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氮素营养与氮肥PPT
- 格式:ppt
- 大小:14.94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一节氮素营养与氮肥一、植物氮元素的作用和特点氮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首要元素,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的肥效一直居于位。
而我国的土壤普遍缺氮,氮肥的用量远远超过磷肥和钾肥。
氮占植物体干重的0.3%~5%,平均含量约为1.5%,是除碳、氢、氧之外的含量最高的营养元素。
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
蛋白质中含氮16%~18%,核酸中含氮15%~16%,没有氮元素,就没有蛋白质,植物就不能维持生命,故氮又称生命元素。
2、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没有叶绿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元素。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催化剂。
植物缺氮,植株矮小,叶片薄,下部叶片先发黄并向上扩展。
植物氮过量,叶片肥大,颜色深绿,茎秆柔软,贪青晚熟,易倒伏。
除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满足豆科植物部分的氮素需求外,其它植物所需的氮素均来自土壤和外施化肥。
二、氮肥的种类和性质1、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可将划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铵态氮肥是指氮肥中的氮素是以氨(NH3)或铵离子(NH4+)存在,主要品种有:碳酸氢铵又叫碳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白色细小颗粒,生理碱性肥料,肥效快,宜做基肥和追肥。
氯化铵又叫氯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6%,白色细小颗粒,生理酸性肥料,施肥后残留Cl-,在干旱的盐碱地和忌氯植物上要控制用量,主要是作为生产复合肥原料用。
硫酸铵又叫硫铵,分子式为(NH4)2SO4,含氮21%,白色结晶,生理酸性肥料,肥效快,一般用在旱地植物上,用在水稻上会产生H2S,对植物的根系有毒害作用。
2、硝态氮肥是指氮肥中的氮素是以硝酸根离子(NO3-)存在,主要品种是:硝酸铵又叫硝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
硝酸铵是一种肥效很好的氮肥,适合在旱地作物、烟草、果树和蔬菜上施用,但由于性能不稳定,易爆炸,在我国已经禁止作为肥料来使用。
第十章土壤养份循环第一节土壤氮素循环氮素是作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从我省来看,现有的耕地大部分N素的供应基本持平,但因N在土壤中易损失,因此各地施用N肥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在我省N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30斤/亩左右,有的施用更高。
我国施N量是美国的4倍,但产量比美国低6%,在农业生产中N是重要的限制因子。
土壤供氮状况是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土壤中氮的转化是有效施用氮肥的理论基础。
了解土壤的供氮状况、氮素形态及其转化,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肥的依据。
一、土壤中氮的来源与含量据估算,地球上约有1972×1020吨氮,但其中99.78%存在于有机物内和大气中。
成土矿物中不含氮。
土壤中的氮主要来源于降水、生物固氮和所施用的氮肥。
土壤中氮的含量变化很大。
我国耕地土壤含氮量为0.04-0.35%,多数土壤在0.05—0.1%之间。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补施氮肥,就成了提高土壤肥力、夺取作物高产、稳产的一项基本措施。
土壤中的氮主要呈有机态,土壤氮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又是处在不断积累与分解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于积累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强度。
而生物积累与分解的相对强度又与植被、气候、地形、土壤类型、质地、耕作、施肥及其他措施等条件密切相关。
尽管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但某一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则是该土壤在特定条件下积累和分解之间的一个平衡值。
因此,在一定地区、一定的耕作制度下,土壤含氮水平是一定的。
在我国自然耕作条件下,主要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的含量,由东向西,依黑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的顺序依次降低;由北向南,则依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的次序明显降低,由黄棕壤再向南经红壤至砖红壤又复升高。
耕作土壤在这方面的变异趋势除个别外,也大体与白然土壤的情况一致,即有机质和氮的含量以东北黑土地区最高,其次是华南、西南和青藏地区,而以黄淮地区和黄±高原地区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