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19 KB
- 文档页数:4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是指借助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的一种医疗模式。
它是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举措,目的是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满意度。
2024年版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和流程,同时强调了患者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诊疗的重要性。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求各个学科的医生团队牵头负责患者的诊疗工作,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具体来说,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涉及的学科可以包括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学、药学、康复医学等各个医疗领域。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实施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患者就诊后由一名主治医生或家庭医生负责初步诊断,并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其次,如果情况复杂或需要进一步诊断的话,主治医生将会召集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多学科会诊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和讨论。
这个会诊团队会共同商讨并制定出一个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最后,患者会被安排具体的检查和治疗计划,并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优点是明显的。
首先,通过各个学科的医生的协同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其次,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和共同决策,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此外,通过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可以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医学科研和学科交叉。
然而,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多学科综合诊疗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密切合作,但现实中很多医生在学科专业度不高或者固步自封,形成学科壁垒,导致沟通和合作困难。
其次,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医疗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支持,但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基于以上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推动其向深层次发展。
首先,加强医学教育,提高医生的跨学科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XX医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我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院多学科综合会诊:(1)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例;(2)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3)疑诊恶性肿瘤患者;(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多科室会诊(超过2个专业)的病例;(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院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三、院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授权科室其它高年资医生参加会诊。
四、院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XX医院院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以上医师)。
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反馈给申请科室。
五、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会诊记录,并登记。
住院医师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医务科做全程记录。
六、申请科室做好院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七、科室每季度至少申请一次院多学科会诊。
否则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200元。
八、医务科每季度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真执行会诊制度的科室进行通报表扬,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每发现一例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100元,扣科室绩效1分。
九、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制度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由科室负全责,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会诊部分执行。
十一、院多学科诊疗会诊医师:抄送:院领导市第四医院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印发附件1XX医院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XX医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申请表XX医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XX医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评价纪要。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实施能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它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不同学科的医生团队通过协作和共享信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避免了因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导致的误诊和漏诊。
其次,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能够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可以共同参与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另外,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还能够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检查和治疗,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消耗。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不同学科的医生团队需要通过定期会议、病例讨论等形式开展交流和合作,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共享病情资料和治疗方案。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合理安排多学科团队的组成。
不同学科的医生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背景和执业资质,并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在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病例管理和数据共享。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不同学科医生团队对病情的共享和追踪,提高诊断和治疗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多学科团队的培训和学习。
不同学科的医生团队应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跨学科协作能力,以适应医疗科技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
另外,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合作。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医疗机构应创造良好的沟通和参与环境,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信任。
