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查漏补缺必做:必修三调节题经典判断题(易错易混题)
- 格式:docx
- 大小:32.83 KB
- 文档页数:12
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1)
1.体液主要由细胞外液构成。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 )
2.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细胞的内环
境是淋巴或血浆。
( )
3.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消化酶、呼吸酶、葡萄
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
发生在内环境中。
( )
5.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 )
6.过敏反应和肾小球肾炎,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
透压升高而吸水,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现象。
( )
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
8.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
实现的。
( )
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
10.一个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
11.离体情况下,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属于反射。
( )
12.增加细胞外K+的浓度可增加静息电位的值;阻断Na+通道可降低静息电位的值。
( )
13.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
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
14.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 )
15.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 )
16.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
17.神经冲动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
( )
18.神经递质借助膜的流动性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 )
19.神经递质可能是小分子有机物,也可能是无机物。
( )
20.某人不能正确写字,可能是由于言语区的W区受损造成的。
( )
21.下丘脑是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的中枢,而冷热感觉形成与大脑皮层。
( )
2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
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 )
23.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
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 )
24.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可以口服,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必须注
射才能起作用。
( )
25.注射性激素后性腺会萎缩,原因是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
( )
26.下丘脑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
( )
27.胰岛素是人体中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提高血糖浓度。
( )
28.胰腺中的腺泡组织属于外分泌部,具有导管,能分泌消化酶;胰腺中的胰岛组织属于
内分泌部,无导管,能分泌激素。
( )
29.胰岛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 )
30.胰岛素的分泌会导致胰高血糖素降低,但胰高血糖素的增加会导致胰岛素增加。
( )
31.验证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功能,普遍采用先切除后再移植的方法进行二次对照。
( )
32.能合成激素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
( )
33.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过神经垂体释放的。
( )
3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
35.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 )
36.神经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非激素的物质也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生命活动。
( )
37.为了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可以人工延长鸡舍中的光照时间,从而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
高产蛋量。
( )
38.人在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
减少。
( )
39.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 )
40.在大量饮用清水过后,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 )
41.静脉注射100ml0.9%NaCl溶液后,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尿量增加。
( )
42.体温平衡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
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 )
43.人进入低温环境后散热量会增加,细胞代谢速率也会加快,产热量也增加。
( )
44.某哺乳动物体温为40℃左右,将此动物放于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将此动物的
组织细胞放置于0℃下,耗氧量减少。
( )
45.某人40度高烧一天,是因为此人在这一天中的产热大于散热。
( )
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2)
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没有神经和免疫调节。
( )
2.泪液、胃液和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 )
3.吞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构建。
( )
4.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
5.特异性免疫都需要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 )
6.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
7.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可能作为抗原。
( )
8.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以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 )
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 )
10.具有增殖(DNA复制)能力和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
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等。
( )
11.T细胞和B细胞都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 )
12.T细胞不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作用。
( )
1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
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 )
14.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 )
15.一个浆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体只识别一种抗原。
( )
16.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
17.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身存在。
( )
18.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
灭抗原。
( )
19.凝集素和抗毒素都是一种抗体,抗体本质上是一种球蛋白。
( )
20.细胞免疫中,抗原决定簇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而体液免疫中,抗原决定簇可以直
接成递给B细胞。
( )
21.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
可利
用此原理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 )
22.发现某病人的抗体会攻击细胞膜上的特定糖蛋白,说明这人发生了过敏反应。
( )
23.感染HIV病毒后人体T细胞数目会先上升后下降。
( )
24.艾滋病患者散失了免疫功能,所以死于其他病菌的感染。
( )
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
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
2.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分泌腺体。
( )
3.胚芽鞘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感受单侧光照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也是
尖端。
( )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元素组成:C、H、O、N。
( )
5.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
均,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 )
6.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 )
7.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方向的,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
8.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
9.生长素的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 )
10.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光照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 )
11.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般要做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摸索条
件,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 )
1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
13.连续下雨天影响了玉米的传粉,此时可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挽救玉米产量。
( )
14.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分裂,赤
霉素也能促进细胞伸长。
( )
15.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引起恶苗病。
( )
1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 )
17.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还可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
18.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
19.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的结果。
( )
20.IBA、NAA、IAA、2,4-D、乙烯利、青鲜素和矮壮素都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 )
2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更稳定。
( )
