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朗读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7
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3. 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10 分钟)
- 介绍作者光未然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3. 解读《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15 分钟)
- 逐句解读《黄河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颂》的主题,如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等。
4. 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韵律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音韵、节奏等方面,体会《黄河颂》的韵律之美。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黄河颂》的主题和内容。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黄河颂朗读教学案例一、主题与背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朗读着手,以朗读为教学的切入点。
因为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
可以说“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然而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
在宝贵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将朗读教学抽象化、简单化甚至以录音代指导。
比如:一位老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的悲壮的爱国感情。
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
学生依旧原样。
假如这时老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全区公开课《黄河颂》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
二、情景描述:《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她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河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但作品创作年代已离我们学生较远,许多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主旨。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根据课文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为其第二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四、内容探究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六、欣赏音乐《黄河颂》第二课时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二、学唱《黄河颂》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
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六、课后作业:弹性练笔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七、板书英雄的气魄英雄的故事黄河颂英雄的体魄英雄儿女《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黄河颂》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
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二、文学常识1、曲作家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黄河颂朗诵技巧
《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朗诵这首诗时需要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下是一些朗诵技巧:
1. 情感表达: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调、语气和表情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例如通过对黄河滔滔江水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节奏掌握: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掌握好节奏。
可以通过对诗中关键词的强调和停顿,来表现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同时,需要注意节奏的变换,使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3. 声音控制: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
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质,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同时,需要注意声音的变化,使朗诵更加有感染力。
4. 视角切换: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灵活切换不同的视角,来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的感慨和赞美。
例如,可以通过切换不同的语气和表情,来表现出作者从个人情感到国家命运的转变。
5. 肢体语言: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可以通过摆动身体来表现出黄河滔滔江水的勢力,或者通过手势来强调诗歌中的重点词汇。
总结起来,朗诵《黄河颂》需要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通过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使朗诵更加生动有趣,更具
感染力。
《黄河颂》教案优秀6篇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黄河颂》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诗意律动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现了黄河壮丽的风采,让他们在诗朗诵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河流。
而如何将这首诗融入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学习、理解和表达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黄河颂》诗朗诵的幼儿园教案。
第一部分:引入1. 介绍黄河:通过图片展示黄河的风光、流经的城市,引起孩子们对黄河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播放音乐:播放与黄河相关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黄河的气势和壮美。
第二部分:诗歌欣赏1. 朗诵《黄河颂》:教师或陪同家长朗诵《黄河颂》,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和意境,引导孩子们在听觉上感受诗歌的美。
2. 图片欣赏:展示黄河的图片,辅助孩子们理解诗中的景色和意境,加深他们对黄河的印象。
第三部分:互动游戏1. 儿歌合唱:教唱与黄河相关的儿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黄河的美丽。
