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的封闭与开放——台湾指考命题开放性借鉴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4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命题与解题方法指导题材内容:已使用过的有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等几大类,文字类材料则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纷繁多样。
试题特点开放性试题被称为高考的试验田,其开放性已获得各界好评和认可。
特点:切入: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
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设问方式:从答案生成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自拟论题类解题要领:1、观点要明确,最好是一具完整的话。
所谓观点明确,不同于观点正确,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即使不正确,也能获得“观点”这一项分数。
(阅卷一般论点满分是2-3分)2、论证过程是最能体现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能力考察要求的。
行文结构上按照论点、史实、总结的步骤答题,包括分阶段阐释,分层表述,注重结构完整性。
具体论述过程要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
具体论证过程中,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一般建议学生写2个以上的史实,并且最好做到史论结合;所选取的史实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又能紧紧围绕材料;也可以尝试从正反两面举例来印证论点,增强说服力和论述的辩证性,体现出历史价值取向;行文时,注意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背景与历史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现象与历史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人物与历史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文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论台湾高考语文卷写作试题命题特点作者:王静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0期摘要:笔者对台湾地区2010学年度至2018学年度学测国文卷写作试题进行了研读,发现国文卷写作试题命题特点如下:一是“文长不限”与注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二是选材贴近生活;三是命题聚焦,着重考查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关键词:台湾地区;学测;国文;写作;命题特点台湾高考(台湾称“学科能力测试”)包括国文、英语、数学、社会、自然五考科,旨在测验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基本学科能力。
[1]笔者研读台湾地区2010学年度至2018学年度高考语文卷写作试题,认为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文长不限”与注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二是选材贴近生活;三是命题聚焦,着重考查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一、“文长不限”与注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2010学年度至2018学年度台湾卷写作试题部分,其题干明确指出“文长不限”,相对大陆高考卷规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台湾卷有更大的弹性。
与此同时,台湾卷强调文章结构的完整性,提出“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文长不限”与注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相结合,构成台湾卷写作命题一大特点。
以下為2014年台湾卷写作题:阿里巴巴能打開石門,是因為他知道「芝麻開門」的密語;烹飪高手能征服大家的味蕾,是因為他練就一身功夫,抓到美味的訣竅;演員能成功詮釋某個角色,必然是因為他對人生的悲歡離合有深刻的領會。
對於人生的考驗,你是否也有自己的「通關密語」?請以「通關密語」為題,寫下你找出「密語」而得以「通關」的過程,以及其中的體會。
文長不限。
[2]可以看出,台湾卷写作命题指向明确,要求学生的写作内容包括“记叙自己找出密语而得以通关的过程”,同时还要“写出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体会”。
把“通关过程”记叙完整,把切身体会表述出来,文章的脉络结构和整体性也就清晰了。
让学生表述清楚一件事,并抒发自己的内心体会与感悟,不必为了字数达标而无病呻吟,这是台湾卷写作命题的旨意。
台湾高考及台湾2002-2009高考作文题台湾高考及台湾2002-2009高考作文题台湾的高考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联考阶段,二是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学测)和指定科目考试(指考)阶段。
1994年至2001年是联考和学测并行阶段,2002年至今是学测和指考并驾齐驱的阶段。
从1954年到2001年,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一直实行“联考”制度,由台湾“教育部”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统一招生,统一出题,于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统一考试,之后统一公布成绩。
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各个大学则根据考生志愿录取。
由于联考存在着“一考定终生”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批评。
上世纪90年代后,台湾教育部门推出了“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2002年台湾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学测和指考,考生可以二选一或者两者都选。
不管是学测或是指考,语文都是必考的科目之一。
台湾作文也经历了八股年代,联考期间,作文命题内容单一,多偏重传统伦理道德的论述。
1994年学测实施以来,台湾的高考作文试题可谓日新月异。
从传统单一的命题形式发展到题材内容涉猎广泛,前所未有。
内容与环保、科技、人生、教育、哲学、价值观、农业、就业等有关,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成为台湾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指导思想,也给了考生自由挥洒的空间。
台湾2002-2009高考作文题2002年《镜子》“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
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
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3年《猜》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上课中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哪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
浅谈高考作文题的开放性与限制性作者:黄继华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10期高考作文的出题有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就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有机结合。
开放,是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能激发考生的感受、想象与联想,从而真实展现考生的个性和语文素养;限制,是将考生的思维限定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以利于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让考试有更好的区分度和选拔性,能够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