综上所述,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是一种协作的医疗模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该制度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但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跨学科沟通和协作、多学科团队组成和培训、病例管理和数据共享等问题。
多学科综合门诊制度多学科综合门诊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减少就诊环节,改善就诊流程,对疑难复杂疾病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便门诊患者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我院成立多学科综合门诊并制定制度如下:1、多学科综合门诊在门诊部领导下进行工作。
各临床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多学科综合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并积极参与多学科门诊工作。
2、多学科综合门诊每周五下午开诊,由门诊部牵头,各学科主任协调,各主要学科的专家参与,对门诊疑难复杂病例进行讨论,共同拟定患者的诊断,为其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
3、多学科综合门诊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对不能确诊的疑难重患者或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首诊科室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严禁推诿,互相扯皮,贻误病情。
4、对科室之间“临界病人”应由首诊科室负责诊治。
5、多学科综合门诊的开诊时间为每周五14:00~17:00。
6、门诊医师在门诊出诊期间对不能确诊的疑难患者或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可按要求认真填写《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后交门诊部,门诊部根据申请医师的要求和患者病情决定参与多学科综合门诊的科室。
7、门诊部每周四根据《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的内容预约相关患者参加周五下午的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
8、门诊部每周四下午四点前根据预约患者涉及的科室通知相关科室参加周五下午的多学科综合门诊。
9、被通知参加多学科综合门诊的科室负责人要委派主治及以上医师出诊。
10、凡周五上午申请多学科会诊的患者,门诊部将综合下午实际工作安排和患者病情灵活机动处理,无法进入下午会诊的患者则安排到下周。
11、为满足特殊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门诊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增加会诊,望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
12、《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中的“会诊结果”一栏由申请科室负责完成。
一、对需要多学科会诊的患者,首先科室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对效果做出评价,科室讨论后认为诊治方面还需要多学科会诊,向医务处提出申请,医务处根据科室提出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
二、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进行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三、受邀请参加会诊的学科必须仔细阅读会诊材料,了解本次讨论内容,对诊断、临床分期、病理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等做出判断。
应派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四、组织讨论科室必须按照讨论结果意见,认真执行,并及时将诊治情况反馈相关科室,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五、多学科联合查房,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需要由多学科联合查房时,向医务处申请,并将患者病历资料发送至相关科室。
医务处协调相关专家并派人参加查房,做好记录。
查房时按照三级医师查房标准进行,查房后认真讨论,得出下一步诊疗方案。
六、受邀请学科严格按照邀请学科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10 分钟到达现场)。
科室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
医务处通知相关科室主任、专家
向受邀学科反馈诊疗效果。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管理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强患者管理,促进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多学科综合诊疗是指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多系统医疗问题以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情况,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为患者提供最佳个体化诊疗的过程。
二、目的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适用于诊断不明确、诊断明确但疗效欠佳、治疗涉及多个专科等各种临床情况。
通过实施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共同诊治为基础,医务人员有依据地做出系统科学的临床诊治计划,保证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三、适用范围下列情况须申请医务部组织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一)病人因同一症状或体征到医院门诊诊治3次仍未诊断明确或治疗效果欠佳者;(二)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病例;(三)需多学科协助诊治的恶性肿瘤病例;(四)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六)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七)其他科室认为需要进行多学科协助诊治的病例。
四、组织管理(一)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专家组组长由主管医疗副院长担任,组员为副高以上职称医务人员,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部,由医务部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下设秘书一名,负责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日常工作。
(二)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五、工作要求(一)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先行科室内部讨论,会诊申请原则上由科室负责人提出,且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医务部递交《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
医务部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及流程流程一:患者初诊1.患者首先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初诊,将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描述给主治医生。
2.主治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询问,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转诊给其他科室。
流程二:跨学科讨论1.主治医师将患者的病情资料和检查结果整理成病历报告,并提交给相关学科的专家组。
2.多学科专家组进行会诊,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
3.会诊过程中,各学科专家根据自己的专长提供建议和意见,讨论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或手术等。
流程三:制定治疗计划1.专家组根据会诊结果,综合各专科的意见,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2.治疗计划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同时综合医疗资源和医保政策等。
流程四:治疗执行1.治疗计划确定后,由相应的学科专家负责治疗执行。
2.在治疗过程中,各学科专家根据需要进行协同工作,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改善。
流程五:复诊和随访1.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随访的患者,主治医生将定期检查和复诊的信息传达给相关学科专家。
2.各学科专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
流程六:评估和总结1.多学科综合诊疗过程结束后,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2.对于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根据需要进行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有良好的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涉及到各学科的专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
此外,还需考虑到诊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费用的管理。
