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长与宽——读刘慈欣作品《中国2185》感
- 格式:doc
- 大小:1.98 KB
- 文档页数:1
刘慈欣小说三体读后感(精选5篇)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你会写刘慈欣小说三体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慈欣小说三体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刘慈欣小说三体读后感篇1三体III中的人物,最主要的有三个:救世者云天明,灭世者程心,悲剧男维德。
三体人智子和面壁者执剑人罗辑也很重要,但对于剧情的推动其实助力不大,AA和关一帆相对来说更次要一点。
救世者云天明虽然出场不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
最初的白血病患者,靠着自己的洞见帮助同学发财,然后得到回报,并且送给程心一颗星星。
这样的开场是极其惊艳的。
而后,当人类失去希望的时候,云天明又以自己的智慧送来希望。
并在最后,送给程心一个宇宙。
如果没有云天明,就不会有程心后来的一切,人类的历史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云天明为程心所作的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他爱程心。
而同样是爱,在灭世者程心这里,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程心的思路历程其实很有意思。
在PIA的时候,程心只是出于要完成任务,选择了云天明(的脑子)来进行解体计划,这个时候的程心心中并没有那些爱——没有对云天明的小爱,也没有对人类的那种大爱。
如果她当时就有的话,维德的计划当时就被她否决了,虽然她没有能力去阻止维德。
可见,就是因为她发现了云天明对她的爱,以及发现了维德的不择手段导致云天明只剩一个脑子的生存方式,激发了她对云天明的小艾和对人类的大爱——后者就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在被激发出那种大爱以后,程心在面对剩下几名执剑人候选人的时候,决定要和他们走不一样的路,要用慈母一般的爱来爱这个世界。
但,在残酷的宇宙和现实面前,这种童话一般的大爱却只能导致毁灭,而且两次都导致了毁灭。
正的希望,但最后还是因为程心而破灭了——这里,我甚至猜测维德其实早就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坚持研究曲率引擎,因为这样才能有希望,在程心的破坏下继续留有希望。
维德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整部书绝大部分内容的概括: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野性,失去一切。
刘慈欣人生读后感思考人生800字刘慈欣人生读后感思考人生800字1最近看了《人生》一书,这是刘慈欣先生写的一本书,看到他的名字就让我想起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
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
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
我们被架在空中,成长在空中花园之中。
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实了。
在空闲时间变得无聊,无所适应,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
很少有时间再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边微小的美好。
毕业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资能涨一点,再更高一点。
可是那是否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现在还太年轻,对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还太少。
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为春暖花开而高兴,为每天的到来而激动。
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不能笑对人生,对一点而挫折就低了头那人生的几十年对我而言又有什么用呢?对于挫折不能放大痛苦,因而感到快乐。
种下一片树叶,你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成为你的生命的一根支柱,替你遮挡着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鱼,为你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刘慈欣人生读后感思考人生800字2读完刘慈欣先生的《人生》后,我为高加林因离开生活与现实的根本即使远飞国,而后又回到生活的起点,把任别人的生活折腾得一塌糊涂、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
也许高加林的人生是小说中的或者更多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现实中很难有人如他一样短短时光大起大落。
但是这本书还是让我的心里沸腾了起来,我想到了我现在的人生。
我曾经倔强的现在大城市立足,可惜打了两年工,找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就那样去干了,心里不认可,但又得以挣钱为目的,而终于是没办法挣到够花的钱,于是乎就回来了。
