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与一次函数及动点问题培优典例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5
一次函数经典例题20题以下是一些关于一次函数的经典例题,共计20道。
每道题后面会给出解答和解析。
1.若函数y=2x+3,求当x等于5时的y值。
解答:将x=5代入函数,得到y=2(5)+3=13。
2.若函数y=-3x+2,求当y等于7时的x值。
解答:将y=7代入函数,得到-3x+2=7,解方程得到x=-1。
3.若函数y=4x-1,求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
解答:当y=0时,解方程4x-1=0,得到x=1/4。
所以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为1/4。
4.若函数y=-2x+5,求函数的斜率。
解答:斜率即为函数中x的系数,所以斜率为-2。
5.若函数y=3x+2与函数y=-2x+1相交于点P,求点P的坐标。
解答:将两个函数相等,得到3x+2=-2x+1,解方程得到x=-1/5。
将x=-1/5代入其中一个函数,得到y=3(-1/5)+2=1/5。
所以点P的坐标为(-1/5,1/5)。
6.若函数y=kx+3与函数y=2x-1平行,求k的值。
解答:两个函数平行意味着它们的斜率相等。
所以k=2。
7.若函数y=5x+b与函数y=3x-2垂直,求b的值。
解答:两个函数垂直意味着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
所以5*3=-1,解方程得到b=-17。
8.若函数y=ax+2与函数y=-bx+4平行且在点(1,3)相交,求a和b的关系。
解答:两个函数平行意味着它们的斜率相等。
所以a=-b。
将点(1,3)代入其中一个函数,得到a+2=3,解方程得到a=1。
所以b=-1。
9.若函数y=-2x+a与函数y=x-1垂直,求a的值。
解答:两个函数垂直意味着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
所以-2*1=-1,解方程得到a=-1。
10.若函数y=4x+3与y轴平行,求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
解答:与y轴平行意味着函数的斜率为无穷大。
所以在x轴上的截距不存在。
11.若函数y=-3x+2与x轴平行,求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解答:与x轴平行意味着函数的斜率为0。
所以在y轴上的截距为2。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习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线段OD 的中点,连接CD.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C→B 的路线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B→D→B 的路线向终点B 运动.设△OPQ 的面积为S,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6).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 2. 如图,直线 y =x +4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 ,B ,直线 y =-x +b过点 B ,且与 x 轴交于点 C .动点 P 从点 C 出发,沿 CA 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A 运动,动点 Q 从点 A 同 时出发,沿折线 AB -BC 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C 运动.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1) 设△CPQ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2) 当 t = 时,PQ ∥AB ;(3) 当 0<t ≤4 时,若△APQ 是等腰三角形,求 t 的值.⎨ 【参考答案】⎧ 1 t 2(0 < t ≤2) 2 1. S = ⎪ 2 < t ≤ 4) . ⎨t ( ⎪ 1 2⎪ t - 7t + 24(4 < t < 6) ⎩ 2⎧ 1 t 2(0 < t ≤ 4) 2. (1) S = ⎪ 2 ⎪- 1 ⎩ 2(2) 16 ;3; t 2 + 4t (4 < t < 8) (3)t 的值为8 - 8 , 8 或 4. 32 ⎪。
一次函数培优讲解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且与x轴交易点(-2,0),则不等式ax大于b的解集为()A.x>2. B.x<2. Cx>-2. D.x<-2此题正确选项为A解析:∵一次函数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有a>0将(-2,0)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则b=2a∴ax>b可化为ax>2a又a>0∴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在直角坐标系中,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为整数,当直线y=x+2与直线y=kx-4的交点为整点时,k的值可以取()个.因为直线y=x+2与直线y=kx-4的交点为整点,让这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得整数解即可.由题意得:{y=x+2y=kx-4,解得:{x=6k-1y=6k-1+2,∴k可取的整数解有0,2,-2,-1,3,7,4,-5共8个.若不等式2|x-1|+3|x-3|≤a有解,则实数a最小值是()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算题;分类讨论.类讨论:当x<1或1≤x≤3或x>3,分别去绝对值解x的不等式,然后根据x对应的取值范围得到a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确定a的范围,最后确定a的最小值.≥<1,解得a>6当1≤x≤3,原不等式变为:2x-2+9-3x≤a,解得x≥7-a,∴1≤7-a≤3,解得4≤a≤6;当x>3,原不等式变为:2x-2+3x-9≤a,解得x<>3,解得a>4;综上所述,实数a最小值是4.已知实数a,b,c满足a+b+c不等于0,并且a/b+c=b/c+a=c/a+b=k,则直线y=kx-3一定通过哪三个象限?这个题目不需要证明,只需要判断即可。
首先,令x=0,则y=-3显然只要k>0 则,过1,3,4象限。
只要k<0 则,过2,3,4象限。
由a/b+c=b/c+a=c/a+b=k,显然a=b=c=1的时候,满足所有条件,而此时k》0所以过1,3,4象限。
再如a=b=c=-1的时候,也满足,此时k=0 , 那么y = -3 ,只过3、4象限。
相似三角形培优导学案精典例题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 是CD 边的中点,点Q 在线段BC 上,设BQ =k ,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得Q 、C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P 相似,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1、矩形ABCD ,∠APQ=90。
,DP=CP ,连结AQ ,求证:△APQ ∽△ADP ∽△PCQ变式2、矩形ABCD ,AD=4,AB=5,Q 点在BC 上,将△ABQ 沿AQ 对折,使B 点落在DC 边上与P 点重合,求BQ 的长。
变式3、矩形ABCD ,设AD=4,AB=a,∠QPA=90’DP=CP,求a 的值。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直角三角形.(3) t 为何值时△CMN 为等腰三角形。
变式练习1:如图所示,在ΔABC 中,BA=BC=20cm ,AC=30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着AB 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
(1)当x 为何值时,PQ ∥BC ?(2)当31=∆∆ABC BCQ S S ,求ABC BPQ S S ∆∆的值;(3)ΔAPQ 能否与ΔCQB 相似?若能,求出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2:如图,已知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483y x =-+,且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Q 从B 点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同时动点P 从A 点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设点Q P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出点A B ,的坐标;(2)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问题二图PCCM BQ变式1变式2变式3(3)求出(2)中当APQ △与AOB △相似时,线段PQ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该抛物线过点(02)C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ax bx =+-.将(40)A ,,(10)B ,代入, 得1642020a b a b .+-=⎧⎨+-=⎩,解得1252a b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2)存在.如图,设P 点的横坐标为m ,则P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m m -+-,当14m <<时, 4AM m =-,215222PM m m =-+-.又90COA PMA ∠=∠=°,∴①当21AM AO PM OC ==时,APM ACO △∽△,即21542222m m m ⎛⎫-=-+- ⎪⎝⎭. 解得1224m m ==,(舍去),(21)P ∴,. ②当12AM OC PM OA ==时,APM CAO △∽△,即2152(4)222m m m -=-+-. 解得14m =,25m =(均不合题意,舍去)∴当14m <<时,(21)P ,. 类似地可求出当4m >时,(52)P -,.当1m <时,(314)P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1),或(52)-,或(314)--,.3.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2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作QR //BA 交AC 于点R ,连结PR ,当t 为何值时,△APR ∽△PRQ ?【答案】 解:(1)△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P=2×1=2,BQ=2×2=4,所以BP=AB-AP=6-2=4,所以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 是等边三角形.(2)过Q 作QE ⊥AB,垂足为E,由QB=2y,得QE=2t ·sin600=3t,由AP=t,得PB=6-t,所以S △BPQ=21×BP ×QE=21(6-t)×3t=-23t 2+33t ; (3)因为Q R ∥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所以△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QR=RC=QC=6-2t.因为BE=BQ ·cos600=21×2t=t, 所以EP=AB-AP-BE=6-t-t=6-2t,所以EP ∥QR,EP=QR,所以四边形EPRQ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PR=EQ=3t,又因为∠PEQ=900,所以∠APR=∠PRQ=900.因为△APR ~△PRQ,所以∠QPR=∠A=600,所以tan600=PR QR ,即3326=-tt,所以t=56, 所以当t=56时, △APR ~△PRQ反馈练习1、如图,已知AB ⊥BC ,CD ⊥BC ,垂足分别为B 、D ,AB=4,CD=6,BD=14,P 为BD 上一点,试问BP 为何值时,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一次函数》典型例题解析与点评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应用广泛、内容丰富的课题之一,通过学习一次函数,可有助于构造方程、深入理解函数的变化,使以后的学习、研究更加方便.本专题的基本要求是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所以我们从一些基础问题、最值问题、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和定点问题这几个方面来阐述.