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日本乡村规划概述专业知识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7.62 MB
- 文档页数:18
日本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日本城市规划的运作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和城市开发计划。
一、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分为地域划分、分区制度和街区规划三个基本层面。
每个层面的土地使用规划都包括发展政策和土地使用管制规定二个部分。
发展政策制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策略,不具有直接管制开发活动的法律效力,但作为制定管制规定的依据。
1、地域划分城市规划区的发展政策制定未来10~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策略,包括人口和产业的分布、土地使用配置、城市开发、交通体系、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和城市防灾等方面。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建成区以及周边的农业和森林区域。
因此,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往往是城市建成区的4 ~5倍。
根据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划分为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
地域划分的依据是未来10年的城市化趋势和人口分布预测。
都道府县政府每隔5年进行城市规划区的基本状况调查,涉及到人口、产业、土地和交通等方面。
地域划分与城市规划区的交通网络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土地调整计划相结合,目的是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控制城市形态和土地配置、提高公共设施的投资效益、确保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促进地域包括现状的建成区未来10年内将要优先发展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政府投资将会集中在这类地区,区内农田可以转变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受到土地使用区划的管制。
在城市化控制地域,一般不允许与农业无关的开发活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政府投资也不会集中在这类地域。
2、区划制度土地使用区划是日本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体系的核心部分。
城市化促进地域划分为12类土地使用分区,包括7类居住地区、2类商业地区和3类工业地区(见表1)。
在不同的土地使用分区,依据城市规划法和建筑标准法,对于建筑物的用途、容量、高度和形态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管制。
土地使用分区是为了避免用地混杂所造成的相互干扰、维护地区形态特征和确保城市环境质量。
日本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突破以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日本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价值观层面所取得的突破,并以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乡村振兴不仅涉及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在价值观层面实现突破,以引导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作为日本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其在价值观层面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乡村振兴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指出价值观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通过梳理能登里山里海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分析其在价值观层面所取得的突破,包括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扬、对现代价值观的引入与融合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价值观层面的突破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其他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未来日本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能登里山里海地区的概况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中部,北临日本海,南部则与富山县相邻。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是日本乡村振兴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
该地区的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这种地形多样性为农业、林业和渔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能登里山里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
这里的居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深厚的地方情感,维护着这片土地的独特性和活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这个地区也面临着人口外流、产业结构单一化和传统文化流失等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能登里山里海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在价值观层面进行突破。
他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通过这些努力,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更在价值观层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价值观层面的突破在日本的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突破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政策“合意空间”:日本乡村振兴的政治密码李汉卿【期刊名称】《兰州学刊》【年(卷),期】2024()4【摘要】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且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其发展经验颇受关注。
然而,中国学者的研究聚焦于日本政府各项助农政策的实施及乡村振兴某一方面经验的借鉴。
尽管有少部分学者关注到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政治因素,然而仍没有揭示出日本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密码。
应该说,日本乡村振兴的政治机制不容忽视。
日本乡村振兴的两大基石是《昭和宪法》的颁布与农地改革的实施,农协的组建和发展则成为了日本乡村振兴的组织化平台,五五体制下自民党与农协的联合实现了保守力量的结盟,进而形成了农业政策领域中自民党、日本政府与农协之间的“合意空间”,从而促进了日本的乡村振兴。
日本农业政策“合意空间”形成的宏观基础则在于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促使国家权力向现代型转变进而所形成的“国家嵌入社会”模式。
【总页数】11页(P127-137)【作者】李汉卿【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0【相关文献】1.振兴乡村的日本濑户"开放性"空间艺术作品研究2.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长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侧记3.绿色发展留乡愁乡村旅游促振兴探索绿色生态价值转换的“丫山密码”--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践行“两山”理论促进乡村振兴4.“乡村振兴进行时”云浮行① 共赴山海静待花开——走进云浮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5.建国初期土改中乡村政治动员内容及对当代乡村振兴启示建国初期土改中乡村政治动员内容及对当代乡村振兴启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乡村振兴战略概况近年来,日本正致力于乡村振兴。
