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社会体育是指民众自发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体育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如跑步、羽毛球、篮球等。
同时,休闲健身、户外运动等新兴的体育方式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其次,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也十分值得关注。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我国社会体育将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1. 大众化:社会体育将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
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更多的人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政府将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支持和投入,推动体育设施的普及和改善,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育环境。
2. 多样化:社会体育的项目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尤其是休闲健身项目和户外运动,将受到更多人的追捧。
此外,电子竞技的兴起也为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3. 专业化:虽然社会体育注重的是大众参与和娱乐体验,但专业化不会被完全忽视。
一些专业体育俱乐部和职业球队将在社会体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资源。
4. 跨界融合:体育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例如,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的结合,将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 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发展将为社会体育的普及和交流提供新的渠道和方式。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体育信息、组织体育活动,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和普及。
尽管我国社会体育发展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体育设施不足、人才培养不足等,但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
简述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体育社会学的雏形期。
这个时期,体育社会学主要是一些体育学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的零散尝试,对体育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内容也相对简单。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期。
这个时期,体育社会学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在这个阶段,一些高校开始开设体育社会学课程,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机构和学者,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提升。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这个阶段可以称为体育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期。
这个时期,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体育社会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全民健身的普及等因素也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不仅关注体育与社会的关系,而且关注体育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化,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等。
总之,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虽然较短,但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未来也将继续发展壮大。
- 1 -。
浅析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体质及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一直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
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封建社会。
古代的体育教育主要体现在军事训练和武术传承上,如兵法、武术等。
但是古代的体育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一部分士人和士兵才会接受到相应的训练。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教育才开始逐步普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校的体育教育主要以军事训练为主,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的培养,整体上倾向于实用主义。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体育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和培养体育人才为目标的体育教育体系。
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除了传统的体育课程外,还增加了跆拳道、篮球、足球等新型课程,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拓宽了学生的体育知识面。
我国的体育教育重视学校体育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不仅有着配套完善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俱乐部组织。
我国的体育教育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国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待遇,还专门将体育教师的培训纳入到了教师培训的重点领域。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还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我国体育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过度侧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不够多样化。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选择空间。
学校体育设施的不足也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也限制了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摘要:近几年来,体育社会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了中国体育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
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并不长,但是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研究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我国体育社会学存在的现状,对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发展;经济形势我国的体育社会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对体育运动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是回顾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体育社会学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研究和实践的经验不足等原因,离一个成熟的学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因此,研究新时期体育社会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体育社会学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体育社会学概述社会学的一个主题就是社会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需具备发展人格和自我,这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体育作为文化现象,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体育与人的社会化这一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子学科,体育社会学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大大拓展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但是它不可能超越原有学科揭示的科学规律,体育社会学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也必须依赖于整个体育发展的大环境。
体育社会化是一种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体育需求,并且人们可以自由参加的体育活动,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体育现象,不同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军事体育。
