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功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
- 格式:doc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9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领导作用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
组织的领导层是实施质量管理并取得成功的关键的少数。
尤其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正式发布了组织有关质量的意图、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还必须在组织内部创造一个由组织的各级人员充分参与和发挥其才能的工作环境,为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2008版1SO9001和1SO9004标准中得到充分体现。
所以,2008版1SO9000族标准中明确指出:最高管理者可将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发挥其作用的依据。
归纳起来,最高管理者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包括:
1.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有关质量的意图、方向和目标,并且为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
2.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组织的各个层次密切关注顾客的要求;
3.贯彻过程方法的原则,按照本组织实现产品质量的需要,确保识别、建立和管理各个必要的过程,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满足顾客的要求;
4.按照管理的系统方法,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所有的质量目标。
5.确保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需的各种资源;
6.通过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将体系运行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7.决定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关措施;
8.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决定实施改进的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详细解释引言: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以强调过程和持续改进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1. 客户导向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
这意味着组织应当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实现客户导向,组织需要设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并加以关注和处理。
2. 领导力领导力是质量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关键。
领导者在制定方向、确立目标、提供资源和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需要表现出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的榜样作用,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奉献。
3. 员工参与员工是组织的核心资产,他们的参与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至关重要。
组织应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决策制定、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
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需要提供培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能力和贡献价值。
4. 过程方法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效能和效益最大化。
过程方法强调将工作划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从而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工作的协同进行和问题的持续改进。
5. 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强调全面考虑和整体进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组织需要对这些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优化,以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
组织应当不断寻求问题的根源、找出改进的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进。
持续改进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纠正措施。
7. 事实和数据驱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应当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主观意见和假设。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以便进行准确的决策和有效的改进措施。
8. 相互关系管理组织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至关重要。
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力和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是为了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建立和实施的一套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流程和资源的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领导力和管理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领导力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领导力是指在组织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影响他人,达到共同目标的能力和行为。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建立质量文化:领导者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倡导质量文化的建立,使员工认识到质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
2. 设定目标和指标:领导者应明确质量目标和指标,并与员工共享目标,激发员工的自我激励和主动性。
同时,领导者也需要定期评估和跟踪指标的完成情况,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3. 提供资源和支持:领导者应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并积极解决员工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4. 建立沟通机制:领导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分享,增进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信息的流动和知识的共享。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者应促进团队内部的合作和协作,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经验和知识的交流,实现团队的高效运作和共同成长。
二、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建立的一套职责、程序、流程和资源等综合安排和管理方式。
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支持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1. 规范和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和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追溯和改进:管理体系通过建立适当的记录和追溯机制,使问题和缺陷能够被及时识别和解决,并通过不断的改进来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3. 培训和发展: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培训和发展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和要求。
如何当好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谈管代的职责和任务当前,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做为体系中很重要角色的管理者代表,可谓任务、责任重大。
如何当好管理者代表非常重要。
结合我的审核工作经历,现就如何当好管理者代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在“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已有明确规定。
在“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5.5.2管理者代表条款中明确规定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如下: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联络。
在“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标准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条款中明确规定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如下: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专门任命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4.4.1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组织应任命最高管理者中的成员,承担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无论他(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职责,都应明确界定如下作用和权限: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一、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中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确保组织的目的和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来体现组织在质量方面的追求的方向和目的,并通过组织全体员工的充分参与和努力来实现。
