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19.14 KB
- 文档页数:7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结合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探讨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1.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目前,我国部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1. 优化课程内容(1)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使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2)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3)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
(2)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完善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2)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践案例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为例,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一、课题研究背景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
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教学\、\数字教学\。
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
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教育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均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的概括,也是对相关理论的具体化。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占主导地位,教学设计注重系统设计,但教学流于程序化;它注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起来;“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更多的应用于未来教育及培训领域,而“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与利用率,而且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调控。
gis 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主要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GIS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GIS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关键技能,为将来在地理信息领域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一、引言1. GIS 概述2.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GIS 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2. 栅格数据模型3. 图层和要素类的概念与关系4.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GIS设计中的应用三、GIS 数据采集与处理1.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2. 数据预处理3. 数据和属性的关联与整合四、GIS 空间分析1. 空间关系的建模与分析2. 缓冲区分析3. 叠置分析4. 网络分析5. 邻域分析6. 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五、GIS 地图绘制与可视化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 地图符号学3. 地图渲染与图层叠加4.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六、GIS 开发技术1. GIS 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2. GIS 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3. 前端和后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4. 常见的GIS开发框架和库七、GIS 应用案例1.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2. 基于GIS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3. 基于GIS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4. 基于GIS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控八、GIS 设计与开发实践1.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案例3.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绘制的实践案例4. GIS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九、总结与展望1.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挑战2. 未来GIS发展的趋势与前景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基础,了解GIS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核心概念和技术,并能够进行GIS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GIS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0-2021《GIS 设计与开发》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分, 总计10分) 1.GIS 维护除了通常的软、硬件维护和更新外,还包括地理信息的维护,主要表现在地理信息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的监察以及地理信息现势性的保证等。
..) 2.广义GIS 接口设计是指设计GIS 之间、GIS 内各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 使它们能够较好地进行通讯和实现功能共享。
( ) 3...myRecordSet.Fields("人口").Value 和..myRecordSet("人口")完成的功能是一样的。
..) 4.FoxPr.、Acces..MYSQ..MSSQ.数据库,均可.ODB.AP.进行访问...)5.Mapinf.、ArcInfo 是ESRI 公司推出的桌.GI.平台与大型工具.GI.平台。
..) 1.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共20分) GIS 组件式的二次开发的特点包括: ( ) A 开发简易 B 开发语言无关 C 不依赖于商用GIS 平台 D 通用性 2. 我国1:100万基本比例尺分幅地图的经差是( )。
3. A.3° B.4° C.6° D.2° 4.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 A.类 B.对象 C.虚拟 D.继承 按6度带划分, 经度范围为 114°---> 120°, 那么其中央经线为: ( ) 5. A 、117° B.116° C 、115° D 、117.5° 6. GIS 工程总体设计一般采用( )进行实施。
A.结构化设计方法 B.原型化方法 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C.面向对象方法D.组件化方法7.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位置建立的基础是()A 统一的坐标系统B 统一的分类编码原则C 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D 标准的数据采集技术规程、假定“姓名”是文本型字段, 则查找姓“王”的学生应使用表达式()A 姓名 Like ″王 * ″B 姓名 Like ″ [ !王 ] ″C 姓名 = ″王 * ″D 姓名 = = ″王 * ″8.地理坐标系的坐标单位是()A 、角度单位B 、长度单位C 、弧度单位D 、计量单位在GIS用户界面的开发中, 一般采用()。
GIS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设计与开发原理和实践。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学生将了解GIS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并掌握GIS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方法。
课程内容涵盖GIS软件和硬件环境、空间数据处理、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Web GIS等方面。
课程目标1.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掌握GIS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3.熟悉常用的GIS软件和工具,并能灵活运用。
4.能够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地图。
5.了解Web GIS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方法。
6.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授课方式讲座:介绍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实验:进行GIS软件和工具的操作实践。
小组讨论:就特定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项目实践:完成一个GIS应用开发项目。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周:GIS基础概念与技术介绍GIS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讲解GIS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类型。
探讨GIS软件和硬件环境。
第二周: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制作学习空间数据采集、输入和编辑的方法。
掌握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的概念与应用。
实践制作专题地图,包括符号化和标注等操作。
第三周: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介绍空间数据查询和选择的方法。
