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五步读书法”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阅读教学的“五步读书法”
作者:马明秀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9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些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都有体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成诵,熟读课文多了,对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均有很大的益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会读书,不肯读书,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不力,把阅读教学上成老师讲学生答以讲代读课,致使有些小学生一学期下来,仍有很多课文读不熟,更不要说理解了。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读书”活动融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形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
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秦兵马俑》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书”的几点做法。
一、读课文,品味大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揭示课题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猜猜课文会写什么内容,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如初读《秦兵马俑》一课时,让学生猜猜《秦兵马俑》这个题目应主要写什么?这一课应主要写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学生读书有目标,且问题浅显,学生能够解决,学生乐于去读书。
初读课文后,能够品味出课文的大意。
读书后能够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
这样,首先给学生学习带来一种成功感。
二、读课文,扫清障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再读课文时,要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解决阅读中识字、词语理解等问题。
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读书时用铅笔划出生字新词。
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字典、词典等,自学生字词。
不理解的词语,同学问可以相互讨论,借助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但是,学生读书后,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教师可以用展示读书成果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如学会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可以借助注音自我拼读生字,掌握“拱、伍、吏、靴、戈、擎、跪、拟”八个生字;认识“靡、翘、峻”三个只识不写的
二类字和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借助词典或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让学生自荐试读课文,最好每个学生读一段,这样便于多让几个学生表现,多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范读授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三读课文时,首先,教师应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自己读得不够好的地方,看老师是怎样读的。
掌握朗读课文的方法,如语气、停顿等,看老师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范读课文后,可采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分析课文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组织学生讨论,确定正确的分段方法。
可以根据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读书去分为四段。
四、读课文,逐段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这次阅
读课文时,方法多样,可以浏览读,可以略读,可以精读,还可以默读。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中心语句,然后概括段落大意。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细细品味、感悟课文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课文第二段开头一句“兵马俑规模宏大”是中心句,接着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再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精读这篇课文的重点,读中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划出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的词语,欣赏和评价这些准确、形象、生动的词语,感受这些词语写出了课文的中心“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五、读课文,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这次读课文,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习课文的写法,尝试练习写作。
写作题目应与课文同类型,或与课文片段同类型。
这样,便于学生去模仿。
如《秦兵马俑》一课中,有围绕一个
中心句,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等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的写作手法;该文还含有“总——分——总”的布局方法;还有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语句形式,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学会这些布局方法,在以后的作文中去仿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寓作文知识于阅读教学之中,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帮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