2体育社会学存在的问题2.1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性太强目前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开始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
是学科研究者在长期的研究中通过交流逐渐形成的,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根本标志。
体育社会学得到了当前各大院校的普遍关注,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体育社会学是通过社会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体育和社会、人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推动着社会和体育的合理发展。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探究摘要: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我国社会体育的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会体育;发展趋势引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改善国民体质的重要途径,社会体育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途径。
1我国社会体育的背景首先,在文化方面,作为拥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着”强国家、弱社会“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中,逐渐形成”总体性社会“,在此过程中,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堵目的成就,并极大的鼓舞了社会体育意识的发展,但对于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单单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也很难达到全面的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其次,在政治方面,国社合一的政治体系,决定了我国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政治任务及工作紧密结合,在建国初期,我国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开始推广”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体育制度“,推动国民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健身强国“的社会体育活动中,而在当今时代,社会体育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方式,以健身为主旨的思想成为了核心,民众也由此开始走上相对自治、独立的发展道路;最后,在经济方面,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在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础长发展的,这种形式对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虽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好处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全国民众的体育锻炼热情,弊端则是,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花政府的钱、为国家锻炼”的错误意识,且难以持久的、深入的保持锻炼热情,导致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严重失衡,而在新经济意识形态下,社会体育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经济水平的提升,群众健身意识的加强,使得以健身俱乐部为主体经营模式的社会体育,逐渐在第三产业中崭露头脚,地位日益提高。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1. 引言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领域相互关系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体育人文社会学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研究内容的拓展、方法论的创新以及学科间的跨界合作等方面。
2. 研究内容的拓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体育运动本身,而是将体育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多个领域相结合。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体育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以及体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作用。
2.1 社会角色与意义体育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社会交往、身份认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方式。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体育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体育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手段等。
2.2 文化与身份认同体育与文化密不可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体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体育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塑造作用。
2.3 历史与传承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研究体育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变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体育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历史对现代体育的影响。
2.4 经济与商业化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与经济和商业紧密相连。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商业化对体育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3. 方法论的创新为了更好地研究体育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领域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1 跨学科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拓宽研究视野。
例如,与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研究体育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领域的关系。
3.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既包括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体育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领域的关系。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和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普及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正迈向全民健身和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一、现状1.全民健身取得显著进展:我国加强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加,互联网普及和健身意识提高促使全民健身活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体育产业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包括体育赛事、俱乐部、培训机构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迅速,体育产业链越发完善。
3.体育教育改革在扩大:学校体育与课程体育分离,体育教育改革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系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竞技体育业绩显著: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亚洲运动会等国际大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体育强国地位逐渐稳固,一大批新锐体育人才崛起。
二、趋势1.全民健身与科技融合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身方式和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体育领域,如虚拟现实、智能健身器材等,以丰富健身方式,提高运动效果。
2.体育产业日益繁荣: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体育赛事、俱乐部、企业赞助等各个环节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3.推动体育教育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方案实施,学校体育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健康教育和体育精神的传递,推动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4.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将大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健身方式的丰富化,以及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的重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摘要:本文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综述其发展历史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