2. 模仿黄河的流动: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模仿黄河的流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第四部分:手工制作1. 剪纸黄河:指导孩子们用剪纸的方式制作黄河的图案,让他们在手工制作中对黄河有更深的认识。
2. 水彩画黄河:引导孩子们用水彩画表现黄河的美景,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想象和创造力。
第五部分:诗歌表达1. 自由朗诵: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进行自由朗诵,表达对黄河的感慨和美好祝福。
2. 制作诗画: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让孩子们进行诗画的创作,展现出对黄河深刻的理解和情感。
总结回顾:通过《黄河颂》诗朗诵的教案设计,让孩子们在诗意律动中感受黄河的壮丽,学习到了祖国河流的美丽和伟大。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深入地体验了黄河的风采。
通过诗歌表达,他们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祝福,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我的观点和理解:《黄河颂》是一首富有民族情感和地域特色的诗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通过诗朗诵的方式来学习,不仅能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更能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了解祖国的伟大河流,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然的保护意识。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教学内容:课文《黄河颂》原文黄河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 教学重点: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二、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颂》原文2. 有关黄河的历史和文化的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介绍课文《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 课文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气势分析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3. 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团结、自强不息等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黄河的感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课文《黄河颂》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可以是对黄河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黄河的感悟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黄河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认同和实践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背诵课文和短文写作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黄河颂》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黄河沿岸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黄河历史文化的了解。
《黄河颂》教案七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__。
用如下板书总结__。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__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2课型:导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黄河颂》的朗读方法
《黄河颂》号称“千古绝唱”,更是“神州地图”的灵魂。
朗诵《黄河颂》,需要谨慎、细心地把握,把握这歌谣曲子的韵律、旋律,把握它的声调,才能够表现出它的美妙和深刻含义,传情达意。
首先要把握基本语音,调整口形、舌动、嘴形,平缓地发出声音,做到吐字清楚。
根据歌谣曲式七言古诗,朗诵者要以一口气发出单句,一音不上下跳。
例如“皇天后土,唯我独尊”中的“皇天后土”应以
短小的句间休止符把它们分隔开。
除了基本发音之外,把握音调与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黄河颂》中,有“虎踞龙盘今胜昔”这样的形式。
此时,朗诵者可以渐近的、有节奏的发出音调,“虎踞龙盘”和“今胜昔”可以有所不同的
音调。
把握情感和语气也是朗诵(黄河颂)的重要要素,在朗诵时需要
将《黄河颂》蕴含的豪迈、壮怀、威武之气、恢宏大气、自由飘逸的
开阔心态、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骄傲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最后,朗诵时还要注意咬字、细心划分句子、紧贴正读,以表达
出《黄河颂》的威武、豪迈、庄严、热情、自信、感恩及礼赞神州的
内涵,传达“勤有功,懒无益”的信息。
《黄河颂》教案【推荐】《黄河颂》教案三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
《黄河颂》教案教案:《黄河颂》目标:1.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意义;3. 学会欣赏和理解《黄河颂》这首诗歌。
材料:1. 《黄河颂》(诗歌);2. 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3. 毛笔和纸,供学生进行黄河描绘。
活动:1. 导入(10分钟)- 展示一张黄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流经的地理范围;- 引导学生回答:黄河有什么重要的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 学习(20分钟)- 学生朗读《黄河颂》;-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师注释和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3. 操作(25分钟)- 学生使用毛笔和纸,在课桌上模拟黄河的形状;- 学生描述他们创作的黄河形状,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形状;-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4. 总结(5分钟)- 提问:你对黄河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对《黄河颂》有什么感触?-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 学生编写一首关于黄河的诗歌或歌曲,并演唱给同学们听;- 学生进行黄河文化的调研,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评估:- 学生的黄河描绘作品,包括创意和对黄河地理特征的准确表达;- 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的书面表达。
教案续写:5. 探究(2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华母亲河"?为什么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进行类比和比较。
- 教师提供更多背景知识和资料,如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黄河对华夏民族的贡献。