但是,作文试题的开放性,绝不是让考生漫无目的地信马由缰,胡思乱想,以致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作文立意和选材的多元化,并不是考生随心所欲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那些违背题目主旨和中心的作文绝对是得不了高分的。
所以,开放性作文试题的开放,不是无目的、无条件的开放,而是在开放的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限制性因素。
所以,在作文备考的教学中,弄清题目中包含着哪些开放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对师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要弄清材料内容的开放性与题目要求的限制性题目材料的内容不管是由一段材料组成,还是由几则材料组成,不管材料的立意层次是一个还是多个,也不管试题的设问有多么灵活,总之,材料的内容是确定的,这就决定了材料主旨的确定性。
材料的主旨不仅是命题的着眼点,也是考生写作的核心。
另外,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看清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挖掘关键词潜隐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充分体现思辨性和批判性,写出有思想性和深度的文章。
二、要弄清材料写作要求的限制性对考生思维开放性的限制试题材料中的内容不是随便安排的,其中的过程、事例、层次、用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高考作文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发展等级的第四点的“有创新”,就明确要求考生写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的文章。
虽然要求考生进行开放性思维,但在写作过程中,考生的思维过程要受材料内容(信息)的限制,否则也可能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3月26日,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详细阐述了从小学到大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强调将其“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同时增加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去年10月,北京市教委宣布将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
有网友以“网上忽闻语文贵,初闻涕泪满衣裳”来形容。
在笔者眼中,教育部门明确提高母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意味着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语文教育终于突破困境,返璞归真,走上正道。
并且,从高考入手,可谓抓住了根本。
但兴奋过后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相当宽泛的范畴,命题者对此如何理解,直接关涉到试题内容的组织和题型的设计,进而影响到教育部《纲要》的实施和整个母语教育变革方向。
笔者搜集由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的1994~2014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试题,与大陆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做了一番比较。
其中的异同之处,折射出两岸对汉语文本质及母语教育价值观的各自理解,也反映出共同的文化历史渊源。
一份试卷的整体结构反映了命题者对这门学科的总体把握,也包括对该学科基本规律的认识1994年,台湾地区为配合当时大学多元化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改“联考”为“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负责统筹举办。
考试科目包括国文、英文、数学、社会与自然5科。
2002年,台湾地区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实行学测和“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并行制,考生可以二选一或者两者都选。
自2010年始,学测成绩被作为大陆普通高校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依据。
台湾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考试(以下简称“台湾学测国文”)与大陆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目(以下简称“大陆高考语文”)相比,首先是总分和考试时长存在差异。
由上表可见,大陆比台湾考试时长多了半个小时,总分多了42分。
不仅如此,试卷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请看下表:可以说,一份试卷的整体结构反映了命题者对该学科的总体把握,也包括对该学科基本规律的认识。
台湾地区多元大学入学制度下高考历史试题研究综述作者:赵青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6期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关注高考历史试题研究动态,比较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是借鉴台湾地区的高考历史命题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大陆高考历史改革及历史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关于“指考”、“学测”历史试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指考学测高考历史试题研究现状2002年,中国台湾地区的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实行了近50年的统一考试制度——联考,改为多元的入学制度。
台湾大学升学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寒假进行的“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和暑假进行的“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
这两种考试类似于中国内地的高考,在这里我们统称其为中国台湾地区的高考。
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的大学入学制度到现在已经实行了10个年头,国内对此的研究并不多。
无论是在“学测”还是“指考”中,历史科同样成为考查学生人文知识的重要科目。
中国台湾高考历史试题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资料、判断资料、推理分析的能力。
笔者主要将视角放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对“指考”和“学测”历史试题的研究上,并对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
一、中国台湾地区关于“指考”、“学测”历史试题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国台湾地区对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分析历次的指考、学测历史试题及探讨指考、学测历史试题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上,如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内容的影响。
刘佳玲在《九十一年指定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评析》中对2002年首次实行指考的历史试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贾本曜在《96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浅析》中特别从考查的时代、考查的范畴、试题的题型与文字叙述上评价分析了2010年的学测历史科目试题。
