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3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选题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货币职能中,最基本的两大职能为A、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3.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B.代用货币C.信用货币D.电子货币4.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B.银币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没有区别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5.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6.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A.英镑 B.法国法郎 C.美元 D.德国马克7.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8.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9.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特里芬难题B、米德冲突C、马歇尔—勒纳条件D、一体化三难10.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A、1998年6月1日B、1999年1月1日C、2002年1月1日D、2002年7月1日二、判断题1.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2.流通手段不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3.货币的流动性是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层次时的标准;4.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5.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由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 ,波动很小;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被称为“特里芬难题”;7.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它是一种信用货币制度;三、简答题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CAABD CBCAB∨×∨×∨∨∨第二章信用一、单选题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B、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D、平等的价值交换2.以下不属于国际商业信用形式的是 ;A、国际租赁B、补偿贸易C、分期付款D、延期付款3.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消费信用D、国家信用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A、信用货币B、证券C、金融D、金融市场5.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A、政府债券B、银行贷款C、银行透支D、发行银行券6.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7. 在规模、范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8.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款属于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9.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与货币运动紧密相联,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二、判断题1.商业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赊销、赊购、银行汇票及预付货款;3.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银行信用先于商业信用而存在;4.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此它最终可以取代商业信用;5.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6.个人部门从整体上看,是属于资金盈余部门,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三、简答题1.信用的作用有哪些2.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四、论述题你对如何构建我国的市场经济信用秩序有何建议BCACA AADA×∨××∨∨第三章利率与汇率一、单选题1.提出“利息剩余价值学说”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B、庞巴维克C、马克思D、凯恩斯2.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差别利率B、实际利率C、公定利率D、基准利率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种理论是着重强调储蓄与投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B、流动偏好理论C、可贷资金理论D、实际利率理论4.当前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B、市场利率C、公定利率D、基准利率5.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拆息都以“厘”做单位,但实际含义却不同,若年息6厘、月息4厘、拆息 2厘,则分别是指 ;A、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日利率为%B、年利率为%,月利率为%,日利率为%C、年利率为%,月利率为%,日利率为2%D、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日利率为%6.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受制于 ;A.通货膨胀率B.铸币平价C.黄金输送点D.购买力平价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B.实行银行结售汇制C.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D.实行人民币双轨汇率制9.目前,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C、有管理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10.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C、本币币值上升,外面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二、判断题1.凯恩斯认为,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2.实际利率是以实物为标准计算的,即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3.“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4.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6%的10万元贷款,用单利计算法计算的到期本利和是130000元;5.外汇就是外国的钱;6.在间接标价法下,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数量越多,说明本币币值越低,外币币值越高;7.我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三、简答题1.简述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2.影响利率大小的风险因素有哪些ADDBD BCDCC∨∨∨××∨∨第四章金融市场一、单项选择1.某企业一方面通过发行债券,另一方面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来解决其扩大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属于直接融资,后者属于间接融资B.前者属于间接融资,后者属于直接融资C.两者均属于间接融资D.两者均属于直接融资2.某种债券面值100元,偿还期为2年,每年支付利息一次,每次6元;某投资者在债券发行1年后以98元购得;如果该投资者没有提前卖出债券,那么在债券到期时该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是 ;% %3.金融机构之间融通资金以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市场是 ;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同业拆借市场D.股票市场4.某银行出售某证券的同时,与买方约定31天后按照双方事先商定的价格将等量的该证券再买回来;这种融资方式是 ;A.贴现B.承兑C.回购D.拆借5.公开向社会非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证券的方式被称为 ;A.公募发行B.私募发行C.直接发行D.间接发行6.货币市场有许多子市场,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A.票据与贴现市场B.银行同业拆借市场C.长期债券市场D.回购市场7. 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B、公司债券C、股票D、政府债券8. 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A、银行同业拆借市场B、贴现市场C、短期债券市场D、证券市场9. 金融工具的价格与其盈利率和市场利率分别是那种变动关系A、反方向,反方向B、同方向,同方向C、反方向,同方向D、同方向,反方向10. 远期合约买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状况是A、收益无限大,损失有限大B、收益有限大,损失无限大C、收益有限大,损失有限大D、收益无限大,损失无限大11. 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A、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B、货币市场和期货市场C、长期存贷市场和现货市场D、证券市场和现货市场12. 以下属于利率衍生工具的有A、债券期货和债券期权B、债券期货与外汇期货C、外汇期货和外汇期权D、债券期权和外汇期权二、判断题1.