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易卜生
- 格式:ppt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3
现代戏剧之父作者:来源:《杰出人物》2018年第10期1828年3月20日,亨利克·易卜生出生於挪威的一个小城希恩,他的父亲是一个富裕的木材商,父母对他宠爱有加,所以童年的他过得很幸福。
不幸的是,在他童年的梦还没有醒时,他的父亲就突然破产,家里生活瞬间變得清贫如洗。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易卜生开始独立谋生。
16岁时,他在一个药店当学徒工,虽然薪水很低,但也总算有了一个落脚之处。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易卜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並开始尝试写一些诗歌。
1848年欧洲革命的浪潮波及挪威。
少年的易卜生非常兴奋,他创作诗篇歌颂起来反抗压迫、要求独立的民族。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
在席捲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並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马纳》。
他还以《觉醒吧,斯堪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
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爭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
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
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了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
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
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於145部。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不一样的双面人生人们说,他是继莎翁之后,在世界上作品被上演次数最多的戏剧家。
人们说,他是现代戏剧之父。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来自挪威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是个自学成才的人。
这个从小被人议论是私生子的孩子,16岁之后去药店当学徒,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莎士比亚、歌德、拜伦是手边的常客。
期间学起了拉丁文,没事也爱写两句诗,虽然早年的创作并没有让他一炮而红,但后来终归是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赞誉。
他一生出版了26部戏剧和1部诗集,成就了古希腊及莎士比亚之后戏剧史的第三大高峰,年近六旬时还获得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称号,心心念念着别人喊他一声“博士”。
01 易卜生及他书写的人物四大经典社会问题剧x玩偶之家x时代的问题易卜生的作品中有四大经典社会问题剧,即:《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以及《人民公敌》。
其中,《玩偶之家》是最为世人熟知且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娜拉是个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她感到十分幸福。
几年前丈夫海尔茂身患重病,急需筹钱医治。
走投无路的娜拉瞒着丈夫,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之后省吃俭用攒钱还债。
海尔茂发现之后,认为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名声,对娜拉一反温柔常态,大骂她是个坏东西。
后来危机解除,海尔茂重新温柔起来,但是娜拉终于看清了所谓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决定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结尾娜拉的出走代表着被社会遏制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因而在演出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
反对者认为“此戏鼓励妇女不顾家庭、丈夫和女儿,独自出走,简直是伤风败俗。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作品一度推动了欧洲女权运动的发展,《玩偶之家》也被誉为女性解放的“独立宣言”。
除了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玩偶之家》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虚伪假象的揭露和追问也是使其魅力经典不衰的原因之一。
尽管时过境迁了,但是百余年过去,女性在家庭中仍然会面临娜拉相似的困境。
易⼘⽣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主要代表作品《玩偶之家》挪威剧作家易⼘⽣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堪称典范,主要代表作品《玩偶之家》通过⼥主⼈公娜拉和丈夫海尔茂的家庭⽣活,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婚姻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当娜拉认识到⾃已的地位时,毫不犹豫地离家出⾛了。
现代社会中,⼈们已经很难安静下来慢慢地去读书了。
⼈们的⼯作压⼒越来越⼤,精神状态越来越紧张,所以闲暇的时候,很多⼈就去寻求各种容易兴奋的感观刺激,⽐如玩游戏,⽐如看电影,⽐如看各种快餐⼩说。
这些娱乐活动已经变成⼈们的必需品,因为可以让⼈从繁忙的⼯作中,放松下来,可以让⼈的紧张的精神松弛下来。
但是慢慢得,我发现,这样的娱乐活动,当时确实很享受,但是结束之后,带来的只有空虚和乏味。
我们拿出了⼤把的时间,只是为了让⾃⼰的更开⼼,只是为了让⾝体更享受,却完全不能让⾃⼰有丝豪的提⾼,我们的精神不但没有愉悦起来,反⽽更颓废了。
做挑战答题的时候有个⼩技巧,遇到不会的,可以⽤答题⼩管家搜索⼀下答案的。
我想重新找回以前安静的⾃⼰。
以前我是可以⼀本书,⼀杯茶,就能安安静静地享受⼀天的时间的。
精神愉悦,⼼情放松,思维活跃,仿佛⾃⼰沐浴在书本带来的欢喜中,越来越舒服。
所以,让我们努⼒,⼀起把以前慢慢看书的状态找回来,沉静下来去看书吧。
亨利克·易⼘⽣(1828–1906年)出⽣于挪威海滨⼀个⼩城斯基恩,挪威戏剧家。
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民公敌》、《培尔·⾦特》、《野鸭》等。
他在戏剧创作⽅⾯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亚、莫⾥哀媲美,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
1848年欧洲的⾰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给青年的易⼘⽣带来了关于政治和民族意识的热情,他开始创作⼀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剧作。
但是在卑尔根和奥斯陆剧院做导演和经理的⼗余年期间,他看透了挪威社会的政治游戏,失望⾄极,于是愤⽽离开。
最后在意⼤利和德国度过了余⽣。
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名言
1828年亨利克-易卜生生于挪威东南海滨小城斯基恩。
1844-1850年,他离开中学,在药店当学徒,业余读了许多书。
1850年写出第一部历史悲剧《卡蒂林纳》,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851年来到首都奥斯陆创办《文艺新闻周刊》,并继续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1851-1862年曾任剧院经理和艺术指导,努力为挪威民族戏剧的振兴开辟道路。
1864-1891年侨居德国和意大利,晚年回到祖国。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个剧本和一些诗歌。
早期剧作大多以北欧民间传说和挪威历史为题材,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
1858年发表的《赫尔格兰德的勇士》,是挪威第一部民族现实主义戏剧。
70年代写了10多部社会问题剧,如《社会栋梁》、《人民公敌》、《群鬼》,其中,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描写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娜拉由不满玩偶地位到愤而出走,把批判锋芒直指资产阶级家庭。
道德和宗教。
易卜生的作品大多以社会问题为主,因而获得了“问号大师”的美誉。
易卜生的剧作布局不凡,结构紧凑,对话简洁生动,善于运用倒叙法,强烈
地激起观众的思想共鸣,对世界近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
——易卜生
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
——易卜生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第二章易卜生:伟大的问号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和诗人,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他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
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
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
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
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妈纳》。
他还以《觉醒吧,斯约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
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
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
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
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
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
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