程顺溪宇宙与文明的未来既是科幻文学的永恒母题,也是刘慈欣科幻书写的根本主题,而如何在宏阔终极的宇宙中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则是这一主题书写所追问的核心问题。
“元宇宙”兴起并被引入相关讨论后,外向拓殖自然大宇宙与内向构筑虚拟元宇宙的二元对立解释模式便被建立起来,前者被指认为刘慈欣为文明未来指出的真正道路和前进方向,后者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a,并终将导致其走向衰落和消亡。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式首先仍局限于刘慈欣科幻文学架构之内,并未越出其本身的思维进路和问题视域;其次也就未能对其宇宙与文明未来的主题书写作出更为完整的观照和解析,而这也是当下刘慈欣研究的核心症结所在。
换言之,刘慈欣对宇宙与人类文明未来的探索与想象并非如前述是单向度的二元对立,而是在大宇宙的黄金原野与黑暗森林之间、元宇宙的希望与恐惧之间以及大宇宙和元宇宙之间游移交织,呈现出复杂分立乃至充满矛盾的多重面向。
这不仅表征着刘慈欣科幻书写的深层话语逻辑和总体想象机制,抑或也折射着其根本局限和关键症结。
一、进化人文主义的宇宙梦想与困境:黄金原野与黑暗森林对大宇宙的探索和想象大约是刘慈欣科幻书写中最容易辨认出的主题叙事了,早在科幻创作伊始,他就把“宏伟神秘的(大)宇宙”当作“科幻小说的上帝”b,并以其宏阔深广审视人类文明,指出其前进的根本方向即是迈向广袤的大宇宙空间。
然而在这航向太空的宏大文明叙事中,大宇宙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两种图景和定位:黄金原野和黑暗森林,两者互相冲突又交织并存,共同形构了刘慈欣宇宙与文明构想的复杂状貌。
作为其大宇宙想象的鲜明意象和对航向太空坚定信念的乐观表征,“黄金原野”贯穿刘慈欣科幻书写始终,在其早期意境奇谲的《乡村教师》中即已浓墨重彩展现出来。
小说中已掌握了时空跃迁和正反物质湮灭等超级科技的银河系碳基联邦,不仅拥有维护宇宙和平的强大能力和坚韧决心,更展现出了远航星际和文明升华的“银河系碳基文明大家庭”c的神级文明盛景。
给女儿的一封信刘慈欣读后感亲爱的宝贝:你好!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见面,是因为在妈妈的眼里,你不仅是妈妈的女儿,更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不仅是你的妈妈,更是你的知心朋友。
你一定知道,妈妈有多么的爱你。
自从上天把你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到我的手心里,我是多么的感激和珍惜。
于是,我开始全心为你编织爱巢,小心呵护你走好每一步:你的小手脏了,妈妈为你洗,你的小脸花了,妈妈为你擦,你摔跤了,妈妈心疼地把你扶起…妈妈高兴幸福地为你做着一切。
妈妈不想让娇弱的你受到一丁点的委屈,一丁点的伤害。
而今,你一天天长大,也逐渐认识到,许多事情妈妈不能再帮你,也帮不了你,必须由你自己独立完成。
你也分明的感觉到妈妈对你的要求一天比一天多,也一天比一天严。
要求你学习成绩优秀,要求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你严格要求自己。
有时把妈妈惹怒了,我也会骂你甚至打你。
在你的眼里,妈妈变了,变得威严了,变得不再那么温柔可爱了,也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爱你了。
可爱的女儿,你知道妈妈的良苦用心么?当你不开心时,你看见妈妈那双忧郁的眼睛了吗?当你生病时,你感受到妈妈那颗担心的心了吗?当你和妈妈拌嘴时,你知道妈妈心里有多么难受吗?妈妈之所以对你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因为妈妈知道,你总有长大的一天,你总有独立飞翔之日,妈妈不能帮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人生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走;因为妈妈知道,过分溺爱你,那是害了你,是妈妈的不幸,更是你今后人生的不幸。
这就是成长,成长有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请欣然接受吧!今天,也许你还不能理解,但总有一天,你能的。
宝贝,你知道吗?在妈妈的眼里,你是最可爱最聪明最值得妈妈骄傲的。
你有很多的优点:对人有礼貌,爱思考,勤动手,成绩优秀,也极富爱心。
但你的一些缺点也常让妈妈急的直跺脚,如果你能改一改,就是妈妈最棒的女儿了。
请你改正吃饭偏食的坏毛病。
你知道吗?每天吃饭时,是妈妈最痛苦的时刻。
你这不吃那不吃,身体素质也很不好,妈妈心疼啊。
妈妈希望女儿有个健康的身体。
关于刘慈欣三体读书心得感悟5篇关于刘慈欣三体读书心得感悟1晚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我都会想象在距离我们4.25光年的三体世界发生的趣事。
因为我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对那个三体世界很好奇。
读完这部小说,觉得那个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世界,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独特的趣味儿。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敬佩三个人:舰长张北海、舰队长老丁仪和面壁者罗辑,因为他们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与三体抗争,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剑道见法与三体斗争,每个人都给了三体一记重击。
