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3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概念:所谓免疫调节就是指机体通过多方面、多系统、多层次的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细胞的活化或抑制,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协同或拮抗,以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人相互协调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时限,以保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作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终止免疫应答等作用分子水平的调节一、抗原的调节1.抗原性质影响免疫应答类型和强度2.抗原给予途径与免疫应答强度,经皮下或皮内接种可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
3.抗原剂量也影响免疫应答强度与类型,通常适量的抗原可刺激免疫细胞增值分化,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4.抗原的抑制表位是指抑制免疫应答的决定簇,而辅助表位是指增强抗原应答的决定簇。
两种表位可分开呈递。
抗原呈递细胞将辅助表位通过MHC限制性呈递给Th细胞,启动应答反应;同时将抑制表位通过MHC限制性呈递给具有负调节作用的Ts细胞。
二、抗体的调节1.Ab与Ag结合,封闭Ag表位,阻断Ag与B细胞BCR结合, 并加速清除Ag。
2.Ab-Ag复合物同时与B细胞表面的BCR和FcR结合,使二者交联,产生抑制信号3.Ab亲和力的调节BCR具有较高亲和力的B细胞与Ag结合能力更强,则该B细胞被Ag诱导活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4.Ab-Ag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对APC的正调节作用APC通过其表面的FcR或CR1捕获Ab-Ag或C3b-Ab-Ag中的抗原,进而提呈Ag。
5..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独特型即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分子的V区是不同的,都具有免疫原性,由抗体和TCR上V区上一系列独特位组成,位于抗原结合槽的独特位又称为互补位。
抗独特型抗体是指独特型表位在异种间、同种异体间及同一个体内不同免疫细胞克隆间诱导免疫应答,产生的相应抗体。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与抗体的抗原结合槽内的互补位独特型抗体结合这类独特型抗体具有与抗原很相似的结合位结构,是模拟抗原的内象。
免疫调节名词解释一、免疫调节的概念免疫调节是指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对病原体的应对更加有效,并同时避免自身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的过程。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系统,免疫调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平衡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二、免疫调节的类型2.1 被动免疫调节被动免疫调节是指通过输注外源性的免疫调节因子来调控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些外源性因子可以是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
被动免疫调节的作用方式包括中和病原体毒素、增强病原体的清除能力等。
2.2 主动免疫调节主动免疫调节是指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主动免疫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依赖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体液免疫则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三、免疫调节的机制3.1 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激活免疫调节的第一步是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的存在,这是通过免疫细胞上的一系列受体分子来实现的。
当受体识别到病原体时,免疫细胞会被激活,并开始启动免疫反应。
3.2 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免疫细胞的激活会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
这些信号可以是细胞因子、化学物质等,它们会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从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3.3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会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
例如,某些类型的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而某些类型的抗体可以激活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
3.4 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为了避免自身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免疫系统还具有抑制功能。
免疫抑制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例如,一些细胞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反应。
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免疫耐受机制来避免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四、免疫调节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4.1 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在应对各种病原体侵袭时,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反应机制来维持免疫平衡的过程。
在免疫调节中,机体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以及免疫细胞的活化状态等方式来影响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性质。
在本文中,将对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免疫调节的分类根据调节过程的不同,免疫调节可分为胚胎期免疫调节、自身免疫调节和感染免疫调节三种类型。
1. 胚胎期免疫调节胚胎期免疫调节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向母体血液中释放调节性细胞因子(如可溶性信号分子、化学因子等)来抑制或激活母体免疫反应,以保证胚胎正常发育。
2. 自身免疫调节自身免疫调节是机体识别和排除自身抗原的免疫过程,以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攻击。
自身免疫调节通过自身耐受机制和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来实现。
3. 感染免疫调节感染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感染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行调节,以控制病原体扩散和维持免疫平衡。
感染免疫调节包括病原体诱导的细胞因子产生、抗原递呈细胞的活化状态以及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等调节机制。
二、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通过多种机制实现,包括免疫细胞的活化与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控等。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重要的机制。
1. 免疫细胞的活化与抑制参与免疫调节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这些免疫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表达共刺激分子或抑制分子等方式,活化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
2. 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控细胞因子是免疫调节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包括促炎症因子和抗炎症因子。
免疫调节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控会影响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性质。
例如,IL-2、IL-12等促炎症因子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化,而IL-10、TGF-β等抗炎症因子则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三、免疫调节与疾病免疫调节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失去对免疫反应的调节,可能导致免疫应答异常,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中的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调控作用,以保持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
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等直接参与免疫攻击不同,免疫调节是机体调控免疫反应和维持内环境平衡的重要过程。
免疫调节分为负性和正性调节。
