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 格式:doc
- 大小:223.01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案)
【学习要求】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复习旧知】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从内层排起,即:排满层排层,排满层排层(后有特殊情况)。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个电子(n表示电子层序数)
③最外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不能超过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能超过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个。
2.元素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最低负价| +|最高正价| = 8
【分组实验】
【合作探究一】钠、镁、铝分别与滴有酚酞的冷水或沸水反应。
步骤:将去掉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铝条),加入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两滴酚酞,观察现象。加热至沸腾再观察实验现象。
面加入5mL 1mol/L 的MgCl2溶液,再加入5mL 2mol/L的NaOH溶液,振荡,得Mg(OH)2沉淀
(2)将(1)的沉淀平均分成两份,装在试管里,一支试管加入NaOH,另一支试管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合作探究四】Al(OH)3的性质
步骤:(1)取两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Al(OH)3沉淀,编好号
(2)一支试管加入NaOH,振荡;另一支试管加入稀盐酸,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Na Mg Al
单质与水(酸)
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
碱性强弱比较
结论
Si P S Cl
单质与H2反应的
条件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
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结论
【知识要点】
1.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
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序数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分为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 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a. 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 族的变化:同一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发现过程。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和十六个族。
4. 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通过观察周期表,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该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三节课。本课是化学的一大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简要概况和规律
3.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3.能够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由学生补全其中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上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方式?如何解释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讲解
2.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以及基本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2.2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证明
介绍多个实验的结果,如门捷列夫的实验、勃兰特利的实
验等,阐述这些实验的意义和证据。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概览
讲解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主、副、次、超主族、稀有气体等;并介绍不同区域的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同时,在黑板上标示相关信息,例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族别等,化学性质方面则重点介绍元素的电子构型、化合价、氧化态、基性、酸性等。
2.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
介绍烷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单价、非金属性等规律,
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提示学生认识到,这些性质和规律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元素周期律教案
教案名称:元素周期律
教案目标:
1. 学会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重要信息;
2. 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
3.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重要信息;
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
教学难点:
1.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元素周期表;
2.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3. 相关实验设备和化学物品。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5分钟)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作用,并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兴趣。
Step 2: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重要信息(15分钟)
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行和列的含义,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Step 3: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15分钟)
1. 介绍达布尼尔三角形、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和莫塞莱夫的周期表的发现;
2. 解释门捷列夫和莫塞莱夫提出的周期律规律。
Step 4:探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0分钟)
1. 分组和周期性的特点,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2. 通过实验展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例如原子半径的变化和电子亲和能的趋势等。
Step 5:小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
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课堂互动(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相关的疑惑和思考。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1 背景介绍
讨论化学的发展史,特别是在19世纪初期的化学研究。
介绍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对化学的贡献。
1.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解释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即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以及他编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3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强调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如预测新元素、了解元素性质等。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对于现代化学科学的应用。
第二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1 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介绍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以及周期表的扩展。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价电子等概念。
2.2 周期表的规律
讲解周期表中的主要规律,如周期性、递变性、相似性等。
通过实例说明规律在周期表中的体现。
2.3 周期表的应用
探讨周期表在元素分类、性质预测、反应规律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主族元素的性质
3.1 主族元素的概念
介绍主族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IA族到VIIA族。
解释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和价电子特点。
3.2 主族元素的性质
探讨主族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通过实例分析主族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3.3 主族元素的代表性化合物
介绍主族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典型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分析主族元素在生物体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四章:过渡元素的性质
4.1 过渡元素的概念
解释过渡元素的概念,包括d区元素和f区元素。
介绍过渡元素的电子排布特点和价电子行为。
《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元素周期律》理解与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和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信息。
3.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元素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掌握常见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3.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元素周期律概念,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了解程度。
2.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观察表格的排列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运用PPT讲授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重要的科学家贡献。
2.详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包括周期、族、主副族等概念解释。
3.根据PPT展示,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三、训练与实践(40分钟)
1.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填写空缺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
2.让学生完成一道应用题,通过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元素相关问题。例:如何判断普通饮用水中有无氯元素?
3.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共同解决练习和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2.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鼓励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拓展思维。
五、学后作业(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基础,编写一个小故事,描述元素周期表中两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2.2 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导入新课】
上节学习过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类和有序排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且我们知道了同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在这基础上,再来探讨原子半径、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元素周期律。
【新课讲授】
1.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
讨论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任务一:原子半径
【展示】展示常见原子的半径。
【思考与讨论】
1.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2.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如何解释这一趋势?