该战略的目标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平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促进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地方产业:政府鼓励创业者在农村地区创业,并提供财政援助。
2.保护环境:政府提供补贴,以帮助农户购买环保设备和进行环保改善措施。
政府此举旨在保护农民的生计,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3.提升基础设施:政府承诺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连接乡村和城市。
4.培养年轻农民:政府鼓励年轻人来到农村地区,在那里创业,并提供财政支持。
政府策划培养年轻农民的计划,以保证未来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5.提高观光业:政府倡导农村旅游,鼓励人们到农村进行休闲和体验生活。
政府扶持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以吸引游客,不仅刺激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解决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政府采取措施,提高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并保护环境及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举措,政府希望提高农民的生计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
同时,政府还鼓励创业者前往农村地区,支持培训年轻农民。
乡村振兴的成败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历程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农村社会和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老龄化、年轻人移民城市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于2002年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实力。
战略的第一阶段在2002年至2006年实施,期间政府鼓励农村事业的多样化和新生产活动的出现,推行小农户到大农户的扩张和合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化和销售,盘活土地资源,发掘旅游业、民俗文化、废弃物利用等新兴业务领域。
该战略的第二阶段从2007年到2011年实施,政府提高了对农林渔业的投资,实施了采用现代科技的农业和畜牧机械技术推广项目,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到包括网络通信设施和水和环境工程等各个方面。
日本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的理念、举措与借鉴作者:胡啸宇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22年第05期摘要:当前,日本社会面临人口少子老龄化、城乡分布不均、地方产业空心化等严峻的社会问题,岸田政府上台后提出日本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以解决上述问题。
那么,该构想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和理念是什么?它对我国城乡建设有何启示?该构想深受霍华德的田园都市论的影响,形成了包含兴建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和保障数字人才等在内的四大举措;数字技术引领、都市扩张管理、城乡均衡、振兴地方型都市等四大基本理念,以期对我国当前城乡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霍华德;田园都市论;城乡建设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5.007一、前言2021年10月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第205届国会上发表就职演说时,提出了以“振兴地方、连接世界”为目标的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以下简称“构想”),并将之作为其所倡导的“新资本主义”的支柱政策之一,旨在解决当前日本人口少子老龄化、城乡分布不均、地方产业空心化背景下的地方发展问题。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日本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和理念是什么?它对我国城乡建设有何启示?关于日本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更多地聚焦于田园都市论对于本土城乡建设的意义,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中井检裕认为,田园都市论尽管对于相应的社会改革和现代环境融合方面缺乏探讨,但对于日本在城乡结合、住宅地的空间构建、都市扩张管理、都市自治方面依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日本德岛大学研究院社会科学部助教真田纯子则聚焦于田园都市论对于解决日本“都市过大化”问题的理论应用,提出可以在与自然有更多接触机会的郊外建设低密度都市的构想。
[2]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黄琳等认为,田园都市论对于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有启示意义,如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划定基本农田、控制城市规模。
日本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农业发展可以概括为“农业优先、综合体模式”,其内涵是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而非重点发展工业,同时将工作、生活、投资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使农业获得优先发展
的优先权。
日本的农业进一步发展伴随着采取两个重要政策:“资源整合计划”和“新型自主自
愿政策”。
资源整合计划主要侧重于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以提高生产力;新型自主自愿政
策则旨在实现农业发展的本土化,使农民及其家庭得到实惠。
另外,日本政府针对新一代的农民,提出的一个重大政策是规模改革,即“大型农场”和“大型农村”模式。
该模式重点包括技术改革、人口改变、资源整合、设施改善和运营
的规范。
大型农场重点考虑土地利用问题,大型村落则以农业生产者聚居和社区维护为主
要重点。
日本政府还重视发展一种基于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成为一种先进的、可持续
的产业。
在此过程中,推出的措施包括实施资金支持、改进技术服务、加强创新设施,以
及列入国家层面上的规章制度,使农业更可持续地发展。
综上所述,日本农业发展模式涵盖了政府采取的多种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农业
产出以及改善农民的发展状况,进而使农业发展更加可持续。
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城乡规划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拓宽视野,我国各地纷纷举办城乡规划类讲座。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知名城乡规划专家主讲的讲座,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此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讲座首先回顾了我国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设计,再到如今的新城新区建设,我国城乡规划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专家也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专家详细阐述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并介绍了城乡规划的基本方法,包括城市设计、乡村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
3. 城乡规划案例分享讲座中,专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我国城乡规划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乡村,使听众对城乡规划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4. 城乡规划发展趋势与展望最后,专家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城乡规划将更加注重绿色、智慧、人文等方面,强调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等理念。