就像大人们说正在因失败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样:“别空想,别哭,不然啥事也干不成。
”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错过机会,从而没有办好事,我觉得这就是在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剧情后面的道理,让我们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刘慈欣是个沉稳机智的人,他的书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我们(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多看这种书,做个沉稳机智的人。
不能向权势低头,要保持自己的观点。
不要自欺欺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关于刘慈欣三体读书心得感悟2《三体》中也有联系到世界末日,特别是描写了独特三体人的末日,一群可以脱干身上的水变成纤维的三体人,科技中掌握中子等其他微观领域人类科技领域未曾接触的部分。
“三体文明”在末日中痛苦挣扎时,接收到傻傻地球文明的纯真寻友信号,如同在沙漠脱水的人遇见一汪清泉,那对生的渴望的执念无比坚定。
随后轻松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之后《黑暗森林》中三体舰队入侵太阳系探测器那个水滴型跟地球太空舰队的战争,那才叫情节起伏!不同文明等次战争的格斗,水滴的无敌形态深深烙印在读者心间!也血淋淋地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地球应对外星入侵的“面壁计划”一个一个被破壁,人类最后的希望一点一点破灭,真揪心!最后一位“面壁者”罗辑,曾倾向三体文明,第一个意识到宇宙文明的残酷和法则,以暴露自身宇宙坐标这一无疑是自取灭亡的行为迫使三体舰队停下死亡的脚步。
刘慈欣书语录作者:赵祎斐来源:《青岛画报·新航程》2019年第02期从物理学角度看,生命这种物质运动形式,与其他的物质运动相比并没有更高的含义,从生命中你找不到新的物理规律,所以从我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死与一块冰的消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后来发现,整个物理学就像是一个大谜,走到它的尽头,连整个世界是否存在都成了问题。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
黄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当我走到人生的尽头,当我在弥留之际最后一次睁开眼睛,那时我所有的知性和记忆都消失在过去的深渊中,又回到童年纯真的感觉和梦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时候。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大低谷纪念碑: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斩尽杀绝,这是对一个文明最高的重视。
”大人物们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游泳的运动员,他们创造了世界纪录,赢得了喝彩和名誉,并因此名垂青史,但与长河的流向无关…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没有永恒的敌人或同志,只有永恒的责任。
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当年,古罗马人在宏伟华丽的浴宫中吹着口哨,认为帝国就像身下的浴池一样,建在整块花岗岩上,将永世延续。
现在人们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有个尽头。
“那你忽略了时间的力量。
一队蚂蚁不停搬运米粒大小的石块,给它们十亿年,就能把泰山搬走。
只要把时间拉得足够长,生命比岩石和金属都强壮得多,比飓风和火山更有力。
”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们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体刘慈欣观后感(通用8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体刘慈欣观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体刘慈欣观后感篇1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三体人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体》的世界。
三体人的世界有“乱纪元”,也有“恒纪元”。
乱纪元的时候,他们会缩水,由国王的手下收起来,体现出他们的团结。
恒纪元时他们被充水,重新活了过来,体现出他们的和谐发展。
三体人派出智子后,通过智子的观察,拍了许多部关于人类的电影。
在人类与三体人将要灭绝的时候,三体人还是向人类伸出了救援之手,化敌为友,说明他们宽宏大量,有包容心。
相比起三体世界,人类真是差远了!当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时,但凡有一点包容心,都不会发生冲突。
国与国之间也是一样,宽容一点就可以和平共处。
三体人的世界就是人类的榜样。
在这本书里,从主线来看,三体人是侵略者,但从深处来看,人类才是侵略者,人类利用“引力波天线”来威胁三体,三体人没办法,入侵了地球。
三体人,应该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向,向和平、和谐、有爱的方向发展,三体人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榜样。
