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3
最新2023-2024学年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围绕主要概念分解的二级概念构建教材体系,确定编写内容。
通过设计由问题情景引发的探究活动,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寻找证据,创建思维模型。
三、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以情景图的形式呈现生活中的某个真实情景,并以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通过主题人物提出问题,驱动探究任务。
2、难点是围绕问题情景中提出的问题,通过1至3个层次递进的活动,形成每节课的中心学习内容,解决问题,建构概念。
具体设计包括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模拟活动等各种学习或探究活动,以及活动手册中体现的活动步骤、要求、结果、记录等。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我们的小车粤教版我们的小车科学教案引言: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本教案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五课《我们的小车》进行设计,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小车的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认识并命名小车的各个组成部分;b. 能够观察小车的运动规律;c. 能够使用简单工具拆装小车。
2.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b.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 了解小车的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b. 观察小车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a. 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发现小车的运动规律;b. 学生如何合作完成小车的拆装操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活动: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让学生主动联想到与小车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际操作:a. 准备小车模型和工具:教师准备一辆小车模型以及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螺丝刀等。
b. 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师请学生观察小车模型,并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逐个描述小车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c. 团体合作拆装: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独立拆解小车模型,并注意观察拆解过程中的变化,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准备。
d. 学生发言总结:每个小组分别总结并报告小车的组成部分以及拆解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3.讨论与归纳:a.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通过每个小组的报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小车的哪些部分是可以移动的,哪些是固定的。
b. 引导讨论小车的运动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车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小车运动的原因,如何通过对小车各个部分的拆解和装配来控制小车的运动方向等。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小车的运动原理,掌握小车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小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掌握小车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小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小车的运动原理,小车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小车。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动手制作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通过制作小车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引入话题:老师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
”2. 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小车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见过这样的小车吗?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环节:讲解与示范1.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讲解小车的运动原理。
他解释道:“小车能够动起来,是因为轮子的作用。
轮子能够减少地面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使小车更容易移动。
同时,我们还需要给小车提供力,例如我们可以用手推动小车。
”2. 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小车制作方法,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原理。
例如,老师可以用纸板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车模型,然后用橡皮筋连接轮子,解释橡皮筋的力对小车的推动作用。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1. 老师分发材料: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制作小车的材料包,包括纸板、轮子、橡皮筋等。
2. 老师指导学生按照示范制作小车,引导他们思考每一步的原理,并亲自动手实践。
例如,学生可以将纸板剪成小车的形状,并在底部安装轮子,然后用橡皮筋连接轮子。
3. 老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目录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教学反思第2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2上枫叶与竹子教学设计课题枫叶与竹子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 叶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每种植物的叶都有共同特征;能根据叶的特征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 通过对叶的特征的观察,能描述出同类叶的特征。
3.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去观察植物的兴趣。
重点通过对各种植物的叶子进行观察,认识叶子的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学会区分叶子的种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这张图中我们看到这地上有很多漂亮的叶片,图中的男同学很疑惑么不知道这些漂亮的叶片是哪些植物的。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漂亮的叶片。
仔细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引入课题,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活动1:枫叶与竹子观察枫叶与竹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枫叶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两种叶的颜色不一样。
猜一猜:观察枫叶与竹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猜一猜通过观察同类叶子的特点,感受同类叶子的主要特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柳树叶、梧桐树叶、杨树叶、松树叶。
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
下图几种树叶你见过吗?向同学们描述这些植物的叶有什么特征。
桂花叶柑橘叶红背桂叶银杏叶首先说出桂花叶的特征,其他的特征以提问的形式由同学们找出。
观察形状:简单分类:描述这些植物的叶的特征。
总结梳理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植物叶子的特征学会从形状边缘,颜色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叶子银杏叶 枫叶竹叶 观察边缘蔷薇 三叶草叶片枫叶 观察颜色活动3:拓印叶片方法:1.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2.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在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步骤一:桂花红背桂叶柑橘叶步骤二:展示成果:动手制作拓印叶片。
拓展提高播放视频《树叶歌》,认识更多树叶的叶片,了解它们的特点。
播放视频前同学们日常生活种我们见到过很多植物的叶片,例如:柳叶片、梧桐叶、槐树叶、紫荆叶松树叶... 观看下面的视频,你能否找到答案呢?看完视频后,需要学生填写表格,归纳视频中提到叶子的特点。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1.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认识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认识植物身体的基本结构。
- 能够指出不同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 难点。
- 理解植物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4. 教学过程。
- 导入(3分钟)- 展示一些常见植物(如向日葵、苹果树等)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新授(20分钟)- 讲解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根:展示不同植物的根(如直根系的萝卜根、须根系的小麦根)的图片或实物,讲解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 茎:通过观察盆栽植物的茎,介绍茎的功能是支撑植物的身体,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 叶:展示各种形状的叶子(如圆形的荷叶、针形的松树叶),讲解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 花: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朵(如桃花、百合花),介绍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
- 果实:拿出苹果、香蕉等果实,讲解果实里面包含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另一种方式。
- 种子: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如大豆种子、玉米种子),说明种子可以萌发成新的植物。
-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一些植物标本或盆栽植物,让他们找出植物的各个部分,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 巩固练习(12分钟)- 展示一些植物局部的图片(如只有根、茎、叶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植物身体的哪一部分,并说出其功能。