- 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进一步研究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汇报他们的发现。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为什么被比喻为"黄河颂"中的"巨龙"和"龙腹中的秘密"的象征?6. 分析(15分钟)- 学生再次朗读《黄河颂》。
黄河颂朗读语气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诗歌,它是对黄河的赞颂和顶礼的表达。
在朗读《黄河颂》时,如何把握语气,尤为关键,下面我将从抑扬顿挫、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谈谈朗读《黄河颂》的语气。
一、抑扬顿挫《黄河颂》的整首诗歌节奏鲜明,感情激烈,既有赞美的词语,又有感慨的语句,因此,在朗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要在朗读中注意停顿,把握好重音,突出重点,呈现出一种感觉。
比如,“黄河,黄河,你可曾听见,梁山泊怒涛奔腾,龙门阵雷电交锋”的部分,在朗读时要注重抑扬顿挫,将其朗读得更加生动有力。
二、情感表达《黄河颂》表达了对黄河的深深热爱之情,正是在这强烈的情感中,呈现出了《黄河颂》的独特魅力。
因此,在朗读《黄河颂》时,要注重情感表达,将情感融入语气中,以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比如,“黄河黄河,我的母亲,我依依惜别我依依、惜别;感恩你,万古长存”这一部分,要朗读出浓郁的情感,让听者能够感同身受。
三、音调颤抖在《黄河颂》中,有用音调颤抖体现情感表达的部分,例如“一程襟波,一十八滩,河还穿多少山,又流到了哪一天”的部分,其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颤抖,表达出浓郁的情感,以达到更好的音乐感。
四、音量变化在《黄河颂》的朗读中,音量通常是不断变化的,表达出情感的起伏和张力。
在热情洋溢的部分,应当声大气饱,汹涌澎湃、奔腾激越;在柔和抒情的部分则应当声细气脉,如春雨绵绵、婉约动听。
总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朗读《黄河颂》不仅可以向外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也可以向内塑造我们自身的个性魅力。
在朗读时,一定要把握好抑揚頓挫、情感表达、音调颤抖、音量变化等方面,将它们融入自己的音乐,化作自身的语言,让它们更好地传达出来。
七下黄河颂朗读节奏划分七下黄河颂是一首富有激情和节奏感的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文艺作品。
在黄河文化节期间,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首经典诗歌,举行了七下黄河颂朗读节奏划分活动。
下面我将按照步骤详细阐述这个活动的过程。
第一步:颂词背诵此次活动首先要求每位参与者必须熟知颂词。
七下黄河颂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韵律和节奏,这也是朗读时体现出的东西。
在背诵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每一个字的韵律,掌握好节奏,让颂词更具有感染力。
第二步:颂词熟读熟记颂词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熟读了。
此时,读者要多花时间去感受颂词中的情感,把自己融入到黄河文化当中。
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黄河的敬仰,用最真挚的声音,朗读出心中的感受。
第三步:朗读加强感情表达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在活动中,每位参与者需要朗读颂词,并加强感情表达。
比如,在第一个“黄河”出现时,音量可以大一些,突出节奏,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气息,表达出对黄河的绵长和壮美的赞叹之情。
在第二个“黄河”出现时,音量可以稍微减弱,突出颂词中表达出来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听众深刻理解和感受黄河文化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
第四步:节奏的划分和掌握节奏的划分是整个朗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通过掌握好节奏,可以更好地表达出颂词中包含的强烈情感,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黄河文化的韵律。
在整个朗读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一个字的韵律和停顿,从而使整个朗读过程更加流畅和优美。
第五步:声音的掌控和运用声音的掌控和运用是朗读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整个朗读过程中,遵循适度调整声音大小的原则,有一定的起伏度,增加节奏上的变化,营造更加真实和具有感染力的朗读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的梳理,可以更好地明白七下黄河颂朗读节奏划分这一活动的具体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不断完善自己的朗读技巧,带动了更多的人热爱黄河文化,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也更加弘扬了黄河文化的魅力。
《黄河颂》教案范文教案:《黄河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黄河颂》的背景、作者和意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诵读《黄河颂》的内容,并明白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祖国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背景、作者以及其表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黄河颂》表达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颂》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对黄河的预备知识,并通过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2.了解背景(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包括黄河是中国“母亲河”、长江以南的中国文化发祥地、黄河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等。
3.学习诵读(2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诵读《黄河颂》,并指导学生进行跟读和反复朗读。
教师也可以利用语音教学软件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分析讨论(2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黄河颂》中表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例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通过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母亲的敬爱之情,还表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坚强不屈的品质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5.感受体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黄河的纪录片、图片,或者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考察黄河流域。
学生可以采集图片、记录心得,回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6.总结归纳(10分钟)四、教学延伸1.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黄河颂》进行合作朗读,并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讨论。
