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2节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部分预习案一、字词热身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畸.形( ) 匿.名( ) 绯.红( ) 凄.然( ) 解剖.()瞥.见( ) 芋梗..( ) 不逊.( ) 教诲.( ) 诘.责()驿.站()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深恶.痛绝()2.多音字、形近字。
(1)多音字注音组词。
恶()()()解()()()落()()()(2)形近字组词辩()辨()辫()瓣()掰()畸()崎()倚()凄()萋()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匿名:疑惑:瞥见:诘责:杳无消息:4.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等。
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文章的一条叙事线索是什么?第二部分探究案一、自主探究,交流感知1.找出对藤野先生外貌、举止等进行描写的句子,说说藤野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印象?2.文中具体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3.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告知藤野先生后,藤野先生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离开仙台后,是如何怀念藤野先生的?二、合作探讨,深化理解1.课文开头,作者交代了自己离开东京的缘由。
写这些有什么用意?2.作者来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仅学校不收学费,还有人操心食宿问题。
在作者看来,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3.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细节研读,品读赏析作者文笔犀利、幽默、讽刺,自成一派。
读课文,体会作者独到的语言魅力。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散步【学习目标】1.从词语、句子两方面揣摩、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1、作者名片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
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2、写作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作者曾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莫怀戚)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
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岐.(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lín)2、解释下列词语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散步的地点在哪?在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六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6课秋之韵2∣浙美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的第六课,主题为“秋之韵2”。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妙和神韵,学习秋季自然景色的构图和色彩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季景色的特点和表现方法;2.掌握画秋树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通过色彩搭配实现秋季景色的艺术表现;4.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1.秋季景色的表现方法;2.秋树的构图和画法;3.色彩搭配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秋季景色的光影表现;2.色彩的渐变和层次表现。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秋季景色的构成和表现方法;2.秋树形态的特点和画法;3.暖色调的运用和色彩搭配。
2. 教学方法1.知识点讲解与示范;2.学生互动讨论和思维导图互动教学;3.实践操作和个性创作。
六、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教学目标;2.让学生观察、感受秋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和美丽;3.发放绘画材料,准备开始实践操作。
2. 基础知识讲解1.向学生讲解秋树的构图和画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2.讲解色彩与秋季景色的相互作用和搭配技巧;3.向学生演示如何以暖色系为主题色彩进行秋季景色的艺术表现。
3. 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周围的公园或植物园寻找秋季景色进行赏析和创作;2.老师在现场进行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的问题;3.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创作表现自己对秋季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归纳1.组织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作品并互相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点评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3.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总体效果;4.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加强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让学生自行寻找秋季景色,并继续进行创作和总结;2.提醒学生在书本上练习秋树的构图和画法;3.鼓励学生加强课外绘画和素描练习,提高绘画技能。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传承弘扬这一美德,我市互联网信息办特招募拍摄团队想将《散步》这一名篇作为脚本,拍摄成公益广告届时在各大平台播放。
假如你是拍摄团队中的一员,请按照要求完成拍摄任务!情境任务: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任务二:拍摄镜头赏人物任务三:揣摩语言悟意蕴二、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请团队成员认真研读脚本,了解作者、文体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梳理脚本的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1、走近作者:请团队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莫怀戚(1951—2014) ,_______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篇小说《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2、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________”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3、扫清阅读障碍:①字词积累:嫩芽()霎时()拆散()分歧()熬过()粼粼()②词语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思。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
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历史上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了解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只有革故鼎新者才能富国强兵。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努力改革,弱国可变为强国;因循守旧,强国也可能会沦为弱国,认识到要兴国必须先兴人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东周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通过开国君王造就的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建立的,但东周是通过王族宗室把都城东迁洛邑之后开始其历史的。
表面看似平淡,但在历史上,这就是王朝建立的一种新形式。
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教学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较多,又是以战争类型的知识为多数。
为避免混淆,注意分成春秋和战国两段,然后按战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介绍,注重把战争史实和流传下来的成语故事相结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课文中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招贤纳士、宽容大度的齐桓公,一言九鼎、为人诚信的晋文公,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勾践等政治家的胸襟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坎坷、失败、成功的价值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战争会给社会带来动乱,给人类带来灾难。
