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20191125151717)
- 格式:pdf
- 大小:123.12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篇1: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那么: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一样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准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根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响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响。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响。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一样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一样)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互相排挤,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构造、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才能减弱,失电子才能增强,复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才能——→逐渐增强,失电子才能——→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复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1.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1)化学的起源和含义:化学起源于古代炼金术,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和转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其性质分类为元素和化合物,按其组成分类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化学反应原理(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分类: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加速剂: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而加速剂可以影响反应速率,通常能够提高反应速率。
3.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速率=ΔC/Δt,而反应速率常数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比。
(2)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而平衡常数则表征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
4.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2)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5.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反应性等。
(2)物质的用途和环境影响:不同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用途,但部分化学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6. 化学原子结构和化学键(1)原子结构的组成和性质: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7. 化学物质的分离和纯净(1)化学分离技术和方法:化学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萃取等。
(2)化学物质的纯净方法和技术:化学物质的纯净度可以通过提纯技术来提高,如再结晶、升华等。
8. 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1)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进行:进行化学实验前,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流程和条件,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涉及到酸碱等一些比较基础的化学知识。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常见的物质本章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外观、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各种酸、碱、盐的性质,并且介绍了物质的保存方法。
第二章:酸碱中和与溶液的浓度本章主要涉及酸碱中和反应以及溶液的浓度计算。
我们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还学习了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第三章:电流与电解质溶液本章主要介绍了电流的基本概念、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现象。
我们学习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电偶极性及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包括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的电绝缘性和脆性等。
我们还学习了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本章主要讲述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第六章: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热力学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
我们学习了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了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性。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本章主要讲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语法及其应用。
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包括电化学电池等。
第八章:酸碱中的离子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中的离子反应的原理及其相关应用。
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并且了解了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九章:金属与非金属离子的反应本章主要涉及金属与非金属离子的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我们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了解了金属与非金属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供电设备本章主要介绍了不同供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我们学习了电源、电池、发电机等供电设备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还了解了供电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1.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根据碳骨架、取代基和官能团,采用系统命名法。
-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包括结构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
- 烃的分类和特性:根据碳原子间的键性质,烃可以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
- 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常见反应类型。
2. 酸碱与盐的相关知识点- 酸碱的定义:根据勃朗sted-Lowry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按摩尔比例反应时,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性质和应用:盐可以通过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如食盐、肥料、药品等。
3. 高能化学反应知识点- 化学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和可逆电池。
- 腐蚀与防腐蚀:金属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物质称为腐蚀产物。
防腐蚀方法包括电镀、涂层、合金等。
-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放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速率,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 化学平衡:在封闭中,反应物质由于反应速率相等而存在稳定状态的状态。
平衡常数、平衡位置和平衡条件是化学平衡的重要概念。
5. 电解质和电解过程知识点-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形成导电离子的物质,包括酸、碱和盐。
- 电解过程:在电解中,正极吸引阴离子,负极吸引阳离子,电解质通过离子迁移产生电流,化学反应同时进行。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包括分子式、结构式、电离式等。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包括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和离子方程等。
7. 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 实验室安全:注意实验操作时的安全事项,如穿戴防护用具、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高中必修二化学总结(热门9篇)高中必修二化学总结第1篇一、乙醇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CH3CH2OH二、乙酸(俗名:醋酸)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高中必修二化学总结第2篇化学能与热能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 ( 电力 )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2 、原电池原理( 1 )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3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 )电解质溶液( 3 )闭合回路( 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 ne -=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第二部分,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化学电与化学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等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复习和记忆。
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有机物的特性和命名规则。
有机物的特点是含有碳元素,在分子结构中,碳元素通常与氢、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是根据它们的分子结构进行命名,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醚、酮、醛、酸等。
二、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化学能量时,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
化学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来表示,焓变为正表示吸热反应,焓变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反应速率常数是描述反应速率快慢的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三、化学电与化学量化学电与化学量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学习化学电时,我们了解了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性质。
原子的电子结构是指原子中电子的排布方式,由电子层、电子壳、电子轨道组成。
原子的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电子所需的能量,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吸引并接受一个电子所释放的能量。
在学习化学量时,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数量保持不变的关系。