例题1已知直线l 1:y =-3x +4与直线l 2:y =13x +4相交于点A ,其中直线l 1与x 轴交于点C ,现沿着x 轴将直线l 1在x 轴以下的部分向上翻折到x 轴的上半部,翻折后与直线l 2交于点B .(1)求射线l CB (不含端点)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2)求点B 的坐标;(3)求△ABC 的面积.【解答】(1)由y =-3x +4知,C (43,0).【技巧】题中所求交点坐标是利用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解,这种情况在“正反比例”中已做强调.而求面积的题目一般是通过构造特殊的图形,或者利用割补法来求解. 另外,以下知识点在一些教材需等高中才能讲授,作为本书阅读者可提前了解. 已知两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1)若l 1∥l 2,则k 1=k 2,或l 1、l 2两直线同时平行y 轴;反之亦然.(2)若l 1⊥l 2,则k 1×k 2=-1,或l 1、l 2中一条直线斜率为0,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两直线分别为平行于x 轴,y 轴);反之亦然.在本题中,l1、l2为互相垂直.例题2已知abc <0,a+b+c<0,且一次函数y=b cxa a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求证:(1)a>0,b>0,c<0;(2)当x>0时,y>1.【解答】【技巧】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所经过的象限判断出斜率和截距的情况,即b ÷a>0,(-c)÷a>0;再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推出a、b、c的大小,从而得证.反过来根据x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函数图像也能求出y的取值范围.例题3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kx+b(kb>0,b<0)的图像分别与x轴、y轴和直线x=4相交于A、B、C三点,直线x=4与x轴交于点D,四边形OBCD的面积是10,若点A的横坐标是-0.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答】【技巧】本题利用待定系数法和面积法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要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已知两个点,而本题只给出一个点的坐标,因此要从面积着手找出k与b之间的另一个关系.通过本题,可知解题还须熟记以下基本公式.(1)l :y =kx +b 与x 轴的交点为(-b k,0),与y 轴的交点为(0,b); (2)l 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2b k. 例题4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y =m x(x>0,m 是常数)的图像经过点A(1,4),B(a ,b),其 中,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垂线,垂足为D ,连接AD 、DC 、CB .(1)若△ABD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2)求证:DC 平行于AB ;(3)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解答】(1)将点A 代入y =m x得:m =4,所以y =4x . 由△ABD 的面积为4,点B(a ,b)代入函数解析式得方程组:【技巧】注意斜率公式:k 1212y y x x -=-;两点间距离公式:d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然后通过已知条件的面积以及关于点B 的函数关系式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再构造方程组从而解出点B 的坐标,求证DC 与AB 的平行,由于在直角坐标系中本题完全可撇除通过平行的判定来证明,这里我们从直线的斜率上判断,原因在题1的技巧贴士中已经给出.第(3)问求函数关系式,选择待定系数法,通过AD =BC ,在直角坐标系中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求边的长度找到等量关系.【点评】几何问题是一次函数中常见的题型,它经常以一次函数的翻折旋转、一次函数的性质定义、由面积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等形式出现.在解题之前要熟记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特点等基本知识,特别是类似一次函数斜率k ≠0等问题.对于翻折旋转问题,还请了解以下内容.正因为如此,题1中l 1:y =-3x +4关于x 轴对称可直接表达为-y =-3x +4,当然也可以取l 1上一点(2,-2),则该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2,2),求出经点C (43,0)与(2,2)的解析式即l BC .这种“取点”方法间接解决了函数y =f(x)关于某点对称的函数y =g(x)的求法,即取y =f(x)上的一些点,这些点的对称点比较容易求出,并且这些点都在y =g(x)上,有了这些点,利用“待定系数法”等技巧可以表达出y =g(x).对于面积问题,通过题1、题3、题4的讲解我们知道,在一次函数中,要么用割补法,如题1,要么数形结合,直接用公式,如题4,以BD 为底,△ABD 的高为4-b .例题5已知f(x)是一次函数.(1)若f[f(x +1)]=4x +7,求函数f(x)的表达式;(2)若f(1)=1,且f[(2)]=2×4b k,求函数f(x)的表达式. 【解答】【技巧】首先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f(x)=kx +b(k ≠0),比较左右两边的系数构造方程组求解,先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两次代换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再利用两边对应项系数相等构造出方程组,从而解出k 和b 的值,如对于f(f(x)),现标记为f 1(f 2(x)),先计算出f 2(x),再将f 2(x)视为一个整体代入f 1(x).例题6在直角坐标系xOy ,x 轴上的动点M(x ,0)到定点P(5,5),Q(2,1)的距离分别为MP 和MQ ,那么当MP +MQ 取最小值时,求点M 的横坐标.【解答】如图所示,作点Q 关于x 轴的对称点Q'(2,-1).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点P(5,5),Q'(2,-1)代入解析式得5512k b k b =+⎧⎨-=+⎩,解得k =2,b =-5,则直线 PQ'的解析式为y =2x -5.令y =0,则x =2.5即为所求.下面证明点M(2.5,0)使MP +MQ 取最小值.在x 轴上任取点M ,连接MP 、MQ 、PQ'.因为点Q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Q',所以x 轴为线段QQ'的垂直平分线.由此可得MQ =MQ',因为MP +MQ'≥PQ',两点间距离线段最短,所以MP +MQ 的最小值即MP +MQ'的最小值为PQ'.则PQ'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M .【技巧】本题关键在于将问题转换为求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即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于点P 、点Q 分布在x 轴的同侧,所以利用对称的知识首先将其中一点Q 找到它的对称点Q',因为M 点在x 轴上,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其为直线PQ'与x 轴的交点.还请注意,找到了M 点,还需证明M 使MP +MQ 取最小值,因此本题分两步:首先找出M ,接着证明M 即为所求.例题7设f(x)=mx +1m(1-x ),其中m>0,记f(x)在0≤x ≤1的最小值为g(m),求g(m)及其最大值,并作y =g(m)的图像.【解答】所以g(m)在0<m≤1上为递增函数,g(m)在m≥1上为递减函数.故g(x)max=g(1)=1.【技巧】本题主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先将f(x)整理成一次函数的常规形式,因x的系数是字母,不知道它的正负情况,因此要进行分类讨论.例题8某汽车出租公司要购买轿车和面包车共10辆,其中轿车至少要购买3辆,轿车每辆7万元,面包车每辆4万元,公司可投入的购车款不超过55万元.(1)符合公司要求的购买方案有几种?请说明理由.(2)如每辆轿车的日租金为200元,每辆面包车的日租金为110元,假设新购买的这10辆车每日都可租出,要使这10辆车的日租金不低于1500元,应选择以上哪种购买方案?【解答】(1)设要购买x辆轿车,那么面包车要购买(10-x)辆,由题意得7x+4(10-x)≤55,解得x≤5.因为x≥3,则x=3,4,5.所以购买方案有三种:①轿车3辆,面包车7辆;②轿车4辆,面包车6辆;③轿车5辆,面包车5辆.(2)方案①的日租金为:3×200+7×110=1370(元);方案②的日租金为:4×200+6×110=1460(元);方案③的日租金为:5×200+5×110=1550(元).为保证日租金不低于1500元,应选方案③,【技巧】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超过”,“有几种方案”.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7x+4(10-x)≤55,并且要注意的是,本题为应用题,所以x的取值应该是正整数.结合实际意义找出相对应的解,确定出三种方案,再对各种方案求出各种租金进行比较.例题9已知某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 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50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利45元.设生产M型号的时装x套,用这批布料生产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得的总利润为y元.(1)求y(元)与x(套)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M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能使该厂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解答】(1)由题意得:y=50x+45(80-x)=5x+3600.因为两种型号的时装共用A 种布料70米,B 种布料52米,则有()()70 1.10.680,520.40.980,x x x x ⎧≥+-⎪⎨≥+-⎪⎩解得40≤x ≤44, 因x 为整数,所以x =40,41,42,43,44.所以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y =5x +3600(x =40,41,42,43,44).(2)因为5>0,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 =44时,y max =3820,即生产M 型号的时装44套时,该厂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3820元.【技巧】(1)求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时候,我们要运用到题设中所给的条件“两种型号的时装共用A 种布料70米,B 种布料52米”,确定出两个不等关系,找出相应的范围,注意不等式是可以取得等号的.(2)通过5种方案分别计算求出利润并比较找出最大值,我们发现利润y 与x 的函数关系为y =5x +3600(x =40,41,42,43,44),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x 取最大值的时候可以得到y max =3820.【点评】以上5题主要涉及函数的迭代问题、最值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迭代问题,就是将里面的函数看成一个整体代入外面的函数中,从内到外,逐层推算.这就要考同学们对函数定义的理解了,将外面函数中的x 用里面函数的函数值代替再运算就可以了.再次强调对于f(f(x))的计算,现标记为f 1(f 2(x)),先计算出f 2(x),再将f 2(x)视为一个整体代入f 1(x),同理,f 1(f 2(f 3(x)))也是如此,从内到外,先算f 3,再将f 3作为整体代入计算f 2,最后将f 2作为整体代人f 1.最值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两点间线段最短.