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9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_第三节_第2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8
一、选择题1.(2018·试题调研)下列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Pb+PbO2+2H2SO4放电充电2PbSO4+2H2OB.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C.Cl2+H2+HClOD.2NO2N2O4答案:A点拨:A中反应不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不属于可逆反应。
2.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答案:B点拨:在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能同等倍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程度(指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率,或达到平衡时某物质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对照选项只有B项符合。
3.(2018·试题调研)已知C+CO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都增大B.都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答案:A点拨:不管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2018·试题调研)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答案:C点拨:N2与H2合成氨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N2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A错。
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而不是一定相等,B错,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反应仍在进行并不是都为零,故D错。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含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减少量或____________的增加量(均取正值)。
3.表达式若以v表示反应速率,Δc(绝对值)表示物质浓度的变化,Δt表示时间的变化,则指定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由浓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决定了化学反应速率单位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的关系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操作试管中均为2~3 mL相同浓度的滴有同量FeCl3溶液的H2O2溶液实验现象溶液中产生气泡速率的相对大小为________实验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产生气泡速率的相对大小为________实验结论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__外,还有溶液的________、反应物的________、固体的________、压强、溶剂、光照等许多因素。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10 min后测得N2的浓度为0.8 mol·L-1,则在这10 min内N2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 mol·L-1·min-1B.0.2 mol·L-1·min-1C.0.3 mol·L-1·min-1D.0.6 mol·L-1·min-1知识点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及应用3.已知某反应a A(g)+b B(g)ƒ2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A B C起始浓度(mol·L-1) 3.0 1.0 02s末浓度(mol·L-1) 1.8 0.6 0.8( ) A.9∶3∶4 B.3∶1∶2C.2∶1∶3 D.3∶2∶14.对于A2+3B2ƒ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B2)=0.8 mol·L-1·s-1B.v(A2)=0.4 mol·L-1·s-1C.v(C)=0.6 mol·L-1·s-1D.v(B2)=4.2 mol·L-1·min-1知识点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产生氢气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固体6.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相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
(3)化学键的____________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____________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体系包含的________不变。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①盐酸与铝反应后,溶液温度______,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烧杯______,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③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______时所释放的热量。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人们利用热能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探索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柴草时期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
3.多能源结构时期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______能源)为主要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生物质能等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出热量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收热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B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 键要放出能量C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 .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知识点二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4.已知2H 2+O 2=====点燃2H 2O 。
第2课时烷烃一、烷烃1.概念: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只以__________结合,剩余的价键全部跟__________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__________,也叫______。
2.通式:__________________。
3.烷烃的结构特点①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间都以______相连接,每个碳原子最多能以____个共价单键与其他碳(或氢)原子相连接。
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②烷烃都是______结构,非平面或直线结构,碳原子______一条直线上,而是呈______型或______状。
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烷烃(主链的碳原子数≥4)的碳链形状可以改变。
4.物理性质递变性熔、沸点烷烃的熔、沸点较低,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状态碳原子数____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是____,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是__________相对密度烷烃的相对密度都较小,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相似性烷烃难溶于____而易溶于________;液态烷烃的密度均小于1 g·cm-3稳定性烷烃通常较稳定,不能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也不能与______ 、______发生反应氧化反应①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______②在相同情况下,随着烷烃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往往燃烧越来越不充分,燃烧火焰明亮,甚至伴有黑烟③烷烃的燃烧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反应在________条件下,烷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种类更多的有机物和相应的卤化氢气体。
可简单表示如下:C n H2n+2+X2――→光C n H2n+1X+HX(1)n≤10时,从一到十依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为“某烷”,如C8H18命名为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2.C3.C4.A5.(1);(2);(3);6.7.8.(1)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 金属性;(2) 金属性;(3) 非金属性;(4) 非金属性;(5)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 B 强于强于,强于强于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
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