平衡反应的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8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其中的必修二课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重要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我们将学习到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及其代表性反应等知识点。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的速率和平衡状态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我们将学习到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的计算、对称原理以及Le Chatelier 原理等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涵盖了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多个内容,学习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多做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过程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共XXX字,仅供参考】。
第2篇示例: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来的一种规律性。
这种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方面。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是由元素的电子结构决定的,元素的周期性可以通过周期表上的元素周期和族来展现。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化学键是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内容。
在化学反应速率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此外,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理解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等内容。
同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热容、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电化学是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电化学涉及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以及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电化学电池的原理和构造,了解原电池、干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不同类型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电化学的学习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化学的实验技能。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我们成为合格化学实验者的必备条件。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必修二内容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和实验技能三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量,通常用摩尔/升/秒或克/升/秒来表示。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反应物质的粒子大小、催化剂的作用等。
3.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遵循速率定律,通常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通常会增加,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化学反应达到某一时刻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不再发生改变,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平衡状态的指标,通常用K表示。
3. 影响平衡系统的因素影响平衡系统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转化的速度。
4.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四、酸碱反应1. 酸碱反应的概念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 中和反应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互相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4.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利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对待测的酸或碱溶液进行滴定,从而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五、电化学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包括电解和电池反应,是化学反应与电能转换的过程。
3. 电解池电解池是装有电解质溶液并放置电极的容器,是电解反应进行的场所。
4. 电势差电势差是电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所产生的能量变化,表示了电化学反应的驱动力。
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体系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常用来表示速率的物理量有消失速率、生成速率和平均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触媒等因素有关。
其中,浓度越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大;而使用适量的触媒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 反应速率的表示反应速率可以用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的消失量或反应生成物质量的增加量来表示。
通常用Δ[X]/Δt或d[X]/dt表示。
3.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停止,此时反应体系达到了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在特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个常数,通常用K表示。
3.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减小。
4. 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平衡常数反映了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稳定性。
反映了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三、化学体系的研究1. 平衡常数与活动度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理论上的平衡常数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并不是唯一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际的化学平衡体系需要考虑反应物的活性。
2. 反应的位置当两个反应体系具有不同的平衡常数时,我们需要比较它们的位置,用以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
3. 平衡常数和反应进程在实际反应中,平衡常数的值通常是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的。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浓度: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压力:气体反应的压力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表面积:固体反应的表面积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2.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征-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位置向右移动- 产物浓度:增加产物浓度,平衡位置向左移动-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移动到反应热吸收方向- 压力:压力增加,平衡位置移动到分子数少的一方- 动态平衡的性质和存在条件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根据物质的氧化数变化判别- 根据电子的转移判别-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判别方法- 锌、铁、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 单质氧化反应和氧化酸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别方法4. 电化学- 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单位- 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分类- 电解和电化学方程式- 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干电池- 燃料电池- 电解槽- 电解质的电导、溶解度和电解质强度的关系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pH值和酸碱度的关系- 强酸和强碱的性质和判别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式- 酸碱指示剂的分类和选择方法6. 酸、碱和盐的产生- 酸的产生:-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煤燃烧和硫铁矿粉末和空气的反应- 碱的产生:- 金属氢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硷土金属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盐的产生:-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气体- 酸与金属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重要盐的性质和应用7.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有机物的分类-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醇、酚、醛、酮、羧酸和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本文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涵盖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和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物质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2)原子序数、原子质量数、同位素等概念及其关系。
2. 分子结构(1)分子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则。
(2)共价键的概念及类型,如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分子极性的判断。
3. 晶体结构(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典型晶体结构,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等。
(3)晶格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之间的转化。
2. 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表示的意义。
(2)反应热的计算及符号表示。
3. 能源转化与应用(1)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类型及其特点。
(2)化学反应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如燃料燃烧、电池等。
三、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结构特点篇2一、物质结构与性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以及不同物质性质之间的差异。
重点知识点包括:1. 原子结构与性质: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掌握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释元素的性质。
2. 分子结构与性质:了解分子的构成,包括共价键、离子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及其性质。
掌握分子的空间结构,包括线性、平面和立体等不同结构类型。
3. 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掌握常见晶体的结构类型及其性质。
了解晶体缺陷的概念及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反应热、焓变等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重点知识点包括:1. 反应热与焓变:了解反应热的概念,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高中化学老师工作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水溶液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和化学实验技能等内容。