学习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第四周:Web GIS开发基础理解Web GIS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学习常用的Web GIS开发工具和技术。
实践开发一个简单的Web GIS应用。
第五周:GIS系统设计与管理讲解GIS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流程。
学习GIS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探讨GIS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策略。
第六周:GIS应用案例研究分析和讨论不同领域中的GIS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和报告特定主题的案例研究。
分享经验和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七周:项目实践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GIS应用开发项目。
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展示等环节。
《基于“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高校教育中,将GIS空间分析与思政建设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目标在“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将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教学中。
课程目标包括:一是提升学生的GIS空间分析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GIS基础理论、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方法、空间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同时,结合思政教育要求,将课程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等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国家发展大局。
2. 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思政建设实践探索1. 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国家发展大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GIS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思政表现、实践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效果与反思通过“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GIS研发流程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在GIS研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流程,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交付。
本文将详细描述GIS研发流程的步骤和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步骤与流程1. 需求分析在GIS研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这涉及与客户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系统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期望。
1.1 收集需求收集各方对GIS系统功能、性能、可视化等方面的需求,并将其整理成清晰明确的需求文档。
1.2 分析与梳理需求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与梳理,将其转化为开发团队可以理解和实现的形式,并确保各项需求之间没有冲突或重复。
1.3 确定优先级根据项目目标和战略规划,确定各项需求的优先级。
这有助于合理安排开发资源和时间,以及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2. 技术选型在GIS研发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技术和工具。
技术选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2.1 功能支持选择的技术和工具是否能够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
2.2 性能与扩展性评估技术和工具的性能和扩展性,以确保系统在处理大规模地理数据时具有良好的性能。
2.3 社区支持与生态系统考虑技术和工具是否有活跃的社区支持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这对于解决问题、获取帮助和使用第三方库非常重要。
2.4 成本与可行性评估技术和工具的成本与可行性,包括许可费用、培训成本、人力投入等。
3. 设计与架构在GIS研发过程中,设计与架构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正确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3.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
这包括确定系统组件、模块、层级和交互方式等。
3.2 数据模型设计设计系统的数据模型,包括地理数据的存储结构、索引方式和查询接口等。
3.3 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确保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系统(GIS)设计与开发是一门针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学科,涵盖了GIS的设计原理、开发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GIS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GI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能够独立进行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一、课程背景与意义GIS作为一种综合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分析、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而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则是GIS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
因此,培养学生对GIS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了解GI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掌握GIS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3.学会使用GIS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与实施;4.培养学生对GIS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GIS系统设计与开发概述(2学时)1.1GIS概述1.2GIS系统的组成1.3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2.GIS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8学时)2.1GIS数据模型2.2地理数据的表示与存储2.3数据库设计与组织2.4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3.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12学时)3.1空间数据获取与采集3.2空间数据的质量检查与纠正3.3空间数据的预处理与清洗3.4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4.GIS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16学时)4.1GIS系统的功能需求与分析4.2GIS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4.3GIS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4.4GIS系统的功能测试与评价5.GIS系统的部署与管理(8学时)5.1GIS系统的部署与安装5.2GIS系统的运维与管理5.3GIS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配一定的实验作业,并进行指导;2.考核方式:课程作业占比50%、期末考试占比5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参考书目:2.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2.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2.3《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授课,其中部分实践环节由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㊀㊀㊀149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项目式学习的 探究 整合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㊀㊀㊀ 以初中数学 图形的轴对称 为例Һ路少荣㊀(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浙江㊀杭州㊀310000)㊀㊀ʌ摘要ɔ项目式学习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文章以 设计轴对称图案 为项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借助角色转变,通过准备轴对称图案素材㊁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㊁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作法㊁设计轴对称图案等环节深入理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整合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项目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㊁空间观念㊁应用意识㊁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究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信心.