金融市场发达与否是一国金融发达程度及制度选择取向的重要标志;2.期权买方的损失可能无限大;3. 债券回购交易实质是一种以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4.二级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但也扩及交易所之外;5. 货币市场的利率一般低于资本市场利率,是一国利率体系中的最低水平;6. 有价证券从发行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这类交易属于二级市场交易;7.相对于私募发行而言,公募发行要向社会公布内部信息,发行费用较高;8.场外交易市场通过议价方式进行证券交易;四、简答题1.金融市场的功能是什么2.金融工具有哪些特征3.货币市场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有什么区别ADCCA CADDD AA∨×∨∨∨×∨∨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单项选择1.不属于我国政策性银行是 ;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投资银行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D. 中国进出口银行2.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它代理国库,集中 ;A.银行存款B.企业存款C.个人存款D.国库存款3.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A.发行货币B.最后贷款人C. 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清算D.集中存款准备金4. 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是 ;A.英格兰银行B.德意志银行C.法兰西银行D.瑞典银行5.下列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的是 ;A.贴现业务B.贷款业务C.存款业务D. 货币发行业务6.下列不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是;A、发行金融债券B、监管其他金融机构C、买卖政府债券D、买卖外汇7.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 ;A.调节经济B.信用中介C.支付中介D.信用创造8.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 ;A. 金融服务B. 调节经济C.支付中介D.信用创造9.以下属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是 ;A.自有资本和库存现金B.自有资本和贷款C.自有资本和贴现D.自有资本和同业拆借10. 是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金融机构;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投资银行D.专业银行11.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通常有两种方式 ;A.再贷款和转贴现B. 转贴现和政府作担保C.再贴现和信贷配给D.再贴现和再贷款12. 下列属于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A、信托投资公司B、中国农业银行C、财务公司D、邮政储蓄机构13.某企业持面额300万元4个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某银行申请贴现;如果年贴现率为9%,那么该银行将付给该企业万元;.9 C二、判断题1. 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存款,而是依靠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2. 对于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来说,其最大的负债业务是流通中的现金,最大的资产业务是各种债券;3.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4. 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5.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6.通过变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对整个社会的资金供求状况和利率产生影响;7.一般地说,中央银行只能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市场属性好、流动性强的证券,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8.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所特有的职能,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特征;9. 担保类中间业务属于无风险的中间业务类型;四、简答题1. 简述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的基本构成;2. 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方式有哪些4.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BDAAB BAADB DA∨∨∨∨×∨∨∨×第八章货币需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考察,通常选择从角度来进行的;A.时间B.空间C.存量D.流量2.货币需求包括了对和的需求;A.债券、黄金B.现金、股票C.现金、存款货币D.股票、存款货币3.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 ;A.正相关、正相关B.正相关、负相关C.负相关、正相关D.负相关、负相关4.在货币需求的微观影响因素中,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心理及习惯B.市场价格水平C.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D.收入水平5.在货币需求的宏观影响因素中, 和都会与货币需求呈现反方向的变动关系;A.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发达程度B.一般物价水平、商品与劳务总量C.信用发达程度、一般物价水平D.商品与劳务总量、货币流通速度6.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资动机D.投机动机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A.永久性收人的作用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C.利率的作用D.汇率的作用8.凯恩斯认为,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会 ;A、多买债券、少存货币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9.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永久性收入的影响B、人力资本的影响C、利率的主导作用D、汇率的主导作用二、判断题1.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大量增加,甚至会形成流动性陷阱;2.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3.在弗里德曼看来,永久性收入相对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则相对不稳定;4.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永久性收入是用以衡量财富的指标;5.机会成本变量是指持有货币尤其是持有现金和定期存款等形式的货币所放弃的收益;三、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需求的特点2.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3.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四、论述题1.请论述凯恩斯理论与弗里德曼理论的差异;CCBDA DCCA×××∨×第九章二、单项选择1、相对于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A、预测值B、确切值C、预测区间D、理想值2、假设央行从A中购进国债100元,而A将所得存入银行B中,其存款准备金率若为20%,则在简单存款创造机制下,这100元的原始存款最终将变为元;A、100B、300C、400D、5003、高能货币是人们对的另一个称谓;A、金币B、银币C、债券D、基础货币4、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将会使基础货币呈现的变动情况;A、减少相应数额B、增加相应数额C、保持不变D、不确定5、政府为了应对财政赤字所采用的政策,会对基础货币产生间接影响;A、增加税收B、减少转移支付C、发行债券D、发行货币二、判断题改错题1、二元银行体制是由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所组成的;2、准货币就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的总和;3、货币当局可以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5、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6、基础货币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和;7、由于基础货币中的银行准备金具有存款创造功能,所以货币乘数一般都是大于1的;8、由于货币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银行和非银行公众三者共同决定的,所以不会受到来自预算赤字、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四、简答题1、简述商业银行简单存款创造机制;4、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五、论述题货币供给的决定主体及作用BDDBC×××∨××∨×第十章二、单项选择题;1、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B、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D、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2、货币失衡的需求型调节针对的是 ;A、货币供应量B、先是货币需求量,后是货币供应量C、货币需求量D、先是货币供应量,后是货币需求量3、滞胀现象可以用下列哪种通货膨胀理论来解释 ;A、需求拉上说B、成本推动说C、结构说D、混合说4、成本推动理论从方面找寻通货膨胀的根源;A、总需求B、总供给C、货币需求D、货币供给5、需求拉上理论解释通货膨胀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A、总需求稳定B、货币需求稳定C、总供给稳定D、货币供给稳定6、认为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是通货膨胀的 ;A、强制储蓄效应B、收入分配效应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D、财富分配效应7、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多数国家使用最多的手段是 ;A、宏观紧缩政策B、收入紧缩政策C、宽松货币政策D、宽松财政政策8、通货紧缩在本质上是一种现象;A、经济B、货币C、供不应求D、供过于求三、判断题;1、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往往是由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2、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3、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4、“工资——价格螺旋”出现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2、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紧缩政策;五、论述题;1、分析中国2009年以后通货膨胀的成因;CCBBC BAB∨×××∨第十一章二、单项选择题;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收入政策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A、稳定物价B、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均衡3、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A、相容性B、可控性C、相关性D、准确性4、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A、可贷资金量减少B、可贷资金量增加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5、凯恩斯学派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A、货币供给量B、利率C、法定准备金D、超额准备金6、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货币供应量B、基础货币C、利率D、超额准备金7、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8、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而发挥作用;A、资金成本B、超额准备金C、贷款利率D、存款利率9、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而发挥作用;A、资金成本B、准备金C、贷款利率D、存款利率10、在调节货币和信用时,迫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的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政策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D、利率管制11、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 ;A、提高贷款利率B、降低贷款利率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12、下列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是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降低再贴现利率C、加强公开市场业务D、扩大消费者信用二、判断题;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2、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3、中央银行的各种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5、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6、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7、衡量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最主要的还是衡量效应发挥的快慢,而不是效应发挥的大小;8、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9、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扩张的目标;三、简答题1、中央银行的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哪些,有什么优缺点2、简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三个阶段BACBB ADBBB AC∨×∨×∨××∨×。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1题、解释下列概念1.价值尺度答: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工具。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执行这一职能,不需现实货币,人们可以在观念上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如商品标价。
2.狭义货币答:按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M0、M1和M2。
其中,M1是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
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3.广义货币答:按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M0、M1和M2。
其中,M2是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4.准货币答: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准货币的流动性相对较低。
5.支票所谓支票,是指银行存款客户向银行签发的无条件付款命令书,是银行的存款客户签发的、委托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前者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后者则只能用于转账结算。
6.实物货币答:实物货币是指以商品的自然形态充当的货币。
如龟壳、海贝、布匹、农具和耕牛等。
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
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7.格雷欣法则答: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良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以及货币的计量方法,熟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货币制度的演进。
具体来说,需要理解和掌握如下一些知识点:□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货币的职能与本质□作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的货币□货币的计量□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第二部分要点提示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货币的认识与经济学对货币的解释存在较大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货币的一个替代词是“钱”。
但是,在经济学中,货币有一种特定的含义。
2.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由偶然的、扩大的、一般的价值形态发展演变而来的。
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
3.货币的职能主要有四个:流通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在这四个职能中,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是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则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4.货币制度,又称为“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一般而言,货币制度由四个要素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通常以币材进行分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属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三部分练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财富 2.收入 3.通货 4.交易媒介 5.价格标准 6.价值储藏7.支付手段 8.交易成本 9.“无限法偿” 10.银行券 11.纸币12.流动性 13.货币制度 14.本位币15.辅币 16.实物货币 17.金属货币制度 18.现金 19.信用货币制度 20.存款货币 21.金准备制度 22.准货币 23.狭义货币 24.广义货币 25.“格雷欣定律”26.金银复本位制 27.金本位制 28.货币局制度 29.铸币税 30.电子货币 3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二、填空题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个过程。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
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
