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科学二年级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9
6 做一辆小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做一辆小车》位于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车动起来了》中第2节,继《我们的小车》后,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小车特征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制作一辆小车。本节是二年级的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概念是:技术与工程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的实践活动。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焦点聚焦在认识到玩具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车身、车轮、车轴的基础上,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轮子能够灵活转动的小车。让二年级孩子能够初步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历程,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
本节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为认识玩具车的组成,观察玩具车图片和实物图,知道玩具车是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活动2动手制作一辆小车,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车轮能够灵活转动的小车。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继学生学完《我们的小车》后,对小车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知道玩具车的共同特点,紧接着开展制作小车的活动,此外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会动的玩具车兴趣浓厚,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本节内容在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上,先加深对“玩具车是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接着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小车,并且加深探究小车的轮子怎么制作才能够灵活的转动,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思考,最后制作出一辆轮子能够灵活转动的小车,满足二年级孩子们的猎奇心理和自豪感。
【设计理念】
基于低年段儿童的视角,二年级孩子们对故事的青睐,因此本节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的两个活动以参观汽车工厂为故事线展开,通过设立了故事人物形象——汽车工厂厂长,推动课堂教学环节的进程,营造严谨的汽车工厂参观与学习的氛围,孩子们容易走进故事情景,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
《12昼与夜》
◆教学目标
1.知道昼与夜的主要差异是有没有太阳的光和热。
2.知道昼与夜更苔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有影响。
3.能举例说明昼与夜更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对自然现象产生兴想。昼夜更替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及人类生活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较发现昼夜的主要差异是有没有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难点】
知道太阳升起时景色的变化过程,了解昼夜交替对我们及周围生物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图片。
学习准备:课前1~2 周布置学生观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天气和环境等)布置学生观察一次日出或日落。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境。
问题:这幅画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二)活动探究
活动 1:太阳出来了
问题:日出或日落前后,景物有哪些不同?
交流:学生按照日出(或日落)前后的不同时段,分别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归纳板书。
讨论:比较这些发现,造成昼夜景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昼夜景物现象不同的原因是和有无太阳的光和热有关。
活动:根据观察,用绘图的方式把校园的某处景物在白天和黑夜的差别记录下来。
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熟悉且曾经观察过的景物来记录。
②讨论观察的情况。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交流:比较这些发现,造成昼夜景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2:昼夜更替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问题: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吗?
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
出示:莲在昼夜不同状态的图片。
讨论:区分哪一幅莲是白天的状态,哪些是夜晚的状态?莲在白天和夜晚有哪些不同?
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科学二年级及答案 学校 班别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太阳每天从 升起,从 落下。
2、校园里植物很多,有的开花很漂亮,请写出两种你喜欢的植物的
: 、 O
3、大多数植物都结果实,有的果实长在枝上,有的长在地里,请你 各写两个名称出来: 、长在枝上; 、 长在地里。
4、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利用它可以辨别 方向c
5、用磁铁触碰不同的物品,观察下列物品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回形
针、橡皮擦、毛巾、铅笔、纸张、铁钉。答: , 6、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了 的作用。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下图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把 编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运用了推力:( ),运用了拉 力:( )
中打 光滑: 粗糙口 多
汁口 干燥口 有种子
3、分别将两
块磁铁的
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把现象在 中打。
光滑口 粗糙口 多汁口 干烽口 有种子口
5、有些动物在白天活动,有些动物更喜欢夜晚活动,下面图中请将白天活动的动物打。
6、一天的不同时段,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变化的,请根据下图中 A 和B太阳位置选出正确的时间填在括号内()
①10:00 17:00
②8:00 16:00
③13:00 18:00
7、下面哪种植物的花朵是在六月开()。
A腊梅 B 荷花 C 水仙
8、满月到下一个满月的时间大约是()
A 20天
B 30 天
C 40 天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X”(每小题5分, 共30分)
