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浅析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立的分类账户中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资金的使用,但款项要由财政部门直接或授权支付。
单位有部门预算,资金仍属于单位,所有权、使用权都没有改变,仅仅改变了支付方式。
二、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义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增强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和多户头存放的问题,使过去的财政向多头拨款变为向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成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放变成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成国库集中支付,这样有利于财政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的总额的控制变成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单位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的严格性。
同时,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可能。
3、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防止营私。
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摘要】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这十几年来,对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其显著的优势,但是在十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地方财政系统结合地方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在取得效果的同时存在某些过渡性措施需要完善或规范的问题,还有很多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来解决,本文对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问题,对策国务院在2001年颁布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这一方案的颁布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以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该方案颁布十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实施,很多地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一、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初步成效先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统一管理,收入直接存入专项账户或国库,支出亦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这样运作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的效果:1、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财政资金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可以使财政部门预测国库现金流量,使其能根据现金流量灵活调度国库资金,整体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这一制度使国库库款存量有所增加,这能减少财政部门安排资金时资金量对项目的制约,而且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财政部门掌握预算支出资金的每一笔用途,对杜绝不合理支出现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和合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任何支出都必须有预算部门审核批准的预算为依据、要求任何支出都要纳入部门预算,这提高了对单位预算编制的要求,强化了预算的明晰化管理,对杜绝无指标拨款、约束预算单位对项目资金的私自调节、维护预算的严谨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预算单位更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支付和支出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监督。
目的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公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以下问题:一、程序繁琐: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包括核定、申请、审批、报账等环节,耗时较长,影响单位正常运转。
二、信息不对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资金使用者,对财政部门的一些规定和政策不够了解,导致信息不对称,无法及时获取到相关政策和指导,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三、资金到账周期长: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资金的时间往往需要等待较长周期,尤其是在财政年度末尾,资金到账更为拖延,给单位正常运行带来困扰。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简化审批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减少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应建立审批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修订与完善相关政策,以适应实际需要。
二、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行政事业单位发布相关政策、制度和操作指南。
财政部门应加强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解决并给予指导。
三、优化资金拨付流程:财政部门应加快资金拨付速度,特别是对于年度末资金的拨付,应提前安排,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按时收到资金,从而保障单位正常运行。
四、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强化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性和透明度。
五、培训提升专业素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专业素养,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和效率。
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需要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共同努力,以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优化资金拨付流程以及加强财务监督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公开。
事业单位会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思考陈学文 江苏省老年干部活动中心摘 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必然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此,笔者根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着重就事业单位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采取的措施做了一定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 事业单位 存在问题 措施建议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其实行的前提条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
在我国,它是多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在全面清理各预算单位收支账户的基础上,由预算单位在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收入分户,各预算单位将所有财政资金缴入该专户,并按规定编制综合预算,对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单位在支付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其前提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设立零余额账户。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按月向财政部报送资金使用申请。
工资、政府采购、大型建设修理项目资金都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由财政为预算单位在代理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由预算单位自行发出支付指令,通过转账和现金方式支付。
代理行零余额账户每天在支付后同国库清算,保持账户余额为零,账户资金使用情况定时向财务报账。
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一般为小额和零星支出。
2.编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
实行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根本依据。
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的要求,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尽可能细化预算项目。
用款计划是实施财政资金支付的重要依据,各预算单位凭用款计划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用款申请和财政授权支付手续。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实行预算控制,将财政拨款集中支付到国库进行管理。
这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有利于规范财政拨款使用,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执行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对此,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1. 预算执行不严格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严格的情况,存在将部分资金挪用作他用的现象,这使得预算执行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财政拨款的使用效果和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
2. 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对于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管理漏洞的产生。
对于跨级支付、超前支付、临时支付等情况的管理控制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财务管理失控的现象。
3. 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例如存在着财务数据记录不完整、账务核对不严格、账目不清楚等现象,这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也给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时,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加强对预算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于违规使用财政拨款的行为严肃处理,增强预算执行的效力和严肃性。
2. 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对于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规范和补充,确保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效管理。
3. 规范财务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加强规范化,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对于财务数据的记录和账务核对等工作要求都应进行规范化,严格执行相关程序,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探讨
[摘要] 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中,改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制度应该上升到社会大卫生的高度,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库集中收付制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我国有7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基层,基层公共卫生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2001年国务院批准出台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方案》。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主要目的是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发生。
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中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政策的层面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
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是我国基层三级预防保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层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最高级,也是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到位的主要责任主体。
县级区域的特异性,决定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其他层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差异性:从政治的角度看,县级政权是国家序列中的最基本层次,是具体实施国家政策法规的基本单位。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是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县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
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基层人口占我国人口的2/3。
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改革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构建我国公共卫生财政体系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国家对公共卫生管理和调控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但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在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中,重调控职能,轻监督职能,特别是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够,财政资金管理弱化,监督乏力,损失浪费严重。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就是要克服过去无法进行财政事前监督的弊病,将财政监督由事后监督变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
由此可见,实行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仅仅是一项财政管理技术的革新,同时也体现了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相一致的。
2.2提高政府配置疾控中心资源效率的要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以划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为基础的。
只有明确了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才能确定政府应该通过征税、收费、发行公债等方式筹集多少公共卫生财政收入,分别用于哪些项目、各安排多少支出。
换言之,财政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体现;财政收支必须体现政府职能,必须反映政府各方面的行为。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之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政资金都将集中到财政国库,正是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财政资金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政府部门的支出行为变得更透明、更规范,将有利于监督管理,提高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
2.3 加强公共卫生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保障措施
预算管理应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统一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预算管理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各地的预算编制改革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财政资金使用分散,运行效率不高,监督不力,难以调控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除了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综合预算原则、部门预算方式早编细编之外,还必须实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改革,推行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强财务监督,保证和促进预算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
3 深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3.1增强认识
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过上百年实践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
我国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该制度符合公共财政发展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需要。
随着改革领域的逐步拓宽,改革深度的进一步加大,必然会触及一些重大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某些方面的利益,这就需要领导层强有力的支持。
为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决策上来,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自觉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财政部门也要与改革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主动听取意见,积极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继续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3.2提高投入绩效
一方面要考虑支持供方有能力提高服务,一方面考虑支持需方有能力利用卫生服务。
从原则上讲,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以基层卫生机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弱势人群为主要投入方向,二是按照居民对公共卫生需求的思想进行投入,则投入方向以支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一是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的履行为导向,则投入方向以基本卫生服务为基础。
在建立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公共卫生投入的监管和评价机制。
从宏观层次,公共卫生投入的评价主要考虑投入水平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投入效果是否与卫生发展目标相一致;从微观层次,应当建立机制确保公共卫生投入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因此,公共卫生的投入绝对不是资金数量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分配和使用。
3.3加强财务监督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然是预算执行主体,财政部门只是在财政直接支付方面代替了单位的部分出纳工作。
改革的规范操作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好收支缴拨凭证的传递、记账、归档等基础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用款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程序;同时,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约机制,做到经济业务事项与财务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监督。
3.4提高人员素质
良好的组织机构是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保证,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就很难完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历史使命。
财政国库部门是年轻的机构加年轻的队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和艰巨的任务。
为此我们应根据国库工作性质和工作创新要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既要造就具备广博现代财政经济管理知识,对宏观经济、财政政策、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等较为熟悉的复合型人才,也要培养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业务型干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良,闫冬良,毛宗福.公共卫生事业的现状及改革设想[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1).
[2]褚文君,姚耿东.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7).
[3]程开峰.关于中国国库现金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J].财政研究,2005(3):25-27.
[4]张通.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正在扎实地向前推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