2、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充分参与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氛围和环境具体来说就是:①明确规定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②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自我价值激励等);③为员工提供提高技能、增长知识的资源和条件;④创建组织文化以提高员工企业自豪感和使命感;⑤保持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⑥保持上下沟通渠道的通畅等等。
二、在ISO9001:2008版标准中,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下列9个方面:1、最高管理者应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管理承诺,即: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标准5.1管理承诺)2、最高管理者应将满足顾客要求并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作为组织追求的目的;(标准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最高管理者通过正式发布质量方针,确定组织在质量方面的统一宗旨和方向;(标准5.3质量方针)4、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目标的建立、贯彻和实施负有重要职责;(标准5.4.1质量目标)5、最高管理者应领导组织实施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活动(包括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初始阶段的策划和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变更的策划);(标准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6、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各职能层次、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明确各职能层次、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通过适宜的方式(如会议、培训等)使员工都知道并理解自己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以及接口关系;(标准 5.5.1职责和权限)7、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担任管理者代表,承担起管理和协调质量管理体系的责任;(标准5.5.2管理者代表)8、最高管理者应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内部沟通的制度和渠道(如质量例会、小组简报、会议、公告、电子邮件、局域网和网站等),重点就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方面的内容进行内部沟通,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标准5.5.3内部沟通)9、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亲自主持实施,并主持做出评审决定,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浅析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作者:易金荣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8期摘要:最高管理者应明确,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做好管理评审工作。
关键词:最高管理者职责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其中有个重要原则就是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最高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有权制定组织政策,赋予员工的职责和权限,提供必要的资源,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是否到位,往往关系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成败,决定着组织的命运。
所以,最高管理者在建立、保持、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是组织总的经营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龙头,是组织质量管理的一面大旗。
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好坏,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
制定质量方针必须满足:1、遵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八项管理原则是形成ISO9001主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始终贯穿整个ISO9001标准,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帮助组织准确地应用ISO9001,同时也为最高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理念。
2、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适应组织必须依赖顾客而生存,没有顾客的组织是不存在的。
因此,组织应识别顾客当前的需求和期望,争取超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顾客提供附加值的服务。
3、与组织宗旨相适应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应与组织经营、发展战略、职业安全、行业法规等方面相适应。
4、在组织内部得到沟通管理者应当积极鼓励组织内人员就质量方针进行沟通,达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目的。
5、突出持续改进精神由于顾客的需求是动态的,组织只要通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不断增强顾客的满意,所以最高管理者应把持续改进内容纳进质量方针作为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理念。
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的作用解析一、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角色1.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领导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者,负责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组织在质量方面的总体要求,质量目标是实现质量方针的具体指标。
领导在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时,应充分考虑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以及客户需求等因素。
2. 组织资源领导需要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组织资源时,领导应确保资源的充足性和有效性,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
3. 指导和支持员工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扮演着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领导应向员工传达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质量要求,并指导员工正确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同时,领导还需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帮助员工提升质量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4. 监督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领导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者和评价者。
领导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在监督和评价过程中,领导需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决策和应对风险二、领导的能力要求1. 领导应具备丰富的质量管理知识,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领导应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能够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及时应对。
4. 领导应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能够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1. 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决策和引导作用,确保组织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2. 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顺畅。
3. 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监督和评价作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 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激励和鼓舞作用,激发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升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
