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经典题例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三物理力学计算练习题题目一:力的计算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受到的作用力是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 m * 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将已知数据带入公式:10N = 5kg * a解得:a = 2m/s²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kg,受到的作用力是20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 m * a将已知数据带入公式:20N = 2kg * a解得:a = 10m/s²3.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0kg,受到的作用力是50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 m * a将已知数据带入公式:50N = 10kg * a解得:a = 5m/s²题目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有两个力分别为10N和20N,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解析:合力即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绘制得到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通过三角形法则计算:设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₁和F₂,合力大小为F₃,合力与力F₁的夹角为θ。
根据三角形法则可得:F₃²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已知F₁ = 10N,F₂ = 20N,角度θ为180°(因为两个力同向),代入计算得:F₃² = 10² + 20² + 2 * 10 * 20 * cos(180°)F₃² = 100 + 400 + 400F₃² = 900F₃ = 30N2.有两个力分别为15N和25N,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解析: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F₃² = 15² + 25² + 2 * 15 * 25 * cos(180°)F₃² = 225 + 625 + 750F₃² = 1600F₃ = 40N3.有两个力分别为12N和18N,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解析:同样地,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F₃² = 12² + 18² + 2 * 12 * 18 * cos(180°)F₃² = 144 + 324 + 432F₃² = 900F₃ = 30N题目三:斜面上的物体1.质量为20kg的物体放在一个倾斜角度为30°的斜面上,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1,求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15道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拉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a = F/m = 10N / 2kg = 5m/s^2。
2. 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受到一个5N的竖直向下的重力,求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解答: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垂直于地面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所以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 F/m = 5N / 0.5kg = 10m/s^2。
3.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向右运动时受到一个10N的水平拉力和一个8N的水平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合外力等于水平拉力减去水平推力,即F = 10N - 8N = 2N。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a = F/m = 2N / 4kg = 0.5m/s^2。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个与斜面垂直的力为10N的重力和一个沿斜面方向的力为4N,斜面的倾角为30度,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首先将斜面上的力分解为与斜面垂直方向的力和沿斜面方向的力,即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为F1 = mg * sinθ,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F2 = mg * cosθ。
其中,m = 2kg,g = 9.8m/s^2,θ = 30°。
所以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F2 = 2kg * 9.8m/s^2 * cos(30°) ≈ 16.96N。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沿斜面方向的合力除以物体的质量,即a = F2/m = 16.96N / 2kg ≈ 8.48m/s^2。
5. 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向左运动时受到一个3N的水平拉力和一个5N的水平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合外力等于水平推力减去水平拉力,即F = 5N - 3N = 2N。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一、力学1.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答案】B【解析】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减小,所以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A不合题意;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是力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B符合题意;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C不合题意;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D不合题意,故选B.2.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球杆击球时,台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是由于受到球杆施加的力B. 台球被击出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向前的力C. 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台球没有受到摩擦力D. 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答案】A【解析】【解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当用球杆击球时,台球受到球杆施加的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球离开球杆后,就不再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能继续运动是由于球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不是绝对光滑,在上面运动的台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C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D. 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答案】 C【解析】【解答】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相互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D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初中物理力学例题:1.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施加一个10N的水平力。
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由于力和质量已知,将其代入方程可以求得加速度。
所以a = F / m = 10N / 5kg = 2m/s²。
2. 一个弹簧常数为200N/m的弹簧拉伸10cm后,求弹簧所受的弹力。
解答:根据胡克定律F = kx,其中F是弹簧所受的弹力,k是弹簧的弹簧常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
由于弹簧常数和伸长量已知,将其代入方程可以求得弹力。
所以F = 200N/m × 0.1m = 20N。
3.一个物体以2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经过5s后速度变为8m/s。
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vf - vi) / t,其中a是物体的加速度,vf是物体的最终速度,vi是物体的初始速度,t是时间间隔。
由于初始速度、最终速度和时间间隔已知,将其代入方程可以求得加速度。
