穿整个测试过程,务必保持模型相对稳定和交易配比的准确。
对于测试模型的定义要关注TPS/HPS的区分。
务必于应用系统用户关注目标统一。
对于测试模型中的配比关系,首先源于生产的统计分析,务必重视统计口径和粒度;其次源于经验判断分析,必须遵循一般交易习惯和操作规律。
2、梯度并发的策略
在混合负载测试中,以预设的测试模型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量,获得TPS等性能容量指标。
对于获取最大并发用户数或接入能力的测试,以TPS/HPS为变化梯度。
3、极限策略
在混合负载测试中,必须找出系统“瓶颈”和处理能力的“拐点”。
可能情形:测试环境资源类某项性能指标达到了阀值,例如CPU,I/O,Memory等;应用系统某项设定的指标达到临界值,例如队列深度、并发进程数量等;交易或操作定义的限制条件,例如响应时间、交易处理成功率等。
4、冗余策略
在混合负载测试中,梯度增加是个不断尝试,反复调整的过程,即便找到了所谓的“拐点”或“瓶颈”,也须向前继续测试2-3个梯度,查看应用系统能够的性能表现。
5、“拐点”或“瓶颈”的判定策略
对于应用系统的性能容量,通常有3个限定条件:环境资源类,交易业务类,应用系统类。
其应用策略如下:
环境资源类:例如I/O低于80%,如果超过此指标,或是核查原因或是中止测试。
交易业务类:除了受用户体验约束外,更多来源于经验判断,存在较大弹性误差,例如查询交易相应时间3s,5s,8s技术误差和感受误差都需要考虑。
应用系统类:应用系统类条件既包括应用系统本身,也包括OS,DB、中间件等,可以随时调配或优化。
综合系统性能测试指标
类别指标项指标量值
系统响应时间S 3,5,8
稳定性100TPS下稳定运行时长10小时
失败率交易失败率<5%
CPU 各类系统主机CPU资源<80%
内存各类系统主机内存占用<80%
执行测试时,并发用户采取从小到大逐渐递增的方式,给系统施加压力,观察系统的吞吐量和交易响应时间随并发用户数和交易数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性能测试发起时,按照业务模型,通过LoadRunner压力测试软件,使用不同并发用户数,梯度发送交易请求压力,每次测试持续运行一定时间并记录测试相关性能数据,获取系统处理能力变化值,形成处理能力梯度变化曲线。
总结阶段:
测试结果记录和分析:
1) 业务处理能力
2) 交易响应时间
3) 系统资源监控情况
4) 瓶颈和拐点分析
测试结论
在测试环境下,根据响应时间、成功率、资源使用的各项指标等综合分析,得出目前系统的性能情况,并对仍然存在的性能问题进行说明,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性能意见、规避风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