负性调节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相对平衡,而正性调节则是增强免疫反应对抗感染。
负性调节负性调节主要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两种方式,是机体防止自身免疫过度激活的重要机制。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和其他致敏原不再产生免疫应答的状态。
人体内有众多有害的自身分子,但它们并不会引起免疫攻击,防止机体自我攻击的机制就是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抑制和外源性免疫抑制。
自身免疫抑制主要是指机体内部存在的免疫抑制分子或细胞。
例如,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B细胞、抑制因子等,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免疫反应。
外源性免疫抑制则是指来自外在环境的免疫抑制,例如感染因子、细胞因子、化学物质等。
正性调节正性调节是指增强免疫反应,促进机体对抗感染。
免疫系统在感染病原体时,需要积极的免疫反应来尽早清除病原体和保护机体。
正性调节的免疫反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刺激性免疫反应,这类反应由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的T细胞和B细胞介导,通过产生对病原体特异性的抗体、免疫记忆等方式清除病原体;另一种是炎症反应,这种反应主要由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途径使病原体被杀伤或消灭。
免疫调节与免疫相关疾病在免疫相关疾病中,免疫调控失常是常见的机制。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自身免疫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疾病。
免疫调节失常会引发免疫紊乱,自身免疫反应的增强和失调导致机体对自身组织发生攻击,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另外,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减弱,导致易感染,进而发生感染性疾病。
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机制,能够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负性调节主要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正性调节主要是增强免疫反应对抗感染。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一、免疫调节概述1. 免疫系统的定义: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系列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总称,它们协同工作以识别和防御外来病原体。
2. 免疫调节的重要性:确保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作出适当的反应,避免过度反应或免疫不足。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先天免疫:提供即时的非特异性防御。
- 物理屏障:皮肤、粘膜。
- 化学屏障:胃酸、抗菌蛋白。
- 细胞屏障: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2. 适应性免疫:针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反应。
- B细胞:产生抗体。
-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
三、免疫应答过程1. 抗原呈递:抗原处理细胞将抗原片段呈递给T细胞。
2. 免疫反应的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
3. 免疫反应的效应:抗体的产生和细胞毒性作用。
4. 免疫记忆: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四、免疫调节机制1. 免疫耐受:机体对自身抗原的非反应状态。
2. 免疫抑制:通过调节性T细胞等机制防止免疫反应过度。
3. 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如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
五、免疫失调疾病1.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
2. 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
3. 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易感染。
六、疫苗与免疫预防1. 疫苗的作用机制:通过模拟感染过程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
2. 疫苗的类型: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
3. 群体免疫:通过疫苗接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减少疾病传播。
七、免疫学的应用1. 免疫诊断:利用免疫学原理进行疾病诊断。
2. 免疫治疗:使用免疫学方法治疗疾病,如单克隆抗体治疗。
3. 移植免疫学:研究如何克服移植排斥反应。
以上是高二生物课程中关于免疫调节的知识点概述。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关键的概念和定义,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构建免疫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学习更高级的生物医学知识至关重要。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机制,调控免疫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方向,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有效防御,同时避免对自身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引发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这些器官负责免疫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成熟。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
2.免疫应答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不针对特定抗原,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化学屏障(抗菌肽、溶菌酶等)、吞噬作用和补体系统等。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抗原,由B细胞和T细胞主导,包括体液免疫(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血液及体液中的病原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直接攻击被感染的细胞或者通过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
3.免疫调节过程: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二次免疫应答中,记忆T细胞能迅速识别再次入侵的相同抗原,并激活记忆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或帮助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
免疫抑制和增强:某些细胞因子、受体分子和免疫检查点蛋白参与了正向和负向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例如CTLA-4、PD-1等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免疫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自身耐受: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并忽略“自己”,防止对正常组织发起攻击。
4.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于自身组织成分的非反应性状态,这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当这种自我识别和耐受机制失效时,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免疫记忆:经过初次接触抗原后,部分T细胞和B 细胞会转化为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使免疫反应更快速、强烈。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来实现的。
调节层次1、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2、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3、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
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
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
调节功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配的场所。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分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结、血液和淋巴液中,分为T细胞和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功能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常常用亢进或低下来描述,亢进、低下对于机体来说都是有害的。
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持相对的自身稳定,即免疫功能的相对平衡。