所以 a = (8m/s - 2m/s) / 5s = 1.2m/s²。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水平地撞击到静止的墙壁,反弹后以8m/s的速度反向运动。
求撞击过程中墙壁对物体的平均力。
解答:由于撞击过程中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需要用动量定理来求解。
根据动量定理FΔt = Δmv,其中F是力,Δt是撞击时间,Δm是物体的质量变化量,v是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由于质量变化量为零(质量不变),而速度变化量已知,可以求得撞击时间。
所以Δt = Δmv / F = (2kg × (8m/s - (-10m/s))) / (8m/s) = 9.5s。
由于撞击过程是瞬间发生的,可以认为撞击时间非常短,近似为0。
因此,墙壁对物体的平均力可以近似为墙壁对物体的瞬时力,即F = Δmv / Δt = 2kg × (8m/s - (-10m/s)) / 0s = ∞(无穷大)。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带解析)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如右图用同样的滑轮组分别提起质量相等的一个物体和两个物体,比较甲、乙两图,正确表示机械效率关系的是( )A. η甲=η乙B. η甲<η乙C. η甲>η乙D. 无法比较2.甲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乙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在相等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等的距离s,那么,力F对两物体所做的功( )A. 甲较多B. 乙较多C. 相等D. 无法确定3.下列生活实例中,对图片描述正确的有( )A. 甲图:不计阻力及能量损耗,网球从刚击球拍到球拍形变最大过程中,网球机械能守恒B. 乙图:铁锁来回摆动最终停下,在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 丙图:人造地球卫星由于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D. 丁图: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
已知C是体积为1dm3、重为80N的实心物体,D是边长为20cm、质量为20kg 的正方体,OA:OB=2:1,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400cm2(g=10N/kg),则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A. 物体C的密度为8×103kg/m3B. 杠杆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70NC. 物体D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3PaD. 物体C浸没在水中前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2×103Pa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0 ,t1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所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v0A. t1至t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B. F0=2fC. t1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P0行驶D. v= 12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金属球密度之比为3:2,将甲球浸没在液体A中,乙球浸没在液体B中,A、B 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5:4,则此时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A. 6:5B. 5:6C. 8:15D. 15:87.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起水中的物块,下列判断正确的()A. 装置中的滑轮是定滑轮B. 装置中的AOB是省力杠杆C. 物块在上表面露出水面前,所受浮力不断减小D.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8.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上,如图所示,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N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该木块()A. 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0NB. 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m3C. 木块的密度是0.7×103kg/m3D. 放置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600Pa9.下列涉及压强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海绵块的形变显示了压力作用效果B. 用微小压强计可以研究液体压强C.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值D. 船闸不是连通器10.如图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B. 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C. 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D. 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左11.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A. 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前6s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共2题;共6分)12.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400N,拉动的距离s=4.5m,提升高度h=1.8m,所用时间t=30s。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力学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正常初中男生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的是A.6N B.60N C.600N D.6000N【答案】C【解析】中学生男生的质量一般在6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故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600N;故初中男生在6010/600G mg kg N kg N地球表面所受到的重力最接近600N;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 D【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B. 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A【解析】【解答】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能说“产生惯性”,A符合题意;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即防止车辆侧翻或侧滑,B不符合题意;C、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水会给人向前的力,使人前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不是由于物体运动才产生的;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车辆侧翻或侧滑;C、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人们才能闻到花香;D、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时向后划水时,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人向前运动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1.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0m,所用的时间为多久?解答:速度(v) = 距离(s)/ 时间(t)设所用时间为t,则10 = 1000 / t,解得t = 100 s2.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5 N,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加速度(a) = 力(F)/ 质量(m)设加速度为a,则a = 5 / 2 = 2.5 m/s^23. 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 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加速度(a) = 力(F)/ 质量(m)设加速度为a,则a = 10 / 0.5 = 20 m/s^24. 一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运动,经过5 s后的速度变为8 m/s,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加速度(a) = (变化的速度)/ 时间变化的速度 = 8 - 2 = 6 m/s加速度 = 6 / 5 = 1.2 m/s^25. 一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运动,经过5 s后停止,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加速度(a) = (变化的速度)/ 时间变化的速度 = 0 - 2 = -2 m/s加速度 = -2 / 5 = -0.4 m/s^26.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一个质点的速度为10 m/s,经过5 s后速度变为5 m/s,请问质点的加速度是正还是负?解答:加速度为负,因为速度由10 m/s减小到5 m/s,即速度的变化是负值。