通过论证及实证,本文揭示了体育社会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不同研究方法,以及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状况和即将到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体育社会学;兴起;发展;当代社会;研究正文: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社会学研究,特别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发展而来的体育社会学。
通过发展和完善以毛泽东为主体的体育理论,新中国体育社会学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改革开放后体育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今社会,体育社会学的作用已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结合了传统的体育学教育,而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发展起来,为体育足球社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体育社会学也在探索新的社会观念,用以全面解决体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有两条主要研究方法,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前者以经验描述为基础,注重观察、广泛访谈和深刻认识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定量研究则强调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目的是揭示出体育行为之间的模式和规律。
回顾近几年来,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迅速,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体育社会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各种新的社会观念,以便为社会构建更加公正、健康的体育环境。
未来,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中国体育社会学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体育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中的体育现象及其变化,从而提高我们对运动意识的关注及社会中体育发展的重视;其次,体育社会学可以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更好地了解体育活动者和观众的行为及其关系,为政府、体育组织和社会大众提供实用的管理建议;此外,体育社会学也可以为体育行政管理中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最后,体育社会学还能够分析体育发展的经济状况,指导政府和社会的体育投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体育事业的历史和未来趋势中国体育事业,是中国最早发展的事业之一,承载了国家和人民的荣誉,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从百年前的翻译运动,到70年代后的全民健身运动,再到近年来的体育产业、体育赛事的崛起,中国的体育事业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过程。
那么,中国体育事业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是什么呢?一、历史:从休闲到竞技早在19世纪末,一位名叫恩斯特·布兰·史密斯的德国传教士将足球带到了中国。
但当时的足球,并没有在中国大范围流行起来。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体育形式更偏向于休闲、健身的场所,如广场舞、太极拳等。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重视体育、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皇后陵上的群众体育会,成为了全民健身的开创者。
而在此之后,中国政府将竞技体育与按摩联合起来,成立了1949年诞生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60年代,中国体育步入了一个繁荣期,在国内体育赛事中,尤以全国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为代表。
同时,翻译、摔跤、举重、跳水等项目也开始进入国际体坛。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开始将竞技体育纳入“四化建设”之列,全民开始高度重视健康生活、全民健身,这一时期以全民健身大众化为主,开始了自行车、游泳、羽毛球等运动的大范围推行。
而90年代,体育与市场的结合,也引来了国内外资本的关注。
1995年,中国足协和英超联盟签订合作协议,中国足球也开始逐渐成为大众体育项目。
二、现状:未来可期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方向涌入中国体育事业。
在近年来的中国体育事业中,商业运营已经成为了一个致胜的策略。
如中超球队,从中国足球中迅速成长起来,它们不仅汇聚了众多中国足球英才,也引发了国内外足球迷的浓厚兴趣。
而在2018年,中国国家队在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中首次出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足球的快速发展。
同时,近年来,“互联网+体育”、“大健康产业”、“智能体育”等新兴产业也陆续涌现出来。
以阿里体育、腾讯体育为代表的互联网大佬,开始向体育领域进军,打造体育内容、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等。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探析作者:刘凯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随之提升,在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人民群众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体育社会学也愈来愈关注。
然而,当前我国的体育社会学建设依然未达到规范化、学科化以及科学化的标准。
基于此,本文拟在回顾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历程回顾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现状,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发展趋势;体育运动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达二十年之久,在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部分研究成果甚至被纳入到了政府部门的决策中,以及体育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定。
进入新时期以后,对我国体育社会学进行全方位的回顾与总结,探讨体育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回顾(一)始建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体育社会学发展历史相比,我国体育社会学出现较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学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建以及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诸多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与探索。
在这一阶段,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多以引进国外成果为主,即对国外相关资料进行直接翻译与发表,也有对国外一些研究成果经过编译再发表。
这一时期对国外文献资料的参考与借鉴,使得我国体育学术界和社会学术界对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架构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二)强化阶段我国体委在1987年明确指出要有计划的促进体育社会学研究。
自此开始,我国体育社会学步入了巩固与强化阶段,特别是体育理论界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建设研究的加强。
在此阶段,我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了专门的体育社会学学科组,进一步强化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组织保障。
同时,为保证体育社会学后备人才充足,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系均设置了体育社会学科,为培育我国体育社会学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浅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社会学历程趋势论文摘要:回顾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预测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认为:体育社会学将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第一热点学科,学术水平将跻身世界前列,学科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研究视线将紧跟时代发展和体育实践步伐。
1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情况体育社会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初见端倪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体育社会学最先产生于发达的欧美国家。
1898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世界上最早的体育社会学论文。
