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鉴赏家》阅读练习长春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吉林长春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阅读(55分)【一】古诗文阅读(30分)(甲)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 .8.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 .9.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10.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出处或作者.11.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除外)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乙)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10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2.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1分)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1)增其旧制 (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前人之述备矣 ( ) (4)去国怀乡 ( )14.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分)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2分)1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丙)阅读萧统《(陶渊明集>序》中的选段,回答问题.(5分)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奇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③.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④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注释: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跌宕(diē dàng):文章富于变化.③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④笃:坚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跌宕昭彰 ( ) (2)不以躬耕为耻 ( )18.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3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境界李国文有一次,游名山,朋友们都登绝项而去,我懒得爬山,便在山脚闻名遐迩的宝刹憩息.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寂寞寺院,寥落蝉声,显得少有的寂静.只见一位和尚,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冲洒殿前的青石台阶.他年纪不大,话也不多,但言谈得体,识见不俗.这样我知道他是个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规矩,凡挂单者,总得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忽然,钟磬齐鸣,佛号长诵,原来从海峡那边来了一位法师,以及随同多人,都披着金光灿烂的袈裟,在正殿里做法事,并布施若干万元.然后,又看到方丈引路,长老陪同,住持拈香,几乎所有僧众都簇拥着贵宾,瞻观膜拜.相比之下,这位穿着直裰短打的行脚僧,看来只有自食斋饭,自宿僧房,无人搭理的冷落了.我说,同是佛家子弟,何必厚此薄彼但他很坦然,继续挑着一担担井水,不紧不慢,将大雄宝殿前面,冲洗得干干净净,尘埃不沾,暑气尽消.我打量这位僧人,不由肃然起敬.整个下午,我看他从井筒里,至少挑有四五十担水,每一次把水筲从井口提出来的时候,都是绳直而不弯,水满而不盈.然后将水再倒进铁桶里,几乎很少泼洒在井栏上.担水一路,步履安详,也不见溅溢出来.这种从容不迫,举止得当的神态,令我神往.我想换了我,是做不到的,尤其那些有钱的和尚在身边走来走去的时候,大概是无法沉得住气和大度起来的.于是,我向他请教心静之术.他合十说,佛是不许打诳的,他没有想得这么多,甚至根本不曾想,心里只有这桶水,也就不可能生出其他杂念了.他虽然不是高僧,但他的话,他的行为,却透出一种颖悟.从此,每当我感到心烦意躁之时,就想想这位担水的和尚,顿觉有习习凉风,由腋下生起,不由轻快许多.其实,杂念即欲.人世间的许多烦恼,皆因太在乎那桶水外的名欲和物欲,纠缠其中,才不能自拔的.如果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摒除杂念,力臻宁静淡泊的境界,我想,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托尔斯泰就这样很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块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的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了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意是这样: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是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么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憩息( ) (2)簇拥( ) (3)步履( ) (4)淡泊( )20.游方僧人"年纪不大,话也不多","挑着一担担井水".他令作者"肃然起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分)21.文章第四段作者谈到"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这句话的普遍意义是什么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解析.(4分)22.请在第五段中找到兼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话,完整,准确地抄写下来.(2分)23.文章第五段,第六段中作者深情礼赞文学长者的光辉.除托尔斯泰外,你最敬佩的文学家是谁请结合他(她)的一部名著谈一谈你的收获.(4分)24.仰视文学巨人托尔斯泰,作者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4分)25.游方僧人的言行和托尔斯泰的坟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生活中的哪件小事触发了你的思考从中你有何感悟 (5分)二,作文165分)26.下面两个题目任选其一.题目(1)陶醉题目(2)阅读下面的诗句,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我们期待所有响亮的日子悄然降临我们的日子应该是花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我们锐敏的呼吸把美和善良,淳朴和真实的花子洒进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我们的日子应该是树枝繁叶茂最强壮地扎根土地我们的日子应该是天空辽阔的襟怀是飞鸟的梦想和天堂我们日子的天空一碧千里每一粒最善良的愿望在天空的温柔注目中悄声歌唱(节选自丹好的《我们期待所有响亮的日子》)作文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一、【参照答案】1、在河之洲。
《鉴赏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
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
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
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
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
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
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
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
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
”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
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
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