ʌ关键词ɔ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轴对称一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探索 探究 整合 教学新模式(一)项目式学习背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㊁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点通过大量重复性的讲授和练习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属于被动式学习,学生掌握知识点较快,更适合于考试,但没有时间进行高阶思维训练,缺少和现实世界的互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相较于传统教学,最近几年 探究与实践 学科间整合的探究与实践 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㊁知识的掌握程度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项目式学习是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真实多样的情境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多学科的知识自主探究㊁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作品的过程中,根据任务的需要会主动学习一些知识,并且进行组织整合.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用处,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会感觉到学习的内容有意义㊁有价值,会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项目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将其和 学科间整合的探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针对出现的低教学效率和低目标达成率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二)基于探究 整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流程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一套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㊁整合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及思想方法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 探究 整合 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探索数学课教学新模式.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图1整个过程从教师的角度分为课程目标分析㊁项目任务分解指导㊁项目执行督导㊁执行评价和整合提升四个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估本次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式设计,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整个过程从学生的角度看,分为接受教师给定的项目任务,在教师参与下确定子任务㊁班级分组后在教师督导下执行任务,最后接受教师的执行评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合提升到高阶思维.现以 图形的轴对称 一节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式学习.二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一)教学内容分析及提出项目任务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 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综合应用.这节课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传统教法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掌握图形的轴对称这一概念由来的基本规律,即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2)由于缺少必要的训练,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没有深刻体会,没有完成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缺少空间想象力;(3)学生欠缺对轴对称有关的思辨能力,和其他知识结合时出现困难,即高阶思维能力欠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比如,故宫雄伟壮观的轴对称布局体现了建筑中的轴对称之美.基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设置 设计轴对称图案 项目,明确项目目标(即驱动性任务),按照图1所示通用性方法进行实际操作.(二)教师指导下的任务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项目 设计轴对称图案 的核心任务,即通过观察多幅轴对称图形概括出图形轴对称的概念,精确描述出对称轴的定义,探究轴对称的诸多性质,㊀㊀㊀㊀㊀150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并应用于实践.学生为完成这一核心任务,需要经历素材搜集㊁素材分析㊁归纳总结㊁应用验证4个阶段,最后获得4个关键子任务,即准备轴对称图形的素材㊁探讨对称轴的概念和定义㊁探究轴对称图形性质㊁轴对称图形的作法(见表1).表1㊀学生任务:长方形轴对称图案设计任务驱动学生核心任务探究分析生成性问题,激发再学习如何设计轴对称图案子任务1:准备轴对称的剪纸,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符合轴对称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折叠的次数不同,得到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如何设计轴对称图案子任务2:通过剪纸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折叠,对称轴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两个点为对称点.问题1:如何找对称点?问题2: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问题3:连接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子任务3: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作法.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问题:如何找已知点的对称点?子任务4: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完成设计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问题:选择不同的比例尺会影响广场施工吗?(三)教师指导下的任务执行子任务1:准备轴对称图案素材,体会轴对称的概念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案素材,让学生通过剪纸和收集轴对称图形,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可以加深其对轴对称特点的体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中国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准备的部分轴对称图形如图2所示.图2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两个特例:(1)五角星和矩形㊁圆等图形相比不直观;(2)一条线段和传统的轴对称图形差别更大.借此引导学生找到轴对称的规律,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切实感受对称的内涵.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㊁比较足够多的样本,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对称轴概念的见解.经常碰到的说法有:对称轴是一条中间平分线,通过对称轴平分的图形两边能互相重合,有些图形有多条对称轴.学生搜集并对这些见解进行归纳概括,进一步抽象出定义.子任务2:通过剪纸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在合作学习中给了两个对称点关于一条对称轴构成的简单图形样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寻找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如对折后利用笔戳洞的方法可以找到任何一个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两个对称点,观察对称轴和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关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㊀图3如图3所示,直线CD为对称轴,点A㊁点B为对称点.由折叠知线段AO和线段BO可重合,所以AO=BO,即CD平分AB;øAOD和øBOD完全重合,故øAOD=øBOD.而øAOD+øBOD=180ʎ,所以øAOD=øBOD=90ʎ,所以ABʅCD.综上所述,CD垂直平分AB.子任务3: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作法学生探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性质完成图形的另一半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应用,为后面设计轴对称图案做好铺垫,并通过画图巩固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学生也可以通过画图想象图形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轴对称变换中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核心素养.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对称点的线段.找出点A,线段AB,әABC关于直线m的轴对称图形(见图4).图4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得到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子任务4: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完成设计图学校操场有一块长方形场地,长18米,宽15米,请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轴对称图案,美化校园.借此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分草图设计和最终图形设计两个阶段,在设计中发现问题㊁修正问题.教师可提示学生在图形设计中先进行整体轮廓设计,再进行细节设计.(四)整合与提升教师可通过改变情境,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同时促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以下几点,供学生探讨,进一步夯实已掌㊀㊀㊀151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握的知识.