5. 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风险应对和决策作用,确保组织在面对质量问题和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降低损失。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关键的成功因素是指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要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组织的质量管理效能和绩效,对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顾客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领导承诺和参与领导层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积极承诺和参与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领导层应该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政策,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领导层应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制定和执行,树立榜样,激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二、员工参与和培训员工的参与是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
员工应该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质量问题的解决和改进活动,并提供有关质量问题的反馈和建议。
员工的培训和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具备适应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三、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有健全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组织应该对关键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其有效和高效运行。
同时,组织应该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进步和发展。
这包括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的活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测。
四、顾客导向和满意度管理顾客导向是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组织应该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与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
同时,组织应该积极管理顾客满意度,对顾客的反馈进行认真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五、供应商合作和管理供应商合作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组织应该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组织应该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估,并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六、绩效评估和认证绩效评估和认证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和持续改进非常重要。
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成功因素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持续改进和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然而,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考虑一系列关键成功因素。
一、领导支持与承诺领导支持与承诺是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的基础。
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
他们应该为质量管理体系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领导的承诺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同时也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全员参与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其中。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工具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做出贡献。
三、流程管理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流程管理与改进。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流程管理体系,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流程管理需要明确流程的输入、输出、活动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流程指导文件,并监控和评估流程的绩效。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流程的改进,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实现持续改进。
四、数据分析与决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及时获取和分析质量相关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发现问题和风险,识别改进的机会,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数据的可视化和传播,确保决策的透明和有效执行。
五、供应链管理与合作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还需要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合作。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自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
1.制定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质量方针,即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对质量管理的承诺。
质量方针应当具有前瞻性,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有效沟通和理解,使所有员工都能贯彻执行。
2.设定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为可量化的指标。
质量目标应当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可实现,以便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
在设定质量目标时,最高管理者应考虑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和信息资源等,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同时,最高管理者还应确保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资源分配上,最高管理者应注重平衡,既要满足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需要,又要避免资源的浪费。
4.明确组织结构与职责最高管理者应当明确企业的组织结构,并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职责。
通过建立层次清晰的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可以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5.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最高管理者应当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在这个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应当积极参与,带领整个团队共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6.确保顾客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最高管理者应当始终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确保企业在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中都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为此,最高管理者应当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估机制,及时对顾客反馈进行跟进和处理,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履⾏下列职责: (⼀)管理者应做出 管理者应做出如下: (1)建⽴质量管理体系; (2)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3)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管理者应通过下列活动对其所做出的上述提供证据: (1)向组织传达满⾜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2)制定质量⽅针; (3)确保质量⽬标的制定; (4)进⾏管理评审; (5)确保资源的获得。
(⼆)管理者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是产品的最终接受者,组织的⽣存和发展依存于顾客。
组织必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更应⾸先带头并履⾏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职责,通过满⾜顾客要求,包括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最终达到增强顾客满意的⽬的。
(三)管理者应正式发布质量⽅针 "质量⽅针"是指由组织的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向。
质量⽅针可以不是由管理者亲⾃制订,但必须是由管理者正式发布。
质量⽅针不是⽂件,但当质量⽅针形成⽂件时,必须按⽂件控制要求对质量⽅针进⾏控制。
质量管理⼋项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针的基础。