另一个是分段函数,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函数增减性,画出函数图像,得到在定义域中函数值取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题6的做法在专题6中还会出现,至于题7的最值则要在确定g(m)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对于题6,请千万牢记,本题要有两个步骤:首先找出M ,接着证明M 即为所求,第一个步骤是确定存在性,到底有没有满足条件的M 点,第二步则是证明唯一性.而实际应用问题,如题8和题9,这两题是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应用问题.首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出不等关系,找出相应的自变量的范围,确定出几种方案,再对各种方案求出因变量进行比较,得出最佳方案.例题10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 =12cm ,OB =6cm .点P 从点O 开始沿OA 边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O 边向点O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点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则:(1)设△POQ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2)当△POQ 的面积最大时,将△POQ 沿直线PQ 翻折后得到△PCQ ,试判断点C 是否落在直线AB 上,并说明理由.【解答】(1)由题意得,BQ =t =OP ,CQ=6-t,所以y=-12t2+3t(0≤t≤6).(2)已知坐标A(12,0),B(0,6),所以直线AB为y=-12x+6.由(1)得,当y取最大值时,t=3,所以CQ=3,OP=3,即△PO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将△POQ沿直线PQ翻折,可得到边长为3的正方形OPCQ,得点C坐标(3,3),代入y=-12x+6不成立,即点C没有落在直线AB上,【技巧】本题是一个动点问题.(1)要求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只要求出OQ、OP的长度(包含未知数t)即可;(2)先求出当△POQ的面积最大时t的值,从而求得OQ=3和OP=3,然后不难求出C点的坐标是(3,3),代入一次函数y=-12x+6即可.例题11已知函数f(x)=(m-2)x+2m-3.(1)求证:无论m取何实数,这些函数的图像恒过某一定点.(2)当x在[1,2]内变化时,y在[4,5]内变化,求实数m的值.【解答】(1)令y=f(x)=(m-2)x+2m-3,则有(x+2)m-2x-3-y=0.【技巧】本题是一个定点问题.(1)由“无论m取何实数时,这些函数的图像恒过某一定点”可知,这个定点与m的取值无关.所以只需变换一次函数解析式,把含有m的项合并,转换成a.m=b,其中a=0,b=0即可.(2)对f(x)=(m-2)x+2m-3,还需讨论m-2的取值范围,确定一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后,方可利用题设所给出的x、y范围的端点值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最终求得m.【点评】动点问题与定点问题是一次函数实际运用中最多也是最实用的两类问题,动点问题就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其中数形结合是解决动点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例如题10,其特点是有两个动点P 、Q ,而且它们分别在两条不同的射线上运动,解答问题的关键是认为点P 、Q 是“静止”的,不要被“运动”二字所迷惑,只要将△POQ 的面积表达出来即可. 要求面积最大,可利用配方法,即()2211933222y t t t =-+=--+,确定了点P 、Q 的坐标后进一步求出点C 的坐标.对于题10,再做以下几点说明,这些规律对于解题很有帮助,所以请牢记!(1)求最值问题,可能会涉及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配方法”(专题2中已作说明)以及函数的性质问题(如题7的分段函数).(2)在最值的情况下,题中所形成的图形往往是“特殊”的(如题11中等腰直角三角形POQ ,专题3题8技巧贴士中所提及的正方形).(3)本题也属于翻折情况.将本问题引申:若三角形POQ 是任意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那经翻折后,C 点何时在直线AB 上呢?翻折的详细情况可见专题7中的“思维点评”.至于“定点问题”,这是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另外一个类型,这类问题常常会用到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定点问题是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的一类综合性试题,是中考考查能力的热点题型之一,定点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过定点问题.如题11的第一个问题,具体解法技巧贴士中已给出;另一类是函数图像过定点问题,这类问题目前所学知识还未涉及,将在9年级“二次函数”专题中涉及.。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例1: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y =-x +b 过点B ,且与x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BC 的表达式.(2)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沿折线AB -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不与点A ,C 重合),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C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如图 (把函数信息转为几何信息)2.分析运动过程0 < t < 8CA 4s4s8s B (2/s ) Q :A(1/s ) P :C3.画图,设计方案计算当04t <≤时,21122S t t t =⋅⋅= 当48t <<时,211(8)422S t t t t =-=-+221(04)214(48)2t t S t t t ⎧<≤⎪⎪=⎨⎪-+<<⎪⎩8-t t82-2t E P Q xy A BCOt Q P E 2tt 445°42424445°y=-x+4y=x+4xyAB C Oxy A BC O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OD 的中点,连接CD .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C →B 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B →D →B 的方向匀速运动.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设△PE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6t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Q PxO y A CD B (E )xO y ACD BxO y ACD B2. 如图,直线y =-x +42与x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 =x 交于点B . (1)求点B 的坐标.(2)判断△AOB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动点D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运动(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D 作DC ⊥x 轴,交线段OB 或线段AB 于点C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矩形ODCE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EDAO C x ByyBx O AyBxO A3. 如图,直线33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3y x =交于点C .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动点F 从原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 -C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F 运动时间为t 秒.(1)设△EOF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2)当24t ≤≤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EF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O yA CBxO yA CBx O yA CB【参考答案】1.2210222241618 462tt S t t t t ⎧<⎪⎪=<⎨⎪⎪-+<<⎩≤≤()()()2.(1)(2222)B ,(2)△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略(3)22023161624tt S t t t ⎧<⎪=⎨-+-<<⎪⎩≤()()3.(1)2233024133232 24420 42+23t t t S t t t t ⎧-+⎪⎪⎪+⎪=-++<⎨⎪⎪<⎪⎪⎩≤≤≤≤()()()(2)存在,t 的值为2,31+或23(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初二一次函数经典例题一、题目背景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常常遇到关于一次函数的问题。
一次函数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种较为系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给出一些初二一次函数的经典例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二、例题一题目: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销量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已知当销量为0时,价格为100元;当销量为200时,价格为50元。
那么销量为350时,价格是多少元?解析:我们可以设商品的价格为P,销量为S。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列出两个点的坐标:(0, 100)和(200, 50)。
由于这两个点在直线上,我们可以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来求解。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直线的斜率k。
斜率可以通过两个点的纵坐标之差除以横坐标之差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斜率k为:k = (50 - 100) / (200 - 0) = -50 / 200 = -1/4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来求解。
斜截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已知斜率k为-1/4,我们可以将一个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方程来求解截距b。
以(0, 100)代入方程:100 = (-1/4) * 0 + b,可以得到b = 100。
因此,直线的方程为:y = (-1/4)x + 100。
最后,我们可以代入销量为350的坐标x = 350,得到价格y = (-1/4) * 350 + 100 = 25。
所以销量为350时,价格为25元。
三、例题二题目:某家电商网站进行促销活动,设定了一次函数来计算用户购买商品的折扣。
已知当购买1件商品时,折扣为10%;当购买10件商品时,折扣为30%。
那么购买20件商品时,折扣是多少?解析:同样地,我们可以设折扣为D,购买商品的数量为N。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列出两个点的坐标:(1, 0.1)和(10, 0.3)。