子涵告诉我,自己已经完成《三体》的阅读,我有惊讶,因为《三体》字数真的不少;更多的是替他开心。
假期某一段时间,能静下心来读读书,是一种幸福。
我问他,可不可以写篇小文发给我,他爽快应允,很快地发送这篇精悍的小文。
特在新年第一期推送,希望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像子涵一样,开始自己的《三体》之旅,也希望你们能彼此交流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三体刘慈欣观后感篇2三体的角度很多,不是单一的科幻小说,角度也新颖。
比起美国的科幻大片,在三体面前他们都黯然失色!为何说这么说,因为三体不单单只是科幻小说,从更深层的讲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到底是谁能拯救,是人类自己的反省,还是通过宇宙外界的来对地球的毁灭?而不是美国科幻大片的英雄主义来拯救人类。
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原本是一名深山“送电工”,那么,这位质朴的山西汉子,如何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地心游记》打开兴趣之门刘慈欣1963年生于北京。
读小学时,因父亲被调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工作,他随家人来到矿区生活。
上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备受震撼,从此他对科幻小说痴迷不已。
刘慈欣上初一时,中国科幻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喜欢的凡尔纳作品系列也相继出版,“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那时的科幻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出版社在出长篇小说,每出一部你到书店都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
”刘慈欣说。
1985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刘慈欣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每天上下班,从宿舍区到办公区,两点一线。
偏僻的矿区小镇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事们大多熱衷于聊天和打牌。
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聊天。
他常常在下班后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躺椅上,目送秋风春雨,惯看夏花冬月。
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刘慈欣把想象投射到数万光年以外的浩渺太空,灵感的火花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
大山中缔造“科幻王国”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愈发痴迷,没有好的科幻小说可看,他索性用笔构筑自己的科幻王国!《宇宙塌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略显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蕴藏着他后来气魄大、悬念足的小说风格。
短篇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又写起了长篇。
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又写出了《超新星纪元》。
但由于当时科幻文学的大环境一片寒冬,他的《超新星纪元》等作品相继投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一样:书稿很不错,但出不了。
直到1999年,刘慈欣见科幻文学在国内已经出现“冰雪消融”的解冻现象,便从自己写的作品中遴选了5篇,打印出来投给《科幻世界》杂志。
《带上她的眼睛》阅读练习与答案23《带上她的眼睛》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 1、给加点字注音点缀迟钝闲暇...拍摄合拢心有灵犀...(二)、根据拼音写汉字fù__ _盖点zhuì___zhái___小笼zhào___一lǘ___阳光lǎn___腰寂mò闲xiá___yào___眼chì___热压yì___外ké___ 、词语填空不___而至心有灵___ 天___海角激动不睡眼___胧、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句: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仿写:二、课时达标课内语段阅读1.眼睛的主人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狱还稍差些”,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我”带着去?4.“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