4、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利益关系的限制。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唯物辩证法;(2)科学抽象法;(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之中,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2010)导论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劳动价值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重商主义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B、商品经济产生的必然性C、经济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A. 开采中的石油B. 冶炼用的矿石C. 纺纱用的棉花D. 生产用的厂房E. 采伐用的原始森林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促使其变化和发展,具体体现在()A.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B.它能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C.它能改变劳动创造财富的规律D.它能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E.它能革新或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三、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8)2.什么是经济规律?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12-13)第一章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快,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快,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黄金的重量大D、黄金可以充当货币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D.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3. 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表明( )A.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B.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C. 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D.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融学》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试题及答案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岀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是最符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马克思通过考察(C )的发展和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
A .商品B .商品交换C .商品经济内在⽭盾D .物物交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种商品上,⽽且表现在⼀系列其他商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C )。
A ?计价单位B ?交易媒介C .价值储藏D ?⽀付⼿段货币在(A )时执⾏交易媒介的职能。
A .商品买卖B .缴纳税款C .⽀付⼯资D .表现商品价值15. 张某从商业银⾏取得贷款30万元,此时货币执⾏( B )职能。
1.交易媒介B ?⽀付⼿段 C ?价值储藏 D ?计价单位最早实⾏的货币本位制度是( B )。
A .⾦本位B .银本位C .⾦银复本位D .纸币本位⾦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率完全由市场⽐价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是(A .⾦本位B .平⾏本位 C .双本位D .跛⾏本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A .银本位B .平⾏本位C .双本位D .⾦本位. 最早从⾦银复本位制过渡到⾦本位制的国家是(B )。
_______ 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本. 我国⼈民币的性质是属于(D )oA .实物货币B .代⽤货币C .⾦属货币D .信⽤货币⽬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合题⽬品上时,其价值形式属于(B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的价值形式C ⼀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价值形式3.—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岀来⽽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A. 货币价值形式 B ?—般价值形式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最⾼阶段是(A )。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货币是长期开展的产物,是表现形式开展的必然结果。
2.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开展经过、、、等四个阶段。
3.当人们选择用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4.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二是。
5.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从、、、到等五个阶段的开展过程。
6.金属货币主要沿着两个方向演变:一是经历了由到贵金属的演变;二是经历了由到铸币的演变。
7.货币要成为普遍承受的交换媒介,必须具备两个根本条件:一是;二是。
8.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商品的赊销赊购过程,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9.本位币的面值与金属本身的实际价值是一致的,是货币,是法偿货币。
10.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能被,使得与保持相互适应。
11.货币制度相继经历了、、、等四个阶段。
12.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的一种凭证,通常以作为发行准备。
13.铸币的开展有一个从足值到的过程。
14.国家垄断辅币铸造,归国家所有,构成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15.在金本位制下,一国汇率围绕上下波动,汇率波动界限是。
16.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比价流通,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那么按照比价流通。
17.在跛行本位制下,可以自由铸造而不能自由铸造。
18.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币只能先兑换,再兑换。
19.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20.货币金本位制有、、等三种形式。
21.金币本位制的三大特征是指、、。
22.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组成,其中现金是对公众的负债,存款那么是对存款人的负债。
23. 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是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关。
24. 信用货币的形式有、纸币和等形式。
25.货币成为普遍承受的交换媒介须具备两个根本条件:一是,二是。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商品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流动性、本位货币、格雷欣法则、信用货币制度、无限法偿二、单顶选择1.货币和收入的区别在于()A.货币是指流量而收入是指存量B.货币是指存量而收入是指流量C.两者无区别,都是流量概念D.两者无区别,都是存量2.货币在发挥()职能时可以使用观念上的货币。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3.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何种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4.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是针对()而言的。
A.信用货币B电子货币C.银行券D.金银条块5.货币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分期付款购房B.饭馆就餐付账C缴纳房租、水电费D.企业发放职工工资6.本位货币是()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C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7.实物货币是指()。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8.不能分割的货币C.专指贵金属货币D.作为货币的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9.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8.等于名义价值C高于名义价值D.低于名义价值9.货币的本质属性是()A.价值和价格B.价值和交换价值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0.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是一般等价物C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IL货币在()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B.缴纳税款C饭馆就餐付账D.表现商品价值12.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A.银行活期存款B.居民储蓄存款C.银行定期存款D.借记卡13.跛行本位制是指()。
