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6
变量常量教案
教案标题:变量常量教案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变量和常量;
3. 学生能够应用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例如,询问学生每天所穿的
校服是否会改变,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常量的概念。
概念讲解:
2. 解释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和特点:
a. 变量是一个可以改变的量,其数值或属性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生变化。
b. 常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量,其数值或属性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
3. 提供更多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例如,展示一个数学方
程式,其中包含变量和常量,解释它们在方程式中的作用。
区分变量和常量:
4. 呈现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和常量。例如,给出一个简单
的数学方程式,要求学生确定方程式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应用实践:
5.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决问题。例如,给出
一个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商品价格和数量计算总金额。
巩固练习:
6.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变量和常量的理解。例如,给出一些代码片段,要求学生标记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总结:
7. 总结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所学内容。
评估:
8. 提供一个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变量和常量的理解程度。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
拓展活动:
9.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变量和常量的应用领域,例如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或计算机编程中的应用。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和扩展。
《变量与常量》说课稿
下面是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常量》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量》,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设计说明、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节第1课时。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函数以及不等式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②能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找出变量与常量。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上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在探索活动中获的成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教学关键:弄清常量和变量是相对存在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取了:
《变量与函数》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一节课的内容。地位作用:(1)函数知识的开端(2)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能列简单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为学习函数的定义做准备。
2通过几个熟悉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常量与变量,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合作探究,感受生活中函数存在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难点:如何识别判断变量。
教学设计
一、情景问题
例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没有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二、自主学习
例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活动结论:第一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
第二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
第三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 关系式:y=10x
归纳: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导入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意图
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新课标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采取“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论证、类比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操作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
1.问:世界是静止的吗?(启发学生思考“世界的运动与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万物皆变”,让学生体会到
世间万物,大到天体、小到分子都处在不停
的运动变化之中。
2.思考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个现象发生在哪?(新疆地区),说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思考3:高处不胜寒。
说明(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而变化。
【主题引入】: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刻画这些运动变化并寻找规律呢?【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如何从数学去描述运动变化”,引入章节主题“函数”。
二、新课讲解
同学按照前后四人分为一组,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总结规律:
(1)探究下列三个问题,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2)上述运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数量,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3)你能不能再举一些例子,用此规律来解释?
1.问题引入
问题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千米,行驶时间为t 小时,填下面的表:
t\时间 1 2 3 4 5
V\速度60 60 6060 60
S\路程60 120 180 240 300
初中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两者。
2. 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常量和变量的区别。
2.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案例或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常量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变量的定义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常量和变量。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应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和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常量与变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第1课时.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起自信心。
教学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分析出常量和变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小时)
(千米)
在这一过程中,什么量是固定的?什么量是变化的?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大通四中甘发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变量、常量、函数和函数图象的概念.
2.会画函数图象.
3.熟记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4.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5.会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共17课时
14.1常量与变量
【学习目标】
1.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2.理解函数的概念的概念,并会求函数关系式.
3.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并会画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
共6课时
第一课时
14.1常量与变量(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
2.会准确指出变化的实例中的变量、常量.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4.1 常量与变量(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目标).
这个学习目标能当堂达到吗?(能)
指导自学
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四章章前图——P95练习上面),注意:
思考课本中问题,并进行解答.
思考书中给出的5个问题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变量;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如有疑问,可与同
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四、检测自学效果:
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有疑问的请举手!
下面,检测大家自学的效果.
a、出示检测题:
检测题:请按课本中给出的5个问题的要求分别写出表达
式和其中的常量、变量.
b、学生检测:请3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分别板演问题1、
问题2-3、问题4-5,问题1的表格列在小黑板上让学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理解常
量与变量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常量和变量,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部分
学生可能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从生活中识别常量和变量。
2.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常量和变量。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常量和变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天气预报、商品价格等。
2.准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商品价格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常量和变量。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常量和变量?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是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应用。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常量和变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
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区分它
们,并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它们来解决实际
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的变化,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概
念。
2.新课导入:介绍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
区分它们。
7.1常量与变量
何玲芳
2009-12-0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和变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探究,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掌握常量与变量的辨别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常量与变量的探究过程,体验事物的变与不变的相对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辨别。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已经重温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接下来我将带大家一起用数学的眼光再次学习《乌鸦喝水》)
(二)新课展开
1.出示问题一:乌鸦在找水的过程中,以2米/秒的速度飞行,用v表示它飞行的速度,t表示飞行的时间,s表示飞行的距离,请完成下列表格
(你是根据什么计算出答案的?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问题二:在乌鸦往瓶子中加石子的过程中,观察瓶子的变化,
三幅图片中的水位为什么不一样?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改变?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由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问题一中的速度,问题二中的水的质量,瓶子的容量等,这些量我们就称之为常量;有些量则是会发生改变的,也就是能取不同的数值,如问题一中的时间、路程,问题二中的水位、石子的数量,这样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
2.熟悉概念:
在一个过程中,固定不变的量为常量。
在一个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为变量。
3.运用定义填一填: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变量与常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本课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基础上,领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变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体会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的分析出常量和变量,能用关系式、表格、图象等形式描述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揭示万物的运动变化(利用多媒体)。
2、导入课题(变量与常量)。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
针对常量与变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和使用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常量的概念和特点
•什么是常量?
•常量的特点是什么?
•常量的命名规则和约定。
2. 变量的概念和特点
•什么是变量?
•变量的特点是什么?
•变量的命名规则和约定。
3. 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
•常量的声明和初始化方法。
•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方法。
•常量和变量的数据类型。
4. 常量和变量的使用
•常量和变量的赋值和修改。
•常量和变量的运算和表达式。
•常量和变量的输出和输入。
5. 常量和变量的应用
•常量和变量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常量和变量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常量和变量在编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的作用和意义。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常量和变量的声明、初始化和使用方法。
3.组织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常量和变量的使用经验和应用场
景。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在解决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
•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去超市买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请问他买了几个苹果,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常量和变量有什么作用?
2.介绍常量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讲解常量的定义:不可改变的量,其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举例:常量的例子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常量的特点:值不可改变,命名规则和约定。
《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的起始课.常量与变量的学习是函数学习的入门,可以为以后学习函数以及不等式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常量、变量以及函数概念对学生来讲都是陌生或抽象的,内容的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涉及的细节问题较多,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点拨和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当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量,如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圆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购买商品的数量、单价和总价;某城市一天中各时刻变化着的气温等.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变化现象中所隐含的变化规律,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部分知识.
二、预习反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自学探究: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行驶路程为 s km.
1).填写下表,s的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有哪些量不变化的量是变化的量是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并说明s与t是怎样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