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 格式:docx
- 大小:93.3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地质大学
课程名称陶艺欣赏与制作
教师姓名沈毅
学生姓名00
学生学号0000
说起陶瓷,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1、风格大的写意,含蓄隽永
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4、与时代、政治、经济风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
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二.发展历史
1、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出现
2、夏商周时期,釉陶出现(“釉”的出现,第一次飞跃)
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
4、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
5、宋五大名窑——瓷(第二次飞跃)
6、元明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
7、明、清古镇宜兴,紫砂
8、清,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第三次飞跃
1.彩陶的出现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马家窑文化,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
大汶口文化,描绘精细,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
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
2.秦汉陶俑
“六王毕,四海一“。秦汉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中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秦兵马俑表现有如下特点:
1、高度写实,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
2、巨大广播,细致精细
3、规模宏伟,阵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巨大
4、造型有一定类型化
而其出现也是有迹可循:
1、重在表现整体的强大气势,讲究整齐划一,个体服从于统一的整体
2、秦兵马俑更多要表现的是气势磅礴的艺术造型和布局
3、体现的是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强大声威和秦人崇尚高大雄阔之美的一代审美
汉代人物俑在东西两汉表现出明显差异。
西汉人物俑一般身材都显得高大,颇有追求“硕人其欣”的古风;动态较小,神情朴实;俑的反映面不宽。其原因一是西汉政权有秦遗风,地方色彩弱,一致性强。二是各地受京都文化及京畿制度约束影响。
东汉人物俑一般只注重外形表现,不重细部轮廓的雕琢。身材较小,动态丰富。对具表现心理内容的姿态动作的塑造,以及对作为内心世界集中表现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尤其是对于喜悦表情的表现极为出色。俑的反映面很宽。其原因一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依附性增强。二是由于地方陶瓷作坊活跃。
3.唐三彩
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
由于唐代时局稳定,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文化艺术昌盛,而其生活日见奢华并自下而上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而且唐人率真随性,崇文尚武,不喜拘束。
基于如上原因,唐三彩的盛行也不足为奇。
唐三彩具有如下艺术特色:
1、釉色绚丽奇妙,饱满生动。
2、形体比例协调,骨肉亭匀,雄浑大气。
3、性格特征刻画准确。
4、意气风发,个性飞扬。
5、敢于吸取外域文化而显示出浓郁的异国情调。
4.四大名窑——汝、哥、官、钧
到了宋代,随着官窑的出现,中国陶艺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而四大名窑——汝、哥、官、钧,又是其中之最。
一.汝窑青瓷的色泽美,雨后天青之词说的就是汝窑青瓷。它具有如下特点:
1、胎质细洁,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
2、釉色中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汽。
3、器窑形制仿古朴素,不求纹样装饰。
二.哥窑瓷器的纹理美,哥窑的艺术特点:
1、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
2、釉面周身冰裂,变化万千,俗称“开片”,别具古朴,天然之趣。
三.官窑胎釉的对比美,官窑的艺术特点:
1、器物形制仿古青铜的礼仪雅器。
2、常以洗练疏朗的纹饰。
3、紫口铁足。
四.钧窑瓷器的色彩美,艺术特点:
1、胎色灰白,底刷酱釉,“蚯蚓走泥纹”。
2、釉色以天青为基色,与玫瑰紫,海棠红交织混融,自然天成,变幻无穷。
5.紫砂
明代饮茶风尚的改变,而明代文人学士推崇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推动了饮茶在文人中的盛行。而此时宜兴生产陶瓷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直接导致了紫砂壶在中国陶瓷历史中的崛起。
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能保持茶色茶味茶香,历久弥香。大气孔使紫砂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可在文火上墩烧。紫砂色泽古朴,肌理细腻,历经长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光,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
紫砂器可分为:
1、圆器
骨肉亭匀,转折圆润,温婉耐看(时大彬的提梁壁壶,清代杨秀初制的泥绘笔筒)
2、方器
由长短不等的直线组成,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的感受(顾景舟仿时大彬式的僧帽壶,潘春芳制的金方壶)
3、塑器
肖形状物的器皿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器皿造型的统称。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徐秀棠制的供春学艺,仿供春树瘿茶具,陈鸣远制的束柴三友图、蚕桑壶、竹笋水杯、南瓜壶、桃杯,杨彭年(女)制的风卷葵壶,朱可心制的翠竹酒具、莲藕酒具、荷花壶)
4、筋纹器
口盖筋纹上下对应,准缝严密,体现一种秩序之美(时大彬制的菊蕾壶、五福登寿,邵大亨制的龙头一捆竹,陈曼生制的石铫壶,曼生十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