管理者应确保质量⽅针的内容满⾜: (1)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2)包括对满⾜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 (3)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标的框架。
此外,管理者还应确保所发布的质量⽅针能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并在质量⽅针持续的适宜性⽅⾯得到评审。
(四)管理者应确保建⽴质量⽬标 "质量⽬标"是在质量⽅⾯所追求的⽬的。
质量⽬标不是⽂件,但当质量⽬标形成⽂件时,必须按⽂件控制要求对质量⽬标进⾏控制。
质量⽬标通常依据质量⽅针,在质量⽅针所提供的框架内制定质量⽬标,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别规定质量⽬标,并确保质量⽬标的内容满⾜: (1)包括满⾜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可测量(⽬标⽆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都应是可测量的);把质量⼯程师站点加⼊收藏夹 (3)与质量⽅针保持⼀致。
品质管理者岗位职责1.制定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品质管理者应该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合作,制定并确定公司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和可测量的,并且要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客户的期望相一致。
2.设计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品质管理者负责设计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所有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
这包括建立质量标准、流程、控制措施和检测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文件和记录。
3.管理质量培训和培训:品质管理者负责组织和提供相关的质量培训和培训计划,以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来满足质量管理要求。
这包括质量标准、工艺流程、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培训。
4.进行质量审计:品质管理者负责组织和进行公司的内部和外部质量审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他们也负责跟踪和跟进审计结果,并确保及时纠正任何发现的问题和异常。
5.监控和改进质量绩效:品质管理者应该定期收集和分析与质量相关的数据和指标,以评估公司的质量绩效。
他们应该制定和推动改进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合作解决质量问题,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6.客户满意度管理:品质管理者应该关注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并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应该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和纠正行动,并采取措施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7.供应商管理:品质管理者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确保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他们还应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并与供应商合作解决质量问题。
8.风险管理:品质管理者应该识别和评估与质量相关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他们应该通过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来降低风险,并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9.团队管理:品质管理者负责领导和管理质量管理团队,确保团队的目标和工作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他们应该培养和发展团队成员的能力,并建立一个积极和合作的工作环境。
总结起来,品质管理者的职责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责1. 引言说到质量体系,很多人可能会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可大有关系,尤其是对于那些坐在高高的办公室里的管理者们。
就像我们常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质量可不是小事,特别是对于公司声誉和客户满意度而言。
因此,最高管理者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责可是重中之重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把质量管理这件事情搞得更妥当、更靠谱。
2. 质量体系的重要性2.1 质量管理是基石首先,质量体系就像一栋大楼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楼房再高也会摇摇欲坠。
最高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得亲自参与、重视并推动质量管理的实施。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日常运营中,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质量管理的缺失会让公司面临巨大的风险。
2.2 形成文化氛围其次,最高管理者不仅要参与,还得营造出一种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
想象一下,如果管理层每天都在强调质量,员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逐渐养成对质量的重视。
这就好比“你做的事,别人都在看”,你一旦带头做出示范,大家就会跟上来。
比如,可以在会议上分享一些关于质量的成功案例,让员工看到“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 最高管理者的具体职责3.1 制定战略目标那么,最高管理者具体该做些什么呢?首先,他们得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
这就像我们出门前要确定目的地,没个明确的方向,走得再远也没用。
质量目标要跟公司的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不仅能让团队有目标感,还能为后续的实施提供指引。
3.2 资源配置与支持其次,最高管理者还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给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没有资源,光有愿望也是空谈。
就像种花一样,浇水、施肥都得有。
可以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给予他们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监督与评估最后,监督与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
管理者不能一放了之,要定期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
管理者应承担哪些质量管理职责管理者应承担哪些质量管理职责如果最高管理者希望副手抓质量工作能像抓营销或财务那样得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只有将质量放在战略的层面来规划,企业才能真正享受高质量带来的丰厚利润。
否则,高质量未必能带来高利润。
无论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还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都坚持认为质量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永恒义务,2000版ISO9000标准也把领导作用作为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基本原则,世界各大质量奖标准中也都把领导作用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所有这些都表明: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最高管理者不能担负起应有的质量责任,重视质量、提高质量、追求卓越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最高管理者要亲自抓不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认为质量尽管重要,但由于自己很忙,无法亲自来抓,可以任命一个副总全权代表处理质量管理工作。
企业最高管理者之所以做出这种安排,原因有二:一是对质量及质量形成规律认识不够;二是其并不真正重视质量,不认为质量重要到了需要他亲自抓的地步。
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到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有各自的负责人,因此质量管理需要高层的全局把握和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质量管理不像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那样具有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特点,如果最高管理者希望其副手抓质量工作能像抓营销或财务那样得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由于此,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特别强调最高管理者负有永恒的质量义务。
戴明博士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只与最高管理层有决心改善质量的公司合作。
即使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也不能例外,1981年福特汽车公司邀请戴明时,戴明表示:除非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亲自邀请,否则他不会前往。
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彼得森亲自邀请戴明博士为福特培训高层管理者,拉开了福特质量振兴的序幕。
当然,最高管理者可以通过授权副总来发挥其领导作用,但有的工作则必须由最高管理者亲自来处理。