庄德仁在《从高中历史科指考试题与教材探讨:教学时数减少、课程内容改变的合理性》中就指考历史试题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高考命题思路高考是每位学生都将面临的一场重要考试,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升学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高考的命题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精心策划和科学设计,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高考命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高考命题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
每个学科都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范围,通过了解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地命题考察。
命题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卷和教学大纲,了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考题。
二、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高考命题需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其他知识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的学科学习至关重要。
基本能力包括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概括、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在命题过程中,命题人员应当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通过提问、论述、解决问题等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论证性问题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和评估方案的能力。
高考命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论述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高考命题还需要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态度、学科兴趣等方面,高考命题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专题研究、实际应用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际应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高考命题应当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自度与度人、自觉与觉他是不分先后的:度人在先是菩萨之心。
佛学与世俗境界不同,一目了然。
这对理解教师的自我修行很有启发:教师修行如果意在度人,那么修行本身也就具有度人觉他的品质。
时剑波老师之所以徜徉于落英缤纷的语文之路,破除迷境,问津觅渡,乐此不疲,与其“摆渡”学生的初衷不无关系。
时剑波老师摆渡自我是伴随着摆渡学生而进行的。
例如在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厉行的“切片式”教学反思、非预设教学生成、开设选修课。
“切片”一词深得课堂观察旨趣,通过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的截面,剖析教学得失,窥一斑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所谓: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非预设教学生成,针对目前教学的“教案剧”现状,着眼学生学习的原初感受,进行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
正如时剑波老师所言:课堂的非预设意味着课前的全预设,教师只有全面准备才能应对课堂不时出现的“旁逸斜出”。
选修课的开设意在培养“终身思想者”。
包括名家名作、时文品评、文化论著等,引导学生点评批注、交流心得、质疑问难,进入思考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精神独立。
纵观时剑波老师的事业追求,最终指向“人的自由发展”——即教育的本质。
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自度与自觉是一种修行,“摆渡”自我与“摆渡”学生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如果怀着一颗度人之心而自度,对学生是尽其本分,对自己则是一种鞭策。
教育是一条船,度人而已。
时剑波老师称自己是一个“摆渡者”,此言得之,愿与青年教师共勉。
(吉林省教育学院 130022)台湾高考作文命题特征综述■ 张忠森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作文命题的特征大体可以体现其语文教学的思想,甚至可以体现它的教育培养目标。
笔者认真研读了2005年以来的近十年台湾高考作文题并将其做一综述,以便让更多老师对台湾的高考作文有一定的了解。
一、 减少束缚展文才检索近十年台湾高考作文,发现台湾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与大陆有着很大的不同。
大陆的作文命题,一般都有这样的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曲折历程高考作文题三十年纵观统一的高考作文命题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前期,半个多世纪以来命题形势变幻多端,根源在于命题本身内部包含着的限制性和自由度的矛盾,正是二者之间的动态调节,造成了开放性和封闭性的起伏跌宕。
作文之所以要命题,是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
本来作文是综合素质最为雄辩的表现,不加命题更能充分显示素质。
但是,那就可能造成宿构,把现成的作文带到考场,不可能保证作者的真实性。
现场考试就是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命题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限制,限制的好处还在于提供现成的可比性,有利于按统一准则评分,体现公平性原则。
但是要充分发挥考生的素养,又要求有相当的自由度。
因而限制性与自由度成为作文命题的内在矛盾,正是这样的矛盾,而不是什么人的灵机一动,推动着命题在内涵上和形式上的变动和发展。
从历史的趋势来看,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限制性呈递增趋势,而从70年代末期到目前,则呈递减之势,而自由发挥的程度则日益增强。
这样的现象是和社会发展的大形势紧密相连的。
五六十年代,限定性主要在政治方面,如1956: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8: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60: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5: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此时的限制性主要是政治性和政策性,而政治性和政策性的立意,有排他性、封闭的特点。
这是当年“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政策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是改革开放时期,政治上开放了,但是封闭性转向了道德化,然而,80年代中期以降,间或有思想评析的(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近墨者未必黑》)题型出现,有某种道德导向淡化的苗头,自由发挥的空间渐趋广阔。
但是,仍然有强制的限定,主题限定为“毁树易于种树”,“近墨者未必变黑”,本身就是片面的。
题目强行规定了矛盾的重点,重点论就成了片面性的合法外衣。
慑于“切题”的严格规范,考生不敢越出片面的命题一步,因而其封闭性仍然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
循理以求道理同势不同——试论高考作文题的“开放”与
“封闭”
朱庆和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得明确的便是试题中“开放”与“封闭”的指令,它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旨的关键一着。
宋代苏东坡曾经在《东轩记》中说过,“循理以求道”。