二战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由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9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次年由该学会主办的《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刊物出版,这标志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将跨越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成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正是该学会的成立,带来了自1964年以来,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世界许多国家都加人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行列,像中国、韩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迅速展开。
1980年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s)的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地区研究中正形成集团优势。
为了从组织上强调可以广泛参与的学术性,以促进该学科的深人发展,1994年7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
目前,该组织现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260多个,分布在世界48个国家中。
进人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这对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2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2. 1引进创建阶段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相比,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较晚。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体育在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各个层面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体育人文社会学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
例如,历史学者、社会学家、文化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等都开始关注体育这一领域,并运用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进行深入探讨。
这种跨学科合作将促进对体育现象的多维度理解和解释。
2. 全球化视角: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多地涵盖全球尺度。
学者们开始关注体育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研究全球体育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这种全球化视角有助于揭示体育与全球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3. 身体与健康研究:身体和健康作为体育的核心要素,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研究者开始关注体育对身体和健康的影响,包括体育对个体身体发展、健康意识的塑造以及身体认同的影响等。
这种研究有助于推动人们对身体与健康的认识,促进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4. 技术与媒体研究: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也开始关注体育技术与媒体的互动。
学者们研究体育赛事在传媒平台上的表现形式、体育广播和体育节目对观众的塑造以及社交媒体对体育话题讨论的影响等。
这种研究有助于理解体育在数字时代的角色和影响力。
5. 社会公平与多样性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越来越注重社会公平和多样性的研究。
学者们关注体育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性别和种族的歧视问题,以及体育对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影响。
这种关注有助于推动体育领域的包容性与公正性。
总结起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包括跨学科研究、全球化视角、身体与健康研究、技术与媒体研究以及社会公平与多样性研究等。
这些趋势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浅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论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社会学历程趋势论文摘要:回忆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得进展历程,预测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得进展趋势.认为:体育社会学将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得第一热点学科,学术水平将跻身世界前列,学科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跨学科研究得特点将更加明显,研究视线将紧跟时代进展和体育实践步伐.1国际体育社会学得进展情况体育社会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初见端倪得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得进步和社会科学学科得进展,体育社会学最先产生于发达得欧美国家.1898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世界上最早得体育社会学论文.二战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进展.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了体育社会学得研究工作.由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得进展,19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次年由该学会主办得《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刊物出版,这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得研究将跨越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成为学科进展得一个里程碑.正是该学会得成立,带来了自1964年以来,体育社会学进展进程中前所未有得繁荣景象.世界许多国家都加人到体育社会学得研究行列,像中国、韩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得体育社会学研究迅速展开.1980年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s)得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地区研究中正形成集团优势.为了从组织上强调能够广泛参与得学术性,以促进该学科得深人进展,1994年7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coM目前,该组织现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260多个,分布在世界48个国家中.进人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这对促进体育社会学得进展意义重大.2我国体育社会学得进展历程2 1引进创建时期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相比,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较晚.由于历史缘故,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台湾省进行了体育社会学得研究,并于1977年出版了赵铁得《体育社会学》专著.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学学科得重建和体育事业得蓬勃开展,我国大陆学者也随之开始了体育社会学得研究工作.在最初得起步时期,我国学者引进了国外得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这其中既有直截了当翻译发表得国外资料,也有编译发表得国外研究成果.在1980 ~1986年间,我国学者就直截了当翻译发表了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16篇;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参考国外资料得基础上发表了介绍体育社会学得文章,使我国学术界和体育界对国外体育社会学得轮廓和结构有了一定得了解和认识.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较早介入了体育社会学研究,并各自在自己得研究领域形成了集体优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得呼声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特别重视我国体育社会学得创建工作,并给予了热情得支持和关心.1983年,江苏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体育社会学学术团体—江苏省体育社会学学会.从1984年起,在一些体育院校像北京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陆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或讲座.在刘德佩先生得努力下,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并于同年在沈阳凉快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交流会.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创建工作得完成.22加强巩固时期1987年,国家体委在《关于加强体育理论建设得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有打算地加强体育社会学研究”.自此,我国体育社会学进人了加强和巩固时期,体育理论界开始着手加强和巩固我国体育社会学方面得建设.