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鉴赏家教学目标:一、掌握“别扭恪守埋怨绰号干瘪窥视”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了解汪曾祺小说的风格三、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四、赏析“融画入文”的叙事手法教学重难点:一、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二、赏析“融画入文”的叙事手法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课堂交流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识记字音亲(qìng)家萝卜(bo)亲(qīn)属占(bǔ)卜遗(yí)嘱奔(bēn)放厚遗(wèi)投奔(bèn)装模(mú)作样模(mó)范典型2.识记字形丝篾笨拙诬蔑相形见绌抻纸谄媚伸展露馅凝重飘逸疑虑漂泊怅然一炷香账单顶梁柱3.词语辨析【迟钝•愚钝】二者都有“不灵活”的意思。
不同的是:“迟钝”是指反应慢,思想、行动不灵活,如“他现在老了,反应有些迟钝”;“愚钝”是指愚笨,不伶俐,语义较“迟钝”重,如“他为愚钝”。
【景色•景致•风景】三者都含有“风景”的意思。
不同的是:“景色”和“景致”在句子中一般只用作主语和宾语,而“风景”除了用作主语、宾语外,还可以用作定语,如“风景区”“风景画”“风景照片”等,这些定语都不能换作“景致”“景色”。
另外“风景”还有比喻用法,如“煞风景”,而“景色”“景致”没有这种用法。
熟语辨析【眉清目秀•美如冠玉】二者都形容貌美。
其区别是:“眉清目秀”形容美而不俗气,男女都可用,如“好一位眉清水秀的漂亮姑娘”;“美如冠玉”含有比喻成分,比喻极美,限用于男子,如“只见他美如冠玉,一身帅气”。
【高谈阔论•高谈雄辩】二者都有大发议论的意思。
其区别是:“高谈阔论”可指空泛地大发议论,也可指言谈高妙,可直接带宾语,如“这位演讲者一番高谈阔论,很快就吊起了与会者的胃口”;“高谈雄辩”指能言善辩,长于说理,如“这个律师所”的律师个个高谈雄辩,身手不凡“。
【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二者都有“毫无事实根据”的意思。
其区别是:“道听途说”侧重于根据不足,多指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轻率地把听到的无根据的传闻,当作议论、办事的根据,“这些道听途说,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捕风捉影”侧重于没有丝毫的事实根据,多指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信以为真,于是胡说八道或胡乱行动,语义较“道听途说”重,如“他们捕风捉影,夸大其辞,唯恐天下不乱”。
2022年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这最后一个“知”字,究竟是指智慧□还是指知识□如果是指智慧,那就是一种理性精神或能力;如果是指知识,那就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而不是通常所谓知识。
其实,两种解释有相通之处。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无知。
”这同孔子的说法很相近。
知道自己无知,才能不断求知;越是不断求知,越知道自己无知。
“无知”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和动力,孔子有这种智慧或“自知”,所以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才能要求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更不能以有了知识而沾沾自喜。
1.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句子。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你认为文中加点的“知”应解释为: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分)3.填入文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 ,,B. ,,C. ,?D. ??4.下列与读书学习有关的成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2分)A. 学而不厌B. 温故知新C. 不求甚解D. 不耻下问5.古诗文默写填空。
(7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率师北伐、收复失地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鉴赏家》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
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
答案: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小说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结尾,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答案要点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
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
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
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答案要点二:他的做法欠妥。
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
2022年初中毕业综合测试语文鉴赏家1、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格言出自于荀子的《劝学》。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许多劳动者用汗水彰显着精彩的奋斗故事,以担当书写了平凡岗位上的劳动画面。
B.袁隆平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正确答案) C.山东临沂的发展变化,是沂蒙精神薪火相传的最好见证,也是老区群众艰苦创业。
D.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球已有多达120余个国家成功使用北斗系统。
3、1“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司马是指王安石。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拿来主义》一文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此文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在反对和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过程中确立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对《红楼梦》第一回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故曰“甄士隐”;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故曰“贾雨村”。
B.癞头僧看见英莲,乃指着她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后两句即暗示元宵佳节英莲丢失,甄家被烧。
C.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得换人形,后来绛珠仙子用她一生的眼泪来还他。
这就是金玉良缘。
(正确答案)D.中秋佳节,贾雨村借着酒兴,口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诗对月寓怀,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6、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以四言为主,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雨中登泰山》作者写到天街上的“小店”典型特点是()[单选题] *新颖别致险峻狭窄(正确答案)古朴别致贫穷简陋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马厩(jì)嶙峋(lín)(正确答案)B、惬意(qiè)珍馐(xiū)C、钳制(qián)敕造(chì)D、搭讪(shàn)粜卖(tiào)9、17.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家乡的河流又开始“川流不息”。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教研室初三下学期期中(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灿烂辉煌色彩缤纷大好河山活动筋骨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解说:“梅兰芳塑造形象”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通过经典阅读,营造了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唤醒了阅读自觉性,激发了阅读兴趣,养成了阅读习惯。