三、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城乡规划的认识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城乡规划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我了解到,城乡规划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还包括乡村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城乡规划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2. 丰富了城乡规划的理论知识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发展趋势,使我受益匪浅。
这些理论知识将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3. 增强了城乡规划实践能力讲座中的案例分享,让我对城乡规划的实际操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城乡规划的理论知识。
4. 提高了城乡规划创新意识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城乡规划的创新性,认为创新是推动城乡规划发展的关键。
地理日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类型。
2. 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及主要贸易伙伴。
3. 学生能够认识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及与我国的文化交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资料查询、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与我国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2. 增进学生对日本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民族观。
3.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特点。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 位置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2. 日本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自然景观及季节变化3. 日本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主要产业及其分布特点4. 日本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 历史发展脉络- 文化特色及社会风俗5. 日本与我国的交流与合作- 古代至现代的交流史- 双边合作领域及成果6. 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异同对比- 与我国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与差异- 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日本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第二课时:日本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第三课时:日本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第四课时:日本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第五课时:日本与我国的交流与合作第六课时: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异同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
乡村规划师培训方案计划前言乡村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规划师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角色,需要具备系统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完善的乡村规划师培训方案计划,帮助乡村规划师提升能力,更好地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
培训目标1. 理解乡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乡村规划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乡村规划设计任务。
3. 培养乡村规划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
培训内容第一阶段:基础理论培训1. 乡村规划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介绍乡村规划学科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向,以及乡村规划师的角色和职责。
2. 乡村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乡村规划实践中的法律法规依据。
3. 乡村规划的基本原理:系统解读乡村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农村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等。
4. 乡村规划的方法与技术:介绍乡村规划的方法与技术,包括空间规划、功能规划、社会经济调研及风险评估等内容。
5. 乡村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解读乡村规划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
第二阶段:实践能力培养1. 乡村规划设计实训:组织乡村规划设计实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亲自参与乡村规划设计,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2. 乡村规划项目管理:分析乡村规划项目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培养乡村规划师的项目管理能力。
3. 乡村规划的评估与监测:学习乡村规划评估和监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乡村规划师的项目质量管控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素质培养1. 沟通协作能力:培养乡村规划师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和角色扮演,提高协作效能。
2. 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员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乡村规划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乡村发展的创新。
3. 领导能力培养:通过领导力培训和实践训练,培养乡村规划师的领导能力,提高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
培训方式1. 线下讲座与研讨:邀请乡村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线下讲座与研讨,介绍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
安倍经济学如何促进日本的城乡协调发展在探讨安倍经济学对日本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日本城乡发展在安倍经济学推行之前所面临的状况。
长期以来,日本的城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
城市地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产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人口外流、产业单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经济增长乏力。
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了日本经济的整体发展。
安倍经济学主要包含了“三支箭”,即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城乡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胆的金融政策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通过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降低了利率水平,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这使得农村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从而有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改进技术和开拓市场。