22.植物体内除5类植物激素外,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可调节生命活动,如油菜素。
( )
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1)答案
1.体液主要由细胞外液构成。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
2.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细胞的内环
境是淋巴或血浆。
(√)
3.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消化酶、呼吸酶、葡萄
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
发生在内环境中。
(√)
5.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
6.过敏反应和肾小球肾炎,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
透压升高而吸水,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现象。
(√)
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8.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
实现的。
(√)
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10.一个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11.离体情况下,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属于反射。
(×)
12.增加细胞外K+的浓度可增加静息电位的值;阻断Na+通道可降低静息电位的值。
(×)
13.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
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14.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
15.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
16.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17.神经冲动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
(√)
18.神经递质借助膜的流动性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
19.神经递质可能是小分子有机物,也可能是无机物。
(√)
20.某人不能正确写字,可能是由于言语区的W区受损造成的。
(√)
21.下丘脑是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的中枢,而冷热感觉形成与大脑皮层。
(×)
2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
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
23.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
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
24.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可以口服,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必须注
射才能起作用。
(√)
25.注射性激素后性腺会萎缩,原因是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
(×)
26.下丘脑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
(√)
27.胰岛素是人体中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提高血糖浓度。
(√)
28.胰腺中的腺泡组织属于外分泌部,具有导管,能分泌消化酶;胰腺中的胰岛组织属于
内分泌部,无导管,能分泌激素。
(√)
29.胰岛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
30.胰岛素的分泌会导致胰高血糖素降低,但胰高血糖素的增加会导致胰岛素增加。
(√)
31.验证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功能,普遍采用先切除后再移植的方法进行二次对照。
(×)
32.能合成激素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
(√)
33.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过神经垂体释放的。
(√)
3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35.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
36.神经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非激素的物质也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生命活动。
(√)
37.为了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可以人工延长鸡舍中的光照时间,从而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
高产蛋量。
(×)
38.人在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
减少。
(√)
39.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
40.在大量饮用清水过后,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
41.静脉注射100ml0.9%NaCl溶液后,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尿量增加。
(×)
42.体温平衡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
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
43.人进入低温环境后散热量会增加,细胞代谢速率也会加快,产热量也增加。
(√)
44.某哺乳动物体温为40℃左右,将此动物放于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将此动物的
组织细胞放置于0℃下,耗氧量减少。
(√)
45.某人40度高烧一天,是因为此人在这一天中的产热大于散热。
(×)
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2)答案
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没有神经和免疫调节。
(√)
2.泪液、胃液和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
3.吞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构建。
(√)
4.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5.特异性免疫都需要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
6.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7.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可能作为抗原。
(×)
8.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以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
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
10.具有增殖(DNA复制)能力和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
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等。
(×)
11.T细胞和B细胞都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
12.T细胞不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作用。
(√)
1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
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
14.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
15.一个浆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体只识别一种抗原。
(√)
16.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17.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身存在。
(√)
18.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
灭抗原。
(√)
19.凝集素和抗毒素都是一种抗体,抗体本质上是一种球蛋白。
(√)
20.细胞免疫中,抗原决定簇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而体液免疫中,抗原决定簇可以直
接成递给B细胞。
(√)
21.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
可利
用此原理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
22.发现某病人的抗体会攻击细胞膜上的特定糖蛋白,说明这人发生了过敏反应。
(×)
23.感染HIV病毒后人体T细胞数目会先上升后下降。
(√)
24.艾滋病患者散失了免疫功能,所以死于其他病菌的感染。
(×)
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答案)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
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2.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分泌腺体。
(√)
3.胚芽鞘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感受单侧光照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也是尖
端。
(×)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元素组成:C、H、O、N。
(√)
5.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
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
6.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
7.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方向的,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8.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9.生长素的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
10.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光照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
11.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般要做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
1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13.连续下雨天影响了玉米的传粉,此时可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挽救玉米产量。
(×)
14.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分裂,赤霉
素也能促进细胞伸长。
(√)
15.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引起恶苗病。
(√)
1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
17.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还可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
18.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
互作用、共同调节。
(√)
19.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
结果。
(√)
20.IBA、NAA、IAA、2,4-D、乙烯利、青鲜素和矮壮素都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
2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更稳定。
(√)
22.植物体内除5类植物激素外,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可调节生命活动,如油菜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