问题1: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方法一:引导学生找到一组对称点,分别以两个对称点为圆心㊁以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得到两个交点,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即可得到对称轴.方法二:引导学生找两组对称点,分别连接得到对应线段,过这两条线段中点的直线即为对称轴.问题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该问题整合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了解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哪些是轴对称的,即正方形㊁长方形㊁菱形是轴对称的,其他不是.问题3:如何将平移和轴对称组合起来设计轴对称图形?将基础图形作轴对称得到一对图形,然后将这对图形平移,得到两对图形,整体图案仍是轴对称图形.这种方法也可被用于平面镶嵌.三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本案例的主要知识点是对称轴的概念㊁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㊁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本次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以往出现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设置项目任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解任务,把全班学生分成4 5人一组,按照子任务逐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最后对子任务执行中的缺陷进行完善,并引入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实现了由 以教为中心 向 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㊁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后带来的促进作用1.促进师生进步在新课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可促使教学设计从 教的设计 转变为 学的设计 ,课堂内外相结合.项目式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情境的真实性,体验探究的过程㊁问题的解决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个体和团队对新知有了新的理解和尝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学生的作业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作图题,大多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尺规作图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遇到开放性的题目时,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讨论,会主动动手实践.比如下面这道题,学生就把每个小正方形都移动了一次,放在所有可以放的位置进行尝试,把所有的图形都画出来了.如图5,在4ˑ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图5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多少种?请画出图形.2.促进思维发展思维的发展是从直观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由低阶逐渐向高阶发展.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通过知识的探索 整合 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克服了知识学习与思维实践的割裂状况,使学生能像数学家一样, 做学用 结合,在与真实情境的持续交互中构建知识㊁能力和价值观,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产生创造性的数学理解成果.3.促进多元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运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发现问题㊁提出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小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二)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1.项目式学习的不足之处虽然在核心素养时代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教师要用很多的时间准备设计和材料;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有兴趣㊁有信心,但是往往会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就会影响正常学习的进度.2.项目式学习重在过程尽管事先已经有了一个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师生㊁生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自由开放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和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探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引导能力,防止问题不能聚焦.3.项目式学习关注整合提升项目式学习把大部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如预期.对此,教师需要通过整合提升,把整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对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做到 学的设计 和 教的设计 有机结合.结㊀语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能够契合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规律,模拟大样本数据观察㊁特征分析㊁归纳定义㊁实践应用几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有始有终,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㊁学习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应积极了解㊁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ʌ参考文献ɔ[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叶立军,徐蒙恩.数学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4):62-64.[3]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江苏教育,2019(22):7-11.。
基于插件技术的GIS应用技能开发教学研究摘要:GIS插件开发是GIS应用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GIS 插件开发环境所要解决的实验内容衔接问题着手,设计了一种从运算器功能到GIS功能开发的插件式GIS应用框架教学设计案例。
该插件GIS框架扩展方便、部署简单和高度重用。
关键词:插件技术;GIS开发;教学0 引言GIS开发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系统工作,程序的模块设计、层次划分、语言选择和系统部署都依赖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软硬环境甚至个人的喜好。
GIS开发是一种典型的“因势而变”的工程,由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在地理数据的存储、使用和部署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开发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项目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项目前期调研,编制不同阶段的需求分析和建设方案,然后才能进入编码阶段,根据需要开发各种功能组件。
由于需求蔓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每个变化之后,又得浪费时间在菜单建立、工具栏按纽设计、增加映射代码等,每一次都要从头开始,舍弃以前项目经验和成果,这种软件开发显然是一件乏味的且充满重复的劳动,开发模式效率很差的工作。
因此代码重用在开发中显得非常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软件人从函数库、类库、设计模式和框架等机制先后被提出,不断改进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
而框架是重用机制当中的一种高级类型,在结构复杂、需求多变的各种规模程序设计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插件技术是组件复用技术的一种。
组件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软件开发技术固有的代码重用率差、模块耦合度高、可维护性差、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成为现代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
插件技术能在不修改程序主体的情况下对软件功能进行提升。
在众多的软件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在中小型软件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平台+插件”的结构有助于开发者实现一个具有良好扩展性和定制能力的GIS项目。
例如在著名的开源软件MapWindow GIS中使用了大量的插件,如数据格式转换与投影变换等GIS功能。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三篇《篇一》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决定开展一项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工作计划。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1.研究当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教育发展趋势,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3.设计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有效实施。
5.持续跟踪和评估优化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策略和方法。
接下来,按照以下规划进行工作:1.第一阶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当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预计用时一个月。