农村金融机构也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进而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例如,一些农村的中小企业在获得低息贷款后,得以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还拓展了海外市场。
其次,灵活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政府投资建设了更完善的农村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也为农村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新建的农村道路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快捷地运输到城市市场,减少了损耗和运输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村的通信设施也得到了改善,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发展电商等新兴产业。
再者,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鼓励了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在政策的引导下,一些企业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潜力,纷纷在农村投资建厂、发展旅游等产业。
这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外流人口回流,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以农村旅游业为例,一些原本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10年前,日本超过1千个地方自治单位,制定与造町(村、里)相关的法令,期望严格的条件保护地方自然环境。
而民间主导的造町活动,也逐一发展出各地方的特色产业或观光资源。
从造町(村、里)出发,到重建家园新生命,日本的经验,或许能带给台湾一些启示。
一.认识环境与创造聚落特色的五大资源(一)人:地方意见领袖,有组织有活力唤起造村运动共识,带领农村建设者,以及著名的历史人物、拥有特殊技艺的人、有特色的带动地方住民活动。
如环境保护、国际交流、节庆祭典等活动。
(二)地:指自然资源,如特殊的温泉、青山、绿水、雪、土壤、植物、梯田、盐田、沙洲、湿地、草原、鸟、鱼、昆虫、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
(三)产:指生产资源,农林渔牧产业、手工艺、饮食、加工品、艺术品‥,以及拓展产业机能之观光、休闲、教育、体验农业、市民农园及农业公园等。
(四)景:指自然或人文景观。
如森林、云海、湖泊、山川、河流、海岸、夕阳、星星、古蹪、地形、峡谷、瀑布、庭园、文化财、建筑等。
(五)文:各种文化设施与活动,如寺庙、古街、矿坑、传统工艺、石板屋、童玩,有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工艺馆、研究机植、传统文化与习俗活动等。
经过了30多年的淬炼,日本人慢慢发展出一套逻辑思考,认为地加的活化,必须从盘点自己的资源做起。
只要针对一、两项资源特色好好运用、发展,就可以让地方免于持续萧条。
(一)倾力捍卫文化遗产,化乡愁为雨露的妻笼宿长野县南木曾町的妻笼驿站,古畤曾经是官道上的驿站之一,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但自从镦路交通发达之后,妻笼就一蹶不振,人口大量外移。
缺乏地方传统产业的妻笼驆站,就像被人遗忘的古董,抖落不去一层一,层的灰垢。
当地妻笼的命运,并没有如此一路黯淡下去。
近两年,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观光客涌入妻笼,带来为数可观的观光收入,到底是什么缘故?原因其实很简单,过去30年,妻笼居民致力于维謢旧有驿站景观,成功地把妻笼变成充满历史风情的观光据点。
李思经等:日本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演变与借鉴2018-12-06 09:50·乡村设计当前, 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期[1,2], 但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2016年,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72和2.28倍, 非农业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农业产业的4.09倍[3], 乡村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7大战略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4]。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小农国家, 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 农业农村发展情况较为接近, 并且在20世纪60—70年代同样面临诸如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大量劳动力外移导致的耕地闲置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学习和借鉴日本经验可为推动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1 日本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体系根据日本乡村振兴战略各个阶段实施目标的不同, 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合并村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施政主线。
围绕这个目标, 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1952年出台《农地法》, 确立农户对耕地的所有权。
1962年再次修订《农地法》, 允许农地出租和买卖, 扩大了农地经营规模, 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1947年出台《农业协同组合法》, 确立农业协同组合 (简称农协) 制度。
在农协的组织下, 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得以集中有计划地销售, 大大提高了农户的议价能力, 避免了过多的中间商对农户生产利润的挤压, 这对提高日本农民的收入起到决定性作用。
日本政府除通过已有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外, 还推行就地城镇化, 于1953和1956年分别出台了《町村合并促进法》和《建设促进法》, 采用合并现有村镇、集中进行经济建设的方法提升城镇化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
日本乡村建设历程演进与经验启示
牛宁;汪江华;杨雪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2()23
【摘要】本文通过二战以来对日本乡村建设历程的梳理,深入分析日本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乡村建设特征、政策机制、规划理念、典型案例等,进而总结日本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即始终以人的需求为主线,其特征表现为由满足国民粮食需求到满足生活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再到逐步提高乡村居住舒适度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并通过对中日乡村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从顶层设计、制度政策、价值目标、发展策略四个层面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牛宁;汪江华;杨雪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日本战后乡村规划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启示——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
2.“事件”主导的乡村建设路径初探--日本、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相关乡村建设经验启示
3.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总体布局的演进历程、基本经验与时代启示
4.乡村振兴:江苏省乡村建设历程演进及其启示
5.中国共产党党内学习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演进特点及经验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