这里的“道”,是名词,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循”,遵循,意思是遵循事物的规律,才能探究出事物的本原和实质来。
是的,大干世界,纷繁复杂,即使是相同的道理,然而,其出现的方式,以及变化运动的过程又各自不同。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朱庆和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明达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45
【相关文献】
1.循理以求道—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个银业务发展纪实 [J], 杨宝生
2.循理以求道落华而收实——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乐谱出版 [J], 汪人元;
3.循理以求道落华而收实——’95湖北省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讨会综述 [J], 杨
民
4.说理是摊开的手掌——由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谈作文说理艺术 [J], 童纯洁
5.循理以求道理同势不同——高考作文题的“开放”与“封闭” [J], 朱庆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分析两岸高考作文命题———以2003-2016年大陆全国卷与台湾卷为例陈祎祈唐媛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b.2017.02.048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级别:省级,项目编号:201502129,项目负责人:吴倩。
作者简介:陈祎祈(1996—),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在读,2016年2月-7月赴台湾金门大学交换学习;唐媛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摘要大陆与台湾几乎同时在新世纪初迈步入高考改革。
步入改革后的十几年间,两岸高考作文题各有千秋。
通过对两岸近年高考作文题的统计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在试题结构与命题风格上的差异:台湾高考作文命题开放性强、重体验,具有较多本土化倾向。
大陆高考作文命题导向性强、重经验、具有较多的全球视野。
而大陆高考作文命题也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尝试回归生活、重拾想象、明确导语、适度开放。
关键词两岸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建议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omposition Topics for Col -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A Case Study on National Papers and Taiwan Pa -pers from 2003to 2016//Chen Yiqi,Tang YuanyuanAbstract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started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new century.During over ten years of reform,composition topics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have their own merits.Aft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omposition topics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st structure and style between them,namely,composition topics in Taiwan is more open and focus on practice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while composition topics in the Mainland emphasize experience and global perspectives.We hold that composition topics in the Mainland can refer to experience from those in Taiwan.Key words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copositions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opics;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s高考作文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分值高、答题难,还因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对历史进程的自觉性等等。
台湾高考作文命题特征综述
台湾高考作文命题特征一般包括:
1. 时事性:台湾高考作文命题涉及到当前热点问题,比如社会现象、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科技进步等,考生要求结合时事热点,发挥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观点表达能力。
2. 实用性:台湾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实用性,考生要求从实际出发,探讨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求有足够的论据支持。
3. 热点性:台湾高考作文命题往往紧贴时下热点,考生要求关注社会变化,抓住热点,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把握机遇,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
4. 灵活性:台湾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文章主题,把握主题思想,根据不同的命题要求,把握文章结构,构思出合理的文章结构,以及有效的表达方式。
2008年台湾指考国文科试题述评作者:王明建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11期2008年7月3日,我国台湾省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相当于大陆的高考)结束,其国文科试题在试题结构、试题样式、试题选材、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颇具特色。
一、试题结构:强化标准化考试,单选题和多选题并存台湾指考国文科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构成,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它们的分布与所占分值对比参见表1。
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55:45的占分比,易于得出台湾强化标准化考试的结论。
同时,其多选题的难度弥补了单选题易于造成试题过于简单的缺陷。
二、试题样式:注重引导,文字与插图并举台湾指考国文科试题采取文字直叙和图画呈现的样式,直述问题或略加引导。
就图画呈现和略加引导而言,如选择题第7题加上古代建筑物的插图,让考生得以具象对照各处联语,引导答题;而选择题第5题通过题干“人物描写未必要正面描写,透过人物的言语,往往可以更自然地刻画人物的真实性情”,引导学生解答“作者透过记录祖父的话,目的是要彰显祖父的何种情怀?”选择题第11题则以“文章中常会以一二关键字,作为凸显该段或该篇文章主旨的枢纽”的表述,引导学生“阅读下文,选出其中的关键字”。
三、试题选材:包罗古今,联系教材,彰显国学首先,台湾指考国文科试题取材包罗唐宋古文、唐诗、元曲、文化思想典籍、现代散文、现代诗歌、对联等,古典、现代兼备。
现代文学部分,更是囊括叶维廉、蒋动、亚荣隆、撒可努、刘大任、黄春明、古蒙人、陈黎等人的作品,涵盖新诗、美学、民间文学、乡土小说、报道文学等,丰富多元。
其次,今年指考国文科试题继续延续台湾近几年积极采用高中教材入题的传统,选用了较多高中教材的内容设置试题,如《劝学》《师说》《冯谖客孟尝君》《烛之武退秦师》《出师表》《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赤壁赋》《鸿门宴》以及选修教材中的《论语》《荀子》数章。
再次,文言文和白话文试题的比例在台湾指考中一向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