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体育社会学研究,在《决定》颁布得同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将《中国体育得社会学研究》列人了“七五”规划,成为“七五”期间唯一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得体育领域课题.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也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组,为我国体育社会学得进展提供了学术研究上得组织保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于1987年、1990年和1992年分不在苏州、北京和银川进行凉爽了三次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之间得联系和交流,增强了体育社会学得研究热情.科研和教学是学科进展得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将学科纳人教学体系才能系统地批量地培养具有学科素养得专业人才.为此,部分师范院校体育系将体育社会学纳人本科教学打算,使我国体育社会学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有了保障.这一时期,在国外进修体育社会学专业得学者也陆续回国,大大增强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得进展后劲.后来,他们中得多数人都成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得中坚力量.2 3快速进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体育社会学加快了进展得步伐.1994年6月,中国社会学学会成立了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学会每年定期进行凉爽学术活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得研究热情.同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ssa)将汉语列为该组织得副工作语言,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较为广泛得国际交流.随着体育事业对我国体育社会学专业人才层次需求得不断提高,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首次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得博士研究生,之后很多院校把体育社会学列人了博士研究生得招生打算,一些院校还建立了体育社会学方向得博士后流淌站.至此,我国体育社会学已形成了函授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得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体育社会学得持续进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学术著述是学科进展和进步得重要标志.这一时期,我国先后出版了六本体育社会学著述,分不是卢元镇得《中国体育社会学》(1996)和《体育社会学》(2001)、毛秀珠得《体育社会学》(1997)、顾渊彦得《体育社会学》(1999)吕树庭和刘德佩主编得《体育社会学》(2007).同时,我国许多学者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在体育社会咨询题、体育分层、体育改革得社会学研究、体育与经济全球化、对奥林匹克运动得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化、老年人体育、闲暇与娱乐体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得研究.我国体育社会学得研究成果,在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己有一定得妨碍. 3我国体育社会学得进展趋势3 1学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通过30余年得进展,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妨碍和地位.在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中,已有我国10多个个人会员和1个团体会员,其中1位学者还在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得核心—执委会中任领导职务,并担任着《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 irss)得编委和《国际体育社会学年刊》(bulletin issa)得专栏撰稿工作.国外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邀请我国学者熊斗寅、刘德佩、吕树庭等人到国外讲学.截至目前,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体育社会学论文50余篇,其中许多理论和观点处于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得前列,引起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得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学者正南北携手、东西呼应、不断开拓,为我国体育社会学跻身世界前列做不懈努力.3 2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第一热点学科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取得得良好效果激发了人们得兴趣.在国外许多国家,不仅越来越多体育界人士关注体育社会学,而且越来越多得非体育界人士也对体育社会学产生兴趣.21世纪,体育与人们社会生活之间得关系将更加紧密,这势必引起人们对体育社会学得进一步关注.在我国,对体育社会学感兴趣并致力于此得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国家级和省部级得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体育社会学研究课题所占有得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体育社会学科得研究课题.在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体育社会学得研究论文正逐渐增多,并有明显多于其他体育社会科学之势.另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经济学、体育治理学及学校体育学在国内外均成为热点,其中体育社会学被列为第一位且得票率甚高侧.这些都讲明,在我国对体育社会学感兴趣,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得人越来越多,体育社会学正在悄然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得第一热点学科.3 3体育社会学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让每个体育专业得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社会学知识,是新世纪体育进展得需要.现代社会,体育与社会之间得相互作用与妨碍将越来越明显,欲把握体育运行得规律,保障其健康持续进展,就必须进行体育社会学方面得研究,这已成为世界体育科学界得共识.欧美一些国家不仅在体育院校(系)普遍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普及了体育社会学知识,而且在一些高等院校得非体育专业也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院校(系)均在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专业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并把体育社会学作为基础必修课程来开设;许多院校(系)得运动训练和民族体育专业也陆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社会学知识得掌握.一些院校还定期邀请学者来校讲授体育社会学专题,不但体育专业得学生感兴趣,而且引起许多非体育专业学生得关注,扩大了体育社会学知识得传播.为习惯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知识结构提出得要求,体育社会学课程在我国体育院校(系)各个专业中开设已是大势所趋,体育社会学知识在体育专业学生中普及已成为时代得呼唤.3 4跨学科研究得特点将更加明显自9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学经常与其它学科结合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表现出学科边界得“模糊性”.造成这种现象得缘故是:一方面,一些其它研究领域得学者加盟体育社会学队伍,使体育社会学得研究常常带有原有学科得痕迹;另一方面,其它学科中得优秀理论和方法被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借鉴和采纳,故呈现出跨学科得特点.21世纪,新得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体育社会学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积极汲取和借鉴新得理论和好得方法;同时,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得重视,将有越来越多其它学科得学者加人到体育社会学得研究行列.因此,体育社会学研究与其它各学科横向联合、集体攻关得特征将更加突出,跨学科研究得特点将更加明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是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上得一大特点.3 5研究视线将紧跟时代进展和体育实践步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得全球化、政治得多极化、科学技术得尖端化进展,以及我国各领域改革开放得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得变迁和体育得进展速度明显加快.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得卫星技术,以单细胞生殖为代表得克隆技术,以远程通讯为代表得网络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得推广应用给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了预想不到得变化.以人体dna检测为代表得运动员选材技术,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得竞技体育突破,以全民健身热潮为标志得群众体育普及,以及体育(休闲)产业得进展都给我国体育社会带来了巨大妨碍.在当今社会急剧变化和我国体育蓬勃进展得大背景下,我国体育社会学者得反应绝可不能像往常那样迟缓,他们将紧跟时代得变迁,研究得视线将紧锁社会变化和体育实践得进展前沿.。