A.银币的铸造受到控制的金银复本位制B.金币的铸造受到控制的金银复本位制C.以金币为本位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D.以银币为本位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14.双本位制是()A.金银币比价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B金银币的比价由市场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C.金银币的比价由政府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D.金银币比价由银行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15.俗称的“虚金本位制”是指()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币本位制16.格雷欣法则起作用是在()之下。
第一课第一框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2、从内涵把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①: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注②:商品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转化。
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转为消费品。
3、从属性把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即商品有用;通常称为质量;b.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c.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2)价值 a.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人类劳动;通过交换实现;生产者想获得的。
—商品的特有属性b.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c.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注①:商品为什么一定要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注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注③:商品所有者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商品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商品所有者,即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所有者占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购买者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可见,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a.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导论部分政治经济学述要一、问答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2)对任何社会来说,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只有先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研究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其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具有独特的社会内容和运动形式。
(3)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一是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其二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其三,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是技术和应用层面。
3.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始终联系生产力,又要始终联系上层建筑。
这是因为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总是在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它作为经济基础,又总是在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
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2)人们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5.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1)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利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一、填空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3.价格;4.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5.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6.本位币,主币;7.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8.良币,劣币;9.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10.流动性。
二、单选1.A;2.A;3.C;4.C;5.B;6.B;7.C;8.A;9.C;10.A三、多选1.BC;2.ABE;3.ABCD;4.ABCE;5.ABC;6.ABCDE ;7.ABDE;8.BCD;9.ABD;10.CDE四、判断1.错;2.错;3.错;4.对;5.对;6.错;7.对五、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5.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货币制度,国家按照市场上的金银比价为金币和银币确定固定的兑换比率。
6.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
7.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8.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的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金融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商品)2、(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一般等价物等价物的特殊商品)3、(一般等价物)4、(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价格标准)6、(流通手段,贮藏手段)7、(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8、(商品价格)9、(支付手段)10、(国际间的支付手段,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社会财富的代表)11、(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12、(流动性)13、(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4、(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无限法偿)15、(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准备制度)16、(名称,货币含金量或货币单位的值)1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18、(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19、(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20、(美元,黄金,美元,法定含金量或黄金官价,固定的)21、(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22、(1948,12,1)23、(本位币,主币)24、(良币,劣币)25、(经济发行)二、判断题(×√)1——13:√×√×××××××√×√14——26:×√√××√√××√√×√三、单项选择题1——14: C C D A D C A A C C D D C B 15——27: D C A D A A C B B C A A D四、多项选择题1——10:ABCDE ACDE FBAE ABDE ABCDE ABDE BDAC ABCE ABCD AD11——20:ABCE EBC ABD ABC BC AC BDA BCD ABCDE ABCD 21——28:ABE ABCD ABCE ABC ABCDE ABDE BCD ABD五、问答题1、你认为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本质地概括这一经济范畴的特征?答案要点: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商品与货币—本章小结章节测试题单选题(共11题,每题5分)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出现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展开。
货币的出现,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表现为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价值。
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选项C指的是劳动关系的内在矛盾,故项B。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大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作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中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故选B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商品二重性的概念,商品的二因素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它们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创造商品的价值。
故选B4.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
