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照效果,力可以分为拉力、压力、推力等。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能够正确区分各种力的性质和效果。
3. 让学生熟悉力的单位,能够进行力的单位换算。
4.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单位。
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推门、拉窗、提书包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所涉及的力量。
2. 概念讲解:教师利用挂图和模型,向学生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分类讲解:教师列举各种力的例子,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各种力的性质和效果。
4. 单位讲解:教师介绍力的单位牛顿,让学生了解牛顿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5. 作用效果讲解:教师通过示例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单位:牛顿(N)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有力就有形变。
()b.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7 力7.1 力知识点一、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同时又一定有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未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物体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力的作用方式推、拉、挤、压、提、吸引、排斥等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正确使用:①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②调零;③应是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点】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课后练习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4.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5.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A.一定吸引地球B.不一定吸引地球C.一定不吸引地球D.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答案:1.C2.D3.D4.A5.A。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4)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具】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
人推车……(学生举例)(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
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2.归纳总结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本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工具。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绳子,橡皮筋。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示例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完成学生实验手册上的相关实验。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将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将被测物体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3)学生实验手册上的相关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七章力知识点一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B、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C、要认清它的分度值;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三重力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g=9.8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根据性质不同,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义、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摩擦力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结合PPT和讲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力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力的理解。
4. 练习: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和练习,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力的合成和分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力的作用机制的关键,也是物理概念和物理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是理解力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
第七章力7.1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演示P3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见的推、拉、提、压……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间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相互挤压。
5.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
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份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力的概念与特点:
-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和方向。
- 力的单位是牛顿(N),方向用箭头表示。
-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2. 力的效果:
- 使物体产生运动: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 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
- 改变物体的速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3. 力的分类:
- 接触力: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
- 非接触力: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垂直分解时可以通过正余弦函数计算。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其状态。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和运用力的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索力学的奥秘。
以上是本文档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收集整理-ZQ
1 / 1 第节: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地作用.用符号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力地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地形状改变物体地运动状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力地三要素:力地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地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地线段表示力
、物体间力地作用是相互地.
第节:弹力
、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地形状
、塑性(形变):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地形状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地力.(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
、力地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地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地拉力越大,弹簧地伸长量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地使用:看(量程、分度值)调(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测(力要作用在挂钩上,力地方向与弹簧地伸长方向一致)读(数值单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节:重力
、重力:由于地球地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地力,用字母表示.(地球附近地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实力物体是地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重力地大小: (物体所受地重力跟它地质量成正比地单位是, 表示质量为 地物体所受到地重力是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重力地方向:竖直向下(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检测物体是否水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重心:重力地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地物体地重心在它地几何中心上形状不规则地物体采用悬挂法确定重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地力 (牛顿)。
2012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F表示。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能找到两个彼
此相互作用的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产生力,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
生力。
2、力的单位:牛顿、牛、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可以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形变指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扭转和折断等变形。
②、运动状态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其中只要一个发生
改变,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注:力的作用
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要素发生改变则力
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
5、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
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
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
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
段应该越长。
有是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
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
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
质叫做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①、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不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产生弹力的。
②、弹力的三要素:
⑴、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也可以画在重心上。
⑵、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或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
力越大。
③、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
4、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①、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
②、实验室用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⑴、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大(或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⑵、使用: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被测力的大小不允许
超过它的量程。
b、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测量前应该把指针
调节到零刻度线上(校零)。
c、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
直线上。
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用G表示。
①、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
⑴、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⑵、物体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
比。
即:G = mg 。
其中g = 9.8N/kg ,其物理意义:在地球表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9.8N;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N/kg,更多知识点请关注店linghungongcheng或威幸lwt570752。
(注: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值略有差异,两极处最大,赤道处最小)。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⑴、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有区别,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
⑵、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这一特性可以制成铅垂线来检查所
砌的墙壁是否竖直,也可以制成水平仪检查物体表面是否水平。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⑴、物体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对于质量分布
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例如: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球的重心在球心,粗细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⑵、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例如:
铁环)。
⑶、物体的稳定性跟重心位置有关:从重心引出的重垂线,如果通过
支点或在物体底部的支撑面内,物体就不会倒下。
增大底部支撑面积、降低重心位置,都可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3、重力的由来: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
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