1、太阳发出光和热,照亮和温暖大地,而月亮不发光。()
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10 课“会‘辨’方向的玩具鸭”教
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会‘辨’方向的玩具鸭”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磁铁玩具”中的第 3 课。
学生在认识磁铁的一些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展开对磁铁的探究。本课将学生的活动聚焦于比较磁铁和其他物品放在水面的玩具鸭上的现象,推测磁铁能指向固定的方向,再将磁铁放在旋转架上进一步观察现象,证实磁铁在旋转架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然后与指南针联系起来,应用第 9 课所学的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实验,寻找科学证据。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 1“我的玩具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磁铁和其他物品轻放在玩具鸭上,观察玩具鸭在水面上的转动情况,并进行比较。活动 2“自动转向的秘密”是把磁铁放在自由转动的旋转架上,观察静止后的磁铁指向,发现磁铁指向的规律。活动3“指南针里的小指针”是用磁铁判断小指针是否带有磁性,教师指导学生将条形磁铁的不同磁极分别接近指南针的小指针,观察现象,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判断小指针是否用磁铁做的。
二、学情分析
经历了一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都对科学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本课的学习从玩玩具鸭的情境展开,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同时,利用主题人物的提问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引起学生对磁铁与玩具鸭的方向之间的联系产生思考,驱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观察、比较、实验、交流、分析的过程中,让学
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磁铁磁极的特点,掌握如何科学地进行展开实验活动,描述实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
《百合和朱槿》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能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花瓣的厚薄与质感等方面观察花的外部特征;
2. 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描述这些植物的花的特征;
3. 从观察花的活动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之美;
4. 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花瓣的厚薄与质感等方面观察花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一些常见花的名称,并能描述这些花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百合花、朱槿花、非洲菊、三色堇、大花马齿苋、桂花、山茶花、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选带一些植物的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四个主题人物去公园郊游,琪琪和波波对花坛里种植的植物产生了兴趣,围在花坛边进行观察。
问题:大家知道这两种花的名称吗?百合花很香,朱槿花也有香味吗?
讲述:百合与朱槿是常见的观赏花卉,我们可以通过对百合花和朱槿花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花的特征,能用哪些准确的语言描述。
PPT出示本课课题:“百合与朱槿”。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百合花和朱槿花
问题:百合花与朱槿花有什么不同呢?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观察?
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
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花的颜色和气味,然后再从花瓣的数量、形状、质感等多方面观察、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汇描述。活动:分小组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并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图示描述它们的特征。汇报:分享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检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个空格2分,共40分)
1、很像手掌,很像尖尖的铅笔。(枫叶、竹叶)
2、樟树的茎比较彩叶草的茎比较。(粗、细)
3、有果实,有汁液,较硬较粗糙,而较软而光滑。(花生、番茄)
4、汽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5、用、两种方式能让玩具小车动起来。
6、磁铁的两端是两个不同的磁极,一个是极,而另外一个是极。
7、相同的磁极会,不同的磁极会。(吸引、排斥)
8、太阳从升起,从落下。(东、西)
9、会变脸,形状每天都在变化,出现不同的月相。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哪种叶子是红色的。()
A、桂花叶
B、银杏叶
C、红背桂叶
D、柑橘叶
2、如果用下面植物的茎做手环,你会选择哪一种。()
A、散尾葵
B、含笑
C、马樱丹
D、波斯菊
3、以下多姿多彩的花中,哪一种花的花瓣最多,一层裹着一层。()
A、非洲菊
B、山茶花C大花马齿苋D、三色堇
4、哪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种类的。()
A、葵花籽
B、橙子
C、大叶紫薇果
D、羊蹄甲果
5、婴儿车向前运动,是因为用了()的作用。
A、拉力
B、推力
C、大力
D、小力
6、磁铁不能吸引的是哪一个?()
A、图钉
B、长尾夹
C、毛巾
D、硬币
7、哪两个磁极能相互吸引。()
A、N-S
B、S-S
C、N-N
D、N-Z
8、哪一种植物的花朵是白天开花,傍晚闭合的。()
A、桂花
B、菊花
C、三色堇
D、睡莲
9、在晚上活动的动物是哪一个?()
A、蝴蝶
B、公鸡
C、猫头鹰D鸭子
10、八月十五的月亮的月相属于()。
A、上弦月
B、满月
C、下弦月
D、峨眉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共20分)
6 做一辆小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做一辆小车》位于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车动起来了》中第2节,继《我们的小车》后,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小车特征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制作一辆小车。本节是二年级的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概念是:技术与工程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的实践活动。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焦点聚焦在认识到玩具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车身、车轮、车轴的基础上,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轮子能够灵活转动的小车。让二年级孩子能够初步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历程,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