从体育社会学角度阐述体育现象发展趋势————————————————————————————————作者:————————————————————————————————日期:ﻩ从体育社会学角度阐述体育现象发展趋势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的综合学科,是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社会学的分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从社会本质上来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目的在于促进体育运动和社会系统的正常发展。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体育社会学的国内外情况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末就有了,它主要是在英国和美国形成了一些学派,并有大量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体育社会学就比较繁荣,在二战时期,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因战争全部停止,在1950年以后体育社会学又开始慢慢发展,体育跟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宗教结合在一起,现在的体育社会学又延伸到艺术、外交、传媒、科技、社会的变迁、社会的生活发展方式。
我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体育开始走上市场化。
二、体育社会现象1、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有些人认为:体育就是体育,它与政治毫无关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不少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体育经常也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服务,体现国家的意志,得到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体育的发展由此而得到了来自外部的强大的动力。
因此,各国体育工作者在制定本国的体育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政治这一重要的因素。
2、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体育运动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对体育设备、管理、指导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各种体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经费投入,这些资源和经费主要是从体育外部社会获得的,除了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外,还要靠商业的运作,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体育与商业的相互影响给体育运动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不少研究者认为:世界各国的体育组织需要有专业特长的商人介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商业运作的技巧,还带来了商业管理的观念和新的体育道德标准。
浅谈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论文网:论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社会学历程趋势论文摘要:回顾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预测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认为:体育社会学将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第一热点学科,学术水平将跻身世界前列,学科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研究视线将紧跟时代发展和体育实践步伐。
1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情况体育社会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初见端倪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体育社会学最先产生于发达的欧美国家。
1898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世界上最早的体育社会学论文。
二战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由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9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次年由该学会主办的《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刊物出版,这标志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将跨越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成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正是该学会的成立,带来了自1964年以来,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世界许多国家都加人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行列,像中国、韩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迅速展开。
1980年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S)的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地区研究中正形成集团优势。
为了从组织上强调可以广泛参与的学术性,以促进该学科的深人发展,1994年7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
目前,该组织现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260多个,分布在世界48个国家中。
进人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这对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2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2. 1引进创建阶段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相比,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较晚。
由于历史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台湾省进行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并于1977年出版了赵铁的《体育社会学》专著。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学学科的重建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我国大陆学者也随之开始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在最初的起步阶段,我国学者引进了国外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这其中既有直接翻译发表的国外资料,也有编译发表的国外研究成果。
在1980 ~1986年间,我国学者就直接翻译发表了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16篇;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参考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介绍体育社会学的文章,使我国学术界和体育界对国外体育社会学的轮廓和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较早介入了体育社会学研究,并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了集体优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创建工作,并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1983年,江苏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体育社会学学术团体―江苏省体育社会学学会。
从1984年起,在一些体育院校像北京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陆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或讲座。
在刘德佩先生的努力下,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并于同年在沈阳举行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交流会。
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创建工作的完成。
2.2加强巩固阶段1987年,国家体委在《关于加强体育理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地加强体育社会学研究”。
自此,我国体育社会学进人了加强和巩固阶段,体育理论界开始着手加强和巩固我国体育社会学方面的建设。
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体育社会学研究,在《决定》颁布的同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将《中国体育的社会学研究》列人了“七五”规划,成为“七五”期间唯一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体育领域课题。
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也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组,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学术研究上的组织保证。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于1987年、1990年和1992年分别在苏州、北京和银川举行了三次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强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热情。