”我为什么大发感叹?她为什么抽泣?5.作者在本部分对比描写了“我”与“她”对草原的感受不同,我对草原有怎样的感受?她对草原有怎样的感受?6.“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 “种子”指什么?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1 7.本部分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落日六号”与“她”的信息8.“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的原因是什么?三、能力提升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1985年,刘慈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越发痴迷。
《宇宙坍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显得有些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孕育了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所具有的气魄大、悬念足的风格。
生命的长与宽——读刘慈欣作品《中国2185》感在科幻小说《中国》所描绘的未来里,人们利用分子级别的三位摄影技术拍摄了那时已经死亡的六个人的大脑,并使其以数据流的形式在电脑里复活了,他们可以自由地和外界交流并思考,拥有超人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人们找到了获得永生的蹊径。
这听起来多么迷人。
曾几何时,我也曾有过这样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看到这世界莫测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幅图景。
但就凭这一篇说长不长的文字,生生地就把我这个心愿毁灭殆尽了。
文字的力量可以如斯强大。
改变了我意志的,就是小说里复活了的毛主席对那个时代年轻的中国最高执政官说的一句话:什么‘永生’啊,‘永死’罢了。
这话颇有点哲学味道,解释起来却并不显得很晦涩。
活着就是不断变化,,在我们有限的寿命中形成完整的自我,但一旦放到了永生的时间里,总有一天,时光会把原来的自我磨灭殆尽,漫长苍白的时间会消磨生命存在的意义。
原来的自我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渐渐模糊、淡去,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个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生的躯壳。
从这个角度看,生命无限的延长,不再是我追求的理想,而是疯狂可怖的梦魇。
而且,若真正到了千万年之后,那种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苍凉孤寂,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黯然绝望,又有谁承受得了?我们只是普通人,精神没有那么坚不可摧。
追求长生不老,不过是一件不考虑后果的傻事。
只有有句点的生命,才是被歌颂的完整的生命。
小说中,复活后的毛主席便用这样一句话点破了天机:该死的东西是活不了的,拼命给自己的生命多搞一些时间,不如让自己的时间多一些生命好,这个帐要会算才行。
我的理解就是,在横向的有限的时间轴上,纵向开拓自己的生命,把几十年生命里的每一刻都活到极致,不然真的就亏大了。
拓宽生命,就是要去把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实现,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淋漓尽致地生活。
自我价值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事物,实现它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或许你可以想拿破仑、邓小平一样改变历史,像一样改变音乐界,像乔布斯一样改变平板电脑的市场,或许你只需要做个普通人,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刘慈欣获奖感言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刘慈欣获奖感言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北京时间8月23日13时许,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山西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勇夺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
这不仅是雨果奖中最重的奖项,且首次由亚洲作家获得。
同日,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举行,苏炳添挺进百米决赛,虽然只获第九名,却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人。
刘慈欣和苏炳添,一个是科幻作家,一个是百米飞人,他们均创造了历史,也都为中国乃至亚洲争得了荣耀。
可从媒体关注度看,刘慈欣似乎逊于苏炳添。
其实,二者大可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奇迹的创造者,都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高楼大厦平地起,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刘慈欣的难能可贵在于,中国科幻仍然整体落后,他几乎是一木独秀,让中国科幻屹立于世界科幻之林,让还是小众的中国科幻,登上了大众的美国科幻之巅。
再者,刘慈欣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山西,现为省作协会员,他的获奖,首先是为山西争了光,也首先是山西的骄傲。
