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结合阅读教学谈记叙文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7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作者:周亚芬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和教学实例。
从立足文本,注重语言输入;以读促写,谋篇布局;引领合作,分享完善;重视讲评,启发感悟四种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立足文本;以读促写;写作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2-0063一、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九年级结束时,学生的分级目标应达到五级标准。
五级读的要求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
写的方面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201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6)对学生读的要求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生词量不超过3%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对写的要求是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能起草并修改简单的短文,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式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立足文本,以读促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必然的。
英语写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综合能力,是一项语言输出活动。
英语写作不仅反映学生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体现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以及各种体裁文章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
因此,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port material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篇心得体会的写作是能够让自己的思考能力有提升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的重要教训,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浅议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
记叙性文本是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接触并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而记
叙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具有重
要的作用。
在记叙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
读效果。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记叙性文本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合作,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记叙性文本,让学生自主选择自
己喜欢的材料进行阅读。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记叙性文本的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
更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隐含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
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细节、主题和结构等信息。
还可
以教导学生使用固定表达法和上下文推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隐含信息。
通过
这些阅读策略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立足文本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者:梁金凤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2期摘要: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本文在阐述了阅读教学立足文本,回归文本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立足文本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文本;意义;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83-01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抓手,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外化,是师生活动的最主要材料。
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脱离文本、“去文本”化的倾向,致使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缺失了“语文状态”,学生也缺乏对文本真正的感同身受,进入不了文本所描绘的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
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本、尊重文本,凸显文本的审美特性,以文本为核心,引领学生以多元姿态走进文本,对文本的语言、思想、情感、内涵等方面内容进行多层次的自主理解和感悟。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阅读教学才能回归本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一、阅读教学立足文本,回归文本的意义1、有助于学生了解文本的内涵理解与建构文本内涵,不仅是阅读文本的要务,也是学生的文化建构、精神建构与人格建构的重要环节。
学生只有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受和理解文本及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丰富和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主动并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2、有助于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全文的主旨。
只有深入走进文本,学生才能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或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
3、有助于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自我生成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并自觉地移情内化,感悟、积累,从而使学生从性情陶冶、思想建构上体验到丰厚的“文本人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我建构起对文本的意义理解。
立足文本 , 以读促写 ——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发布时间:2021-06-22T10:03:14.6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作者:阙雯君[导读]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阙雯君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215000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学习需要开展有效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进行读写训练。
阅读是基础,读写是延伸,二者之间紧密配合相辅相成。
老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写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训练在当前教育背景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读写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与读写教学是紧密配合的,若只是进行阅读教学而不进行读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就需要立足文本、以读促写,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逐步进行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一、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训练的必要性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阅读和写作。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只有进行有效的阅读,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写作,反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更好的促进阅读学习。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开展有效的读写训练。
