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2.7.2.1b土地荒漠化问题检测新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1a 土地荒漠化问题[真题体验](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答案] C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3.(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外力作用。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内格罗河位于赤道附近,流域内高温多雨,生物量大,死亡生物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流域内等高线稀疏且流经沼泽,反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
专题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综合分析。
1.农业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有关。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例题[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右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学时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区域综合开发,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分析思路如下:【教学目标】以某流域为例,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流域内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针对流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3.以某区域为例,从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等条件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针对区域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
6.针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课前准备】课前检测: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学情诊断教师活动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复习回答的自我诊断部分,充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本课考点的认知基础及差断,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①朗读考试内容要求;②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列出在前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疑问和困惑。
设计意图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图2)。
考点诠释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内容解析]对流域进行开发,除考虑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征,因地制宜对上、中、下游进行开发与治理外,还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选课题课题1:地球表面构造与地质演化1.1球表面构造1.1.1壳构造1.1.2地构造1.2质演化1.2.1造运动1.2.2山活动课题2:地质调查与实践2.1质调查方法2.1.1质调查仪器2.1.2质调查技术2.2际操作2.2.1质勘查2.2.2质抽样课题3:风、水、土的变化与利用3.1的变化3.1.2的变化规律3.2的变化3.2.1的分布3.2.2的循环3.3的变化3.3.1壤种类3.3.2漠化及其预防3.4用风、水、土资源应用3.4.1水措施3.4.2地利用3.4.3资源的有效利用课题4: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 4.1域发展4.1.1域经济发展4.1.2域城乡发展4.2境保护4.2.1境污染及其预防4.2.2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课题5: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球变化5.1.1候变化5.2持续发展5.2.1能减排5.2.2源合理利用以上就是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完整目录,结合当前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个课题,深入掌握和巩固地理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这里主要介绍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各个课题的内容。
首先,课题1中涉及地球表面构造和地质演化的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地壳构造、陆地构造和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知识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其次,课题2涉及地质调查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仪器和地质调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地质抽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面,课题3中研究风、水、土的变化及利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环流、风的变化规律、水的分布及循环、土壤种类、沙漠化及其预防以及节水措施、土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考向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命题规律(1)以沙尘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等热点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解决措施。
(2)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海赤潮、咸潮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以我国某些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典型案例考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016•浙江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7、8题。
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7. B 8.A8.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对;广西最低,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B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错。
答案选A。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干的提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X轴和Y轴表示的含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别。
热点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A【解析】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A 、B 、C 分别表示 ( )A .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B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C .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D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答案】D【解析】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4.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 .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 .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 .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答案】B【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
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模)下图为某内陆国主要城市及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
图示甲地区有两个雨季,分别是2—3月和7-9月,年平均降雨1 550 mm。
其原因是( )A.2—3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B。
2—3月受赤道低压的控制C.7—9月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D。
7—9月位于西南风迎风坡2。
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河湖C.土壤D.矿产答案:1.D 2.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该地是埃塞俄比亚,降水主要来自高原地形雨。
7—9月,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受低气压带控制,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
第2题,该国位于热带高原上,高原边缘气候闷热,高原面上较为凉爽,所以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2017·安徽宣城调研)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为924。
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角度一土地荒漠化问题
(2017·山西一轮复习中期诊断测评)读我国某区域绿洲2009~2015年的土地动态监测示
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土地变化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增加 B.荒漠化种类减少
C.湿地面积增大 D.盐碱化逐年减轻
2.导致该地地下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B.荒漠化加剧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资源过度利用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第1题,读图,随着该区域降水减少,草
地不断沙化,因此导致有机质含量减少、荒漠化面积扩大,种类增加、湿地面积减少;盐碱化逐年减轻。
故选D。
第2题,降水稀少、荒漠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都可能导致该地地下水位
下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度开发利用。
故选D。
[答案] 1.D 2.D
角度二水土流失问题(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
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
C.等高犁耕 D.平整坡[解析] 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
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
[答案] A
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
C.土壤结构 D.地表糙度[解析] 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
来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
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角度三森林、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017·河北天一大联考五)岱海位于内蒙古凉城县,是内陆封闭型湖泊,地处温带大陆性
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图1为岱海面积变化示意图,图2为岱海流域人口、流域耕地面积与岱海
面积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岱海面积萎缩速度最快的方位是( )
A .正东
B .东北
C .西南
D .东南
[解析] 由图中岱海面积整体变化来看,岱海各方向面积均有缩减,西南方向退缩最严
重。
[答案] C
6.导致岱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B .人口增加,入湖水量减少
C .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解析] 由图文材料可知,岱海流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入
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岱海属于内陆封闭型湖泊,是咸水湖,不适宜围湖造田和发展淡水养殖业;岱海地区处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以草原为主,植被稀疏,不存在过度
砍伐、水土流失等问题。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