2.第二阶段,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预计用时一个月。
3.第三阶段,设计并制定新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预计用时一个月。
4.第四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有效实施,预计用时一个月。
5.第五阶段,持续跟踪和评估优化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策略和方法,预计用时一个月。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我希望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
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以下工作计划:1.每天定时研究当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记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每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4.每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优化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策略和方法。
在工作中,我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1.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积极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初中地理项目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差异,理解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区域特点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认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设计并实施实地调查,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能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兴趣,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地理项目化课程,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地理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探索未知。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项目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区域特征与差异- 介绍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 分析各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地理信息收集与处理- 学习使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收集地理信息。
-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
3. 项目化学习与实地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地理区域进行项目化学习。
- 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4. 可持续发展观念与实践- 探讨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认识存在的问题。
- 学习可持续发展观念,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内容总结简要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工作的资深员工,深入参与了多个教育项目,致力于探索和优化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我的工作涉及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技术整合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
在课程设计方面,负责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以“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为例,我与同事们共同策划了一门结合文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跨领域沟通的能力。
这门课程的成功推出,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广泛好评。
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我工作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案例研究的深入分析,我推动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家自学课程内容,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讨论和实践活动。
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一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技术整合方面,我致力于将最新的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
例如,引入虚拟现实(VR)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沉浸式地学习复杂概念,如细胞结构或历史事件。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我工作的另一重要方面。
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准确地衡量教学改革的成效,确保持续改进。
例如,通过对学生反馈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0%。
我的工作不仅涉及理论探索,更注重实践成效。
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我见证了高校课堂教学的积极变化,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部门,我的职责涵盖了课程规划、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技术整合以及教学质量评估。
我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我的工作不仅限于理论探索,更注重实践成效,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二、工作成绩和做法在我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参与规划和实施的课程改革方案,特别是“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广泛好评。
创新教学手段实现课程优化的突破与创新在教育领域中,不断寻求创新的方式来优化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个别学生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来优化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优化的突破与创新。
一、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实现课程的优化。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其与教育相结合可以实现课程的优化和突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在线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实现课程优化和创新。
三、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示和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力,实现课程的优化和突破。
四、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交叉,通过探索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跨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课程的优化和突破。
通过项目制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和跨学科教学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程的优化和创新。
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摘要:针对GIS专业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特点、社会需求、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探索,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78-0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地理学、遥感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新兴学科[1-2]。
随着国家各级部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及国内从事GIS工程开发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整个社会对GIS专业的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3]。
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是GIS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GIS应用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4],知识内容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的课程。
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后从事GIS项目开发、设计的能力和水平[5],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
生水平的评价。
由于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许多没有丰富GIS 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很难深入地剖析课程的核心内容,导致
学生无法从课堂获取所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实验教学环节安排、GIS竞赛组织、科研创新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1 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特点