在阅读教学当中开展读写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以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阅读教学当中开展读写训练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教学发展需要,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读写训练策略优化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读写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读写训练也是当前教学发展的重要追求,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写作素材,适时引导学生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材阅读中得到提高,给学生一个广阔天地,让学生尽情挥洒。
关键字:积累;阅读;创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曾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关键性的环节之一,也是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输出。
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如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
对词语的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进行课外词语的积累。
对于句子的积累也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可以分句式积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类别;一方面可以按修辞积累,根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划分不同的类别。
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自然段与结构段、段落与段落、内容与思想,主要与次要、前因与后果,外表与内心,静态与动态、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事物与环境、事物与联想、事物与事物等。
其实,这些内容包括了文章的部分特征,也就是文章的写法。
浅议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记叙性文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
浅议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各类记叙性文本的内容和意义,能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来确定,要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文本,比如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本,感受其中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可以采用导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交流,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本。
还可以通过配套的练习和活动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检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可以开展一些朗读、背诵、写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体转换:读写结合教学的新路径作者:崔晨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1年第9期文|崔晨语文学习中,读写之间存在互惠共生的关系。
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能帮助学生搭建起读与写之间的桥梁,立足文本阅读,迁移写作实践,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最终实现读写共生。
文体转换开辟了一条读写结合教学的新路径。
一、文体转换的内涵与价值《现代汉语词典》将“文体”定义为文章的风格或结构、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文章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在真实的写作中,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非连续性文本等。
文体转换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表达形式等,再根据特定的表达需求,用另一种文体来呈现课文的相关内容。
文体转换在阅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是培养文体意识。
为实现文体转换,学生需要把握不同文体的具体特征,掌握文体的基本功能,主动积累和运用文体知识。
二是培养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
文体转换过程中,学生根据转换需求,主动提取和整合文章中的有效信息,有意识地在课外搜索和补充相关信息。
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完成文体转换后,学生回顾原有文本,能够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表达的情感。
文体转换在写作上的价值包括:一是提高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由于各文体的阅读对象和阅读目的不同,学生在写作时,需考虑转换后文体的阅读需求,选择写作的关键点和侧重点。
二是掌握各文体的写作知识。
不同文体的表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需掌握不同文体写作知识的具体要求,实现文学性和实用性写作知识的灵活运用。
文体转换对高阶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文体转换过程中,需要对阅读和写作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展开深度思考和判断,形成对不同文体的评价分析;同时,文体转换需要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提高不同文体在具体语境下的适应性,完成言语实践活动。
二、文体转换的应用例举统编教材中的选文体裁丰富多样,主要涵盖故事类作品、科学小品文、写景状物类散文、古代诗词文、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等。
立足文本,以有效阅读促写作教学作者:杨胜丽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8期摘要:教材是学生的第一手阅读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度阅读,读有所获,提高阅读的效率。
然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积累素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以促进写作。
“有效阅读,轻松写作”先从读好、用好教材开始。
关键词:立足文本;有效阅读;轻松写作一、教学设计背景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只有有效阅读才能流畅写作。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是谈之色变。
原因很简单,当他们面对题目或话题时无话可说,或者说是他们无材料应对,其根本原因是阅读积累得太少。
客观来讲,现在的中学生时间较紧,压力较大,有些学生也读了一些书,但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效果不明显。
无论是课本,还是课外阅读的文本,我们只有做到有效阅读,才有可能流畅写作。
我们需要做的重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读,怎样读才能收获最多,如何去用所读到的东西。
二、教学设计思想现在的中学生必须阅读,但目前高中生时间较紧,压力较大。
如果我们要求他们花大量的课外时间去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材料,是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只要是阅读到的文本,就要做到深入,读到就要有所收获。
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对教材接触得最多,但真正地把教材利用起来的很少,特别是有些现代文,学生学完之后就很少有东西在他们的脑海留下印记。
那么,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积累素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有效阅读先从读好、用好教材开始。
三、教学选取模块简介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这一模块题目为:向青春举杯。
共分为三个专题: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
共八篇文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食指的《相信未来》、潘洗尘的《六月,我们看海去》、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张洁的《我的四季》、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毕淑敏的《我的五样》。
四、教学案例1.教学目标阅读必修一第一单元内容,认真体悟每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独到的东西。