山西文学创作前有“山药蛋派”,后有“晋军崛起”,曾在全国独树一帜,只是近年来势头减弱,尤其迄今尚未染指国内最权威的茅盾文学奖,不能不说是缺憾。
所以,刘慈欣的横空出世,对亟待重振雄风的山西文学,无疑是巨大鼓舞。
诚然,无论科幻本身,还是雨果奖的分量,毕竟不是主流文学,更不足以和诺贝尔文学奖抗衡。
刘慈欣尽管成名已久,也多是圈内关注。
他屡次获奖,包括这次获得重要的雨果奖之后,仍然心情极其平静,保持了一贯的低调,不能说不与此有关。
但换一种眼光看,在主流文学越来越小众化、边缘化的今天,科幻作品却在崛起,尤其是受年轻人青睐,这从刘慈欣作品的畅销、网上阅读和跟帖的火爆、所到之处粉丝和拥趸之多、不少作品已经卖出版权和被改编等,即可窥出一二。
所以,科幻作家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远离科幻的人们更不可无端小觑,特别是相关部门及其领导,更应看到科幻作家的影响、科幻作品的前途、科幻市场的巨大。
522019年12月 第4期一、高概念第一个关键词是“高概念”。
一个科幻作品好不好,要看它里面有没有涉及“高概念”。
科幻作品中往往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它有时超越了纯文学。
在纯文学中我们把生活中的事以文学的手法描写出来就可以,但是在科幻作品中一般需要提出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并对它进行讨论。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出版于1818年,后被拍成了电影。
小说描写的是一位科学家制造了一个人,而这个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他是用尸体拼起来的人。
在这部小说中,就提出了一个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科幻命题:我们能不能造出和我们一样的人。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不需要用尸体来造人,而是通过人工智能造出机器人。
在《弗兰肯斯坦》中,这个被科学家造出来的人想要反叛科学家,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他这样的人,这使他感到自卑,他请求科学家为他造一个伴侣——一个女人出来,可是科学家却拒绝了。
这就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我们自己可不可以做造物主,可不可以造出与我们一样的人?现在世界上的人会不会是一个更高级的造物主创造出来的?这个被造出来的人会不会反抗他的造物主,最后毁灭科幻的十三个关键词韩 松这个造物主?在这部小说中造物主被毁灭了——这个被科学家造出的人把科学家和他的妻子都杀了。
之后出现的终结者毁灭人类的题材,实际就是这个主题的延伸。
这部小说提出了另一个科幻中的命题:两性关系。
这一直是科幻小说中争论不休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高概念,它探讨的是未来的两性关系应该如何发展。
女科幻作家勒古恩在《黑暗的左手》中也探讨过这个命题。
她认为今后人与人之间不会存在两性关系,并且今后的世界上只有一种人,这种人的性别会在不同的季节变换,还能与自身的另一个性别产生爱恋的关系,这就打破了二分法。
科幻就有这样一种魅力,它始终在讨论一种未来的图1 《科学怪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5月)53科普科幻学堂概念性的东西。
电影《黑客帝国》也提出了一个核心命题。
刘慈欣《命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命运》,完成18-20题。
(共9分)命运刘慈欣我们是在距地球180万公里处发现那颗小行星的。
它的直径约有10公里,呈不规则的椭圆形。
它缓缓地转动着,表面的许多小切面反射着阳光,像是一眨一眨的眼睛。
飞船上的计算机显示,它的轨道与地球相交,再过18天,这块太空巨石就要降落在墨西哥湾附近了!地球的监视系统应该在一年前就注意到它了,但我们没有听到过任何这方面的消息。
我们同地球联系,在应有的5秒钟延时后,耳机中仍是一片寂静。
我们又试了多次,没有收到任何回答,仿佛整个人类世界都休克了,而就在10分钟前我们还与地球通过话。
这件事比小行星的出现更令我们震惊。
20天前,我和爱玛租了这艘小飞船在太空中旅行。
这是一艘老式的传统动力飞船,在太空旅行中,这个蜗牛一般慢的老古董显得很浪漫,很有情调。
我们游览了同步轨道上的太空城,又到月球上旅行,接着从月球又向外飞了一百多万公里,整个行程如田园牧歌般浪漫而顺利。
但就在我们即将返回时,一切突然变得如此诡异。
但那颗小行星就在我们前方50公里处,凸现在太空漆黑的背景上,像放在黑天鹅绒上的展品那样现实,我确信自己不是在噩梦中。
“我们得做些什么!”我说。
同以前一样,一旦我做出行动的决定,爱玛总能想出行动的细节:“我们可以把飞船上的一台发动机向它发射出去,这样可以把它炸离轨道。
”计算机的模拟表明这是可行的,但必须在24分钟内完成,如果小行星再向前运行一段时间的话就晚了。
我们没有再犹豫,驾驶飞船与小行星拉开100公里的安全距离,然后向计算机发出指令。
飞船尾部的一台发动机与船体脱离,我们透过舷窗,看着那个小小的圆柱体尾部喷出一道淡蓝色火焰向小行星方向飞去,火焰很快变成了一个闪耀的小星星,我们屏住呼吸看着它撞到那块太空中漂浮的巨石上。
一道强光闪过后,从小行星上出现了一个火球,飞快膨胀,仿佛是前方太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向我们猛扑过来的太阳。
就在这火球似乎要把我们的飞船吞没之际,它停止了膨胀,急剧缩小并消失了。
三体读后感三体读后感1早就听说三体的作家刘慈欣在二零一五年获得了雨果文学奖——他也成为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籍作家。
我为他感到非常的自豪,早就想见识一下他的大作《三体》,所以我这个暑假阅读了想与中国的《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部曲讲的就是在红岸计划发射并接收外星人的信号后,一部有一部激动人心紧张的形势的严峻变化。