比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定,这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只有最高管理者才能总揽全局予以明确;再如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应由最高管理者来主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实质上是对企业运营的全面评价和诊断,牵扯企业发展全局,如果由副职代劳则无法达到评审的原有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角色与职责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确保质量的稳定和提升,许多企业采用了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组织和管理企业质量的原则、方法和工具,它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的角色与职责。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价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体系化方法。
它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以及相关记录的建立和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的角色和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角色与职责1. 制定质量政策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制定和实施质量政策。
企业的质量政策是对整体质量目标和方向的明确表述,包括质量方针、战略目标以及质量方面的承诺等。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质量政策,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以促使其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工作。
2. 设计和规划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规划。
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相匹配。
规划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和流程。
3. 建立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它详细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目标、职责、流程和程序等。
质量手册需要根据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编写,确保其与外部认证机构的要求相符。
程序文件则是对具体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责任分工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 实施和监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通过培训、沟通和监督等方式推广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内审和外审机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5.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以客观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和改进。
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培养质量文化的领导者在当前的商业竞争中,质量管理成为了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了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标准。
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企业需要培养质量文化的领导者,他们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以及如何培养质量文化的领导者。
一、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1.战略规划者: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之一是战略规划者。
他们需要明确企业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战略规划者需要有全局的思维和战略眼光,能够把握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战略。
2.制度建设者:制度建设者是质量管理的重要角色之一。
他们负责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确保质量管理的执行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对质量管理标准的深入理解,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为质量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3.过程控制者: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还包括过程控制者。
他们负责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过程控制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执行力,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4.持续改进者:持续改进者是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之一。
他们负责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质量绩效,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开展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培养质量文化的领导者1.树立榜样:要培养质量文化的领导者,首先需要树立榜样。
领导者需要自身具备过硬的质量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
2.提供培训:为了培养质量文化的领导者,企业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024年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代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审专家、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____年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
首先,我要向所有参与质量体系审核的同事,以及质量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努力,推动了我国质量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质量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质量体系审核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通过评估和监督,有效促进了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效能提升,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标杆的确立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质量体系审核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想谈一谈质量体系审核的价值和意义。
质量体系审核不仅是企业自我管理和提升的需要,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通过质量体系审核,我们可以发现并解决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短板,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我想谈一谈质量体系审核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体系审核需要更加细致、严谨和专业化的管理方案和方法。
同时,质量体系审核也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高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审核结果的真实可信。
此外,我想谈一谈质量体系审核的机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质量体系审核应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审核的效果和精度。
同时,质量体系审核也要注重创新和突破,通过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质量管理方案。
最后,我想谈一谈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的管理者,我们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注重能力和道德的双重培养。
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核技能和能力素质。
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年轻一代的质量管理人才,注重传承和发展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推动我国质量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代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发言。
我是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代表,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质量体系审核管理的经验和思考。
首先,我想强调质量体系审核管理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审核管理是质量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内部质量体系的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我想强调质量体系审核管理的核心理念。
对于质量体系审核管理,我们要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只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在质量体系审核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关注,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持续满足客户的期望。
同时,我们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质量体系审核管理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参与的事务。