3.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如何解释这一趋势?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们来看看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一周期内,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也会增加。这是因为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云的大小也会增加,从而使原子半径增加。
讲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元素的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同一族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内,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变,但电子云的大小会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元素的化合价增加。
讲述]最后我们来看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从右到左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这是因为金属性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外电子数少,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外电子数多,容易吸收电子成为阴离子。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元素周期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启发式教学和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
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和探究,了解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周期表中性质的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不同周期的元素则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同一周期的元素拥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不同周期的元素则拥有不同的电子层数。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具体来说,同一周期的元素化合价相同,而不同周期的元素则化合价不同。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
原子序数。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很好,说得全面。就构决定性质!
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
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的横行(周期)与纵列(族)
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短周期与长周期
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
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
寻找新元素和合成新材料
4. 元素周期表中的空白与待解决的问题
周期表中的“八、九、十”族元素
周期表的极限与超重元素
5. 我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贡献
我国发现的元素
我国在元素周期表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该领域的成就。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和测试题。
2. 安排实验室,准备进行元素性质实验的器材。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元素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
1. 引入:通过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
3.能够通过元素周期表推测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
3.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技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讨论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话题,如元素的发现、元素的分类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15分钟)
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1)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也称为原子序数)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序数。
(2)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等特点
进行了分组。
(3)元素周期表的主体部分是18个周期,这些周期按照一定的规律
安排。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
(1)元素的符号和元素名。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元素名是氧。
(2)原子序数。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序数,用来表示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
(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原子质量与碳-12的原
子质量之比。
三、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在做不同实验时的现象,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
元素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
四、拓展(15分钟)
1.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例如,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引言: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基石之一,它的发现和理解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物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律的应用。
一、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
1.1 早期元素分类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物质进行分类。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世界是由四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土、水、火和空气。然而,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简单,无法解释更为复杂的物质现象。
1.2 原子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3 门捷列夫的贡献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将已知的63种元素按照原子质量的升序排列,并发现了周期性的规律。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现代元素周期律的起点。
二、周期表的结构
2.1 周期表的布局
现代元素周期表是由横行和纵列组成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周期表
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2.2 周期律的规律
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按升序排列。每个周期的第一元素是一种碱金属,
最后一个元素是一种稀有气体。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呈现
出周期性的规律。
三、周期律的应用
3.1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根据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例如,氢气和氧气
反应生成水,这是因为氢和氧在周期表中相邻,具有较强的化学亲和力。
3.2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合成新材料。例如,通过调整周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元素周期律
教案目标:
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学生将能够解释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将能够识别和描述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常见模式和趋势。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并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元素周期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它对化学如此重要?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和相关经验。
知识探索:
3. 向学生展示元素周期表,并解释其结构和组织方式。强调元素周期表中元素
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量的重要性。
4. 指导学生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常见模式和趋势,如周期性重复性、原子
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实践应用:
5. 分发一些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给学生,并指导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回答问题。这将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拓展:
7.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如元素的分类和命名、元素周
期表的演化历史等。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或进行小组研究等方式进行。
总结回顾:
8. 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9. 鼓励学生提出任何未解答的问题,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资源。
扩展活动:
10.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和应用。
11. 推荐相关的在线资源、应用程序或游戏,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兴趣。
评估方式:
12. 设计一份简单的测验或问答,以评估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和STSE基本原理,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
过纸牌游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分类易于观察得到其中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化学学科中元素导入新课;接着将核电荷数1~18的元素,按
照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列表,利用图表请学生观察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其中原子半
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穿衣服为喻进行理解,化合价的变化通过之前学习
的碱金属与卤素进行知识迁移;然后,用实验对钠、镁、铝的金属性进行
探究,进而学习金属性与非金属的变化规律;最后补充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和本质,并进行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
二、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第五章《物质结构》的第二节,共两个课时。本节课为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元
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本质,以及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所呈现的具体规律等内容。课程在
前面几节已经介绍了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并系统介绍了碱
金属和卤素,其中的知识内容及初步体现的分类思想,为本节课元素周期
律中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相
对抽象知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更为接下去元素周期表和其他元素及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铺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重点:知道元素周期律的概念,描述及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所呈现的具体规律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他们是否了解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和结构。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两个部分组成。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从上到下逐渐增加一层电子;族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1)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排序依据,它表示了元素中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化学性质。
(2)原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它是元素在相对分子或者离子中的质量比。
(3)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也是元素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4)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元素原子引起共价键中电子密度的吸引力,它影响着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5)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1、2、13-18族,而过渡元素位于3-12族。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和结构,以及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四、团队合作(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元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整理该元素的基本属性、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