T细胞亚群中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了T细胞网络,对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和维持免疫平衡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TH--即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功能性亚群,具有辅助B细胞及其他T细胞功能活性的作用,它除了表现出免疫应答的作用外,也能诱导其他T细胞亚群活性的活化。
TS--即抑制性T细胞,它的功能是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这两种T 细胞亚群各具有独特的功能,不能相互转变。
然而,却能通过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免疫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平衡稳定。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对生物体产生的免疫力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其对敏感物质的相应反应,以改善或消除可能出现的某些病症。
它是通过某种调节机制,以抑制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二、免疫调节机制
1、免疫原分泌:它指遗传免疫应答的分泌过程。
当遇到遗传免疫抗原时,它可以促使身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以防止感染有害微生物。
2、抗原处理:它指的是对抗原进行特定处理,从而抑制其免疫原特异性的反应,从而有效地控制免疫反应。
3、免疫抑制:它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特定的抗原及其衍生物(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及其他免疫细胞等)的发挥,可以部分或完全抑制特定的免疫反应,从而避免或减轻可能出现的免疫性反应发生。
4、免疫促进:它是指通过特定的抗原及其衍生物(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及其他免疫细胞等)的发挥,能够促进特定的免疫反应,从而有效地预防可能出现的免疫性反应发生。
三、免疫调节的主要作用
1、促进免疫应答:通过合理的调节,可以加强敏感性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抗原抵抗力。
2、减少过度免疫应答:过度强烈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丧失,从而降低生物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功能。
通过适当的免疫调节,
可以减少或抑制过度的免疫应答。
3、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合理的免疫调节,可以提高生物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更有效地抵抗外界侵染。
4、预防免疫毒性:过度的免疫应答可能造成免疫毒性,即自身的免疫反应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可能会引起免疫性疾病。
通过合理的免疫调节,可以预防这种免疫所带来的毒性反应。
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保护机制,用于抵御病原体和维持身体健康。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如何调节和控制免疫应答的过程。
在本文中,将介绍免疫调节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免疫调节的类型免疫调节可分为两种类型:主动调节和被动调节。
主动调节是指免疫系统通过刺激或抑制免疫细胞来调节免疫应答。
例如,T细胞的活化和抑制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和功能。
被动调节是指身体内的其他因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例如,激素和细胞因子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2. 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的机制包括阳性和阴性调节机制。
阳性调节是指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增强免疫应答。
例如,活化的T细胞可以促进B 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产生。
阴性调节是指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抑制免疫应答。
例如,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其他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以防止过度免疫应答。
3. 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免疫调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其中包括调节性T细胞、抗炎细胞和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细胞,可以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以维持免疫平衡。
抗炎细胞是调节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抑制性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以控制过度免疫应答。
4. 免疫调节的影响因素免疫调节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免疫调节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环境因素如病原体和污染物可以改变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
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
因此,充分了解这些因素对免疫调节的影响至关重要。
5. 免疫调节与疾病免疫调节的紊乱与多种疾病发展相关。
免疫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有效应答不足,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免疫过度激活或自身免疫反应紊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因此,通过了解和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结论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机制。
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调节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或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系列调节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机制,旨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免疫调节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免疫调节的两个主要方向: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
免疫增强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使其更有效地应对感染。
这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锻炼和健康饮食来实现。
另一方面,免疫抑制是为了避免过度免疫反应,以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排斥移植物等方面的损害。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细胞疗法来实现。
其次,我们将探讨一些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
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T细胞的调节。
T细胞是一类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功能的淋巴细胞。
通过识别并与抗原结合,T细胞可以分为两个亚群: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s)和抑制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
辅助T细胞在感染时激活并促进免疫反应,而抑制性T细胞则抑制免疫活性,以防止过度炎症和损伤。
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机制是细胞因子的调节。
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调控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细胞的功能。
其中,一些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能够吸引白细胞到感染部位,促进炎症反应。
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和白介素则可以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抗体的生成以及其他免疫反应的进行。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免疫调节在某些疾病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的紊乱可能导致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的。
了解这些免疫调节失衡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些疾病。