立足文本巧阅读以读促写提能力晋江市潘径中学黄勇勇摘要: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体现,它包括词句积累、语法应用和在此基础上的谋篇布局等,一直以来,它都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片面理解教材内容的设置,忽视了Section C短文的作用,简单地把它当阅读理解,一读了之,而没有去深度理解它与写的关系,把读写结合贯穿在平时的短文教学中,去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主题阅读、问题导读、文本研读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一直是教师按《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致力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技能。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听、说是语,也就是口头语言;读、写侧重于文,也就是书面语言。
这两对成递进关系,本身又相辅相成,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是听说的深层发展;而听、读是知识的输入,说写则是知识的输出。
①Swain在1986年提出的语言输出理论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结论是,输入在习得中固然重要,但仍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输入,更需要可理解输出。
因此,任何一项技能的偏废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习得。
以仁爱版英语为例,从目前英语课堂来看,老师们都能立足教材,以话题为主,在Section A和Section B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Section C的读与写,则可能是因为课时的原因,常常简而化之,把它当成一般的阅读理解习题去处理。
殊不知,大部分的短文如果教学得当,就能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样读写结合,甚至是读写共生的做法,比起读写分离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②《英语课程标准》就初中生读写的培养目标是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求平的英文报刊文章,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叙述、说明、指令、规则等。
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并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1012020.10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科研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记叙文写作有效融合的策略刘廷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中学摘要: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两者并不是分裂开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阅读中有写作,写作中同时也有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阅读与记叙文写作进行融合教学,这两个角度互相配合进行,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写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记叙文写作;应用策略语文阅读的过程可以说是学生从文本当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合作者进行情感交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除此之外,阅读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就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阅读教学与记叙文写作教学结合的意义阅读和写作就像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两只手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缺一不可。
阅读是学生知识输入的过程,而且做则是知识输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输入是输出的前提,也就是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同时这二者需要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考验,只有学生读的多,看的多,自身对事物的观察以及文章行文的结构,修辞手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在自己写作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单就记叙文写作来讲,包括记叙顺序,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等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仅仅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深刻领悟到的,还需要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在读和写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阅读教学与记叙文写作教学结合的策略(一)阅读内容和写作内容相统一阅读教学和记叙文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立足文本,夯实写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与沉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只有真正融合到一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读写结合的价值。
但是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性的把这两个板块独立开来,单独教阅读版块,或单独教写作版块,导致这两者难以紧密结合,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难以通过读写结合模式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制定真正符合读写结合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有效且高效地进行语文学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上存在的问题1.阅读教学过于割裂写作教学。
部分语文教师认为阅读教学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结合其他教学共同开展。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点时常聚焦在学生是否大声阅读文章、学生是否阅读多篇文章上,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章词汇和语句的使用、分析体会作者心境。
虽然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这些知识,但是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始终无法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加以利用,这会导致学生学完阅读之后记忆不深,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会让学生被动观赏文章、讨论文章,却无法通过收集词句、框架和思维,主动吸纳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之中,无法充分利用所学进行再创造。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读写结合不彻底,学生并没有把阅读时学会的东西通过写作记忆下来,导致写作时素材的匮乏,缺少一个转化的过程。
2.写作教学难以促进阅读教学。
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往往会根据试卷考试范围进行教学,这是因为部分教师认为从考试范围出发比开展阅读教学,更能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正因为这样的错误理念,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会产生背固定写作模板、使用雷同写作构架的现象。
学生认为固定的写作模式更容易得高分、更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
然而,这种教学理念形成一个框架,禁锢住了学生们各形各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个人的情感和思维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学生通过模仿优秀作文的方式提高个人写作成绩,照搬其他作文的套路,缺少自主思考和认真分析,导致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始终保持平行却不相交的关系,这两者无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作者:郭妮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崔峦先生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以我们的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读写训练引言: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章,是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语文教育功能的,其体裁、语言、表达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重要载体。