科研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将学科纳人教学体系才能系统地批量地培养具有学科素养的专业人才。
为此,部分师范院校体育系将体育社会学纳人本科教学计划,使我国体育社会学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有了保障。
这一时期,在国外进修体育社会学专业的学者也陆续回国,大大增强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后劲。
后来,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成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2.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体育社会学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1994年6月,中国社会学学会成立了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学会每年定期举行学术活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的研究热情。
同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SSA)将汉语列为该组织的副工作语言,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较为广泛的国际交流。
随着体育事业对我国体育社会学专业人才层次需求的不断提高,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首次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之后不少院校把体育社会学列人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一些院校还建立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博士后流动站。
至此,我国体育社会学已形成了函授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学术著述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我国先后出版了六本体育社会学著述,分别是卢元镇的《中国体育社会学》(1996)和《体育社会学》(2001)、毛秀珠的《体育社会学》(1997)、顾渊彦的《体育社会学》(1999).吕树庭和刘德佩主编的《体育社会学》(2007)。
同时,我国许多学者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在体育社会问题、体育分层、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体育与经济全球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化、老年人体育、闲暇与娱乐体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己有一定的影响。
3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3. 1学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和地位。
在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中,已有我国10多个个人会员和1个团体会员,其中1位学者还在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的核心―执委会中任领导职务,并担任着《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 IRSS)的编委和《国际体育社会学年刊》(Bulletin ISSA)的专栏撰稿工作。
国外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邀请我国学者熊斗寅、刘德佩、吕树庭等人到国外讲学。
截至目前,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体育社会学论文50余篇,其中许多理论和观点处于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前列,引起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学者正南北携手、东西呼应、不断开拓,为我国体育社会学跻身世界前列做不懈努力。
3. 2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第一热点学科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激发了人们的兴趣。
在国外许多国家,不仅越来越多体育界人士关注体育社会学,而且越来越多的非体育界人士也对体育社会学产生兴趣。
21世纪,体育与人们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这势必引起人们对体育社会学的进一步关注。
在我国,对体育社会学感兴趣并致力于此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我国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体育社会学研究课题所占有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论文正逐渐增多,并有明显多于其他体育社会科学之势。
另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及学校体育学在国内外均成为热点,其中体育社会学被列为第一位且得票率甚高侧。
这些都说明,在我国对体育社会学感兴趣,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体育社会学正在悄然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第一热点学科。
3. 3体育社会学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让每个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社会学知识,是新世纪体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体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欲把握体育运行的规律,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这已成为世界体育科学界的共识。
欧美一些国家不仅在体育院校(系)普遍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普及了体育社会学知识,而且在一些高等院校的非体育专业也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院校(系)均在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专业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并把体育社会学作为基础必修课程来开设;许多院校(系)的运动训练和民族体育专业也陆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社会学知识的掌握。
一些院校还定期邀请学者来校讲授体育社会学专题,不但体育专业的学生感兴趣,而且引起许多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关注,扩大了体育社会学知识的传播。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体育社会学课程在我国体育院校(系)各个专业中开设已是大势所趋,体育社会学知识在体育专业学生中普及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3. 4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自9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学经常与其它学科结合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表现出学科边界的“模糊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一些其它研究领域的学者加盟体育社会学队伍,使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常常带有原有学科的痕迹;另一方面,其它学科中的优秀理论和方法被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借鉴和采纳,故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
21世纪,新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体育社会学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积极吸收和借鉴新的理论和好的方法;同时,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体育社会学学科的重视,将有越来越多其它学科的学者加人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行列。
因此,体育社会学研究与其它各学科横向联合、集体攻关的特征将更加突出,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是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上的一大特点。
3. 5研究视线将紧跟时代发展和体育实践步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科学技术的尖端化发展,以及我国各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的变迁和体育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卫星技术,以单细胞繁殖为代表的克隆技术,以远程通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推广应用给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变化。
以人体DNA检测为代表的运动员选材技术,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的竞技体育突破,以全民健身热潮为标志的群众体育普及,以及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都给我国体育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当今社会急剧变化和我国体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社会学者的反应绝不会像以前那样迟缓,他们将紧跟时代的变迁,研究的视线将紧锁社会变化和体育实践的发展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