培养学生反对侵略战争,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齐桓公争霸;2.晋文公争霸;3.国的崛起和东进。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的异同;2.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一)关于东周1.东周开始的标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3.关于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引导学生阅读导入部分了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导学案图文解读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故事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写散步的过程。
五、问题解疑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导学案学科:七年级下语文准印份包科领导签字主备人:课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一)《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
(二)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三)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
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将“三余”改为“三味”。
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载有“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
太羹是不掺任何调料做的羹。
以“太羹”之味来喻“诗书之味”,意谓读经诵诗,一般人觉得是枯燥无味的。
但无味之中含着深味,即“寓至味于淡白”。
俎的本意是古代切肉的砧板或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这里是肉的代称。
“史为杂俎”,即说史书之味犹如摄取各种肉食所含之味那样丰富、博杂。
醯是醋,醢是肉鱼等制成的酱,均属调味品。
醯醢并列,见其调味品种类甚多。
寿家书屋“三味”之名可能据此而来。
另外,“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
”(清·梁山舟书)下联与“诗书为之太羹”是一致的。
寿镜吾的祖父将“三余书屋”的匾改为“三味书屋”,正是为了使它与书屋中的对联相一致。
寿镜吾之子寿洙邻写的《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认为,“三味书屋”中“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个回忆与上文所说还是比较接近的。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
记住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能说出“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
2.能说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指出党了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_______________2。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路线。
3。
1958年,全国掀起了“_________"的高潮和______________运动。
结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1961到1965年,中共中央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方针。
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1.开始: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发动起来.2.大事记:①“中央文革小组”煽动“__________________”②多地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工厂________“闹革命”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_______,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____________. ④国家主席_______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一起冤案。
⑤1971年9月13日,_______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机毁人亡。
⑥1976年9月,_________逝世。
3。
结束:_______年10月,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__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 我看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家》《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导读理解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明确: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4.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导学案课型:必修课备课人:周三娟宋建莹审核组:七年级历史组总19课时第6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 了解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分期。
B. 掌握有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及时代特征。
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
C.知道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基本史实。
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
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坎坷、失败、成功的价值观。
培养反对侵略战争,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秦国的崛起和东进。
2、难点:一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战争的特点及影响的异同;二是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三、【课时】1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什么是春秋时期?什么是战国时期?它们合称什么?2、春秋五霸是哪些人?战国七雄又是哪些国家?3、为什么会出现春秋五霸的局面?谁是春秋首霸?他称霸的标志是什么?4、春秋五霸是同时出现,还是先后相继的?5、春秋时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影响?6、春秋五霸怎么演变成了战国七雄?7、列举战国时期的三次次著名战役,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与之有关的成语。
8、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著名的合纵家有哪些?著名的连横家是谁?合纵的实质是什么?合纵失败原因是什么?9、孙武是什么时期哪国人?著作是什么?名言是什么?孙膑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名言是什么?【合作交流】(交流成果,方法和问题,兵教兵)【质疑探究】1、了解招贤纳士、宽容大度的齐桓公,一言九鼎、为人诚信的晋文公,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勾践之后,你怎样对待挫折、坎坷、失败和成功呢?2、你怎样看待战争?3、对于本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勇敢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班级展示】(展示成果,善于发现,勇于质疑)【测评反馈】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是春秋五霸中的()A.周武王 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嬴政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3.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春秋时期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 D.秦王嬴政4.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A.晋文公 B.秦穆公C.齐桓公 D.楚庄王5.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 B.齐C.秦D.燕6.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小学导学案设计课题将相和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难点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练习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环节(时间分配)教学过程自学测试3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时候,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
2、说说课题的读音及意思。
