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
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
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
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
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雅尔塔体系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
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
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消极作用:(1)体现大国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在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中,以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为代表的两个模型,在探讨国际关系时是形成不可分割的基础。
雅尔塔体系又称多极化体系,强调的是中立性的主张,拒绝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支配全球,强调平衡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重视国家相互尊重。
两极格局则强调世界存在两个绝对对立的势力,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冷战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历史上,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法四大发达国家和苏联构成了两大敌对势力,民族自治和政治不平等更是由此而彰显出来。
在冷战之后,两极格局由雅尔塔体系取代,政治和经济多极化模式也形成,例如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EAN)等等。
新世纪以来,影响力较大的是施瓦布-里根-克林顿-布什(G8)成员国的发起,联合成立了全球政治格局,将国际关系的解决放在了国际协议的框架之内,这样也有利于中立性的贯彻,尊重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解决国际争端以及加强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雅尔塔体系强调的是平衡,多极化和地区性,重视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
而两极格局则重视两个势力之间的对立,强调国内不被干预,以冷战解决国家内部和国际间政治争端。
其次,雅尔塔体系重视国际安全体系的平衡性,以防止一个国家不断扩大自身影响范围,而两极格局强调的是军事力量的增强以及对对抗的准备。
此外,雅尔塔体系的发展主要基于国际联盟,在发展中强调国际协调、国际协作,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而两极格局则强调国家之间的绝对对立。
总之,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在国际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础。
雅尔塔体系推动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尊重,而两极格局则提供了一种结束冷战时代的方式。
只有把这两种体系结合起来,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体系特点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体系解体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
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体系评价正面评价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负面评价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单元总结(四)知识导图思维整合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条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膨胀,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2)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苏联的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壮大,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
2.过程(1)从二战后期开始,美苏等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原则,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
(2)随着美苏同盟关系的破裂,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苏联采取一系列对抗措施,建立情报局,成立经互会,组建华约组织。
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两极格局的演变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两极对峙演变为美苏之间的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双方既有紧张的对峙,如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也有缓和,如戴维营精神的出现,但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2.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美国开始调整全球战略,由全面扩张转为战略收缩,在与苏联搞“缓和”的同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苏联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出击。
3.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重新强硬,步步进逼,而苏联无法承受全球争霸带来的沉重负担,开始主动同美国“缓和”。
三、两极格局的结束1.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苏联和东欧局势混乱。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宣告结束。
四、冷战的发展:美苏争霸中三阶段的较量1.第一阶段的较量(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2)重大事件:“和解”——1959年的赫氏访美与戴维营会谈;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两手政策。
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的较量页 1 第(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尼克松主义的外交方针和勃列日涅夫的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70年代外交政策的首位),也有对抗。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期,构建了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维护世界平安新秩序的重要手段。
随着冷战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绽开了全方位的对峙,战时的同盟伙伴关系裂开。
雅尔塔体系;冷战;国际体系;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是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国构建的新的世界秩序。
但不久之后,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阵营便分裂了,绽开了长达四十多年得对峙,形成冷战的国际格局。
直至20世纪80年月末、90年月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才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和冷战的结束。
不难得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一结论,但关于这一关系属于何种性质以及怎样界定此种关系,学术界的看法并不全都。
一、雅尔塔体系的含义学者们全都认为,对雅尔塔体系的内涵界定的不宜过狭,也不宜过宽。
从时间上来说,雅尔塔体系主要是指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1945年),战时盟国的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及其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变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协定、议定书、声明和备忘录等全都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支配。
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认为雅尔塔体制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战胜法西斯;二是如何支配战后世界。
《世界史》之《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1)如何最终战胜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殊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班界及其被占据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托付统治地实行托管方案,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
二、冷战冷战,是相对于热战来说,指的是非对抗性的战斗。
“冷战”这个词的来源,有一个历史过程。
它最初消失于3O年,系指希特勒几乎兵不血刃就侵并了他的邻国。
二战后其次年美国老牌政客巴鲁克第一次正式给予这个词以新的意义。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1)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所建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它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2)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
(3)“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4)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瓦解。
两极格局特征①以美苏的对抗为标志,由此构成了二战后国际斗争的中心和焦点;②双方的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以“热战”为辅。
在欧洲两国以“冷战”为主,亚洲等地则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热战”,如朝鲜战争等。
评价①积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和竞争中,借鉴他国经验教训展开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创造了环境;两大集团的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消极作用:两极格局下,双方剑拔弩张,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政治上,强权政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造成了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经济上,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迅速崛起的日本:二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经济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条件:(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2)美国独占?头(3)苏联空前强大2、体系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5、评价:①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过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②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的关系:“冷战”是美国与苏联主动对抗的表现,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导因,“冷战”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多极化趋势在两极格局中孕育、发展,并不断侵蚀和破坏着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
一般认为,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关系:“冷战”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关系: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霸权主义,“冷战”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雅尔塔体系:1、确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盟国在胜利在望时即意大利投降后就把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许多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及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
