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第四讲代理
- 格式:pdf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48
浅析《民法总则》中的代理制度一、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一方(即委托人)授权另一方(即代理人)代表其进行法律行为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民法总则》中,对代理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指出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授权,代表委托人从事代理事务。
这说明代理是一种基于授权关系的法律行为,代理人必须根据委托人的授权行使代理权。
二、代理的种类在《民法总则》中,对代理的种类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代理人的属性和代理事务的性质不同,代理可以分为普通代理和特别代理。
普通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范围内享有一般的代理权,代表委托人从事一般的代理事务。
特别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范围内享有特殊的代理权,代表委托人从事特殊的代理事务。
这种分法主要是根据代理的性质和范围来进行区分的,不同的代理种类适用于不同的代理事务。
三、代理的条件代理的效力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在《民法总则》中对代理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代理的条件主要包括合法的委托行为、代理人的能力和资格、代理的合法对象等。
委托行为必须是合法的,委托人必须有权行使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代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资格,代理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或者法人,且必须为代理行为做了明确的表示。
代理的对象必须是合法的,代理事务必须是不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事务。
只有在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情况下,代理行为才会产生效力。
四、代理的效力代理的效力是指代理行为产生法律效果的情况。
在《民法总则》中,对代理的效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代理的效力主要包括代理的始效力、持续效力和消失效力。
代理的始效力是指代理行为自完成时起即生效。
代理的持续效力是指代理人在委托期间内享有代理权并承担代理责任。
代理的消失效力是指代理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委托人的撤回而终止的情况。
只有在代理的效力明确的情况下,代理行为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民法总则》中的代理制度是我国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它对代理的概念、代理的种类、代理的条件和代理的效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代理1、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其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
2、在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又称为本人,代理他人从事民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与代理人实施民事行为的人称为相对人。
3、代理的功能:一是辅助功能(弥补被代理人行为能力的欠缺,保护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人的利益);二是延伸功能(社会分工、取长补短、互助合作)。
(二)代理的主要法律特征如下:1、代理涉及三种法律关系。
(一是本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授权关系;二是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三是效果承担关系)2、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行为。
3、代理人在从事代理行为时,独立进行意思表示。
4、代理的法律效果由本人承担。
二、代理的种类(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1.委托代理:又称授权代理、意定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代理权的代理。
(1)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
(2)委托代理的基础关系包括委托合同、雇佣或劳动关系以及夫妻关系。
(3)受托授权可以采取口头和书面形式,如果采用书面形式,则其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被代理人签名或者盖章。
(4)委托代理还包括职务代理,职务代理的主要特征:一是被代理人必须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二是代理人必须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三是代理权的来源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内的特定职权范围。
职务代理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2.法定代理:是指依据法律规定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
(1)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
(2)法定代理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及其他近亲属作为监护人时,对被监护人享有的代理权;二是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三是基于紧急状态法律特别授权的代理;四是失踪的财产代管人。
(二)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1.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从事代理行为,代理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2.间接代理,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但是为被代理人的利益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其效果转移于被代理人的代理。
民法学考点串讲之代理概述代理概述:一、代理的概念: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本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二、代理的特征: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2、代理人代理进行的主要时民事法律行为。
3、代理人独立进行代理行为。
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
5、代理人实施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三、代理的意义和适用范围:1、代理的意义:1代理扩大了民事主体的活动范围。
2代理可以补充某些民事主体资格尚的不足。
2、代理的适用范围:不论自然人、法人还是其他民事主体,都可以通过代理人进行民事活动。
但下列行为不适用代理:1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应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事实行为。
3违法行为。
代理人指导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四、代理的分类:1、代理人代理权限发生依据委托代理指按照委托人的委托而产生的代理。
法定代理是指由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直接规定的代理。
指定代理是指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指定单位的裁定或者决定而确定的代理2、代理人代理权限的范围一般代理又称总括代理、全权代理,是指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及于一般事项的全部,其范围并无特别限定的代理。
特别代理是指特别限定代理某一事项,代理权限限定于一定范围或特定事项的代理。
3、代理人的人数单独代理是指代理权仅授予一人,代理人只有一人的代理。
共同代理是指代理权授予二人以上,代理人为数人的代理。
4、是否由本人授予本代理是指直接由本人授权的代理再代理又称为复代理,是指代理人在必要的情形下,将部分或全部代理事项转托他人而由他人即再代理人所为的代理。