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各学科专家的优势,提高诊疗效果,提供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及流程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是一种将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集结在一起,通过共同讨论和诊断,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综合的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
它的目的是通过专家之间的合作和协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患者接诊和初步评估:患者首先去就诊科室进行初步评估。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检查、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等,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需要。
2.专家会诊: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将患者的病情提交给相关的专家团队进行会诊。
这个团队通常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例如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学家等。
3.会诊讨论和决策:专家团队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病情,并共同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会上,专家们会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并确定每位专家在治疗过程中的具体角色和责任。
4.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会诊讨论的结果,医生将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在患者的同意下进行实施。
治疗方案可以涉及手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康复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
5.跟踪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专家团队将定期跟踪和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他们会进行复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结果评估和总结:一段时间后,专家团队将再次召开会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他们会讨论治疗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他们会给出治疗结果的总结,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解释和建议。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学科的专家知识和经验,最大程度地提供个性化和综合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诊疗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同时,由于有多个专家的参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和取舍也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避免了个别医生的主观偏见和错误。
总之,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是一种高效且可行的医疗模式,它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综合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多学科综合门诊诊疗会诊制度
1、多学科综合门诊由门诊部牵头,各临床科主任协调,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对一周中遇到的疑难和复杂病例进行讨论,共同拟定患者的诊断,为其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
2、多学科综合门诊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对不能确诊的疑难重患者或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首诊科室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严禁推诿,互相扯皮,贻误病情。
3、对科室之间“临界病人”应由首诊科室负责诊治。
4、多学科综合门诊出诊医师要求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质。
5、会诊病人必须携带门诊病历、检查报告、化验结果等全部资料如约提前抵达指定地点,等候会诊专家问诊与体检。
6、现暂行规定每周一次,每周二下午(14:30—17:00)开诊。
门诊部将结合一周会诊实际工作安排和患者病情灵活机动处理,无法进入会诊的患者则安排到下周。
7、为了满足特殊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门诊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增加会诊,望各科室积极配合。
8、《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申请表》中的“会诊结果”一栏由首诊医师负责完成。
多学科联合诊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多学科联合诊治管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协同效应,优化患者的诊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多学科联合诊治管理工作,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和优化医疗流程,提供全面、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第二章诊疗团队的组织和管理第四条诊疗团队应由不同学科的医疗专家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药师、康复师等。
第五条诊疗团队应由一名主治医生负责组织和协调,确保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和有效协作。
第六条诊疗团队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病例诊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第三章诊疗流程的优化和协同第七条诊疗流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确保诊疗过程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第八条诊疗流程应包括初步诊断、综合评估、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执行和随访等环节,每个环节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第九条诊疗流程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流转,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
第四章质量评估和结果监测第十条诊疗团队应定期对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临床路径、指标监测等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十一条诊疗团队应对治疗结果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第十二条诊疗团队应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学术地位,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确保多学科联合诊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证。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诊疗团队的培训和评估,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协作能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和机构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效益。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补充。
(完整版)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宣威云峰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部分疑难病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涉及多个专科,而单一的专科处理难以全面诊断病情。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解决这类疑难病症患者多学科就诊的困难和不便,医院决定建立多科联合诊疗制度。
一、多科联合诊疗的患者类别医师在接诊下列患者时,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填写会诊申请单,报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及时申请多科联合诊疗:(一)已在本院经过2个以上专科诊治,但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二)患2 种或2 种以上疾病需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三)疑难危重病需尽快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四)疾病诊断明确,但需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五)外院转诊的疑难病例。