而这些入选的课文只是例子,小学中段学生具有活跃的发散性思维,正是进行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训练的最好阶段,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把阅读得来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写作,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读写训练,将读写优化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的弊端小学中段的学生由于思维模式活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会无法完全集中精力,容易思想走神耽误学习,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发现走神的学生有时会让学生读课文或回答问题,这些做法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弊端,老师一味通过逐句讲解,逐句分析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退步。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为了应付老师,进行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这样就完全无法理解文章的含义,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学生们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就无法培养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立足阅读教学,训练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
教师应立足教材,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尽可能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的写作实践训练。
一、积累语言,丰富素材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
"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厚积而薄发。
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写作时就词不达意,如无米之炊。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
1、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如教学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一本好书《鲁迅自传》。
让学生对鲁迅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
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翻看杂志,使学生及时感知社会生活,思考生活,充实写作内容。
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辩相结合。
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
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自是轻松的事儿。
2、让语言积累落到实处。
立足文本,结合阅读教学谈记叙文的写作
周叶辉; 陈吉
【期刊名称】《《学周刊B版》》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双飞翼。
虽然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但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料来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开辟发散思维空间,建立练笔阵地,在学习范文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安排缩写、仿写、改写、编写等写作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总页数】4页(P191-194)
【作者】周叶辉; 陈吉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中 311254;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虎山路初中 3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记叙文写作敎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J], 郑朝霞;
2.从"一人多事"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谈作文核心素养 [J], 梁述
3.从写作角度开发文本的阅读价值——记叙文阅读中的写作指导刍议 [J], 潘国胜
4.初探记叙文体中的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J], 李秀云
5.结合批注式阅读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模式建构 [J], 王艳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作者:谢蓓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21年第10期【摘要】阅读和写作两者相互联系,彼此促进,不仅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足,比如有的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英语写作课程,教师不重视写作能力培养,没有真正做到读写相结合。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写结合模式是当前提升初中生英语成绩的重要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读写结合模式应用到课堂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有效写作;教学策略【作者简介】谢蓓,江苏省镇江新区大港中学。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其他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而英语作为世界多数国家的通用语言,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
但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单词听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写作机会,不断优化英语教学方式,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1.学校缺少专门的写作课程。
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英语写作课程,导致教师对英语写作缺乏重视,没有在英语写作上花费足够的精力。
同时,写作课程的缺失也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写作练习途径,学习水平得不到锻炼,导致写作能力较差。
在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时,教师通常在讲解完写作注意点后,就让学生参照英语写作模板进行写作,教学过程单调且无聊,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写作兴趣,时间长了还会产生厌恶情绪。
立足文本,结合阅读教学谈记叙文的写作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双飞翼。
虽然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但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料来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开辟发散思维空间,建立练笔阵地,在学习范文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安排缩写、仿写、改写、编写等写作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缩写;预设模仿;改写;编写;思维能力一、问题的提出初中学生喜欢写记叙文,但作文现状却不容乐观。
我们遗憾的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不规范的、不丰满的、虚情假意的,更有漏洞百出,令人瞠目结舌的。
大致归类,有以下几种:1.骨感型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写人、写事、写景来反映生活。
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分,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状物、写景四类。
但我们的学生,把注意点都放在记叙上,单纯地认为只要叙述完一件事就大功告成,而却把描写忽视了。
经常见到这样一类文章,记叙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都在,但人物描写很单薄,至于环境描写则是难得一见。
偶有顾及环境描写的,也纯粹是过个场,根本就没有细究,哪里需要环境描写,怎样写环境描写。
这就如一个人,空有骨架,瘦骨嶙峋、缺少血肉,不健康,更谈不上具有美感。
2.高帽型有一个庆国庆60周年的主题为“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的征文活动。
笔者要求两个班的学生作文,作文交了上来,其中一类作文令人啼笑皆非。
学生记叙完一件事,在文章或开头或结尾,这些最为引人瞩目的作文地带,学生都会整齐划一地写上一大段“我们的国家变化真大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为祖国而感到骄傲,我要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烈”……诚然,作文需要有高的立意,需要健康的审美情趣,但这样直白地、热情地表白太空洞,更何况这样异口同声的表述,更像是机器流水生产产品,而不是“我手写我心”的真情流露。
此类文章,数见不鲜,往往出现在以“爱国爱家乡”“树文明,讲新风”等主题上,“千人一腔,千人一面”,漂亮空泛的政治口号犹如一顶高帽,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地扣在记叙文上,学生却趋之若鹜。