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时刻关注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够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员质量参与,全员质量管理。
此外,我们要注重持续改进的意识。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客户的需求也在变化。
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持续改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后,我想谈一谈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的角色与责任。
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团队的能力和素质,要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关注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提升自己的审计技能和管理水平。
我们要注重沟通和协调,与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更要树立榜样作用,不断追求卓越,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质量体系审核管理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角色定位现代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质量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在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正确定位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角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带头树立质量意识作为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第一步是要带头树立质量意识。
只有管理者本身对质量有高度的重视,员工才会深刻理解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向员工传递质量意识,将质量观念贯彻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
二、设立明确的质量目标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角色还包括设立明确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只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才能让全体员工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三、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管理者还应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即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只有全面把控每一个环节,企业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引导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加强人员培训和引导。
只有员工具备了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才能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管理者应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引导和支持,使员工在质量控制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和完善。
六、推动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角色还包括推动质量持续改进。
只有不断改进,企业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管理者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组织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七、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在质量控制中,管理者还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是企业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管理者应选择质量过硬的供应商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八、倡导全员质量参与管理者在质量控制中的角色还包括倡导全员质量参与。
管理者代表的责任管理者代表的责任一、管理者代表的任务管理者代表受最高管理者委托,负责以下工作:1.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3.定期组织内部质量审核,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4.就质量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络。
上述四项工作中,核心工作是第一项,其它几项工作是围绕着它进行的。
一般来说,组织建立和实施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最终使顾客满意。
管理者代表要完成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的任务,首先,应明确最高管理者给定的目标,即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时间要求。
其次,要分析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第三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策划,并对全过程进行策划、控制和管理。
二、组织内部的环境分析最高管理者的态度是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的决定因素。
以下几个方面会影响他的决心:首先,是他对建立、实施体系必要性的认识。
他是否能正确理解顾客对体系的要求,是否有使其得到满足的迫切感;第二,是否确信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维持、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功能;第三,本组织资源状况和基础管理水平与体系要求的差距。
总之,他是否已经解决“干与不干”,“真干与假干”的问题。
中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
在建立尤其是实施体系过程中,中层干部是关键。
首先,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否与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是否明确本人和本部门的质量职责和职能;第二,若明确了体系要求,是否愿意放弃旧的管理方法和习惯,而执行体系文件。
总之,他们是否已经解决“肯不肯干”和“会不会干”的问题。
内审员的素质。
他们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证书,人数是否适宜。
他们是贯彻标准、建立实施体系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由他们编写的体系文件质量(符合性和适用性),同时也将影响他们对体系运行质量的判断。
总之,他们是否明确“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干”的问题。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首先,要明确组织处于体系的什么阶段,即是处于计划阶段、标准宣贯阶段、文件编写阶段还是实施阶段,所处阶段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与体系的要求差距有多大。
前言当前,“质量”一词在经济社会的运行当中,被前所未有地提及。
质量,已经从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概念,发展到经济组织和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
本文从组织管理和战略的角度出发,阐述质量体系负责人在“大质量”的环境下,对组织的战略实施和落实起到主导作用。
所谓质量体系经理,不同于人们通常理解的质量经理。
后者专注于涉及产品的技术、控制、检验和规范,考虑的是流程的符合性,前者除此之外,更关注了客户对组织流程的真实感受、组织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效率(投入产出比)以及组织流程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敏捷性,总之,关注点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他们的角色包括了组织的管理者代表、流程改进负责人、质量部门负责人及变革管理负责人等等。
给我一个战略的头脑——关注质量战略早在1992年,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即提出了“大质量”的概念,认为质量管理已经从关注产品的质量,发展到关注组织所有过程的改进。
受这一理念的影响,ISO组织在制订ISO9000:2000系列标准的过程中,更强调了过程的方法、系统方法和持续改进,将质量管理从单一的针对产品的管理手段发展到针对组织整个运作流程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的范畴大大拓展,以前将质量管理局限在质量部门的观念得到了彻底的颠覆。
现代质量管理,已经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从关注产品检验、关注生产控制、关注产品设计发展到关注组织整个运作过程的改进,乃至关注组织的经营质量;从单一地关注客户的满意,发展到关注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相关方的整体利益的平衡;从被动地适应变革,到主动地寻求持续改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质量体系经理需要主导组织所有过程的改进,需要一个战略的大脑。
笔者曾经与许多质量负责人深入沟通过质量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了不同的状况:在制造业中,质量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但仅限于关注产品质量,质量经理的职责是产品不出问题,引入适用的技术手段,加强控制,规范流程,消除“不符合”现象,保证客户满意。
但涉及到质量成本(PONC),系统KPI管理,质量管理对经营绩效的作用等,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在服务业中,没有了来自市场对管理体系的强制要求,质量管理更容易陷入可有可无的状况。
往往是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之后,组织的质量管理即告一段落。