二、多科联合诊疗程序(一)提出会诊:患者符合以上多科联合诊疗条件时,主诊科室医师告知患者多科联合诊疗目的及所需费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开具会诊单,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为会诊做好充分准备。
(二)预约会诊:患者凭会诊单到门诊部办公室登记预约。
门诊部办公室根据主诊科室医师提出的要求或患者病情,邀请相应科室专家会诊。
会诊当日患者须携带门诊或住院病历、辅助检查报告、影像学资料,按约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等候会诊。
(三)组织会诊:门诊部专人负责组织会诊,首先由主诊科室医师向专家组做详细病史报告。
专家集中讨论,形成会诊方案,必要时可以现场问诊、体检患者。
讨论结束后,专家将会诊结果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解答其疑问。
(四)会诊后转归:会诊结束后,专家组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书,一式两份,一份交患者,一份留门诊部保存。
需要住院的患者由归口专科直接收住入院, 门诊治疗的患者由归口专科负责接待复诊。
归口的专科医师负责对会诊患者进行追踪观察,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会诊质量。
三、会诊地点:门诊楼多科综合诊室。
四、会诊专家资格: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五、收费:按照物价局批准标准,收取专家会诊费。
多学科结合诊疗轨制(修订)为进步我院多学科结合诊疗程度,进一步规范多学科结合诊疗运动,增强对肿瘤.疑难庞杂疾病.多体系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治理,为患者制订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特制订本轨制.一.下列情形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结合诊疗:1.临床确诊艰苦(一般入院后超出3天不克不及确诊)或疗效不满足的疑难.危重患者;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庞杂疾病.多体系多器官疾病等,须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配合介入诊治;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订合理的诊疗计划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出3个专业)的病例;5.消失轻微并发症的病例;6.已产生医疗胶葛.医疗投诉或可能消失胶葛的病例.二.针对肿瘤.疑难庞杂疾病.多体系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供给“一站式”诊疗办事.针对住院患者,制订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评论辩论和结合查房,为住院患者供给多学科诊疗办事.将麻醉.医学磨练.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巧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调和成长,晋升疾病分解诊疗水温和患者医疗办事舒适性.施展中医药特点优势和进步中医临床疗效,便利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分解治疗.多专业结合诊疗等模式.三.多学科结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施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包管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四.院内多学科结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请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评论辩论,并拿出评论辩论看法.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类病程记载,完美相干帮助检讨,收集影像学检讨材料齐备,并附于病历中.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干科室专家医师介入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谢绝(如确切有特别情形不克不及介入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介入,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为包管会诊看法,须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检讨病人,懂得其今朝状态.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调和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介入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报告请示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填补;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检讨病人,讯问病史,行须要的体魄检讨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看法,管床医师具体记载,最后由主持人总结谈话,归纳整体治疗计划.3.会诊后:管床医师将会诊看法具体记载于“多学科结合诊疗记载”中,科主任核阅签字,医务科签订看法后留存存案;严厉履行会诊看法,进一步完美帮助检讨,或更改治疗计划;管床医师或上级医师向患者和(或)家眷交卸会诊看法,需特别检讨或治疗时,签订知情赞成书后方可履行.五.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结合诊疗评价剖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剖析.六.医务科将不按期对多学科结合诊疗履行情形进行抽查,对不按划定履行的科室或小我进行传递批驳.每季度检讨汇总全院会诊落实情形,有奖罚.七.其他事宜参照病院会诊轨制中的院内会诊部分履行.附件1多学科结合诊疗专家组名单及职责组长:副组长:组员: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任秘书,负责多学科结合诊疗的日常工作.工作职责组长对患者的分解诊治计划有最终决议权并对治疗计划负责;按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讨改良工作中消失的问题;向医务科提出需病院调和的建议;对工作人员进行营业常识培训.秘书负责会议记载和档案的保管.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计划有最终决议权.按期介入小组会议,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营业常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履行情形.附件2多学科结合诊疗记载。
门诊患者多学科诊疗制度一、诊疗对象(一)门诊病人已经就诊3个专科或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
(二)门诊病人所患疾病诊断较为明确,但治疗涉及多个学科的患者。
(三)外院建议转诊的疑难病例。
二、诊疗申请(一)接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行多学科诊治,在征得病人或其家属同意后,向门诊办公室提出申请,病人或其家属到门诊办公室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二)病人或其家属认为疾病须多学科协作诊治的可直接向门诊提出会诊要求,经门诊办公室甄别,符合接诊要求的,办理多学科会诊相关手续。
三、诊疗要求(一)门诊办公室结合医院具体情况,会诊在接收申请后的每周四下午完成。
(二)由专人负责多学科诊疗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求负责确定诊疗专家。
(三)参加会诊的专家职称要求副主任医师或以上。
(四)参加每例会诊的专家数量不得少于3名。
接到会诊通知后,专家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准时参加会诊,若不能按时参加会诊,应提前通知门诊办公室更换专家。
(五)会诊病人必须携带门诊病历,检查报告,化验结果等全部资料如约抵达指定地点,等候会诊专家问诊及体查。
四、诊疗程序(一)会诊由门诊办公室工作人员主持。
(二)接诊医师报告病历与诊疗经过,提出会诊目的。
(三)请病人进入会诊现场,回答专家提问,接受专家体格检查。
(四)专家集中讨论,病人及家属回避。
(五)会诊记录因根据当时讨论情况整理后,及时归档,记录讨论时间、参加人员、简要病史及会诊目的、发言人意见、会诊诊疗意见、记录人签名。
(六)讨论结束后,会诊组须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或医嘱写出书写意见,一式两份,一份交给病人,一份留门诊办公室保存。
(七)会诊完毕,主持人委托申请会诊的医生将会诊意见转告病人,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有保护性医疗方面的考虑,会诊意见或结论只向病人家属反馈。
五、诊疗追踪门诊办公室须对会诊后病人的去向、治疗效果进行追踪了解,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电话随访,收集病人或其家属对会诊工作的反馈意见。
六、诊疗管理(一)门诊办公室负责门诊多学科会诊的管理、协调和持续改进。
多学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质量管理标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科室、医务人员,以及涉及多学科诊疗的相关工作和人员。