- 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植物,并描述其身体各部分的特征。
- 课堂小结(3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强调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作业布置(2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画出它的身体结构,标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 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语文、数学、pep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上册+下册)教案汇总第 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小车”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2 单元“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 1 课。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玩具车的特点,包括材质、重量、颜色、动力等等。
只有了解了玩具车的特点,才能做出一辆车,让它动起来,所以这节课是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本课由 2 个活动组成。
活动 1 是“我喜欢的玩具车”,让学生选择一辆喜欢的玩具车,向同学介绍这辆车的特征。
活动 2 是“给小车分分类”,在活动 1 的基础上,根据小车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二、学情分析玩具车对学生来说很熟悉,幼儿时期都玩过,但学生很少关注玩具车的特点。
虽然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不强,往往只观察到物体的某一个特征。
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玩具车,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一辆小车的特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会对同学带回来的小车很感兴趣,把大家的小车都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小车特征,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小车,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1.观察玩具车的特点,从材料、颜色、重量、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点。
2.能根据玩具车的特点给它们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六、教学准备玩具车。
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
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
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案单位:______时间: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案 (3)第2课樟树与彩叶草教案 (3)第3课百合与朱槿教案 (3)第4课番茄与花生教案 (3)第5课我们的小车教案 (3)第6课做一辆小车教案 (4)第7课怎样让车动起来教案 (4)第8课有趣的钓鱼玩具教案 (4)第9课磁铁小车教案 (5)第10课会“辨”方向的玩具鸭教案 (5)第11课做磁铁玩具教案 (5)第12课昼与夜教案 (5)第13课天空中的太阳教案 (6)第14课变化的月亮教案 (6)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技能目标:能描述出竹子和枫叶的外貌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A4纸张若干、颜料;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叶子;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见过枫叶和竹叶吗?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枫树与竹子》。
二、枫叶与竹叶:师:课件出示枫叶和竹叶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仔细观察后,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三、观察常见的植物的叶:师:课件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叶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并举手说出这些植物的叶的特征;生:仔细观察后,积极举手发言;师总结: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观察的很认真;四、拓印叶片:师:请同学们将颜料涂在事先准备好的叶片上,然后再拓印在纸上;生:认真拓印;师:巡视指导;生:拓印后,积极举手上台展示;师:及时进行点评;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樟树与彩叶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技能目标:能描述出一些植物的茎的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见过植物的茎?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樟树与彩叶草》。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引导学生思考茎的外部特征。
2.新课:活动1:观察茎的外部特征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并记录下来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并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汇报:彩叶草的茎细长而柔软,颜色鲜艳,樟树的茎粗壮而硬,颜色较深。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2:观察茎的标本任务:让学生观察彩叶草茎的标本,并记录下来茎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茎的形状、纹理等特征。
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二)任务驱动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彩叶草和其他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思考叶子的外部特征。
2.新课:活动1:观察彩叶草的叶子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彩叶草的叶子,并记录下来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方面的特征。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并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汇报:彩叶草的叶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叶子边缘有锯齿状的花纹。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2:观察其他植物的叶子任务: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其他植物叶子,并记录下来叶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三)任务驱动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叶子和拓印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拓印纸。
2.新课:活动1:制作拓印纸任务: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子,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制作过程和结果。
汇报: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拓印纸和写下的植物名称。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研究百合和XXX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百合和XXX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验、讨论。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浅析: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
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昼与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昼与夜》。
本节课主要围绕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现象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b. 掌握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c.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现象。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
但对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如何运动的?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出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3.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例如,让一个学生扮演地球,其他学生围绕他自转,同时他自己绕着教室中心点公转。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示范:假设我是地球,同学们围绕我自转,同时我自己绕着教室中心点公转。
请观察我的头部和脚部,看看它们的变化。
第三环节:概念讲解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有什么影响?教师示范:我用手指着地球模型上的轴心,这就是地球自转的轴线。
当地球自转时,我们所在的地方会从太阳照射到不照射,所以会有昼夜交替。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变化的月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变化的月亮》。
通过教授这一节课,学生将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了解月相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掌握月相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月亮的变化规律,月相的概念。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月亮的变化规律还不太了解,对于月相的概念也不太熟悉。
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较高,喜欢动手实践和观察事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询问学生月亮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亮度,并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会发生变化?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这是一张月亮的图片。
你们有没有发现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学生:月亮有圆圆的形状,有时候亮,有时候暗。