最后,我们还可以探讨一些免疫调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例如,免疫抑制剂是可以通过抑制或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治疗免疫性疾病或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如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系统,它通过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介质来完成这一重要功能。
免疫系统在平衡机体内外环境、对抗病原体和清除异常细胞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维持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平衡的过程,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以及对自身和外来抗原的识别和应对。
免疫调节通过调控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活性,来达到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态。
以下是免疫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免疫调节的类型免疫调节可分为体液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两种类型。
体液免疫调节主要由抗体、补体和其他体液免疫蛋白等分子介质来完成,而细胞免疫调节则主要依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控。
2. 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的机制涉及到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和细胞相互作用,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抗体产生、免疫细胞极化、炎症调节等过程。
其中,T细胞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的抑制作用和辅助T细胞的激活作用。
3. 免疫调节与自身免疫疾病免疫调节失常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身免疫疾病是指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组织,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失衡可能导致免疫耐受失调和自身免疫应答异常,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4.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的不应答状态,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机制。
免疫调节在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通过Treg细胞的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分子的介入等方式来维持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耐受状态。
5. 免疫调节与免疫治疗免疫调节在免疫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的活性,可以治疗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
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已经成为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
6. 免疫调节与肿瘤免疫免疫调节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失常可能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免疫调节是生物体内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它对于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二生物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免疫调节的概念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免疫反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动或停止,并使其过程能够高效、精确地识别并清除病原体,同时避免对机体自身组织的损伤。
二、免疫调节的类型1. 免疫增强: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活性细胞和抗体的产生能力,以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如疫苗接种等。
2. 免疫抑制:通过减弱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达到预防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3. 免疫耐受:一种免疫调节状态,即机体对自身抗原不产生过度免疫反应,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三、免疫调节的机制1. 细胞信号传导: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细胞因子信号传递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启动与终止。
2. 免疫抑制因子:包括免疫抑制细胞、细胞因子、抑制性受体和抗体等,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负调节作用。
3. 调节T细胞:分为辅助T细胞(Th)和抑制性调节T细胞(Treg),在抗原识别和应答过程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4. 免疫耐受:通过中枢和外周耐受性的建立,使机体对自身抗原不产生过度免疫反应。
四、免疫调节的意义免疫调节对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力的平衡以及维持免疫机能的稳定性。
同时,免疫调节在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五、免疫调节的临床应用1. 疫苗接种:通过接种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免疫保护力,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2.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治疗,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反应。
3. 免疫调理剂的应用: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反应的效果。
第4节免疫调节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3.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吐作用④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对病菌的胞吐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4.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 T细胞
B. B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5.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6.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7.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8.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
(1)图中Ⅰ表示。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③过程表示。
(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
(填图中序号)。
9.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0.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小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1.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C.效应T细胞都是由T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
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1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淋巴因子或抗原的直接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淋巴因子或抗原的直接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1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至少答出两个)。
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黏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和;⑧和⑨分别表示
和。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15.狂犬病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
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
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等症状,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能裂解靶细胞的是,该免疫称为免疫。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
原因是。
(3)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 ℃,机体产热量
散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