2.C3.D复题 P281.(1);(2);⑥;(3) B>A>C;(4);(5);(6) 18.2.C3.A4.D5.D6.A7.D8.A9.(1) A、B、C、D、E、F、G、依次为 Na。
黄。
(2) A、B、C、D、E、F、G、依次为 Na。
(3) A、B、C、D、E、F、G、依次为 Na。
10.(1)。
(2) 熔点、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热量;放出。
3.第二页(共14页)4.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 D;(2) C。
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
4.例如,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等产品。
第2课时苯一、苯1.2.3.(1)苯的氧化反应①苯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______的火焰,有浓烟产生。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
(2)苯的取代反应①与Br2反应在Fe或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的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HNO3反应(硝化反应)在浓H2SO4作用下,苯在50~60 ℃时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反应在____条件下进行。
(3)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1)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键长相等)。
(2)苯______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______反应。
(4)和为__________物质。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一、烯烃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分子中含有一个__________的链烃,属于不饱和烃。
2.分子通式:C n H2n(n≥2),最简单的烯烃为______。
二、乙烯1.乙烯的工业制取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B中溶液______。
C中溶液______。
D处点燃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2.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3.乙烯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无色4.(1)氧化反应①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乙烯能被酸性KMnO4______,而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
(2)加成反应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其他________________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与溴加成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完成乙烯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乙烯与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烯与HCl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乙烯与水(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套资源目录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综合测评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十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综合测评(三)(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4·广东高考)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解析】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铬、镍等金属,因此属于合金,A正确。
B.属于同分异构体的前提是物质的分子式相同,棉和麻的主要成分均属于纤维素,虽然纤维素和淀粉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因此两者的分子式并不相同,不能称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不饱和度大的酯常温下为液态,花生油常温下为液态,因此含有不饱和酯,C错误。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煮沸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并不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D错误。
【答案】 A2.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①SO2②CH3CH2CH===CH2③④CH3CH3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解析】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褪色的原理有两种: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是利用萃取原理。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一、选择题1. M 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M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零族 B .第二周期Ⅷ族 C .第二周期ⅧA 族 D .第三周期ⅧA 族【解析】 由题意可知M 元素处于短周期中的第三周期,由离子所带电荷知M 元素处于ⅧA 族。
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时元素种数为32):( )A .18B .32C .50D .64【解析】 由上表所示的元素周期数和元素种数的关系可归纳出:当周期数n 为奇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n +1)22;当n 为偶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n +2)22。
因此第八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8+2)22=50。
【答案】 C3.一般的元素周期表都涂有不同的底色,以示区分元素的不同类型。
在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划分的类别数目是( )A .两类B .三类C .四类D .五类【解析】 底色为绿色的是非金属元素,浅绿色底色的为金属元素。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表是按原子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解析】A项中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故该项错误。
He元素及过渡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并不属于ⅧA族,故B项错误。
副族及零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就不是完全相同的,故C项错误。
【答案】D5.右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E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则B元素是()A.PB.SiC.ClD.S【解析】因E在第四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1,C为x+1,D为x -8,E为x+18,则(x-1)+x+(x+1)+(x-8)+(x+18)=85,x=15,故B为P。
【答案】A6.1999年4月,核化学家在回旋加速器上用高能86Kr离子轰击208Pb靶,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中子,生成293118X原子,在120微秒后,该核分裂出一个α粒子(即氦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新核289116Y。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________和________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在____________,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__________。
(3)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____”。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①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____。
②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v正逐渐______,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从____ 开始逐渐______。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____v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____________。
(2)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图像:(3)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______反应进行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有: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②动:是指______平衡。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____________,而不是反应________。
③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且都______0,即v正=v逆>0。