第二环节:探究月亮的变化规律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变化规律,即月亮会从圆变成弯月,再变成圆。
2. 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
老师:对,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会发生变化。
那么,月亮是如何变化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请看这张示意图,月亮从圆圆的满月变成了弯弯的月亮,然后又变回了满月。
这个变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大家能否观察到这个规律呢?学生:月亮从圆圆的满月变成了弯弯的月亮,然后又变回了满月。
这个变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3.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际观察,每组一张月亮的图片,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过程。
老师:现在,我把一些月亮的图片分发给你们,请你们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过程。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际观察,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过程。
4. 学生们回到教室,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第 2 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由于彩叶草是草本植物,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同时叶子生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茎,因此引发了波波的探究欲望,想知道彩叶草的茎是怎样的。
问题:大家见过这两种植物?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讲述:樟树是高大的植物,彩叶草却比较矮小,而且生长比较密集。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樟树与彩叶草”。
(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樟树和彩叶草茎问题:植物一般都有茎,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有什么不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
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茎的颜色、粗细,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感受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
活动:在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的图示描述其特征。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樟树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
彩叶草的茎较短、较细,较柔软,茎四棱形,茎表面有细细的柔毛,绿色,分枝较多。
(2)活动 2:观察更多植物的茎问题: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呢?它们的茎有什么特征呢?任务: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
要求:服从教师指挥,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采摘植物。
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植物的茎,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
交流: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不同植物的茎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质感(粗糙程度)都不同。
(3)拓展活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植物的茎做手环。
要求: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
活动:学生按要求制作手环。
交流:分享自己用植物的茎制作的手环。
亲子时间:课后与家长一起选择合适的茎做几个漂亮的植物手环或头环。
板书设计第3课百合与朱槿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3、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花,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媒体:出示课本任务图问题:你认识这些花吗?在哪里见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由此引出课题二、新课导入活动1 百合花和朱槿花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百合花和朱槿花学生: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
讨论汇报:1、百合花是白色的2、朱槿花是红色的3、百合花香香的…教师给予点评小结活动2 观察多姿多彩的花媒体:出示非洲菊、三色堇、桂花等图片问题: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教师派代表回答小结三、谈谈你今天的收获作业布置:选择一种熟悉的花,并做成小卡片。
板书设计百合和朱槿花1、特征2、常见的植物的花第 4 课番茄与花生教学目标1. 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2. 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3. 能运用感觉器官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会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花生、葫芦、橙、桃、葵花子、樱桃、大叶紫薇果、羊蹄甲果等果实的标本或图片,塑料刀,碟子,抹布,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周末,琪琪和波波去农场参观,农田里种植了番茄和花生,琪琪看到了番茄已结出了果实,波波则蹲着试图找到花生的果实。
问题:番茄结果了,可是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番茄和花生。
讲述:番茄和花生是生活中常见果实,我们可以通过对番茄和花生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果实的特征,能用哪些语言进行描述。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番茄与花生”。
(二)活动探究(1)活动 1:番茄和花生的果实问题:番茄和花生都是果实,它们有什么特征呢?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果实。
要求:观察番茄、花生以及学生带来的果实,描述它们有什么特征。
活动:观察、比较并描述番茄和花生的特征,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的第 1 题和第 2 题。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番茄果实长在地面上,多汁,种子小而数量多,成熟的番茄果实是红色的。
花生果实长在泥土里,果皮较硬而粗糙,颜色多为黄白色;种子数量较少, 2~4 颗。
(2)活动 2:形态各异的果实问题:不同植物的果实具有不同的特征吗?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不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交流:学生口述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任务: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果实,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分类。
要求:先对这七种果实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并根据果实的特征给它们分类,说出依据。
活动:用观察、比较、解剖等方法认识七种果实的特征。
汇报:分享小组活动的结果,介绍自己的发现。
整理:我们可以从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皮光滑或粗糙等进行分类。
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些果实的名称,知道有的果实表皮粗糙、有的果实表皮光滑;有的肉厚多汁、有的较硬而干燥。
不同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3)拓展活动任务: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植物结出果实。
要求:课后与同学在校园里寻找结出果实的植物。
活动: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第 4 课番茄与花生番茄:红色,多汁,种子数量多花生:黄白色,果皮较硬而粗糙,种子数量少第2单元小车动起来了第 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目标1. 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 能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教学准备玩具车。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
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波波问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吗?交流:你喜欢哪一辆玩具车?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我们的小车”。
(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我喜欢的玩具车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车。
问题:这辆玩具车有什么特征?活动:选择一辆玩具车进行观察,根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题的提示描述小车的特征。
交流: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观察的那辆小车的特征。
活动:把小组内同学的小车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其中一辆小车,其他同学猜猜是哪辆小车。
小结:不同的玩具小车有不同的特征。
(2)活动 2:给小车分分类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
问题:这么多的玩具车我们能将其进行分类吗?可以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活动:根据玩具车的特征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 题。
交流:根据小车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分?小结:我们可以根据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大小、动力等来给小车分类。
八、板书设计第 6 课做一辆小车教学目标1. 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 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教学难点: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的部件、组装好的小车、课件。
学具准备:塑料瓶、牙膏盒、纸筒、吸管、竹棒、瓶盖、硬纸片、纸黏土。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
问题: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这是什么部件?”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做一辆小车”。
(二)活动探究活动:制作我的小车(1)小活动 1: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