解说:这一句没有语病。
D.啥是佩奇?不是一头小猪吗?一头情商很高的小粉猪。
解说:这句话有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
2.下面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企业要崛起、要发展,只有激流勇进、乘势而上,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B.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四处奔忙。
C.出现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的一位服务标兵,脸上始终挂着一抹真诚而亲切的微笑,让人难以释怀....。
D.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曹操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事业上是英雄,在做诗方面也是天才。
他在诗史上的作风与其他人不甚相同,因其永远是睁开眼正视现实,其他人在大部分的诗作中都是醉眼的。
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个反面形象,总给人以的印象,殊不知这种印象,完全是身旁无人可商可量、无人能帮忙的结果。
他的思想、行为不易为人所了解、同情,他的也无人可代为解决。
A.而恍惚特立独行艰巨B.而朦胧一意孤行艰难C.且朦胧特立独行艰难D.且恍惚一意孤行艰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成俊杰由于审题不认真,连第一部分的语音题都做错了,成为同学们的笑柄..。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鉴赏家》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A.亲.(qìn)家抻.(shēn)纸时髦.(máo)画轴.(zhóu)3.B.萝卜.(bū)谄.(chǎn)媚枇杷.(pá)怅.(chàng)然4.C.规矩.(jǔ)虔.(qián)诚模.(mú)样荷梗.(gěng)5.D.裱.(biǎo)画珊.(shān)瑚檀.(dán)香五行.(xíng)6.答案:C解析:【分析】A项,亲家(qìng),抻纸(chēn)B项,萝卜(bo),D项,檀香(tá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迟钝帐房一柱香笔致疏朗B.笨拙提词金丝篾深居简出C.飘逸肺腑大写意眉青目秀D.蜜橘恣悍敲竹杠专心致志答案:D解析:【分析】A账房B题词 C眉清目秀【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难度为中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味精都不宜多用,因为钠吃多了会影响健康,时间长了还会使味觉变得_____。
②家住黄鹤楼小区的黄先生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如果在黄鹤楼上看_____,第一眼看到是楼下的垃圾堆。
③因为季匋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士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_____自己高雅博学。
A.迟钝景致玩弄B.迟钝风景卖弄C.愚钝风景玩弄D.愚钝景致卖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分析即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
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第1页,总19页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试卷(市中考复习卷四)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2、提前 15 分钟收取答题卡第Ⅰ卷 客观题第Ⅰ卷的注释第Ⅱ卷 主观题第Ⅱ卷的注释一、名著导读(共1题)1.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
禁曰:“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
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
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
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
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
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
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
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
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
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
韩浩夺路走脱。
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
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后人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第三十九回)(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名)。
(2)选文写的是诸葛亮出山后火烧博望坡的情节,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采用火攻的情节,请写出答案第2页,总19页其中的两个。
(3)博望坡用兵是诸葛亮首次指挥作战,从选文中哪些细节可见其军事指挥才能?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鉴赏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基本风格。
过程与方法: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
教学方法阅读与探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足见知音难觅;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让诸葛亮鞠躬尽瘁;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
人生的旅程中,有一个能欣赏自己的知音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大画家季匋民的画作的《鉴赏家》的故事。
一、作者与背景简介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
以小说《受戒》、《大淖纪事》为人瞩目,他的小说用抒情的调子,以童年的回忆为视角,着意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鉴赏家》写于1982年,是晚年追怀故土,如朝花夕拾,平淡中自有深远之致。
二、问题探讨1.鉴赏家应该具有怎样的基本素养?见多识广、不计名利、热爱生活、美的敏感、懂得欣赏2.果贩叶三是不是具有这些素养?请结合小说的前半部分谈一谈。
他喜欢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买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画的美丽;而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叶三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
热爱生活,时刻注意发现和欣赏新鲜活泼的生机,才能从紫藤的乱花里看出风来,才会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才会知道“红花莲子白花藕”。
我们从叶三身上读到的,是对美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
3 、我们读到小说的什么地方会发出感慨真是一个鉴赏家?读到欣赏画的几个小节“紫藤里有风”一段,“小老鼠”一段,“红花莲子白花藕”一段。
我们会微微点头,叶三还真懂画。
当读到不卖不卖及最后画随人葬时,我们会不由得拍案,举起大拇指称道真是一个鉴赏家!4. 读完小说叶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从这个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什么东西?独创精神,不循规蹈矩。
《鉴赏家》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长春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按自己的节奏奔跑游宇明①朋友有高血压、脂肪肝,医生叮嘱他多锻炼。
怎么锻炼呢?他不喜欢篮球、足球,对单杠、哑铃更是手生得很。
他选择了跑步,觉得跑步的技术含量最低,也相对安全。
②大学的田径场,早晨8点以前与晚6点以后向公众开放。
因此,这两个时间段人也最多,有慢走、快走的,有慢跑的、快跑的,还有倒着走路的。
朋友在田径场经常遇到熟人。
按理,结伴锻炼最好,一方面该做的运动可以做,另一方面因为可以说说话,时间也相对容易度过。