第二章诊疗流程第三条病例讨论会1.每周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由多学科诊疗团队构成,包含但不限于主治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
2.病例讨论会重要目的是通过多学科专家的集思广益,订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诊疗效果。
3.病例讨论会应记录讨论内容、看法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归档。
第四条会诊流程1.涉及多学科会诊的患者,由主治医生提出会诊申请,并明确会诊目的和需要帮助的科室。
2.医院将依据患者情况及时布置相应的多学科会诊,并确定会诊时间和地方。
3.会诊过程中,参加的医务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沟通。
4.会诊结束后,会诊报告应及时撰写并发送给会诊的主治医生,供订立治疗方案和引导患者。
第五条治疗方案评估1.多学科诊疗团队应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订立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应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并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3.治疗方案的评估应包含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监测和防备。
第三章专科沟通和培训第六条专科沟通会1.医院应定期组织专科沟通会,促进各科室之间的学术沟通和经验共享。
2.专科沟通会的重要内容包含疑难病例讨论、新技术新药介绍、学术报告等。
3.专科沟通会应做好会议纪要和沟通内容的整理和归档,供后续参考和学习。
第七条专科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专科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本领。
2.专科培训的内容应依据各科室的实际需求进行布置,包含学术讲座、技术操作演练等。
3.专科培训应依据医务人员的不同职称和专业需求,分级分类进行。
第四章质量监控和评估第八条多学科诊疗质量监控1.医院应建立多学科诊疗质量监控机制,对诊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对于患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单科诊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疾病诊治的需要,因此,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逐渐被引入临床实践。
本文将重点探讨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意义、原则和实施方法等方面,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意义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医疗知识趋向专业化、细分化,医生们往往只掌握某一特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然而,很多病患所患疾病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多个学科的医生进行协作诊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引入,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提升医患沟通与协作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全面的诊疗服务。
二、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患者需求是制定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核心,应充分尊重患者意愿,为其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2. 协作共识:多个学科的临床专家应增强沟通合作,形成共识,确保各学科治疗措施的统一性和协同性。
3. 信息共享:各专科医生应及时、准确地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共享,确保每位医生在诊疗时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
4. 知识更新: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要求各临床专家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三、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实施方法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充分调配医疗资源,明确各学科专家的职责,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1. 建立学科会诊组: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求,组建多学科学术会诊组。
该组由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负责制定诊疗计划、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和制定协调治疗方案等。
2. 完善信息共享系统:建立院内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全流程记录和共享。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系统查阅和更新患者的诊疗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1】
一、对需要多学科会诊的患者,首先科室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对效果做出评价,科室讨论后认为诊治方面还需要多学科会诊,向医务处提出申请,医务处根据科室提出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
二、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进行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三、受邀请参加会诊的学科必须仔细阅读会诊材料,了解本次讨论内容,对诊断、临床分期、病理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等做出判断。
应派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四、组织讨论科室必须按照讨论结果意见,认真执行,并及时将诊治情况反馈相关科室,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五、多学科联合查房,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需要由多学科联合查房时,向医务处申请,并将患者病历资料发送至相关科室。
医务处协调相关专家并派人参加查房,做好记录。
查房时按照三级医师查房标准进行,查房后认真讨论,得出下一步诊疗方案。
六、受邀请学科严格按照邀请学科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
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10分钟到达现场)。
多学科综合诊疗流程。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8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
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
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
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
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
3.会诊后:管床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于“多学科联合诊疗记录”中,科主任审阅签字,医务科签署意见后留存备案;严格执行会诊意见,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或更改治疗方案;管床
医师或上级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会诊意见,需特殊检查或治疗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执行。
五、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六、医务科将不定期对多学科联合诊疗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每季度检查汇总全院会诊落实情况,有奖罚。
七、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
附件:1.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组名单及职责
2.多学科联合诊疗记录
附件1
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组名单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任秘书,负责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日常工作。
工作职责
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责;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调的建议;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秘书负责会议记录和档案的保存。
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定期参加小组会议,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附件2
多学科联合诊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