④定: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____,各组分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下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 变化时,则原平衡被______,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就会__________,维持条件不变,又会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化学平衡是____________。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意义通过对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改变化学反应______和化学反应的______,促进对人类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
2.“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研究(1)燃料燃烧的条件①燃料与______或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燃料的__________。
(2)影响煤燃烧效率的条件①煤的状态;②空气用量;③炉(灶)膛材料的选择;④燃烧后烟道废气中热量的利用。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①尽可能使燃料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____________,且空气要______。
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所有物质的反应速率均相等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变化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罢了B.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如浓度、温度和压强C.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D.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停止了3.反应2SO 2+O22SO3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18 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 8O原子存在于( )A.O2B.SO2C.O2和SO2D.O2、SO2和SO3知识点二化学平衡的标志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 .反应停止了 B .正、逆反应速率为零 C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2(g)+B 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的A 2,同时生成x mol 的AB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2x mol AB ,同时生成x mol 的B 2D .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的A 2,同时生成x mol 的B 2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g)+ 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知识点三 反应条件的控制7.中国锅炉燃烧采用沸腾炉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在于( ) A .增大煤炭燃烧时的燃烧效率并形成清洁能源 B .减少炉中杂质气体(如SO 2等)的形成 C .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不再排放任何气体 D .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8.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3H 8 +5O 2――→点燃3CO 2+4H 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 采用的正确措施是( )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入量C .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入量D .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练基础落实1.能充分说明可逆反应N 2(g)+O 2(g)2NO(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O 2的消耗速率等于NO 的消耗速率B .容器内始终有N 2、O 2和NO 共存C .容器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D .单位时间内每生成n mol N 2,同时生成2n mol NO 2.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 ②液体燃料雾化 ③煤经气化处理 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D .全部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 ·L -1、0.1 mol ·L -1、0.2 mol ·L -1。
当反应达到平衡 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 2为0.4 mol ·L -1,O 2为0.2 mol ·L -1B .SO 2为0.25 mol ·L -1C .SO 2、SO 3均为0.15 mol ·L -1D .SO 3为0.4 mol ·L -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 5.恒温下,a mol A 和b mol B 在如图所示活塞可自由滑动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a ∶bB .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 +b )∶(a +b -n2)C .若起始时放入2a mol A 和2b mol B ,则达平衡时生成n mol CD .当v 正(A)=2v 逆(B)时,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 练方法技巧——控制反应限度的技巧 6.已知2SO 2+O 22SO 3是工业制H 2SO 4的一个重要的反应,控制此反应条件,使之向有利于生成SO 3的反应方向进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催化剂 加热A .使用催化剂(V 2O 5)可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B .定期抽走SO 3,有利于提高SO 3的产率C .增大O 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D .增大SO 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 7.欲提高合成氨:N 2+3H 22NH 3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采用高温 ②采用高压 ③使用催化剂 ④增大N 2的浓度 ⑤增大H 2的浓度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⑥D .全部8.对于化学反应A(g)+3B(g)3C(g),下列措施既可加快反应速率,又可提高A 的转化率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 B .增大A 物质的浓度 C .增大B 物质的浓度 D .减小C 物质的浓度练综合拓展9.向2 L 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气体 A 和b mol 气体B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 A(g) +y B(g)p C(g)+q 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 =12v A ;反应2 min 时,A 的浓度减少了13,B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2mol ,有a mol D 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 min 内,v A =________,v B =__________;(2)化学方程式中,x =________、y =________、p =______、q =________; (3)反应平衡时,D 为2a mol ,则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 为 1.5a mol ,则该反应的 ΔH ________0(填“>”、“<”或“=”);(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 ,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基础落实一、1.(1)正反应逆反应(2)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3)2.(1)①0 ②减小0 增大③=不再变化(3)可逆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4)①可逆反应②动态仍在进行停止了③相等大于④保持一定保持一定⑤一定条件破坏发生变化新的平衡状态可以改变的二、1.速率限度2.(1)①空气②着火点(3)①完全燃烧充分接触过量②能源利用率对点训练1.A [要搞清楚,当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亦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达到的限度,并且此时的化学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只要条件改变,平衡即被破坏。
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反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而不是所有物质的反应速率均相等,所以B不正确;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从表面上看,反应物不再被消耗,生成物也不再增加,反应物达到最大转化率,生成物达到最大生产率,这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所以A正确;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条件改变,平衡就要被破坏,化学反应的限度也就随之而改变,所以C、D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