然而,说也怪,朋友一般都是独自锻炼,有时是慢跑,有时是快走。
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有高血压病的人,锻炼需要有自己的节奏,太快了身体受不了,太慢又起不到作用,只有独自走才能把握节奏。
”③我佩服朋友的智慧,他能一反别人通行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
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智慧,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如鱼得水。
④生活的考验无所不在,许多外在的因素常常会干扰我们的心志,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
你喜欢写作,觉得文字发表之后能够影响别人。
现在有人不喜欢写作的艰辛,只想通过炒作获得名声,他们“成功”的节奏明显会比你的快,你如何选择?⑤你执掌一方土地,老百姓希望你干实事、做长远的事,但实事、长远的事有时候是隐形的,不像建大广场、大园区能被领导直接看到,你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被提拔的机会,你怎么取舍?⑥你是个商人,商人以赢利为天职,现在有人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变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发了大财,你该不该按下躁动的心?⑦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⑧按自己的节奏奔跑,说起来是一句话,做起来却费神费力,我们得有足够的智慧。
眼前利益是谁都可以看到的,眼前利益可以化为生活的享受也是谁都清楚的,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如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应该选择长远利益。
长春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18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本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地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一)1. 名句积界与运用(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
(《论语·子罕》)(2)______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4)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采菊东篱下, (3). 悠然见南山。
(4). 日暮乡关何处是? (5). 烟波江上使人愁。
(6). 无可奈何花落去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8). 烽火连三月 (9). 家书抵万金。
(10). 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在乎山水之间也 (12). 峰峦如聚, (13). 波涛如怒 (14). 落红不是无情物, (15).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长春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朴素美①朴素也是一种美。
②“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
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的印象;还有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去也给人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美感。
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一个青年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虽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③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首先,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寓美于清淡之中。
一件衣服,五颜六色可能是美的。
但有时候浑然一色,也是美的。
树叶是绿色的,海水是蓝色的,麦浪是金黄色的,虽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吗?这是美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其次,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
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
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妆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
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喧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
再次,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
而这种内在的心灵和精神之美,虽然不显露在外表,但它会使人的外表愈发显得美。
当我们知道某处雷锋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无私地献给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衣着朴素的时候,看到他的形象难道不觉得美吗?不但觉得美,尊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④所以,在美的花园中,朴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那种以为只有打扮得奇异、华丽、时髦才是美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说是不完全懂得美,因为他们把本来是美的东西还没有看作是美的。
(1)谈谈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2)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鉴赏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
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
“不卖。
”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
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 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 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2)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3)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
(6分)
(4)小说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结尾,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
(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
E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
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
(2)(6分)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6分)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
(4)(8分)答案要点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
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
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
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8分)。
答案要点二:他的做法欠妥。
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
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
(8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提出观点1分。
联系文本分析3分,举出恰当拓展事例2分,联系拓展事例的分析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