GIS项目的开发模式经历了独立开发、宿主型二次开发、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WebGIS开发等方式,目前WebGIS 开发方法正成为GIS开发的主流方法。
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过程的产物,它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Internet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
目前主流的WebGIS平台包括ARCIMS、MapGIS IMS、SuperMap IS、TopMap World、MapXtreme等国内外成熟产品。
WebGIS以其跨平台、灵活、可扩展等优点深得GIS开发人员的青睐,众多高校GIS专业教师也因此开始在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讲授WebGIS的开发方法与流程。
与其它课程相比,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综合性强。
该课程为多学科交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地理学、地图学、工程学、数据库、测绘科学等众多方面。
这就要求课程主讲教师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且该课程应有一定数量的先修课程以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
(2)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与
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必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不可独立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作为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实践环节则作为理解与巩固理论内容的手段。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环节,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经实践环节巩固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3)方法与工具更新速度快。
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涉
及多种平台、体系结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等因素,且这些因素种类繁多、日新月异。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不断地将相关前沿内容融入到课程教案之中,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时刻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也要求课程教案经常更新,时刻与行业最新研究进展接轨。
2 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2.1 引入实际案例教学GIS工程涉及许多的方法理论,如软件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等8种模型,教师授课时若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则学生很难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容易混淆,且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讲授该类型的知识时,应创造条件引入实际案例,结合案例讲解相关内容,通过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最终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优先考虑自己熟悉并具有丰
富项目经验的案例类型,一方面可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另一方面可以将该案例贯穿课程的始终。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亲身参与的某煤矿3D GIS分析与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在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均以该案例为参照进行讲解,使学生对GIS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如在讲解GIS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以煤矿3D GIS分析与管理系统为例讲述功能模块的划分原则及常用方式,使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所产生不同结果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案例选择时,教师还应考虑所选案例的时效性,即所选的案例应为当前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类型。
通过对案例的分解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程大纲划定的知识,还可以提前熟悉该类型项目的设计流程与开发方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并指导他们以程序员、UI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的角色来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打下基础。
2.2 实践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许多从事GIS软件开发的人员都有个共同的观点:学校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在参加工作以后派不上用场。
笔者通过与部分GIS软件工程师交流得知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甚至有很多软件工程师们当初并不是从
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而是通过参加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之后才在如今的单位谋得一席之位。
由此可见,高校的GIS教学方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各类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培训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究其原因,是它们能够实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哪些专业内容是符合当今行业需求。
因此,高校GIS专业在进行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时,应实现实践内容的与时俱进。
例如,10a前ComGIS开发是个热门的技术,高校在课程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学习ComGIS的开发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很多学生毕业后也继续从事着ComGIS的研发工作;然而,10a后的今天,ComGIS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技术,取而代之的是WebGIS、3D GIS、VR GIS等新技术。
如果今天的高校GIS专业教师仍然只讲授ComGIS
开发,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没有ComGIS开发的岗位,学生毕业后就会面临择业难的问题,则难免发出“学无所用”的感叹。
笔者如今在指导学生进行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时,把ComGIS作为一个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之后,将更多地时间用来教会他们使用FLEX Builder+ArcGIS Server、JavaScript+ArcGIS Server、Visual C#+ARCIMS、3ds
Max+Unity3d+Visual C#等主流GIS项目开发方法,以及对SQL Server 2008、Oracle等主流数据库的操作方法。
此外,还向学生介绍了以Android、IOS等平台为代表的移动GIS产品的研发思路。
2.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GIS竞赛目前,随着GIS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面向高校学生的GIS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且受到了各相关院校、广大教师的重视以及学生的欢迎[6]。
目前,影响力较大的GIS大赛包括“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中地数码杯全国高校学生MAPGIS二次开发大赛”等,参赛人数逐年递增,作品形式逐渐丰富。
与一般的课程作业不同,GIS开发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所必备的技能。
3 结语
现今IT产业链中,地理信息技术(GIS)产业已成为强劲的生产力,正日益受到业界的深度关注和热切追捧,美国更将GIS、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列为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领域。
目前,我国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土、城建、交通、能源、环保、航天航空、农业、林业、教育卫生、公共事务处理、国防、外交和政府决策的诸多行业和领域,并且应用深度上不断进行了研究探索,未来凡是与地理信息空间有关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存、生活的98%领域都将会应用到GIS技术。
参考文献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
[2]邬伦,刘瑜,毛善君.GIS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北京大学教学实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4:2(2):27-30.
[3]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问题、创新与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7,5(2):4-8.
[4]宋玮,杨晓明.GIS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1):1-2,7.
[5]赵冠伟.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4(4):14-16.
[6]杨敏,汪云甲.大学生GIS开发大赛对GIS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测绘工程,2009,18(5):77-80. (责编:张宏民)。