导学(自主合作探究)26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璧归赵” 要求:快速默读课文1--10自然段(出示课件)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结果是()(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1/ 3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3、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4、用标出描写蔺相如神态的词语;二、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怎样?(2)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行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并从中反映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四、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导学(自主合作探究)3 么联系?五、回归全文,总结提高三个小故事关键字故事的前因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描写人物运用的方法从中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共同点蔺相如廉颇爱国完璧归赵骗秦王骗璧勇斗秦王完璧归赵语言动作神态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诚恳坦率勇于改过顾全大局渑池之会逼侮辱赵王逼秦王击立功封卿语言动作勇敢随机应变负荆请罪避心生怨恨回避廉颇负荆请罪语言动作顾全大局胸怀宽广三个故事之间的内2/ 3在联系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
6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重点: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难点: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2、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尤其“匿名信、看电影事件”对“我”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找出文中运用反语和含义深刻的词句,细细评味、理解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资料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学必求良师益友。
6 我看学习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穆旦(1918—1977),原名查zhā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
“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
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
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3.知识链接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xiè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
在新诗写作中,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在艺术上,九叶诗派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丰润.(rùn) 凝.望 (níng) 忧戚. (qī) 飘逸..(piāo yì) 摇曳. (yè)2.词语解释。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摇曳:摇荡,晃动。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穆旦,原名现代,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代表诗集有《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答案:查良铮诗人九叶【初步感知文本】1.从《我看》这首诗,我读出了,感受到了。
示例:从《我看》这首诗,我看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学法指导】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学习过程】一、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完成下表)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2.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分析焦母亲、刘兄的形象特征。
三、重点突破(人物形象的分析)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点拨:(1)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性格特点:(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性格特点:(3)兰芝离家时:(4)兰芝的再嫁: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四、难点突破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1 •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熟读背诵诗。
1. 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等词语。
2. 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3.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聚焦】《金色花》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荷叶母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明确:①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②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可看出。
【难点突破】比较《金色花》《荷叶母亲》相同点:思想感情相同,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② 展开丰富的-想象,具有图画美。
不同点:①语言的不同,《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
《荷叶母亲》语言淡雅清婉;②情景交融的方式不同,《金色花》是缘情造景。
《荷叶母亲》是触景生情;③思想感情的不同,《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
《荷叶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④整体氛围的不同,《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⑤内容的不同,《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
【走进作者】①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② 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O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②冰心(1900 —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
使用日期:编制人:审核人:使用人:
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第二框:善于调控情绪导学案
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
【学习目标】
1、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2、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个案展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加1”:课前预习
一、导入(2分钟)
二、思:自主探究(10分钟)
一)原文填空,基础知识梳理。
•1、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来控调自己的。
•2、调节情绪的方法有:、、等,我们可以根据和灵活地加以运用。
•3、人的情绪具有和 ,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只顾发泄,不顾及,是不通人情的做法。
我们应该学会在、表达情绪。
二)根据改课时解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情绪可以调适的?
2、如何调试、排解不良情绪?
3、为什么青少年要特别注意调控情绪?
4、什么是注意转移法?
5、什么是合理发泄法?
6、什么是理智控制法?
7、喜怒哀乐和他人有关吗?为什么要关心他人?
三、议:互动解释,合作探究。
(5分钟)
四、展:展示反馈(10分钟)
采取组内互助,多种形式回答上述问题,解答疑难点。
五、评,经典点拨,重在技巧性掌握知识点。
六、助:组内帮助。
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是很清楚吗?在小组中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七、测:巩固检测,训练应用。
(8分钟)
1、要避免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下列有利于调控积极情绪的方法有()
①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②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
③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调节不良情绪④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A、情绪随时可以发生变化
B、情绪对人有积极的作用
C、情绪对人有消极的作用
D、情绪对人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加2: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节内容,10分钟)
加3:辅导对象、内容与措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