3.“东施”型学生也喜欢唯美,而他们追求美的方式,却与东施如出一辙——造假。
无论从内容还是情感,彻头彻尾的假。
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与“守纪”,中学女生可以编造自己被男同学暗恋而坚决拒绝的故事;写我的母亲,学生无一例外会写母亲辛劳工作,全心全意照顾生病的子女;要“战胜脆弱”就必须编造父母去世或伤残给自己带来的打击等等。
内容的虚假,导致情感的虚假,整一个作品纯粹就是一个假货。
我们的“东施”们,没有认真地去发现自己的美,反而忸怩作态,装出一种虚假的美。
4.烂衫型江苏一特级教师曾对中考、高考的这一现象幽默地批判道:“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月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上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跪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于是,这些著名古人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作文。
这身作文古装,穿了又穿,被人都穿烂了,可下一届的学生,却仍旧灰尘也不掸,脑筋也不动,捡起就穿。
于是乎,材料单一固定,似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游弋其中的只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李清照了。
在这些作文中,找不到新鲜的素材,闻不到时代的气息,看不到学生真实的想法,有的只是“故纸堆里”的霉味。
写了如此多的记叙文,而现状却又不容乐观,这非常令人意外,并且也令人震惊。
然而细究原因,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分析原因(一)主观方面1.生活阅历浅短,生活积累经验不足初中生,“90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过多关注,“怕孩子出事”可以说是家长和教师的心病,家长巴不得学生整天呆在教室或家里。
因此,学生缺乏生活积累与生活经验。
浅短的生活阅历、贫乏的生活积累与经验,这就令写作断了源。
2.阅读肤浅,缺乏独立思考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十分有限。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缺少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本上偶有推荐的也是数量稀少。
不仅如此,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不好,只关注于故事情节,对于环境、对于细节等重要因素忽略不看不究,至于没有故事情节的干脆拒之门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造成学生写作中“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缺少应有的分析思考,虽洋洋洒洒上千字,却也如一个没有头脑的呆瓜。
(二)客观原因1.写作教学缺乏序列我们现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三位一体式”的写作训练模式。
这种设计重视作文准备,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
但问题是,教材中的作文系列是以话题形式呈现,缺乏内在的逻辑,缺乏一种层次、递式螺旋上升的作文能力训练线条,所有的话题作文都处于几乎同等的能力层面,使的写作教材缺乏序列性。
真正的写作序列应该有能力系列、内容系列、方法系列、过程系列、知识系列、素养系列等。
2.作文教学过于功利(1)重考试,轻意义我们有些教师一谈作文,开口就说,中考有30分,占语文分数的三分之一;一到考试,就猜作文话题或者题目,让学生有目的背诵下来,来个“临场发挥”;考试结束,到了讲评,就通报某某人作文得了几分。
似乎作文只为考而作。
如果离开了考试,难道就不需要写作。
要知道写作是语文的一个基本素养,是表情达意的手段,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服务的。
(2)重传授,轻指导记叙文的六要素、描写的种类与方法、记叙文选材的根本原则、记叙文的构思,这一些知识要点的确该讲,但是写作指导不仅仅需要这些,写作指导既包括了写作知识的指导,也包括了写作过程的指导。
具体有写作前的指导、写作中的指导、写作后的指导,而绝不是光靠理论的灌输就能有所成就的。
(3)重形式,轻内容凑一些辞藻华丽的语句就夸学生有文采;列几句名言,排几个典故,就夸学生有学识底蕴;还有开头三句排比,中间列三个故事,结尾再来三句排比句,教师就总结为“万能作文之三三结构”。
如此一来,作文训练不讲内容、不讲真情、不论事理,完全变成了文字游戏。
至于文章的内在内容却成了其次,这实在是本末倒置。
(4)重局部,轻整体写作训练并不少,但是片段训练多,整篇训练少。
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写个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或是环境描写,但是真正运用到整篇文章中去,却又少的可怜。
固然,一节课45分钟,片段训练容易,整片训练难以完成,但是局部毕竟是该从整体出发,为整体服务。
所以,写作一定要强调整体意识。
三、应对策略和措施如何写好记叙文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那就是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
无论是平时的写作知识的教授,还是写作过程的指导,或是教师“下水作文”的示范,那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学生的写作素养的提高;其次,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决不能把学生领到水边,就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或者话题,就规定当堂完成,完了以后,改个分数发下。
殊不知,教师的写作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指导,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究竟该怎样做呢?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因写作而写作,来提高写作素养,这显然过于呆板机械,笔者个人认为,写作训练是可以穿插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
因为语文学习是阅读与写作两条腿走路的事情,缺一不可,读与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课前预习,缩写长篇,明确叙事要点、重点,掌握叙事的逻辑性、完整性记叙文写作的首要要求,就是要交代明白。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学生明白这一点,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经常看到学生习作中前言不搭后语,叙事缺乏逻辑性、完整性。
在阅读教学的预习环节中,可以安排缩写这一环节,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又可以明确记叙要点、重点,锻炼提高叙事能力。
如何选这样的阅读文章,安排缩写这个预习任务?需要符合两个要求①篇章比较长的;②情节较为曲折。
“篇章比较长的”,才有缩写的必要;“情节较为曲折”,才能让学生注意叙事的逻辑性、完整性,提高其叙事能力。
相信据此要求,不难发现小说、剧本是首选。
孙犁的《芦花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教学都可以安排此类预习作业,使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不露痕迹地展开。
2.课堂预设,生成模仿,借鉴名家,人为我用模仿写作,并不是进行随意的模仿,而是生成性模仿,是为了保证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精选模仿范本。
那么,什么样的课文具有这种指导性价值呢?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指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么写’。
”这就揭示了名家名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
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名篇也都有模仿的先例:鲁迅的《狂人日记》曾借鉴果戈里的作品;曹禺的《雷雨》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大雷雨》中汲取过营养。
新修订的人教版教材仍然保留了大量经典的名家作品,这些经过时间洗涤的作品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模仿的资源。
(1)学立意立意是指确立文章中心。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可见立意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受年龄、见识等因素的限制,文章立意往往比较浅俗,这时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说的是作者8岁时爬悬崖的冒险经历,把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由一件小事悟出这样深刻的哲理,这种立意就很值得学习。
(2)效思路记叙文的思路即线索安排很重要。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
八年级李森祥《台阶》、琦君的《春酒》等文章,都是以一个物为写作线索,来回忆自己的亲人,从而表现他们的精神品质,表达作者的怀念。
利用这些文章异曲同工的写作思路,可以让学生也做效仿。
于是,学生中《青青庭院》《木楼梯》等一系列文章出来了。
《青青庭院》以家中的庭院为线索,反映爷爷对劳动的执着,对劳动的热爱。
《木楼梯》则以木楼梯的有无为线索,来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家人的温情依旧。
(3)沿题材精彩的文章往往让读者拍案叫绝,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能直接引起读者的写作欲望。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读后感、文学评论,就属于这一类。
教师要让学生抓住这样的感动时刻,练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