下面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关系的科学。
重要的概念包括能量、焓、内能、热量、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2. 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主要是热交换和功交换,而孤立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交换。
3.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可以分为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等。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三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定义)等。
5.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柱塞循环等。
6. 化学反应焓变:焓变是表示化学反应热力学变化的物理量,可以分为反应焓、标准焓等。
7. 熵变:熵是热力学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熵变描述了系统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的变化。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的描述。
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得出。
3.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可以得出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4. 反应动力学方程:一阶反应、二阶反应、零阶反应等不同反应级数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5.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是表示反应速率的一个物理量。
6. 反应活化能:反应活化能是指反应达到顺反应的最低能垒。
7.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是解释分子在反应中发生碰撞的理论。
三、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条件:化学平衡条件是指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关系的一个物理量。
3.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变化的关系:通过平衡常数可以得出反应的热力学信息。
化学知识点必修二总结一、化学整体认识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知识点必修二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多种类型。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产物生成的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浓度增大,催化剂的作用都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在进行。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可以通过利用平衡常数(Kc)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状态。
三、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化学动力学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2.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中间的物质及其消耗和生成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反应机理包括初级步骤和整体反应过程。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速率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四、酸碱理论1. 酸碱的定义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因为酸中的H+离子与碱中的OH-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也会生成盐。
3. pH概念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酸性溶液的pH值在0~7之间,碱性溶液的pH值在7~14之间,中性溶液的pH值为7。
五、电化学1. 电位在电化学中,电位是指任意物质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是表征物质氧化还原性能的重要指标。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以下是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和表示方法;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平衡常数。
2.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平衡方程式。
3.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 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和中和滴定。
4. 高分子化学:
-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 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基本分类和性质。
5. 能量与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
- 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热焓;
-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式。
6. 电化学:
-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导电性;
-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实验和电解过程;
-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和电解质的选择。
7. 化学电池和电解池:
- 化学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 电化学电池中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
- 电解池的构造和电解过程。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必修二课程中的重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高分子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电化学、化学电池和电解池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必修二的化学总结大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还有哪方面知识学起来比较费劲?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 1 周期外 , 其余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加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 , 随电子层数增加 , 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 1 周期外 , 同周期从左到右 , 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 +1递加到 +7, 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 -4 递加到 -1(氟无正价 , 氧无 +6 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同样(3)全部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加 , 元素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加 , 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 , 元素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加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同样 . 所以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 ,原子越简单得电子 , 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 , 非金属性递加;(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同样 , 所以跟着电子层数的增添, 原子越简单失电子 , 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加 , 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复原性) 1, 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简单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 号,K 最强;整体Cs 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 1, 单质越简单与氢气反响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固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 号,F 最强;最体同样)5——单质的氧化性、复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 其单质的复原性越强 , 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 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 其简单阴离子的复原性越弱 .推测元素地点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地点应切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鉴别规律因为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获得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掉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 1—3);长周期( 4—6,6 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整周期( 7).主族:Ⅰ A—Ⅶ A 为主族元素;Ⅰ B—Ⅶ B 为副族元素(中间包含Ⅷ); 0 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 总的说来(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阴离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4关于拥有同样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 原子序数越大 , 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适用于罕有气体!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激烈的互相作用.2,种类 ,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 比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 NaCl.1,使阴、阳离子联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 a 开朗金属和开朗非金属b部分盐( Nacl 、NH4cl、BaCo3等)c强碱( NaOH、KOH)d开朗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经过共用电子(1, 共用电子对对数 =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必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 , 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 . 比如 , 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 形成稳固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 ,P132,共价分子构造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 H2O—折现型、 NH3—三角锥形、 CH4—正四周体)4,共价分子比率模型增补:碳原子往常与其余原子以共价键联合乙烷( C—C单键)乙烯( C—C双键)乙炔( 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联合在一同的互相作用, 能够当作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使劲(即范德华力)1,特色: a 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化学键弱的多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关于构成和构造相像的分子 , 其范德华力一般跟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 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 O(H2O)、 N(NH3)、 F(HF)2,特色:比范德华力强 , 比化学键弱增补:水不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第三单元一, 同素异形(必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氧元素( O2、O3)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必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同样 , 分子构造不一样 , 性质也不一样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 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摆列1,离子化合物( KNO3、NaOH)2,NaCl分子3,作使劲为离子间作使劲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1,共价化合物( CO2、H2O)2,共价单质( H2、O2、S、I2 、P4)3,罕有气体( 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1,石英( 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全部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1.