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43 KB
- 文档页数:2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第一部分: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瀛州()紫殿()推敲()滹沱()瀼西()2、文章选自,作者,是我国。
3、什么叫物候?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指出了物候学上哪些重要规律?(用原文回答)读选文,回答问题: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唐白居易(乐天)15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古原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竞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播开来。
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特点;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
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柳暗花明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
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
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一、物候知识基础1. 物候的定义-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冬眠、迁徙等。
2. 物候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是物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光照等,会影响物候现象的出现时间。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可能会使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可能会推迟物候现象的出现。
3. 物候观测的意义- 物候观测有助于了解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耕种、收获等农事活动。
同时,物候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的物候观测数据,可以分析气候的变化趋势。
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实例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从物候角度来看,这里的“花”和“鸟”是物候现象的体现。
在春天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是正常的物候现象。
但诗人处于战乱的环境中,看到美好的春花和欢快的鸟儿,却因感时伤世而落泪惊心。
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诗人情感的相互交融。
花朵盛开本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标志,而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飘摇,这种反差体现了物候在诗歌中的独特表意作用。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诗中的“桃花三两枝”是春天物候的典型表现。
桃花通常在春季开放,它的盛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则涉及到动物对物候的感知。
鸭子能够最先感知到江水温度的变化,这是因为鸭子是水禽,它们与江水的接触密切。
这种物候现象的描写既准确地捕捉到了初春的特点,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从物候学的角度,它体现了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物候的垂直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说明在平原地区,到了四月,大部分花卉已经凋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家”是传记的一种体例,主要记叙诸侯之事。
C.《夜》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诗歌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D.在中国历史上多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战国策》中安陵君的使臣唐雎就有着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他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词穷色挠。
答案:C解析:C《夜》是叶赛宁的作品。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B.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则泛指大的河流。
C.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作家、诗人、学者。
《春》《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
D.“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人。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答案:A解析:A项中,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此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点评:可借助人从头到脚的顺序去记忆。
3.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B.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
其中很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
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成就的。
唐白居易(乐天)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比较阅读能力提升练习【理解探究】1.《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是介绍自然知识的说明文,读完这两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有关物候和花的颜色形成方面的知识?试分别列举几条。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两篇文章的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呢?说说你的见解。
3.《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一段都有对大自然现象的描述,它们的作用有何异同?4.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说说《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两文中引用诗句的目的。
【词句品味】5.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
请比较下列句中加点处删去后效果有何不同。
⑴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⑵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6.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细细体味句中加点词的意味。
⑴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从这一角度看,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以上两句说法矛盾吗?其中“语言”一词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⑵……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着..的红色花朵。
(作者一连用三个词修饰“红色花朵”,是否重复?请简..、鲜艳要分析。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⑴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⑵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课后习题答要学好语文,不仅仅要稳固好基础学问,更要多做练习题,下面是我收编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课后习题答案,希望给你带来关怀。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答案你能从本单元和读过的诗词中找出能反映物候的诗句吗?在班上沟通,看谁找得多。
本单元中能反映物候的诗句有:《江南春绝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玉楼春》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鹧鸪天》中的"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等。
其他诗词如《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渔家傲》中的"衡阳雁去无留意',《采桑子重阳》中的"寥廓江天万里霜',《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答案指出一个事物的特征(或提出一个观点),引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它,叫做举例子,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说明〔方法〕。
请从《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中找出例子来。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留意。
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在西南的诗人,关注的是杜鹃;在华北、华东的诗人,则青睐布谷。
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的分布,在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答案对现象背后的缘由作出多方面的说明或分析,是使〔文章〕丰富、深刻的重要方法之一。
"缘由'多,忌杂乱,条理性和层次性就显得特殊关键。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做到了吗?例如它为什么反复地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许多自然段的开头?请〔说说〕你的看法。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纵观古今,伟大的诗人无不具有独特的经历,正是丰富独特的经历给予他们别样的灵感。
唐宋诗人上千篇的诗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答案。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你是怎么理解呢?那么关于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材料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练习题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悟考验感悟B.领略考验感觉C.领悟考证感悟D.领略考证感觉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答案11.A12.绿色.13.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9.唐宋诗中的物候caijuyudonglixi[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贾思勰.()黄宗羲.()物候.()瀛.州()滹沱..()()觳.纹()2.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huì()qiāng()笛相得益zhāng()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已。
至理名言:(2)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相得益彰:4.填空。
(1)《唐宋诗中的物候》作者,我国著名的家、家,他在学、学、资料考察、科学普及等方面都有建树。
(2)“唐宋诗中的物候学”说的也就是从这一特殊领域,介绍物候学的知识。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江西中考题),。
5.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
(3分)(浙江绍兴中考题)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
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
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涩的村姑,无不使你yí然自得,超然物外。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我国唐宋的一些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已。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附答案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领悟考验感悟B.领略考验感觉
C.领悟考证感悟D.领略考证感觉
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2分)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2分)
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1. A
12. 绿色。
13. 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4.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