本节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为认识玩具车的组成,观察玩具车图片和实物图,知道玩具车是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活动2动手制作一辆小车,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车轮能够灵活转动的小车。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继学生学完《我们的小车》后,对小车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知道玩具车的共同特点,紧接着开展制作小车的活动,此外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会动的玩具车兴趣浓厚,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本节内容在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上,先加深对“玩具车是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接着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小车,并且加深探究小车的轮子怎么制作才能够灵活的转动,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思考,最后制作出一辆轮子能够灵活转动的小车,满足二年级孩子们的猎奇心理和自豪感。
【设计理念】
基于低年段儿童的视角,二年级孩子们对故事的青睐,因此本节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的两个活动以参观汽车工厂为故事线展开,通过设立了故事人物形象——汽车工厂厂长,推动课堂教学环节的进程,营造严谨的汽车工厂参观与学习的氛围,孩子们容易走进故事情景,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
1枫树与竹子
学校班别: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不同植物的叶具有()特征,如颜色、大小、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表面粗
糙程度等。A 相同的 B 不同的 C 相似的
2、枫叶很像()。A 手掌 B 扇子 C 五星
3、枫叶脉像()。A 直线 B 曲线 C 渔网
4、竹子的纹路比较直,有好几条,但脉纹只有()条。A 一 B 三 C 很多
5、枫叶的纹路比竹子的()。A 多 B 少 C 不多不少
6、竹子的柄与枫叶的比()。A 长 B 短 C 一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如香蕉像谈弯弯的月亮。()
2、枫叶在秋季落叶前由红色变为绿色,形状像手掌,叶片较大、较宽,叶片上
的纹路像渔网,叶片的边缘有缺口,有细长的柄。()
3、竹叶绿色,叶子的形状一头圆,一头尖,叶片较小、较窄,叶片上的纹路直直的,叶片的边缘平滑,没有细长的柄。()
4、在纸上拓印出来的叶片,纹路更清晰。()
2樟树与彩叶草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是草本植物,比较矮小,生长比较密集,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是高大的植物。() A 彩叶草樟树 B 樟树彩叶草C散尾葵含笑
2、观察茎的颜色、粗细,可以用;观察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可以用去摸。()
A 眼睛鼻子
B 眼睛手
C 耳朵皮肤
3、选择植物的茎做手环时,哪种较好?()A 波斯菊 B 含笑 C 马缨丹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不同植物的茎在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没有差异。()
2、樟树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
粤教粤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天与黑夜课时作业+单元
作业设计(含答案)
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
信息
科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粤科版白天与黑夜
单元组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织方式
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 第四单元第一课昼与夜
课时
2 第四单元第二课太阳的位置变化
信息
3 第四单元第三课变化的月相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学习内容1-2 年级学习目标(低)
说出昼夜形成的原因,知道一昼夜是24小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时。
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
列举出身边受白天和黑夜影响的动物和植
着重要影响。
物。
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说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方位。
的位置变化。
描述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说出常见的月相。
月相的变化现象。
描述常见月相的特征。
1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白天与黑夜”的学习内容对应课程标准中地球宇宙领域中第13条主要概念“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本单元以“白天和黑夜”为主题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观察相关的自然现象来认识太阳能发光发热、昼夜更替对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太阳每天在天空的位置变化和月相的变化等科学现象。
第12课“昼与夜”作为本单元第1课,不仅因为与太阳位置变化或月相变化相比,昼夜现象更加简单,而且从学习内容层次上也应该先认识昼
夜现象。昼夜的主要差异就是有无太阳的光和热,本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日出前后自然现象的不同去认识这一差异。然后再通过观察昼夜更替对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昼夜现象。
把它们放进水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2)了解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明白溶解是有限度的。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索生活中的科学。
(2)感受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思考一下,放进汤里的盐怎么就不见了?哪里去了呢?
学生:溶解在汤里了。
二、新课教学
1.把下列物质分别放进水里,并轻轻搅拌,会怎样?白砂糖、酸梅晶、食盐、沙子、食用油。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白砂糖溶于水中,酸梅晶溶于水中,食盐溶于水中,沙子不溶于水中,沉到水底,食油不溶于水中,浮在水面。有些物质可以溶于水中,有些物质不可以溶于水中。
2.酸梅晶在水里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酸梅晶沉淀在水底,然后用勺子搅拌,慢慢溶解,最后溶液呈土黄色。
3.如果不断地往一定量的水里加入食盐并搅拌,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给学生少量的水和大量食盐,让他们尝试。
教师引导作答:不可能,水可以溶解盐,但溶解是有限度的。
三、拓展与应用
1.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
(1)泡茶时候,本来清清无色的水变色,也是茶叶中的物质溶解于水中了;
(2)用洗涤剂洗完,可以把顽固的油渍洗得干干净净,那是油渍溶解了;
(3)生活中,要把新买来的菜放水中清洗,是将蔬菜上残留的农药溶解于水中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