原子构造: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 中子数 , 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构造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原子序数=质子数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 8-主族序数E.周期表构造(2)元素周期律(要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单质与水或酸反响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固性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单质的复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元生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同一周期 , 从左到右 , 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变弱b.同一周期 , 从左到右 , 元素的非金属性渐渐加强c.同一主族 , 从上到下 , 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加强d.同一主族 , 从上到下 , 元素的非金属性渐渐减弱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含物理、化学性质)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构造同样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位 , 构, 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原子构造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地点b.原子构造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以地点推测原子构造和元生性质B.展望新元素及其性质3.化学键(要点)(1)离子键:A.有关观点:B.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 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有关观点: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 H3,CH4,CO2,HClO,H2O2)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观点和化学反响的实质: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1.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由: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响汲取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要素: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响:反响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放热反响: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响的一大特色:化学反响的过程中老是陪伴着能量变化 , 往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焚烧产生蓝色火焰 , 在反响中 , 损坏 1molH-H键耗费的能量为 Q1kJ,损坏 1molO=O键耗费的能量为 Q2kJ,形成 1molH -O键开释的能量为 Q3kJ.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B)。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整理文档]1、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变化比值。
速率计算公式:速率(v)= ∆物质的浓度/∆时间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表面积。
2、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指在封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包括: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反应式符合物质守恒定律、平衡浓度计算可用平衡常数表示。
(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平衡常数指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乘积之比所得的常数。
平衡常数计算公式:Kc= [生成物的浓度的乘积]/[反应物的浓度的乘积]3、酸碱中的酸碱度和pH值(1)酸碱中的酸碱度的定义和计算pH值和pOH值分别表示溶液中的酸和碱的强度,其值越小,溶液越酸;越大,溶液越碱;pH值等于14减去pOH值。
pH计算公式:pH= -log[H+](2)影响酸碱度的因素影响酸碱度的因素包括:酸碱离子的浓度、离子大小、分子极性、分子结构等。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剂:能接受电子的负离子或分子;还原剂:能提供电子的阳离子或分子。
判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电子数变化法、氧化数变化法、半反应法。
(2)金属的氧化与还原金属的氧化是指金属与氧发生反应,被氧化的金属称为前一氧化物;金属的还原是指金属离子接受电子,生成原子或离子。
5、大气组成和空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成分大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
(2)空气污染成分和来源空气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料燃烧产生的氧化物、有害气体等。
6、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离子式(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键的类型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反应规律的科学。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
(2)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种类和相对比例;离子式指分子中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ZAnR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原子与其离子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 , A 2B ,AB 2, NaOH ,Na2O 2,NH4Cl ,O 22-,NH 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A.2Q1+Q2>4Q3B.2Q1+Q2<4Q3C.Q1+Q2<Q3D.Q1+Q2=Q3(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 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重点)A. 概念:B. 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a. 负极反应:X-ne=X 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B. 金属腐蚀的防护: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
(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c. 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A. 干电池(锌锰电池)a. 负极:Zn -2e -= Zn 2+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B. 充电电池a.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放电时电极反应:负极:Pb + SO42--2e-=PbSO4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负极:2H2 + 4OH- - 4e-→ 4H2O正极:O2 + 2H2O + 4e-→ 4OH-3.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A.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B. 计算(重点)a. 简单计算v Bc Bt ()()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B. 外因: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3)化学反应的限度A. 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B.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典型例题】例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 D )A. 只存在于氧气中B. 只存在于O2和SO3中C. 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 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例2. 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 H2+I2(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DE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B. 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C.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E.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F. 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 v逆v正> v逆正向 v正.< v逆逆向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正向移动反之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反之,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之,催化剂: 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发生移动。
第三章复习纲要(一)甲烷一、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CH4正四面体二、甲烷的物理性质三、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氧化反应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甲烷的取代反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反应能生成一系列甲烷的氯取代物和氯化氢。
HClCl CH Cl CH 324光H ClCl CH Cl ClCH 2223光HClCHClClClCH 3222光H ClCCl Cl CHCl423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3、甲烷受热分解:(二)烷烃烷烃的概念:叫做饱和链烃,或称烷烃。
1、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2、烷烃物理性质:(1)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__________,5—16个碳原子为_________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____________。
(2)溶解性:烷烃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
(3)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
(4)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__________。
3、烷烃的化学性质(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_____反应。
(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同系物同系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概念的三个关键:(1)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 个(n ≥1)CH 2原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