1.(2009年梅州市)如图 ,梯形ABCD 中,AB CD ∥,点F 在BC 上,连DF 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CDF BGF △∽△;(2)当点F 是BC 的中点时,过F 作EF CD ∥交AD 于点E ,若6cm 4cm AB EF ==,,求CD 的长.【关键词】相似三角形 【答案】(1)证明:∵梯形ABCD ,AB CD ∥, ∴CDF FGB DCF GBF ∠=∠∠=∠,, ∴CDF BGF △∽△. (2) 由(1)CDF BGF △∽△, 又F 是BC 的中点,BF FC = ∴CDF BGF △≌△, ∴DF FG CD BG ==,又∵EF CD ∥,AB CD ∥,∴EF AG ∥,得2EF BG AB BG ==+. ∴22462BG EF AB =-=⨯-=, ∴2cm CD BG ==. 2.(2009年长春)如图,在ABCD 中,32BAD ∠=°,分别以BC CD 、为边向外作BCE △和DCF △,使BE BC D F D C EBC CD F ==∠=∠,,.延长AB 交边EC 于点H ,点H 在E C 、两点之间,连结AE AF 、.(1)求证:ABE FDA △≌△.(2)当AE AF ⊥时,求EBH ∠的度数.【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答案】(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DC. 又∵DF=DC , ∴AB=DF. 同理EB=AD.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ADC. 又∵∠EBC=∠CDF , ∴∠ABE=∠ADF , ∴△ABE ≌△FDA.(4分)D C FE ABG(2)解:∵△ABE ≌△FDA , ∴∠AEB=∠DAF. ∵∠EBH=∠AEB+∠EAB, ∴∠EBH=∠DAF+∠EAB. ∵AE ⊥AF ,∴∠EAF=90°. ∵∠BAD=32°,∴∠DAF+∠EAB=90°-32°=58°, ∴∠EBH=58°.3.(2009年安徽)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 且DM 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1)写出图中三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其中的一对;(2)连结FG ,如果α=45°,AB =AF =3,求FG 的长.【关键词】直角三角形的有关计算、相似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答案】(1)证:△AMF ∽△BGM ,△DMG ∽△DBM ,△EMF ∽△EAM (写出两对即可) 以下证明△AMF ∽△BGM .∵∠AFM =∠DME +∠E =∠A +∠E =∠BMG ,∠A =∠B ∴△AMF ∽△BGM .(2)解:当α=45°时,可得AC ⊥BC 且AC =BC∵M 为AB 的中点,∴AM =BM =又∵AMF ∽△BGM ,∴AF BMAM BG=∴283AM BM BG AF ===又4AC BC ===,∴84433CG =-=,431CF =-=∴53FG ===4.(2009武汉)如图1,在RtABC △中,90BAC ∠=°,AD BC ⊥于点D ,点O 是AC 边上一点,连接BO 交AD 于F ,OE OB ⊥交BC 边于点E . (1)求证:ABF COE △∽△;(2)当O 为AC 边中点,2AC AB =时,如图2,求OFOE的值;(3)当O 为AC 边中点,AC n AB =时,请直接写出OFOE的值.【关键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答案】解:(1)AD BC ⊥,90DAC C ∴∠+∠=°. 90BAC BAF C ∠=∴∠=∠°,. 90OE OB BOA COE ∴∠+∠=⊥,°,90BOA ABF ∠+∠=°,ABF COE ∴∠=∠. ABF COE ∴△∽△;(2)解法一:作OG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G .2AC AB =,O 是AC 边的中点,AB OC OA ∴==. 由(1)有ABF COE △∽△,ABF COE ∴△≌△, BF OE ∴=.90BAD DAC ∠+∠=°,90DAB ABD DAC ABD ∠+∠=∴∠=∠°,, 又90BAC AOG ∠=∠=°,AB OA =. ABC OAG ∴△≌△,2OG AC AB ∴==. OG OA ⊥,AB OG ∴∥,ABF GOF ∴△∽△, OF OG BF AB ∴=,2OF OF OG OE BF AB===.解法二:902BAC AC AB AD BC ∠==°,,⊥于D ,Rt Rt BAD BCA ∴△∽△.2AD ACBD AB∴==. 设1AB =,则2AC BC BO ===,BADE COF BADE COF GBBAACO E D D ECOF图1图2F12AD BD AD ∴=== 90BDF BOE BDF BOE ∠=∠=∴°,△∽△, BD BODF OE∴=. 由(1)知BF OE =,设OE BF x ==,5DF x∴=x ∴=. 在DFB △中2211510xx =+,3x ∴=.OF OB BF ∴=-==322OF OE ∴==.(3)OF n OE=.5.(2009年上海市)已知∠ABC=90°,AB=2,BC=3,AD ∥BC ,P 为线段BD 上的动点,点Q 在射线AB 上,且满足ABADPC PQ =(如图1所示).(1)当AD=2,且点Q 与点B 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PC 的长;(2)在图中,联结AP .当32AD =,且点Q 在线段AB 上时,设点B Q 、之间的距离为x ,APQ PBCS y S =△△,其中APQ S △表示△APQ 的面积,PBC S △表示PBC △的面积,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当AD AB <,且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QPC ∠的大小.【关键词】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共高三角形的面积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答案】(1)∵Rt △ABD 中,AB=2,AD=2, ∴ABADPC PQ ==1,∠D=45° ∴PQ=PC 即PB=PC , 过点P 作PE ⊥BC ,则BE=2321=BC 。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次函数培优经典题型(最新)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若y=(m+1)x+m2﹣1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2、已知函数y=(m+2)x﹣m2+4(m是常数)是正比例函数,则m=.二、一次函数的图象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b与y=bx+k的图象不可能是()A.B.C.D.2、如果ab>0,bc<0,则一次函数y=﹣x+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A.B.C.D.3、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A.B.C.D.4、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对应的解析式是:①y=ax,②y=bx,③y=cx,请用“>”表示a,b,c的不等关系.三、一次函数的性质1、已知直线y=kx+b过点A(﹣3,y1),B(4,y2),若k<0,则y1与y2大小关系为()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2、当1≤x≤10时,一次函数y=﹣3x+b的最大值为17,则b=.3、已知一次函数y=mx﹣2m(m为常数),当﹣1≤x≤3时,y有最大值6,则m的值为()A.﹣B.﹣2C.2或6D.﹣2或64、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0≤x≤2时,对应的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2≤y≤4,则k的值为()A.3B.﹣3C.3或﹣3D.k的值不确定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1)当b=3k+6时,该函数恒经过一点,则该点的坐标为;(2)当﹣2≤x≤2时,﹣8≤y≤4,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6、一次函数y=ax﹣a+1(a为常数,且a<0).(1)若点(2,﹣3)在一次函数y=ax﹣a+1的图象上,求a的值;(2)当﹣1≤x≤2时,函数有最大值2,求a的值.四、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1、若一次函数y=(m﹣2)x+m+1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2C.﹣1<m<2D.m>﹣12、一次函数y=(2k﹣1)x+k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0B.C.k≥0D.3、关于x的一次函数y=(k﹣2)x+k2﹣4k+4,若﹣1≤x≤1时,y>0总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或k>3B.k>1C.k<3D.1<k<34、一次函数y=(3﹣a)x+b﹣2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化简:﹣|2﹣b|=.5、关于x的一次函数y=(2a+1)x+a﹣2,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下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函数y=3x+k﹣2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7、设,则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一定过第_________象限.五、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1、直线y=﹣5x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A.y=5x+2B.y=﹣5x+2C.y=5x﹣2D.y=﹣5x﹣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A.y=﹣2x+3B.y=﹣2x+6C.y=﹣2x﹣3D.y=﹣2x﹣63、若直线l1:y=kx+b(k≠0)是由直线l2:y=4x+2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得到,则下列各点中,可能在直线l1上的是()A.(0,1)B.(2,﹣1)C.(﹣1,2)D.(3,0)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y=x的图象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A.y=﹣x+1B.y=x+1C.y=﹣x﹣1D.y=x﹣15、若一次函数y=kx+b与y=﹣2x+1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k、b的值分别等于.六、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P(8,m),A(2,4),B(﹣2,﹣2)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m的值为.2、已知y﹣2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5,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3、已知y﹣1与x成正比例,当x=﹣2时,y=4.(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a,﹣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4、已知y=y1+y2,y1与x2成正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当x=1时,y=5;当x=﹣1时,y=1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当x=2时y的值.5、已知y﹣3与2x+4成正比例,且当x=﹣1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如图,直线y=x+5和直线y=ax+b相交于点P,观察其图象可知方程x+5=ax+b的解()A.x=15B.x=25B.C.x=10D.x=202、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y=x+2的图象相交于点P(m,4),则关于x的方程kx+b=4的解是()A.x=1B.x=2C.x=3D.x=43、如图,一次函数y=ax+b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P(﹣2,﹣1),则关于x的方程ax+b=kx的解是.4、根据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直接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2)代数式k+b的值;(3)关于x的方程kx+b=﹣3的解.