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货币的四个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导论部分答案B DCD A C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DBAA,6-10 DABDA,11-15、 CDCBA,16-20、 CDBDC,21-25、 ABAAC二、多项选择题1、CD2、CD3、CD4、BD5、ABC6、AB7、ABCD8、AB 9、BCD三、辨析题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片面的。
(2)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
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商品与货币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0多年前,消费者视温州鞋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不屑一顾。
10 多年后的今天,温州有900多家皮鞋企业实行品牌经营,有的已在全球40 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康奈、飞鸵是其代表。
全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人在穿温州皮鞋。
“消费者之所以曾经对温州鞋不屑一顾”,是因为()A.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市场B.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C.假冒伪劣商品价格较低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用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经过多次交换,终于换回一套双层公寓一年的使用权,创造了网上换物的奇迹。
受曲别针换公寓的影响,以物换物的交换方式悄悄影响了我国的网民,易物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材料中的以物易物()人.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不是商品交换B.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是商品交换C.促进了资源流动,属于商品流通0.是以获得商品价值为目的的3、人们购买商品时总是喜欢“货比三家”,在这里消费者主要应该“比” 什么()①商品的质量,即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价格,即价值③商品是否是有形商品④商品的售后服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①是由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价值决定的②意味着塑料袋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③意味着塑料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④说明无偿使用塑料袋违反了价值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
录制的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人.自然物品可以直接作为商品出售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C.它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6、从经济学上看,黄金之所以能上市交易主要是因为()A.黄金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B.黄金能够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C.黄金是社会财富的代表D.生产黄金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7、“换客”一族享受着交换的乐趣,交换双方常常以“需要决定价值”作为信条。
导论部分答案
B D
C
D A C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DBAA,6-10 DABDA,11-15、 CDCBA,16-20、 CDBDC,
21-25、 A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
3、CD
4、BD
5、ABC
6、AB
7、ABCD
8、AB 9、BCD
三、辨析题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
片面的。
(2)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
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
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
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
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
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
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这种说法符合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变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是,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明确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值。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命题错误。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为:
①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
②从个别商品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有些商品高于其价值,
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或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格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四、计算题
1、解:根据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 =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率=1/1=1
•∴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2、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3、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
=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4、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
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
220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
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
劳动二重性理论即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马克思才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从而才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m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私人的事情,他们的劳动表现为私人劳动。
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交换,所以其产品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私人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产生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
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实现商品交换,交换成功,私人劳动就得到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获得解决。
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以让渡,价值得以实现,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得以解决。
该商品是劳动者具体劳动得产物,同时也耗费了抽象劳动这一事实也得到认可。
否则亦然。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是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也就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商品交换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获取了四种不同的价值形式,即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两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表现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但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商品界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即用一种商品作为各种商品相交换的媒介,但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4)货币形式: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后,就有了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范围也随着进一步扩大了,这就要求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过渡到了货币价值形式。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