2.制作海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黄河的理解和感受,制作一份关于《黄河颂》的海报,展示在课堂上。
3.写作活动: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思考。
《黄河颂》的朗读方法
《黄河颂》的朗读方法:
黄河颂应该用正统的读音,其语调抑扬顿挫,节奏明快。
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文,把握其整体的意境,把握前后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以及节奏的变化。
其次,要注意那些重音及双重重音,这样可以凸显出那些重要的字眼,为整体的吟诵增添张力。
读音要逐字认真,不可将两个音节连在一起读,也不可把一个音节切成两半读。
再次,一定要把握诗句的声调,将节奏融入其中,以使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合神。
字句之间多用休止符,也要注意停顿与加长,让短弱音不会露馅,让长强音不会轻浮。
最后,朗诵时可以根据历史背景或内容情节,加入一些表情、腔调、注释等,以加深诗意的表达。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内在精神,把观众带入到颂歌的氛围中去。
黄河颂全文的朗读节奏
“黄河颂”是一首用来赞美黄河的诗歌,其朗读节奏非常重要,在引领情感和传递温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一步步讲解“黄河颂”的朗读节奏。
第一步:明确整首诗歌的感情主旋律
“黄河颂”中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赞美,情感主旋律为热爱、感恩、赞美等。
在读诗之前,朗诵者需要先明确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以便于把握整首诗歌的节奏。
第二步:注意诗歌的韵律
“黄河颂”是一首七绝诗,每句四个字,七言配合上下句的韵律更能营造出一种舒适优美的感觉。
因此,读诗时要尽量体现出韵律的特点。
第三步:分段朗读
为了让整首诗歌的节奏更加清晰明了,朗诵者可以将诗歌分成几段,逐段朗读。
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节奏。
第四步:注意语气变化
“黄河颂”中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一种情感,语气变化丰富多样,从喜悦欢快到抒情温馨,情感表达的不仅仅只是语言,还有语气。
在朗读时要根据诗句的情感变化,调整语气的高低、快慢等。
第五步:情感抒发
在朗诵过程中,朗诵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这不仅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也更好地展现了诗歌的节奏。
综上所述,“黄河颂”的朗读节奏需要朗诵者通过对整首诗歌的感情主旋律、诗歌韵律、分段朗读和语气变化等多种要素的掌握和处理,才能充分地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达到完美的朗读效果。
《黄河颂》朗读指导课堂实录
朝阳一中姜秀凤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体现了诗人激越的爱国情怀。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学生分析】
学生是13—15岁的少年,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词有能力通过自学就解决;但是,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的总体朗读素养还不够,可利用诗歌教学的契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良好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地朗读素养。
【教学设想】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
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突破】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
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
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
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历史,奠定情感背景
1、课前,大家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查阅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下面,一二组为一组,三四组为一组,我们以小组竞说的形式来“话说黄河”,看看哪组同学对黄河了解得最丰富。
①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②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③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
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④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⑤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2、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了黄河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让我们轻松片刻,去欣赏黄河的秀丽风光。
三、吟读黄河颂歌,感受赞美之情
1、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
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将旁批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试
着读一读。
并听听同桌的意见。
(生互动交流)
3、哪位同学愿意将你的心得和大家共同交流?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有没有人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
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精辟。
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
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这就很好了。
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4、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第四组的同学点评,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5、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都被大家精彩的发言拨动了。
让我和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
四、品味黄河精神,深入理解主旨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你能说几条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回首中华历史,几经沉浮,荣辱跌宕,就像这黄河,自天而来,九曲绵延,滔滔而歌。
尤其是我们的近代史,曾经是山河破碎国人悲歌,曾经是几度血泪,万事蹉跎,甚至被戴上了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病夫啊!但是黄河不服,黄河不屈,而今鸟巢北京奥运,世博会,等等这就够了吗?这就够了吗?错,是远远不够。
比如今天我们还是中国制造,何时才是中国创造?能不能实现?再说一遍,能不能实现?好,那我们最后就以全新的信念来诠释那个时代的歌曲,全班高唱《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