八、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1、若一次函数y=2x+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9,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直线y=kx+b经过点(0,3),且与两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则k为.3、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过点A作直线l将△ABO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为.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2,4),C(0,4).若直线y=kx﹣2k+1(k是常数)将四边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的值为.5、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12,5),直线恰好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b=.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B的坐标为(4,4),直线y=mx﹣2恰好把正方形ABCO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m=.九、一次函数的应用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匀速骑行到B地,乙匀速骑行到A地,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人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骑行.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和骑行的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给出下列结论:①a=450;②b=150;③甲的速度为10米/秒;④当甲、乙相距50米时,甲出发了55秒或65秒.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min后乙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km/h,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y(km)与乙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a的值是,甲的速度是km/h.(2)求线段EF所表示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甲乙两车距离不超过10km时,车载通话机可以进行通话,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话的总时长为多少小时?十、一次函数综合题1、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D分别是AB,AO的中点,点P是y轴上一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是.2、若直线AB: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A,直线CD: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和点C,线段AB与CD的中点分别是M,N,点P为x轴上一动点.(1)点M的坐标为;(2)当PM+PN的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y轴交于点A、B,点C在y轴上,AC平分∠OAB,则线段BC=.4、如图,点C的坐标是(2,2),A为坐标原点,CB⊥x轴于B,CD⊥y轴于D,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y=kx交线段DC于点F,连接EF,若AF平分∠DFE,则k的值为.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3)和点B(2,0),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使∠BAC=90°(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出点C的坐标;(3)点P是y轴上一动点,当PC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6、如图,直线l:y=kx+b(k≠0)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以OA为边在y=8.轴的右侧作正方形AOBC,且S△AOB(1)求直线l的解析式;(2)如图1,点D是x轴上一动点,点E在AD的右侧,∠ADE=90°,AD =DE.①当AE+CE最小时,求E点的坐标;②如图2,点D是线段OB的中点,另一动点H在直线BE上,且∠HAC=∠BAD,请求出点H的坐标.。
一次函数复习例题及练习相似练习例1、当m=________时,y=(m-1)x2m是正比例函数. 当k=________时,y=(k+1)x2k+k是一次函数.例2、已知直线AB经过点(2,6)和(-3,1),求直线AB的解析式例4、求如图所示的直线的解析式例5、已知某直线与直线y=-2x平行且经过点(2,-4),求该直线的解析式例6、已知一次函数y=-2x-2(1)画出函数的图象.(2)求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A、B的坐标.(3)求A、B两点间的距离.(4)求△AOB的面积.(5)利用图象求当x为何值时,y≥0.x y l 2 l 1 x y x yxy l 1 l 1 l 1 l 2l 2l 2l 2 一、仔细选一选1、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 = -2x+3的图象上( )A .(-5,13) B.(0.5,2) C.(3,0) D.(1,1)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A. 1-=x yB.1+=x yC. 1--=x yD. 1+-=x y 3、一次函数y = -2x -3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直线b kx y +=经过A(0,2)和B(3,0)两点,那么这个一次函数关系式是( ) A. 32+=x y B.232+-=x y C. 23+=x y D. 1-=x y 5、下列函数中,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y= -3x B. y=2x - 1 C. y= -3x+10 D. y= -2x+16、下列图象中,与关系式1+-=x y 表示的是同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是( )7、已知点(-4,y 1),(2,y 2)都在直线y=- 12 x+2上,则y 1 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A. y 1 >y 2B. y 1 =y 2C. y 1 <y 2D. 不能比较 8、直线y=k x +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k 、b 应满足 ( )A. k>0, b<0B. k>0,b>0C. k<0, b<0D. k<0, b>09、下图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是( )10、如下图,同一坐标系中,直线12 )。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一、 框架套路和标准动作动点问题的特征是速度已知,主要考查运动的过程. 1. 一次函数背景下研究动点问题的思考方向:①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背景图形的信息; ②分析运动过程,注意状态转折,确定对应的时间范围; ③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研究几何特征,设计解决方案. 2. 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线段长的表达,需要注意两点:①路程即线段长,可根据s=vt 直接表达已走路程或未走路程;②根据研究几何特征的需求进行表达,既要利用动点的运动情况,又要结合背景图形信息.二、 例题解析(1)读题标注,整合信息(即研究背景图形)由直线AB 的表达式y +()(400A B -,,, 即4OA OB ==,8AB =,∠BAC =60°.又由∠ABC =60°, 可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AB =BC =AC =8,OA =OC =4. 如图:(2)分析特征,有序思考,设计方案(分析运动过程): 分析运动过程,核心是运动过程的四要素:①起点、终点、速度;②时间范围;③状态转折点;④目标.具体操作:①起点、终点、速度;动点P 从点A 沿AC 向点C 运动,可以确定点P 的起点(点A )、终点(点C ),速度为1/s ;动点Q 从点C 沿CB —BA 向点A 运动,可以确定点Q 的起点(点C )、终点(点A ),速度为2/s ,图示如下:AQ :BC (2/s)(1/s)A P :②时间范围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公式s =vt ,已知动点的速度,结合基本图形中线段长的研究,可以确定动点的运动时间.例如:动点P 的速度是1/s ,AC =8,故动点P 由A 到C 共经过8s ;动点Q 的速度是2/s ,CB =BA =8,故每段各走4s ,共8s ,综上0≤t ≤8.图示如下:AQ :B C4s(2/s)(1/s)(0≤t ≤8)A P :③状态转折点状态转折点即点的运动发生变化的点,常常为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是动点的速度发生改变.例如:动点P 从点A 到点C ,速度和方向均未变化,故点P 没有状态转折点;动点Q 从点C 沿CB —BA 向点A 运动,在点B 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点B 为状态转折点,由状态转折点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段.图示如下:4 < t ≤ 80 ≤ t ≤ 4①②Q :C(2/s)(1/s)(0≤t ≤8)A P :④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正确高效解题的保证,是有序操作的重要一环.本题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用t 来表示△APQ 的面积S .图示如下:△APQ S (t )4 < t ≤ 80 ≤ t ≤ 4①②Q :C(2/s)(1/s)(0≤t ≤8)A P : (3)根据方案作出图形、有序操作(分段作图,求解)作图需要充分借助动点的运动路线图,利用运动路线图可以确定每段时间范围内点的位置. 例如:①当04t ≤≤时,点P 在AO 上,点Q 在CB 上,连接AQ ,PQ ;要求△APQ 的面积,先从表达开始,可以表达动点的已走路程,得到AP =t ,CQ =2t 。
A B C O y 2y 1xyP 一次函数压轴题训练典型例题题型一、A 卷压轴题一、A 卷中涉及到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1223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和点B ,直线2 (0)y kx b k =+≠经过点C (1,0)且与线段AB 交于点P ,并把△ABO 分成两部分.(1)求△ABO 的面积; (2)若△ABO 被直线CP 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及直线CP 的函数表达式。
练习1、如图,直线1l 过点A (0,4),点D (4,0),直线2l :121+=x y 与x 轴交于点C ,两直线1l ,2l 相交于点B 。
(1)、求直线1l 的解析式和点B 的坐标; (2)、求△ABC 的面积。
ABCODxy1l 2l2、如图,直线OC 、BC 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y 1=x 和y 2=-2x+6,动点P (x ,0)在OB 上运动(0<x<3),过点P 作直线m 与x 轴垂直. (1)求点C 的坐标,并回答当x 取何值时y 1>y 2?(2)设△COB 中位于直线m 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 (3)当x 为何值时,直线m 平分△COB 的面积?(10分)二、A 卷中涉及到的平移问题例2、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 边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A 点的坐标是(1,0)。