再代理的成立条件:1须是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2须经原代理人授权3须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事后及时报告被代理人并取得同意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民法知识点代理的分类代理是指一方(委托人)授权另一方(代理人)代表自己进行法律行为的行为。
在民法中,代理是一种常见的法律关系,具有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就民法中代理的分类进行探讨。
首先,根据代理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代理可以分为代理处理特定事务和代理处理一般事务两类。
代理处理特定事务是指代理人受委托人的委托,代理人只能为特定的事务行使代理权,例如购买一辆汽车、签订一份合同等。
这种代理关系在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代表其进行特定事务的行为时生效,且代理人的权力只限于该特定事务。
相对而言,代理处理一般事务则是代理人代表委托人进行各种一般性事务,例如收取租金、缴纳账单、处理日常事务等。
在这种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将一般事务交由代理人处理,代理人具备代表委托人全部范围内事务的权力。
其次,代理还可以根据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分为无权代理和有权代理。
无权代理指的是代理人在代理行为时,没有接受委托人的指示,也没有获得委托人的授权,但委托人对其行为作出了默许,并享有其行为所产生的权益。
例如,A未经B的授权,代替B向C还款,B在事后默许了A的行为,那么A就是B的无权代理人。
有权代理则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行为时,受到委托人的指示或者获得委托人的授权,代表委托人进行法律行为。
有权代理关系需要经过明确的书面委托或者口头委托,并且代理人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授权进行行为。
此外,代理还可以根据代理人的行为方式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直接代表委托人进行法律行为,代表委托人的意思表示。
例如,委托人通过书面的委托书授权代理人代表其进行一项法律行为,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指示进行。
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授权,将代理权转交给其他人进行代理。
这种情况下,代理人不直接参与法律行为,而是委托其他人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进行代理。
间接代理一般发生在代理人因为自身原因无法直接代表委托人进行法律行为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民法中代理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分为代理处理特定事务和代理处理一般事务,根据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无权代理和有权代理,根据代理人的行为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民法典中代理讲解
代理是指一方(代理人)以另一方(委托人)的名义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行为。
在民法典中,代理的规定主要包括代理的成立、代理的范围和效力、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等方面。
1. 代理的成立:
代理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委托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 代理人的接受;
- 代理事项的明确。
2. 代理的范围和效力:
代理人的权力范围由委托人确定,委托人可以授权代理人进行一项或多项特定的事务,也可以授权代理人代理一切事务。
代理人在代理范围内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享有代理效力。
但是,委托人在代理范围内进行的行为,对第三人有法律效力,除非第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代理的存在。
3. 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代理人与第三人的权益关系、责任关系和违约关系。
代理人在代理范围内代表委托人与第三人进行交易,代理人的行为将影响委托人的权益,同时代理人也要承担因代理行为而产生的责任。
代理在民法典中的规定旨在明确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权利义务,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秩序的正常进行。
代理制度的运用有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弥补当事人自身无法亲自办理事务的不足。
但是,代理行为也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规定。
司考民法讲义:代理的概念与分类一、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一方(委托人)授权另一方(代理人)代表其行使某些权利或履行某些义务的法律关系。
在代理的关系中,委托人是授权方,代理人则是被授权方。
代理是一种授权委托的法律关系,通常应当以书面形式设立,并遵循代理的法律规定和约定。
委托人应该在授权文书上清晰地表述代理人的职权和职责。
除非另有说明,代理人通常必须在委托人的名义下行事。
当代理人行事时,委托人就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代理人也应该在代表委托人之前接受委托人的授权。
如果代理人没有获得委托人的授权,那么他的行动可能无效,委托人也不必对他的行为负责。
二、代理的分类代理根据代理人的行为方式、代理业务的性质、代理目的等因素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1. 普通代理和特别代理普通代理是指被授权人可以代表委托人处理一系列日常事务。
一项特别的任务或事务则需要特别代理。
对于特别代理,需要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权限和职责,认真遵循授权委托的法律规定和约定,以此保证委托人的利益。
2. 一般代理和独立代理一般代理是指代理人必须遵循委托人的指示,实现委托人的目标。
当代理人在没有委托人的指示情况下作出决定时,这些决定可能无效。
独立代理则允许代理人独立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而无需征求委托人的同意。
3. 自然人代理和法人代理在代理的关系中,代理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组织等法人单位。
在自然人代理中,代理人通常是指个人,其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应当由个人负责。
在法人代理中,代理人是企业或组织等法人单位。
在代理人失误或出现问题时,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直接行事,以代理人名义办理委托事务;间接代理则是指代理人通过代理中介人(例如代理机构)行事。
在直接代理中,代理人在委托人的名义下行事;在间接代理中,委托人需要直接与代理中介人(例如代理机构)打交道。
三、代理是司法考试中的重要考点,理解代理的概念和分类对于理解民法的体系结构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代理
一、历年分值:2~5分
二、核心考点:代理权滥用、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三、常考题型:单选题、多选题
四、知识框架
具有人身专属性的行为:婚姻、收养、遗嘱
不可代理 事实行为 的行为 违法行为
法定代理:基于监护人身份产生 代理 指定代理:由有关机关指定产生
类型① 授权为单方行为
委托代理:委托人授权产生
商事代理 ★★★★★ 授权合同为双方行为
概念:指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与代理人自己实施大力行为。
自己代理 效力:未经被代理人追认,代理无效(例外:行纪) 代理权 概念:指代理人同时受交易双方委托,为双方实施代理。
滥用② 双方代理 效力:未经被代理人追认,代理无效
★★★ 恶意串通 概念:指代理人与相对人通谋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代理
的代理 效力:该行为无效,恶意串通的双方对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构成:①行为人无权代理②没有使相对人相信其为有权代理的表见事由 狭义的无 被代理人享有追认权、拒绝权 权代理③ 效力待定(合同)
效力 相对人有催告权,善意的相对人有撤销权 无权 无效(单方行为)
代理
构成:①行为人无权代理②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为有权代理的表见事由 表见代理④ ③相对人善意且无过失④权利外观归因于被代理人
★★★★★ 效力:有效——①被代理人承担该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②被代理人承担 责任后,可向无权代理人追偿
① 2011/03/04;2012/03/53;2015/03/04;2015/03/09;;2015/03/87
② 2016/03/04
③ 2010/03/51;2012/03/54;
④ 2013/03/04;2014/03/52 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