最后外星人与地球人展开激烈的竞争的故事。
这部书描写的精彩激烈,让我不禁沉浸于其中,有时候甚至看到晚上一两点都不想放下书本,总是抱着书,细心的研究。
书中有令人感伤的故事,也有令人痛快的瞬间,有令人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也有令人拍掌称赞的好主意。
其实书中介绍的两个主人公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就是程心,另一个就是罗辑。
罗辑所带给我的是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他做事爽快麻利,丝毫没有懈怠之情,他每办一件事就要把它办到最好,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优,这样的人正是值得我学习的。
有一次他在制定一个计划的时候,一些古板的老科学家总是向他提出反对,但是他却丝毫的不接受他们的意见,因为他总是觉得,他的方法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理论知识支撑他相信一定是正确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正确性。
而文中的程心这个人却是非常优柔寡断,而且有些愚昧的善良的人。
他总是把自己的善当作自己的高尚品德,殊不知他这样的‘善良’其实是一种愚蠢,一种假善。
后来也是因为他的这种善良,害死了不少科学家,让外星文明登陆地球,地球文明从此得到了永生。
《三体》这本书用辉煌壮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人们叙述了未来的一幅神奇的世界。
这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异。
只不过我更期待的是《三体》电影的上映,总是盼星星盼月亮,却盼不到那部我最心爱的电影。
三体读后感2最近在读一本比较流行的科幻小说《三体》,在西西河论坛上看到有人介绍,于是自己也从网上找出来看。
现在,刚刚看完第一本,后面还有两本。
估计再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也就看完了。
这次读《三体》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激动。
三体刘慈欣读书心得范文五篇三体刘慈欣读书心得范文1作为一名女生,我始终以为对科幻类别的小说不感爱好,但《三体》这本小说完全转变了我这样的看法。
《三体》系列小说分为三部,而昨天刚刚看完了第一部三体。
作者刘慈欣在当前的科技基础之上,向读者们构造了一个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调宏达、神奇而又悲壮。
在故事当中我遇见了许多物理学的名词,比如宇宙背景辐射,哈勃红移,为了搞清晰故事的进展,我也随时预备着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词就查。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相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
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索。
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学问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盼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逝,而有些人盼望三体人永久都不要登陆地球,由于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
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胜利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许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将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逼。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
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索,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究竟是和平还是战斗。
明显,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
当年哥伦布发觉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
我想,这是由于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假如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平安感,而这样的担心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
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许多,随着时间过渡,将来有特别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
《2018》:刘慈欣,成长,从来伴随着惨烈的悲剧,还有点点希望看过好多短篇集子,都把优秀出彩的往前放,可到后面就让人感觉后劲不足,捉襟见肘,强弩之末,令人扼腕:不行就别写了。
但刘慈欣这本《2018》不是。