①直线y=43x-83经过点C ,且与x 轴交与点E ,求四边形AECD 的面积;②若直线l 经过点E 且将正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解析式, ③若直线1l 经过点F ⎪⎭⎫⎝⎛-0.23且与直线y=3x 平行,将②中直线l 沿着y 轴向上平移32个单位交x 轴于点M ,交直线1l 于点N ,求NMF ∆的面积.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x y 34=与直线2l :b kx y += 相交于点A ,点A 的横坐标为3,直线2l 交y 轴于点B ,且OB OA 21=。
xyA B C D 0 1 2 2 1 (第2题图)一次函数动点问题培优例1.如图1,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多少?变式1: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2,0)、B (0,4).O 为坐标原点,设OA 、AB 的中点分别为C 、D ,P 为OB上一动点,则当P 点坐标为 时,PC+PD 的最小值为 .例 2.如图,有一种动画程序,屏幕上正方形ABCD 是黑色区域(含正方形边界),其中(11)(21)(22)(12)A B C D ,,,,,,,,用信号枪沿直线2y x b =-+发射信号,当信号经过黑色区域时,b 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1:如图,直线y=kx+b 经过A (3,1)和B (6,0)两点,则不等式组 0<kx+b <13x 的解集为 .图1MO x y BD A C P变式:2:函数y=ax-3的图象与y=bx+4的图象交于x轴上同一点,那么a∶b=例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动点P从A点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由A→B→C→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APD的面积为S(cm2),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在AB上运动时间为s,在CD上运动的速度为cm/s,△APD的面积S的最大值为cm2;(2)求出点P在CD上运动时S与t的函数解析式;(3)当t为s时,△APD的面积为10cm2.变式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匀速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A、10B、16C、18D、20yPD例题: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 的坐标为(4,0),点P 是直线y=-21x+3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设△OPQ 的面积为s 。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1如图,直线 l1的分析表达式为 y3x 3 ,且 l1与 x 轴交于点D,直线 l 2经过点A,B,直线 l1, l2交于点C.(1)求点 D 的坐标;(2)求直线l2的分析表达式;(3)求△ ADC 的面积;(4)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 C 的另一点 P ,使得△ADP 与△ 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2如图 ,以等边△OAB 的边 OB 所在直线为 x 轴,点 O 为坐标原点 ,使点 A 在第一象限成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此中△OAB 边长为 6 个单位,点 P 从 O 点出发沿折线 OAB向 B 点以 3 单位 / 秒的速度向 B 点运动 ,点 Q 从 O 点出发以 2 单位 / 秒的速度沿折线 OBA 向 A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 t (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 .y y yA A AO B x O B x O B x①点 A 坐标为 _____________,P、Q 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②当 t=2 时,S△OPQ____________当;t=3 时,S△OPQ____________;③设△OPQ的面积为 S,试求 S对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④当△OPQ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 y 轴上可否找一点 M,使得以 M、P、Q 为极点的三角形是Rt△,若能找到恳求出 M 点的坐标,若不可以找到请简单说明原因。
3如图,在 Rt△AOB 中,∠ AOB=90°,OA=3cm, OB=4cm,以点 O 为坐标原点成立坐标系,设 P、Q 分别为 AB、OB 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 A、O 向 B 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 秒,设 P、Q 挪动时间为 t (0≤t ≤4)(1)过点 P 做 PM⊥OA 于 M ,求证:AM:AO=PM:BO=AP:AB,并求出 P 点的坐标(用t表示)(2)求△OPQ面积 S( cm2),与运动时间 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 t 为什么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 3)当 t 为什么值时,△OPQ为直角三角形(4)证明不论 t 为什么值时,△OPQ都不行能为正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培优及答案)1.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BC 边的长为8,BC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 为AB 一动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在AMN △中,设MN 的长为x ,MN 上的高为h . (1)请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h .(2)将AMN △沿MN 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平面,设点A 落在平面的点为1A ,1A MN△与四边形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1)MN BC Q ∥AMN ABC ∴△∽△68h x ∴=34xh ∴= (2)1AMN A MN Q △≌△1A MN ∴△的边MN 上的高为h ,①当点1A 落在四边形BCNM内或BC边上时,1A MNy S =△=211332248MN h x x x ==··(04x <≤) ②当1A 落在四边形BCNM 外时,如下图(48)x <<,设1A EF △的边EF 上的高为1h ,则132662h h x =-=- 11EF MNA EF A MN∴Q ∥△∽△11A MN ABC A EF ABC∴Q △∽△△∽△1216A EF S h S ⎛⎫= ⎪⎝⎭△△ABC168242ABC S =⨯⨯=Q △22363224122462EFx S x x ⎛⎫- ⎪∴==⨯=-+ ⎪⎪⎝⎭1△A1122233912241224828A MN A EF y S S x x x x x ⎛⎫=-=--+=-+- ⎪⎝⎭Q △△所291224(48)8y x x x =-+-<<综上所述:当04x <≤时,238y x =,取4x =,6y =最大当48x <<时,2912248y xx =-+-,取163x =,8y=最大86>Q ∴当163x =时,y 最大,8y=最大2.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Q 该抛物线过点(02)C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ax bx =+-.将(40)A ,,(10)B ,代入,M NC BEF AA 1得1642020a b a b .+-=⎧⎨+-=⎩,解得1252a b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2)存在.如图,设P 点的横坐标为m ,则P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m m -+-,当14m <<时,4AM m =-,215222PM mm =-+-.又90COA PMA ∠=∠=Q °,∴①当21AM AO PM OC ==时,APM ACO △∽△, 即21542222m mm ⎛⎫-=-+- ⎪⎝⎭.解得1224m m ==,(舍去),(21)P ∴,.②当12AM OC PM OA ==时,APM CAO △∽△,即2152(4)222m mm -=-+-.解得14m =,25m =(均不合题意,舍去)∴当14m <<时,(21)P ,.类似地可求出当4m >时,(52)P -,.当1m <时,(314)P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1),或(52)-,或(314)--,. 3.如图,已知直线128:33l y x =+与直线2:216l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与点B 重合.(1)求ABC △的面积;(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由28033x +=,得4x A =-∴.点坐标为()40-,由2160x -+=,得8x B =∴.点坐标为()80,.∴()8412AB =--=. 由2833216y x y x ⎧=+⎪⎨⎪=-+⎩,.解得56x y =⎧⎨=⎩,.∴C点的坐标为()56,.∴111263622ABC C S AB y ==⨯⨯=△·.(2)解:∵点D 在1l 上且2888833DB D xx y ==∴=⨯+=,.∴D 点坐标为()88,. 又∵点E 在2l 上且821684ED E E yy x x ==∴-+=∴=,..∴E 点坐标为()48,. ∴8448OE EF =-==,.(3)解法一:①当03t <≤时,如图1,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CHFGR (0t =时,为四边形CHFG ).过C 作CM AB ⊥于M ,则Rt Rt RGB CMB △∽△.∴BG RG BM CM =,即36t RG =,∴2RG t =. Rt Rt AFH AMC Q △∽△,∴()()11236288223ABC BRG AFH S S S S t t t t =--=-⨯⨯--⨯-△△△.即241644333S t t =-++.·············································当83<≤t 时,如图2,为梯形面积,∵G (8-t,0)∴GR=32838)8(32t t -=+-,∴38038]32838)4(32[421+-=-++-⨯=t t t s当128<≤t 时,如图3,为三角形面积,4883)12)(328(212+-=--=t tt t s4.如图,矩形ABCD 中,3AD =厘米,AB a =厘米(3a >).动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分别沿B A →,B C →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 作直线垂直于AB,分别交AN ,CD 于P Q ,.当点N 到达终点C 时,点M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若4a =厘米,1t =秒,则PM =______厘米; (2)若5a =厘米,求时间t ,使PNB PAD △∽△,并求(图(图(图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梯形PQDA积都相等?若存在,求a 明理由.【答案】解: (1)34PM =, (2)2t =,使PNB PAD △∽△,相似比为3:2 (3)PM AB CB AB AMP ABC ∠=∠Q ⊥,⊥,,AMP ABC △∽△,PM AMBN AB∴=即()PM a t t a t PM t a a--==Q ,,(1)3t a QM a-∴=-当梯形PMBN与梯形PQDA的面积相等,即()()22QP AD DQ MP BN BM++=()33(1)()22t a t t a a t t ta a -⎛⎫⎛⎫-+--+ ⎪ ⎪⎝⎭⎝⎭==化简得66a t a =+,3t Q ≤,636a a ∴+≤,则636a a ∴<≤,≤,(4)36a <Q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NM M∴梯形PQCN 的面积与梯形PMBN 的面积相等即可,则CN PM =()3ta t t a∴-=-,把66a t a =+代入,解之得a =±,所以a =.所以,存在a ,当a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梯形PQCN 的面积相等.5.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2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作QR //BA 交AC 于点R ,连结PR ,当t 为何值时,△APR ∽△PRQ ?