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
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
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
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
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
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
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
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两极格局1、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二、雅尔塔体系1、雅尔塔体系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2、雅尔塔体系的规定有哪些?3、雅尔塔体系的含义是什么?4、雅尔塔体系的的实质是什么?5、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雅尔塔体系有何积极作用?7、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影响是什么?8、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有何目的?9、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三、冷战1、分析冷战的原因有哪些?2、冷战的序幕是什么?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美国针对苏联的冷战政策有哪些?(政治、经济、军事)5、苏联为了对抗美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经济、军事)6、杜鲁门主义出台的时间?有何意义?7、马歇尔计划出台时间?全面实施时间?有何作用?8、北约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它成立的时间?9、为对抗美国的杜鲁门主义,苏联出台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时间?10、经济互助委员会何时成立的?有何作用?11、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华约成立的时间?12、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什么?这一事件产生的时间?带来的影响?(1949年、1950年)13、冷战的含义是什么?双方争夺的重点在哪个地区?14、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带来了哪些影响?(积极、消极)(第92页)15、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6、冷战的结束带来哪些影响?(第102页)四、美苏争霸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1)特征:(2)领导人战略:①约翰-肯尼迪(美):②赫鲁晓夫(苏):(3)缓和表现:①互访: 年, 首先访美。
②会谈: 年,美苏会谈,形成精神,即在柏林问题上,在国际争端上。
(4)紧张表现:①1960年②1961年③1962年2、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1)特征:(2)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①美国:②苏联:(3)领导人战略:①尼克松(美):②勃列日涅夫(苏):(4)缓和表现:①尼克松调整了部署:对越南对中国对苏联②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在欧洲推行战略,实质使苏联赢得③美苏就限制和裁减达成协议。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
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
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
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
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
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
可以说战后一系列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该体系存在与活动紧密联系,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二、冷战
1、背景原因
(1)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
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
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超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2)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
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
“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
抗形式。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
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其核心内容是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它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2)如果说杜鲁门主义着重在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马歇尔计划的着眼点则是稳定资本主义。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大本营,谁控制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谁就有压倒对方的经济军事优势。
马歇尔计划实际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以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其实质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运用,是“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北约组织的建立。
北约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其矛头针对苏联,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4)为了适应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
为此引起1948年的“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是冷战后美苏之间出现的第一次冷战高潮,是冷战加剧的表现。
柏林危机发生后,美国趁机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
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这既是雅尔塔体系原则的反映,也是美苏对抗、“冷战”的结果。
3、影响: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了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转向了积极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性扩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促进了西欧联合和经济的复兴,从而巩固了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并使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控制西欧;北约组织建立,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对战后的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巩固了资本主义阵营,加强了同社会主义的对抗,一度巩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三、两极格局背景过程影响
1、形成条件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2)美、苏形成了实力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3)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的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形成过程
(1)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二战后期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如在欧洲、西欧属美、东欧属苏),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2)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一方面由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两强为核心的,是大国主宰世界的表现,两大集团日益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四、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
1、两者的区别
(1)形成的时间不同:前者在战争接近尾声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1943——1946
年初),主要是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首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
后者形成于1955年,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内容不同:前者的内容多,主要有:处置战败国,消灭法西斯主义;重新确定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承认民族自决等。
而后者的内容指美苏对抗、争霸、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两极格局是不完整的,所谓的不完整,就是指即使在“冷战”(两极格局最明显的特征)最高潮的时代,两极格局也没有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还是在欧亚两洲。
而雅尔塔体系则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它的范围比两极格局要广得多。
(3)作用不同:前者虽然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更多的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民主建设这在战后初期特别明显;同时它也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后者虽然使世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更多的是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并导致了局部战争的不断爆发。
其消极作用要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2、两者的联系
后者也是前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1955年后,两极格局就是雅尔塔体系的核心内容、最明显的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到1955年后,雅尔塔体系就是通过两极格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如果可以把雅尔塔体系比喻成一座房子的话,那么两极格局就是这座房子的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瓦解了,这座房子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两极格局的结束也就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了。
五、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关系
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
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
“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
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推行西方的价值观,服务于建立美国在全球的霸权。
“冷战”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还伴随着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
史学界一般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随着“冷战”的发展,作为“冷战”工具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组织相继出现,东西方对峙局面产生,“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