全书给我的感受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前面几个故事给你热热身,先目不暇接一会儿,接着逐渐升温,给你呈现一场科学的盛宴的同时让你心醉神迷、头晕目眩,最后一个故事令全书抵达高潮。
当读到辛妮在马拉松中“轰然一声,光荣与梦想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潮澎湃,谁说刘慈欣缺少人文关怀?谁说他的文字像手术刀般冰冷精准毫无血色?他可以轻轻松松将你带入感性的国度,让你在其中流泪叹惋,在面对宇宙的浩大广渺和人类的无所适从时发出深沉的哀歌。
在读完三本《三体》之后,我激动地向朋友推荐。
在我舌灿如莲的鼓吹和劝诫下,他不情愿地开始看,后来发展成他拿着手机被窝里看,吃饭看,熬夜看,把它们看完了。
而我则感慨万千地回想起最初,他与我关于一个问题的争辩:对于那些科学背景知识可以忽略不计的人,到底该不该读科幻作品?下面仅就我的个人情况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我认为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除了宏大叙事、科学知识灌输等等高大上手法之外,它还应该做到的就是,让普罗大众都明白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应该在呈现这个故事科幻的一面的时候,还不忘拉你一把。
对于不得不提到的那些科学物事和名词,他应该试图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去予以说明,使我们在情节的行进中畅通无阻,而不是像某些故弄玄虚的幼稚作家一样,总是喜欢用一个深奥的含义去解释另一个深奥的名词,恶性循环。
回到这本书上来。
精彩的故事不少,大刘的脑洞也开得很大,他的想象力真就像一场袭来的浪潮,一下就把中国其他的科幻作家拍死在沙滩上。
刘慈欣不属于中国,他属于世界。
《赡养人类》用一个极度夸张的预言,对现存的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表示了担忧;《诗云》冷静而客观地思考了人类可能在宇宙中得地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跟生活在更高维度里的生物相比,我们有可能只是渣。
在科幻小说《中国2185》所描绘的未来里,人们利用分子级别的三位摄影技术拍摄了那时已经死亡的六个人的大脑,并使其以数据流的形式在电脑里复活了,他们可以自由地和外界交流并思考,拥有超人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人们找到了获得永生的蹊径。
这听起来多么迷人。
曾几何时,我也曾有过这样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看到这世界莫测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幅图景。
但就凭这一篇说长不长的文字,生生地就把我这个心愿毁灭殆尽了。
文字的力量可以如斯强大。
改变了我意志的,就是小说里复活了的毛主席对那个时代年轻的中国最高执政官说的一句话:什么永生啊,永死罢了。
这话颇有点哲学味道,解释起来却并不显得很晦涩。
活着就是不断变化,更新,在我们有限的寿命中形成完整的自我,但一旦放到了永生的时间里,总有一天,时光会把原来的自我磨灭殆尽,漫长苍白的时间会消磨生命存在的意义。
原来的自我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渐渐模糊、淡去,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个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生的躯壳。
从这个角度看,生命无限的延长,不再是我追求的理想,而是疯狂可怖的梦魇。
而且,若真正到了千万年之后,那种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苍凉孤寂,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黯然绝望,又有谁承受得了?我们只是普通人,精神没有那么坚不可摧。
追求长生不老,不过是一件不考虑后果的傻事。
只有有句点的生命,才是被歌颂的完整的生命。
小说中,复活后的毛主席便用这样一句话点破了天机:该死的东西是活不了的,拼命给自己的生命多搞一些时间,不如让自己的时间多一些生命好,这个帐要会算才行。
我的理解就是,在横向的有限的时间轴上,纵向开拓自己的生命,把几十年生命里的每一刻都活到极致,不然真的就亏大了。
拓宽生命,就是要去把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实现,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淋漓尽致地生活。
自我价值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事物,实现它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或许你可以想拿破仑、邓小平一样改变历史,像LadyGaga一样改变音乐界,像乔布斯一样改变平板电脑的市场,或许你只需要做个普通人,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我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定义就是,当你的一生走到尽头,你可以骄傲、无憾地回望自己留下的足迹。
那时,你便可以说,你的人生没有白过。
向生命乞讨时间的不过都是些蝼蚁,只有用时间成就生命的才是巨人。
上帝没有给我们更多的选择,生命不算长,但生命可以很宽,很宽。
P.S:对原作末尾署的时间(1989年)表示深深的敬意,深深的膜拜。
在那个时代写出如此脱俗的作品,大刘不愧是大刘。
期待大刘的《三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