【答案】 解:(1)△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P=2×1=2,BQ=2×2=4,所以BP=AB-AP=6-2=4,所以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 是等边三角形. (2)过Q 作QE ⊥AB,垂足为E,由QB=2y,得QE=2t ·sin600=3t,由AP=t,得PB=6-t,所以S △BPQ=21×BP ×QE=21(6-t)×3t=-23t 2+33t ;(3)因为Q R ∥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所以△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QR=RC=QC=6-2t.因为BE=BQ ·cos600=21×2t=t, 所以EP=AB-AP-BE=6-t-t=6-2t,所以EP ∥QR,EP=QR,所以四边形EPRQ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PR=EQ=3t,又因为∠PEQ=900,所以∠APR=∠PRQ=900.因为△APR ~△PRQ,所以∠QPR=∠A=600,所以tan600=PRQR,即3326=-tt ,所以t=56,所以当t=56时, △APR ~△PRQ6.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 A =90º,CB =3,OA =6,BA =35.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 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B D EF C O M Nx y图7-2A DOBC21 MN图7-1ADBM N12图7-3ADOBC21 MNO.7.在图15-1至图15-3中,直线MN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1 = ∠2 = 45°. (1)如图15-1,若AO = OB ,请写出AO与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图15-1中的M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图15-2,其中AO = OB .求证:AC = BD ,AC ⊥ BD ; (3)将图15-2中的OB 拉长为AO 的k 倍得到图15-3,求ACBD 的值. 【答案】 解:(1)AO = BD ,AO ⊥BD ;(2)证明:如图4,过点B 作BE ∥CA交DO 于E ,∴∠ACO = ∠BEO .又∵AO = OB ,∠AOC = ∠BOE ,∴△AOC ≌ △BOE .∴AC = BE . 又∵∠1 = 45°, ∴∠ACO = ∠BEO = 135°.∴∠DEB = 45°. ∵∠2 = 45°,∴BE = BD,∠EBD = 90°.∴AC = BD . 延长AC 交DB 的延长线于F ,如图4.∵BE ∥AC ,∴∠AFD = 90°.∴AC ⊥BD . (3)如图5,过点B 作BE ∥CA 交DO 于E ,图4ADO B C21 MNEF A2E∴∠BEO = ∠ACO .又∵∠BOE = ∠AOC,∴△BOE ∽ △AOC .∴AOBOAC BE =. 又∵OB = kAO ,由(2)的方法易得 BE = BD .∴k ACBD =. 10.如图,已知过A (2,4)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若点P 从O 点出发,沿OM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M 点,点Q 从M 点出发,沿MA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A 点。
中考数学备考之相似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解析一、相似1.如图所示,将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沿x轴翻折,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函数y=x2+2x+1的图象的顶点为点A.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顶点为点B,和x轴的交点为点C,D(点D位于点C的左侧).(1)求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2)从点A,C,D三个点中任取两个点和点B构造三角形,求构造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3)若点M是线段BC上的动点,点N是△ABC三边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AM为斜边的Rt△AMN,使△AMN的面积为△ABC面积的?若存在,求tan∠MA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y=x2+2x+1=(x+1)2的图象沿x轴翻折,得y=﹣(x+1)2,把y=﹣(x+1)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y=﹣x2+4,∴所求的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为y=﹣x2+4(2)解:∵y=x2+2x+1=(x+1)2,∴A(﹣1,0),当y=0时,﹣x2+4=0,解得x=±2,则D(﹣2,0),C(2,0);当x=0时,y=﹣x2+4=4,则B(0,4),从点A,C,D三个点中任取两个点和点B构造三角形的有:△ACB,△ADB,△CDB,∵AC=3,AD=1,CD=4,AB= ,BC=2 ,BD=2 ,∴△BCD为等腰三角形,∴构造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3)解:存在,易得BC的解析是为y=﹣2x+4,S△ABC= AC•OB= ×3×4=6,M点的坐标为(m,﹣2m+4)(0≤m≤2),①当N点在AC上,如图1,∴△AMN的面积为△ABC面积的,∴(m+1)(﹣2m+4)=2,解得m1=0,m2=1,当m=0时,M点的坐标为(0,4),N(0,0),则AN=1,MN=4,∴tan∠MAC= =4;当m=1时,M点的坐标为(1,2),N(1,0),则AN=2,MN=2,∴tan∠MAC= =1;②当N点在BC上,如图2,BC= =2 ,∵BC•AN= AC•BC,解得AN= ,∵S△AMN= AN•MN=2,∴MN= = ,∴∠MAC= ;③当N点在AB上,如图3,作AH⊥BC于H,设AN=t,则BN= ﹣t,由②得AH= ,则BH= ,∵∠NBG=∠HBA,∴△BNM∽△BHA,∴,即,∴MN= ,∵AN•MN=2,即•(﹣t)• =2,整理得3t2﹣3 t+14=0,△=(﹣3 )2﹣4×3×14=﹣15<0,方程没有实数解,∴点N在AB上不符合条件,综上所述,tan∠MAN的值为1或4或【解析】【分析】(1)将y=x2+2x+1配方成顶点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出翻折后的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函数图像平移的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可得出答案。
中考数学备考之相似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一、相似1.在矩形ABCD中,BC=6,点E是AD边上一点,∠ABE=30°,BE=DE,连接BD.动点M 从点E出发沿射线ED运动,过点M作MN∥BD交直线BE于点N.(1)如图1,当点M在线段ED上时,求证:MN= EM;(2)设MN长为x,以M、N、D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M运动到线段ED的中点时,连接NC,过点M作MF⊥NC于F,MF交对角线BD于点G(如图2),求线段MG的长.【答案】(1)证明::∵ °, ° ,∴ °∵ ,∴∵∥ ,∴∴ °,∴过点作于点 ,则 .在中,∴∴(2)解:在中,,∴∵a.当点在线段上时,过点作于点 ,在中,由(1)可知:,∴∴∴b.当点在线段延长线上时,过点作于点在中, ,在中, ,∴ ,∴(3)解:连接 ,交于点 .∵为的中点∴ ,∴ .∵ ,∴ ,∴ ,∴ ,∴ .∵∥∴ ,∴ ,,∵ ,∴ ,又∵ ,∴∽ ,∴,即 ,∴【解析】【分析】(1)过点E作EH⊥MN于点H ,由已知条件易得EN=EM,解直角三角形EMH易得MH和EM的关系,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MN=2MH即可求解;(2)在Rt△ABE中,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得DE=BE=2AE,由题意动点M从点E出发沿射线ED运动可知点M可在线段ED上,也可在线段ED外,所以可分两种情况求解:①当点M在线段ED上时,过点N作NI⊥AD于点I ,结合(1)中的结论MN=EM即可求解;②当点M在线段ED延长线上时,过点N作NI'⊥AD于点I ',解RtΔNI′M 和可求得NI'和NE,则DM=NE−DE,所以以M、N、D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y=MD.NI可求解;(3)连接CM,交BD于点N',由(2)中的计算可得MN、CD、MC的长,解直角三角形CDM可得∠DMC的度数,于是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NM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MN'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N′=MD;则NC的长可求,由已知条件易得ΔNMC∽ΔMN′G根据所得的比例式即可求解.,2.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A的坐标为(10,0),抛物线y=ax2+bx+4过点B,C两点,且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D(﹣2,0),点P是线段CB上的动点,设CP=t (0<t<10).(1)请直接写出B、C两点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P作PE⊥BC,交抛物线于点E,连接BE,当t为何值时,∠PBE=∠OCD?(3)点Q是x轴上的动点,过点P作PM∥BQ,交CQ于点M,作PN∥CQ,交BQ于点N,当四边形PMQN为正方形时,请求出t的值.【答案】(1)解:在y=ax2+bx+4中,令x=0可得y=4,∴C(0,4),∵四边形OABC为矩形,且A(10,0),∴B(10,4),把B、D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 x2+ x+4;(2)解:由题意可设P(t,4),则E(t, t2+ t+4),∴PB=10﹣t,PE= t2+ t+4﹣4= t2+ t,∵∠BPE=∠COD=90°,当∠PBE=∠OCD时,则△PBE∽△OCD,∴,即BP•OD=CO•PE,∴2(10﹣t)=4( t2+ t),解得t=3或t=10(不合题意,舍去),∴当t=3时,∠PBE=∠OCD;当∠PBE=∠CDO时,则△PBE∽△ODC,∴,即BP•OC=DO•PE,∴4(10﹣t)=2( t2+ t),解得t=12或t=10(均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时,∠PBE=∠OCD(3)解:当四边形PMQN为正方形时,则∠PMC=∠PNB=∠CQB=90°,PM=PN,∴∠CQO+∠AQB=90°,∵∠CQO+∠OCQ=90°,∴∠OCQ=∠AQB,∴Rt△COQ∽Rt△QAB,∴,即OQ•AQ=CO•AB,设OQ=m,则AQ=10﹣m,∴m(10﹣m)=4×4,解得m=2或m=8,①当m=2时,CQ==,BQ==,∴sin∠BCQ==,sin∠CBQ==,∴PM=PC•sin∠PCQ= t,PN=PB•sin∠CBQ=(10﹣t),∴ t =(10﹣t),解得t=,②当m=8时,同理可求得t=,∴当四边形PMQN为正方形时,t的值为或【解析】【分析】(1)先求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再根据矩形ABCO及点A的坐标为(10,0),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将点B、D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