7. 在一个实验中,动力的大小是10 N,重力的大小是8 N,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加速度(a) = (动力的大小 - 重力的大小)/ 质量设质量为m,则10 - 8 = m * aa = 2 / m以上是关于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的解答,请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练习。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询问。
初中物理力学试题及解析题1:题目:一力学家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10牛的水平力。
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0=5a,解得a=2m/s²。
题2:题目:一个物体质量为2千克,受到一个垂直向下的重力为20牛的作用力,求该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20=2g,解得g=10m/s²。
题3:题目:一根木棒在1秒内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到6m/s。
求该木棒的平均加速度。
解析: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6-0)/1=6m/s²。
题4:题目: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踩下刹车,并使汽车在2秒内停下来。
求汽车的减速度。
解析:减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0-20)/2=-10m/s²。
由于减速度是指向相反方向的,所以答案为-10m/s²。
题5:题目:一个小球以4m/s的初速度沿直线运动,经过2秒后速度变为12m/s。
求小球的加速度。
解析: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12-4)/2=4m/s²。
题6:题目:一力学家测量的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20牛的水平力。
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20=10a,解得a=2m/s²。
题7:题目:一辆汽车质量为1200千克,在水平方向上受到2000牛的水平力推动。
求汽车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车的动能大于乙车的动能B.甲、乙两车的重力势能相等C.经过8秒,甲、乙两车相距10米D.运动10米,甲车比乙车少用4秒2、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如图甲,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2 NB.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速度之比为1∶2C.木块两次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D.第二次木块受到的拉力比第一次小3、有关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说法正确的是()A.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C.若运动员所用的时间为12s,则其全程平均速度约为8.3m/sD.比赛过程中,以冠军为参照物,亚军一定是前进的4、2010年10月8号,我国境内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持续时间为12min的日环食,如图是这次日环食形成过程中,先后拍到的三幅图片,对此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拍到的照片实际上是之前某时刻两星球间的相对位置B.日环食是由于不透明的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而形成的C.在日环食持续的过程中,照片上的两星球是相对静止的D.所拍摄的照片四周是呈黑色的太空,说明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A.B.C.D.6、下列s -t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上一层楼克服重力做功约1500JB.成年人正常行走的步长约60dm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kgD.中学生步行上学时的速度约为10m/s8、水平传送带上重叠放置甲乙两个木块,如图所示,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
初中物理力学的例题?答:当然,以下是10道初中物理力学的例题:1.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6m/s²,方向竖直向上。
则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为多少牛顿?(g取10m/s²)2.一根弹簧原长为10cm,在弹性限度内用5N的力拉它,弹簧的长度变为12cm。
如果用10N的力拉它,则弹簧的长度会变为多少?3.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20N的水平推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去推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N?4.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2000N,求汽车的牵引力。
5.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本身受到重力的0.2倍,求:(1)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2)若物体速度增大为0.4m/s并匀速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3)若水平拉力增大为120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g=10N/kg)6.用20N的力把重为8N的物体紧紧地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N?7.一块砖重24N,三边长分别为20cm,10cm,5cm.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最大压强是多少?8.一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4.6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如果铁块一半浸没在酒精中,则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N?(ρ铁=7.9×10³kg/m³,g=10N/kg,ρ酒精=0.8×10³kg/m³)9.用一根绳子拉着一个物体在光滑的足够长的水平面上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物体将做什么运动?为什么?10.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此时受到的水平力向左,大小为20N,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g取10N/kg)答案:以下是上述10道初中物理力学例题的答案:1.答案:530N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_{N} - mg = ma$,其中$F_{N}$是支持力,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a$是加速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如图(a )所示,将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正方体A 和B 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p B ;当它们在水中分别静止于图(b )所示的位置时,受到水的浮力F A F B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 A p B 。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水杯高10 cm ,则水对纸片的压强为 Pa 。
为验证纸片不掉下的原因是“大气把纸片托住了”,将覆杯用支架支撑后放入真空罩内,然后用真空泵抽气,如图乙所示。
随着真空泵不断往外抽气,原先预计可以看到纸片会掉下来的现象却没有发生。
你认为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取g = 10 N/kg )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 .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 .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 .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4.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将小车放置在水平桌面,两边分别用细绳跨过定滑轮与重物A 、B 相连,小车两边的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行,如图所示,则关于物体重力G A 、G B 的大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G A >G
B B .G A <G B
C .G A =G B
D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A B G A G B 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