一位大型物流公司的质量体系经理在给公司总经理的年度质量工作报告中,直言不讳认为企业当前必须仍存在“人治”问题,理想状况是公司任何业务都由体系来控制,领导只能服从体系的安排,将领导者的作用和“人治”混为一谈,殊不知,领导的作用不是一个体系可以取代的,组织的成功离不开卓越的领导,质量管理体系更不能替代一切;一位厨房用品OEM制造企业的质量经理,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以企业能满足最苛刻质量要求的客户为荣,在为一家澳洲客户定制产品时坚持最高质量标准,远远超出了客户期望,但客户却因成本太高而选择了其它供应商;一位大型贸易公司的质量经理,将大量精力放到了内审检查当中,为企业设定了数百项的检查表,每年到各地分公司进行大量的检查,并进行综合评比,但总经理认为对公司业务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下属公司觉得不堪其扰,最后不得不停止。
很多企业的质量体系负责人抱怨质量得不到支持和重视,没有几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质量管理出身,质量负责人往往需要在质量标准和准时交货之间左右为难,质量负责人工作最辛苦却得不到公司上下的认可……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质量体系负责人缺乏质量战略思考,没能够高屋建瓴,将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使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途径和保证。
一个组织成功的的管理,绝不仅仅是质量管理体系,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内容:硬件方面,包括了战略策划、人的因素、流程的因素和经营绩效,即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靠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软件方面,则包括了企业文化,有效的沟通和员工有价值的承诺。
“大质量”关注企业的流程,流程的质量包括流程的符合性、有效性(客户的真实感受)、效率(周期及投资回报率)及灵活性和敏捷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只有在各方取得了有效的平衡,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体系。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的态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
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在战略的执行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保证组织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视组织的经营者为第一客户,才能起到“大质量”的作用,体系负责人才可能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质量体系改进的阶段和方法在质量体系改进的实践中,质量体系负责人最困惑的,往往不是技术层面,而是管理层面,最常见的问题是组织上下要求的平衡,具体要求的落实,其它部门的参与和改进的落实等等。
常见的症结有以下几种:质量体系负责人所做的努力是一个方案(Program),而不是一种过程(Process);管理层没有耐心等待成果,资源不足;流程运作中经常发现有更好的方式,或领导告诉其他方式基层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循,甚至误解规定或干脆不知道规定;针对以上症结,质量负责人可以考虑的对策如下:在做流程改进方案中,计划当然重要,但有效的落实却更为关键。
质量体系负责人应在策划时即考虑到落实的方法和步骤,在落实中体现执行力。
应对企业和员工有深刻的理解,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和实施顺序,将更大的精力放到后续的追踪之中,将流程的改进绩效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执行。
如果将最高管理层视作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客户,那么管理层对待质量所体现出的问题,就反映了体系负责人工作的缺失,即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扪心自问,最高管理层的最高需求和潜在需求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企业的经营绩效。
如果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与经营绩效挂钩,都为经营绩效服务,最高管理层没有理由不支持。
质量体系负责人要为质量管理的投资回报率负责。
同时,做质量体系改进应强调重点,即不应同时改善所有流程,而是改善流程成熟度矩阵中那些成熟度相对较低、受益较大的部分;改进应有时效性,应优先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建立最高管理层对质量体系改进的信心;流程的改进,是相关流程负责人的事,制订和完善流程,离不开负责人的参与和支持,如此方可保证和实际运作相适应。
质量体系负责人为图省心省事而越俎代庖是管理流程和运作出现“两层皮”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改进需要团队的支持,在不同阶段建立合适的团队达成阶段性改进目标同样是改进的关键。
任何问题都容易体现出执行力的问题。
所有的流程都需基层来执行,执行需要理解、制度和执行的文化。
基层的执行力不强往往归结为“不知、不会、不愿”,应对之道是有效的沟通、有价值的培训和业绩的考核与鼓励。
质量体系经理的职责和使命:在以上质量体系改进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质量体系负责人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他/她应该扮演以下角色:协调者改善的发起者客户的代表上层意志的执行者基层要求的实现者企业的医生和内部咨询顾问最高管理层的陆战队与后备队。
质量体系负责人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高瞻远瞩,拥有战略的思维,共启愿景,使众人行,洞悉组织的各个层面,通过改进,将组织带入更高的管理水平,成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更高境界。
作者简介罗念慈先生BSI中国区培训经理,BSI管理学院业务发展经理,培训管理、职业技能、质量管理课程资深讲师。
历任某上市公司高层经理,欧洲最大管理培训机构高级顾问,具有10余年的从业、管理咨询和审核经验,先后为上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各种国际标准审核和管理培训服务。
编者按: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但新的绩效机制常常也会给企业带来上下级冲突、企业文化混乱、员工离职,甚至业绩下滑的问题。
如何正确实施绩效管理?以下几个案例或许可为意欲实行绩效管理的企业提供借鉴。
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案例:今年年初,为了激励员工,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始在公司内部实施绩效管理。
该公司总经理采用了很多企业广泛使用的“月度绩效考核”方法。
3个月后,员工积极性未见提高,反而原先表现积极的员工也不积极了。
每个部门上交的考核结果也日趋平均,甚至有的部门给每个员工打了相同的分数。
整个公司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没有以前和谐了,同时员工的离职率也开始攀升……公司的总经理一头雾水:不是说绩效管理好吗?为什么公司的“月度绩效考核”取不到一个好的效果,反而产生那么多负面影响?国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高级咨询师段学良:杰克·韦尔奇在谈到绩效管理时说,绩效管理体制实施成功的企业不超过10%。
这种说法也验证在我国一些企业身上,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系统的真实含义,没有将之视为一个系统,而是简单地理解为考核评估,认为考核评估了就是绩效管理。
此案例就属此类。
其实,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对前期工作总结和结果进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
有的企业企图用绩效考核绑住员工,当成控制下属的杀手锏,并与员工每个月的月度奖金挂钩,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定能上去。
一些管理者也认为手上有了考核权,下属就好管了。
但事实上,很多企业进行频繁的绩效考核,非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而且加剧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这样必然要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另外从考核结果看,由于有些工作的评估难以量化,因此上级给下级做业绩评估时,难免带有主观喜好,导致评估结果无法做到公正。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月度绩效考核事实上是绩效管理的一个误区。
这也与有些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有关,没有真正地去研究绩效管理的原理,而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
这种观念不转变,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几率就难以提高。
责任定位要清晰案例:A公司是一家民营大型纺织企业,面对生产线经验不足、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公司总经理李力决定在今年开始实施绩效管理,并将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改进等全过程交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李力在决定实施绩效管理初期主持了几次会议,之后由于工作忙就没有再参与其中了。
半年过去了,李力发现企业生产力并未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员工积极性下降、企业文化混乱、上下级产生冲突等。
李力觉得很困惑:为什么绩效管理在公司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力资源咨询专家郑璇:企业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应由人力资源部来做。
因此管理者只负责实施绩效管理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部交给人力资源部,做得好不好,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这也是导致绩效管理实施不到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人力资源部虽然对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负有责任,但是并不是完全的责任,人力资源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流程制定、工作表格提供和咨询顾问的角色,至于绩效管理的推行和决策则与人力资源无关,人力资源也做不了这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