第5讲初识数轴上动点问题专题1 动点问题(1)——画图分类讨论法题型一距离倍分问题——画图→分类→设未知数列方程如图,三点A,B,C在数轴上,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12,16.(规定:数轴上两点A,B之间的距离记为AB)【典例】若点C在数轴上,满足AC: BC=1:3,求点C对应的数.方法小结:结合数轴画图分类讨论,注意设未知数,列方程.题型二距离和差问题——画图→分类→设未知数列方程变式1.若点C 在数轴上,满足AC+BC=32..求点C 对应的数.变式2.若点C 在数轴上,满足AC--BC=12.求点C 对应的数.专题2 动点问题(2)——距离绝对值法模型绝对值距离法在数轴上点P 到—1的距离是到3的距离的3倍.求P点对应的数.题型一距离和差问题【典例】如图,数轴上点C 表示的数为x,点A 和点B 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a=—7,b=2,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间的距离AB= ;(2)①若AC=1,求x的值;②若点C在点B 的右边,且AC+BC=12,求x的值;(3)点C到A,B两点间所有表示整数的点(不含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40.则x的值为.题型二距离倍分问题变式1.如图,A,B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10和—10,点P 对应的数为x,且PB=4PA,求x 的值.变式2.(1)如图1,在数轴上动点P 到A,B 的距离之和为6,即PA+PB=6,求点P 对应的数;(2)如图2,在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A 对应的数为24,点P 在数轴上,且PA=3PO求点P 对应的数.专题3 动点问题(3)——单动点问题题型一用坐标表示动点位置,距离注意带绝对值【典例】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到点B,然后以原速返回A 点,点P 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5时,P点表示的数为;(2)当5<t≤10时,P 点表示的数为;(3)若OP=2,求t的值.方法:①在数轴上表示P₁,P₂的坐标,. x P1=x A+2t,x P2=x B−2(t−5);circle2OP=|x P−x0|;;③分情况,列方程求解.题型二用坐标表示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变式.如图,已知a,b分别对应数轴上A,B两点,并且满足|a−2|+(3a+2b)²=0,点P 为数轴上一个动点,它对应的数是x.(1)填空: a=,b=,AB=;(2)若P 为线段AB 上一点,并且. PA=3PB,,求x的值;(3)若P 点从A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那么出发几秒钟后,使得. PA=4PB?* 注意|a|=|b|分两种情形:( a=b或a=−b.方法小结:( (1)PA=|x−2|,PB=|x+3|;(2)结合距离关系列方程.专题4 动点问题(4)----双动点问题b|;模型二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2)若PA+PB=5,则|x+1|+|x-3|=5,结合图形知.x=-32或x= 72题型一点的位置未定,距离带绝对值【典例】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7,1,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P 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在运动过程中,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P,Q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题型二方程法(画图讨论),绝对值法(列绝对值方程)变式.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4,B表示的数为10,点P,Q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相向运动,且在原点相遇.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P 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5个单位长度.(1)直接写出点P 对应的数是,点Q对应的数是(用含t 的式子表示);(2)当P,Q两点间的距离恰好等于A,B两点间距离的一半时,求t的值.。
相似与一次函数相似及动点问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
0,2
B
,且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
于点A,点P、点Q在线段AB上,点M、N在线段AO上,且△OPM与△QMN是相似比为3∶1的两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90
OPM MQN
∠=∠=。
试求:
(1)AN∶AM的值;
(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表达式。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B(0,8)为端点的射线BG∥x轴,点A是射线BG上的一个动点(点A与点B不重合).在射线AG上取AD=OB,作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且与x轴交于点F,过点A作AC⊥OA,交射线EF于点C.连接OC、CD,设点A的横坐标为t.
(1)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E的坐标为_______;
(2)当t为何值时,∠OCD=180°?
(3)当点C与点F不重合时,设△OCF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的长满足|OA﹣8|+(OB﹣6)2=0,∠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
(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CE的解析式;
(3)若M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M、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四边形OABC 是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将BC 边折叠,使点B 落在边OA 的点D 处,已知CE=55,34
AE DA = (1)判断△COD 与△DAE 是否相似?说明理由
(2)求直线CE 与X 轴的交点P 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过点D 的直线,使得直线L 与直线CE 、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 ,直线CE 与y 轴所围绕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写出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3,0)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
且满足2
310OB OA -+-=
(1)求点A 、点B 的坐标
(2)若点P 从C 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连结AP ,设△ABP 的面积为S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求当△AOP 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运动时间?
(4)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 ,使以点A 、B 、P 这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6.如图,直线2y k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C (1,)a 是直线与双曲线m y x =的一个交点。
过点C 作C D ⊥y 轴,垂足为D ,且△BCD 的面积为1, (1) 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 若在y 轴上有一点E 。
使得以E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求点E 的坐标
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
个平方单位?
8.已知反比例函数y =2m x - (x <0)的图象经过点A (-2,3),过点A 作直线AC 与函数y =2
m x -的图象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且AB =2BC .
(1)求m 的值及点B 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
y
x O P
Q A
B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EFG 的顶点E 坐标为(4,0),顶点G 坐标为(0,2).将矩形OEFG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F 落在轴的点N 处,得到矩形OMNP ,OM 与GF 交于点A .
(1)判断△OGA 和△OMN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2)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交EF 于点B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4)请探索: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EFG 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10.已知反比例函数2k y x
和一次函数y =2x -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b ),(a +k ,b +k +2)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两个交点A 、B 的坐标:(3)根据函数图像,求不等式
2k x >2x -1的解集; (4)在(2)的条件下, 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 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米,BC =8米,动点P 以2米/秒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C 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CB 向点B 移动,设P 、Q 两点移动t 秒(0<t<5)后,四边形ABQP 的面积为S 米2。
(1)求面积S 与时间t 的关系式;
(2)在P 、Q 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BQP 与△CPQ 的面积能否相等?若能,求出此时点P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2.已知:如图,△ABC中,∠C=90°,AC=3厘米,CB=4厘米.两个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边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A时,P、Q两点运动即停止.点P、Q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厘米/秒、2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
(1)当时间t为何值时,以P、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2厘米2;(2)当点P、Q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设PQ与△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S(厘米2),求出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当t为多少时,△CPQ∽△CAB
13.如图,在梯形ABCD中,A D∥BC, AD=3,DC=5, AB=42,∠B=45°, 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一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t秒。
(1)、求BC 的长。
(2)当M N∥AB时,求t的值.
D
N
B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 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 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1)、当t为何值时,⊿PA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
(3)、当t为何值时,以P、A、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C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